原子发射光谱法全_第1页
原子发射光谱法全_第2页
原子发射光谱法全_第3页
原子发射光谱法全_第4页
原子发射光谱法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发射光谱法全第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1

概述

3-1-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过程分析过程:试样蒸发、激发→色散分光→检测记录→定性、定量仪器:光源→分光系统(光谱仪)→感光板→观测系统(映谱仪、测微光度计)2第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1-2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

一、特点可直接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试样,可分析70种元素。选择性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不需分离,灵敏度高检出限μg·mL-1级,ICP可达ng·mL-1对低含量分析有相当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器灵敏,自吸、自蚀取样量少,分析速度快。几mg-几十mg仅能反映原子或离子的性质,不能给出物质分子结构、价态和状态等信息。二、应用冶金、钢铁、地质、机械等部门3第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2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3-2-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3-2-2

谱线的强度

-----波耳兹曼(Boltzmann)公式3-2-3谱线的自吸与自蚀4第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2-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原子发射光谱产生条件:原子处于气态;原子被激发蒸发能激发电位

Ei——

将原子中的一个外层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电离电位U——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原子由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过程中发生辐射产生的光谱称为

原子线

(2)离子由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过程中发生辐射产生的光谱称为离子线

产生离子线所需能量=电离电位+激发电位外界提供能量5第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

谱线特性和分析依据E=Ej-Ei=hν=hc/λ=hcσ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Ei、Ej不同→λ不同——定性分析基础。同种元素的原子:原子能级很多,可产生一系列不同λ的特征光谱或谱线组。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谱线强度——定性、定量分析依据。?3-2-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6第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2-2

谱线的强度1.波耳兹曼(Boltzmann)公式

:

T——

激发温度。Ni——单位体积内激发到i能级的原子数;No——单位体积内基态原子数;Ei——

激发电位;k——

波兹曼常数;

gi——

激发态统计权重,表示能级的简并度(相同能级的数目),go

——

基态统计权重;即表示在外磁场作用下每一能级可能分裂出的不同状态的数目;7第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谱线强度和影响因素dNij=AijNidtdNij—在时间dt内,从高能级i向低能级j跃迁的原子数Aij—自发发射系数,自发发射跃迁几率。——谱线强度公式(3-5)(1)原子内部常数:Aij、νij、gi、g0、Ei(2)激发温度T(3)基态原子数N08第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Ei和U(1)原子内部常数:Aij、νij、gi、g0、Ei影响因素I∝e-Ei;

Ei↓,I↑。Ei越低,I越大—共振线(第一共振线)Ei最低,I最大。9第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激发温度TT较低时,

T↑,e-Ei/kT↑,I↑。影响因素

T超过某一温度时,电离↑,原子线强度↓,离子线强度↑。P30图3-310第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

基态原子数及试样中元素浓度Iij=acb

或lgIij=lga+blgc--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赛伯-罗马金公式b——自吸系数,C低时b→1,C高时b<1。a是和试样的蒸发、激发过程、试样组成有关的一个参数。当实验条件,试样组成一定时,a可视为常数。影响因素Iij=(gi/g0)

N0Aijhνij

e-Ei/kT

11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2-3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自吸——光源中心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向四周发射辐射能时,其辐射能被自身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P30图)自蚀——自吸严重时,谱线中央强度低于边缘强度。12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影响自吸的因素:

I=I0e-adc

谱线固有强度,固有强度越大,自吸系数越大;基态原子浓度,C↑自吸↑;光源类型:弧层厚度,温度分布:弧层越厚,自吸越严重。一般光源,中心温度>边缘温度,有自吸;

ICP

中心温度<边缘温度,无自吸。13第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3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激发光源分光系统观测系统14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3-1激发光源作用:提供使试样中被测元素蒸发解离、原子化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要求:有足够的蒸发原子化和激发的能力。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光谱背景小,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常用的激发光源:火焰、电弧光源、电火花光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ICP)等。15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直流电弧直流电作为激发能源,电压150~380V,电流5~30A;两支石墨电极,试样放置在一支电极(下电极)的凹槽内;两电极通电,电极尖端被加速的热电子烧热,点燃电弧,电极相距4~6mm;阳极斑温度可达3800K16第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直流电弧的分析性能1.电极温度高,有利于试样蒸发,绝对灵敏度很高2.电弧温度(激发温度)较低,因弧焰半径大,电流密度低。3.除用炭电极产生氰带光谱外,通常背景比较浅。4.测定结果重现性差。5.谱线容易发生自吸。应用:常用于定性分析以及矿石、矿物难熔物质中痕量组分的定量测定。17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低压交流电弧工作原理:交流电源通过高频变压器升压(达10KV),采用高频引燃装置点燃电弧,在每一交流半周时引燃一次,保持电弧不灭;分析性能:1.电弧温度高(6000K~8000K),激发能力强;2.电极温度稍低,蒸发能力稍低;3.电弧稳定性好,使分析重现性好。应用:适用于金属、合金中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18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高压电容火花工作原理:高压(10~25KV)间隙放电。分析性能:1.激发温度很高(瞬间104K),能激发激发电位很高的原子线和更多的离子线。2.电极温度低。3.稳定性好。4.紫外区光谱背景较深。应用:适用于难激发元素或低熔点金属与合金样品的分析及高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19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火花放电形状直流电弧放电形状

20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离子体——电离度>0.1%,其正负电荷相等的电离气体。ICPDCP——直流等离子体MIP——微波感生等离子体21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等离子体光源22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ICP结构

①高频发生器和感应线圈27MHz2-4Kw②炬管和供气系统③试样雾化器外φ20mm冷却气(辅助气)中φ17mm等离子体气内φ1.5mm载气外绕高频水冷线圈23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炬管与雾化器

三层同心石英炬管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从管内通过,试样在雾化器中雾化后,由中心管进入火焰;外层Ar从切线方向进入,保护石英管不被烧熔,中层Ar用来点燃等离子体;24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原理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25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ICP-AES分析性能优点:(1)温度高,惰性气氛,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检出限10-5—10-1μg/ml。(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6~7个数量级);(3)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4)Ar气氛,无CN带,背景干扰小。(5)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ICP焰炬外型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气体放电;缺点: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操作费用高。适用溶液样品。P34表3-126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3-2仪器类型:

1.棱镜摄谱仪——以棱镜作色散元件,用照相法记录谱线的光谱仪。2.光栅摄谱仪——以光栅作色散元件,用照相法记录谱线的光谱仪。3.光电直读光谱仪——以光栅作色散元件,通过光电转换和测量,直接显示读数及含量的光谱仪。27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棱镜摄谱仪

1.照明系统—三透镜L1-L3

2.准光系统—狭缝S,准光镜O1。

3.色散系统—1至多个棱镜

4.投影系统—暗箱物镜O2,感光板F

作用—使光线均匀地照亮狭缝。作用—使散射光变成平行光。作用—使复合平行光变成单色平行光作用——聚焦记录光谱。28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谱线的黑度黑度S=lgi0/i曝光量HH=Et=kItE-照度指单位面积上所得的光通量。

感光板接收记录谱线

Ag+hν=Ag29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

乳剂特性曲线

AB曝光不足BC曝光正常CD曝光过度DE负感S~logHtgα↑tgα为常数;tgα=γ——反衬度tgα↓logH↑,S↓曝光正常BC段:S=tgα(lgH-lgHi)=γlgH-γlgHi=γlgH-i30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

光栅摄谱仪

1.光路——也分照明、准光、色散、投影四大部分。作用同上。P37图3-152.特点:(1)线色散率大,分辨率高,

cosβ≈1,线色散率几乎和波长无关,为匀排光谱。(2)使用的波长范围大,dL/dλ与材料无关。(3)易出现伪线干扰(早期光栅)及光谱级次重叠现象。31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摄谱仪光路图32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光电直读光谱仪1.色散元件—

凹面光栅;2.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CCD检测器3.型号

单道扫描式多道固定狭缝式4.特点:快速,对环境要求高:恒温、恒湿。全谱直读光谱仪33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ICP-AES34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4

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3-4-1光谱定性分析1.

原理:

(1)

特征谱线和线组的波长——定性依据

(2)

元素的灵敏线、共振线、最后线、分析线灵敏线——强度较大的谱线;最灵敏线——强度最大的谱线;共振线——从任何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第一共振线——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最后线——试样中元素含量减到足够小时,所观察到的最后一、二条谱线。35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

元素的灵敏线、共振线、最后线、分析线例:Cd含量:

10%0.1%0.01%0.001%

谱线条数:14条10条7条1条(226.5nm)低含量时,最后线=第一共振线=最灵敏线高含量时,最后线第一共振线

最灵敏线

==?分析线——光谱分析使用的谱线,2~5条灵敏线,通常2~3条。36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全分析指定元素分析试样组成(1)

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2)元素光谱图比较法37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摄谱顺序:

Fe—空白—标样—试样试样和标样光谱图38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元素标准发射光谱图39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元素光谱图比较法—铁光谱比较法摄谱顺序:Fe——空白——试样

未知试样光谱图40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元素光谱图比较法—铁光谱比较法

元素标准光谱图41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元素光谱图比较法—铁光谱比较法

元素标准光谱图+未知试样光谱图42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操作过程进样

--把试样引入光源摄谱

暗室处理

查谱

43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进样

--把试样引入光源火焰,ICP光源:试样→溶液→雾化→激发电弧,火花光源:①

固体自电极法——金属或合金②

碳电极小孔法——粉末样③

溶液干渣法:液体石腊烘干试液烘干激发平头碳电极44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常用碳电极形状杯形电极:温度高环形电极:燃弧较稳定45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摄谱工作条件选择

光谱仪,②

激发光源;③

中心波长④

光栅⑤

电流⑥

狭缝⑦

感光板;⑧

哈特曼光栏;一般中型摄谱仪,光谱复杂的如稀土元素选大型摄谱仪;—感光板中心谱线的波长;选择光栅转角闪耀波长λβ,刻线数;全分析先小后大;定性5~7μm,定量10~20μm根据λ波段范围和分析要求(定性、定量)选择46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各种元素的蒸发曲线47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哈特曼光栏工作原理48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暗室处理照相过程:感光显影定影水洗干燥AgBr+hν=AgBr*潜影中心2AgBr*+=

2Ag↓++2HBrAgBr+2S2O32-=Ag(S2O3)2

3-+Br-49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查谱--通常2-3条灵敏线,且要符合逻辑。50第五十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4-2光谱半定量分析1.谱线黑度比较法依据:被测元素谱线强度随该元素含量增加而增加。条件:

试样组成和标样组成基本一致。51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谱线呈现法依据:被测元素的谱线数目和强度随该元素含量增加而增加。条件:测定时实验条件必须和编表时实验条件一致。52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铅的谱线呈现表Pb(%)谱线及其特征0.001283.31nm清晰可见;261.42和280.20nm谱线很弱0.003283.31nm,261.42nm谱线增强;280.20nm谱线清晰0.01上述各线增强;266.32nm,287.33nm谱线不太明显0.03266.32nm,287.33nm谱线逐渐增强至清晰0.1上述各线均增强;不出现新谱线0.3显出239.38nm淡灰色宽线;在谱线背景上257.73nm不太清晰1上述各线增强;240.2、244.4和244.6nm出现;241.2nm模糊可见53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

赛伯-罗马金公式:I

=αCb

或lgI

=lgα+blg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