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60_第1页
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60_第2页
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60_第3页
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6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复习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心古【一等奖优异讲课设计】新人教版本60第六单元复习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心古【一等奖优异讲课设计】新人教版本60第六单元复习23诗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心古【一等奖优异讲课设计】新人教版本60山坡羊·潼关心古讲课目的:1.初步认识元曲的体裁知识,结合特别背景理解全曲。2.屡次朗诵,理解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3.领悟咏史诗表达的民本思想。讲课过程:一、复习导入曲是元朝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包含套曲和小令。回忆学过的小令(散曲)并有感情地朗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今天我们将学习元朝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心古》,全曲的题目“潼关心古”,它主若是写的是作者在潼关一路的所见、所感。“山坡羊”是曲牌名。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课件出示课题)二、检查预习1.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想,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古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古迹来达到感想兴衰、寄望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熔写景、抒怀、谈论于一炉。2.简介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朝文学家。诗、文兼擅,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心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3.作品背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重。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讨厌政界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授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难民,所以经过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怜悯,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怜悯人民的劫难。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潼.关(tónɡ)山岳.(luán)踌.躇.(chóu)(chú)宫阙.(què)三、朗诵诗歌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觉诗歌的音乐美。2.自由放声朗诵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3.学生朗诵。个别展现,注意正音;齐读。朗诵节奏划分山岳/如聚,波浪/如怒,河山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怀疑。悲伤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理解诗意。(1)借助课后说明及工具书,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志,今后全班交流,解决疑难。(2)简述诗意。(华山的)山岳从四周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浪像气愤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河山雄伟,地势陡峭。瞭望古都长安,思路起起伏伏。经过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埃。一朝兴盛,百姓受累;一朝消亡,百姓依旧受累。四、感知内容,品析诗歌1.你从文中看见了怎样的山、水景色?明确:一个“聚”字,让我眼前表现出群山耸立、山岳重叠之状;一个“怒”字,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跑,波浪汹涌汹涌。2.作者笔下的潼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明确:陡峭,河山表里。(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修业生介绍潼关的地理地址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3.面对祖国这样的大好河山,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导朗诵:读出雄浑、爽快气魄。屡次读。4.作者看见此情此景又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明确:怀疑。指导朗诵:读出痛心深重。屡次读。5.作者由于什么事情而感觉躇踌?明确:由于西安的国都被烧毁了,原文“望西都,意怀疑。悲伤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看出劳动人民饱受辛苦,原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表现这一点。6.“望西都,意怀疑”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瞭望古都长安,浮想联翩,从前的绚烂,现在倒是一片荒芜,顿生凄凉伤感之情。老师合时插入作者状况:【创作背景】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督查御史等职。张养浩为官廉洁,爱民如子。因评时政,冲犯当权者被罢官,为避难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决意不再涉宦途,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难民。他就无论年龄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害,感想叹喟,忿忿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全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7.为何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张开谈论。明确:一代王朝流行,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消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仍是百姓——苦。8.作者最后想表达内心怎样的感想?明确: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怜悯,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五、拓展累积反响百姓的劫难,关注、怜悯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异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响了这个主题?(学生先收集,再出示课件)附:①昨日入城市,回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李绅③长惋惜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这些反响百姓劫难的诗句,表现了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请同学齐声朗诵,感觉诗人们这片热情之心。六、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描述潼关地势的陡峭和朝代的兴衰,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