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经济学基础(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经济学基础(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经济学基础(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经济学基础(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情境一经济学原理概论电子课件

首页ENTER知识要点目录知识要点1.熟悉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3.了解经济学中市场与政府的含义。情境导入目录情境导入上网与经济学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上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状况在高等院校的学生中尤其普遍。根据统计,平均每个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达到2小时,这大概相当于每天除睡觉、吃饭以外可以用于学习时间的1/5左右。并且,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在平常时间,平均每个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达到3小时左右,而在考试期间,其上网的时间会明显减少,每天不足一小时。另外一项调查表明,由于电脑显示器的强电磁波辐射,经常上网的学生得眼病的比率比不经常上网的同学要高出5个百分点,并且由于上网挤占时间,许多喜欢上网的学生知识要点情境导入目录情境导入放弃了大部分户外的娱乐活动,导致他们身体的发病率上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下降。由于上网聊天和打游戏,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也明显减少。那么,上网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上网挤占了学习的时间是上网的主要机会成本。上网的机会成本还包括,上网影响了对眼睛的保护;上网造成了锻炼减少,使身体素质下降;上网减少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知识要点情境导入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它不但研究个别决策人如何权衡各种两难冲突,并且研究不同个人的决策之间如何交互作用产生某种全社会的两难冲突;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些社会上的两难冲突又如何由某种制度权衡折中,产生个别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局面。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在不同的有价值的物品与劳务之间,在不同的当事人之间进行配置的学科。四、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这个定义的核心思想包括三点。(1)我们所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2)同一种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有多个人在争夺它。如何按一定的条件有效率地将资源配置到不同的活动中去?而这种配置由于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易实现的,因此必定表现为交换方式与分配关系。(3)这种配置应该是有效的。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生产问题生产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但在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新古典经济学中,关注最多的其实并不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而是生产最大化问题。生产最大化问题就是产量的最大化问题(因为假定价格是已知的,所以产量最大化其实就是收益的最大化)。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最大化表现为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的最大化和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把生产问题简化为生产最大化问题是有问题的。因为现代生产不是单个人独立进行的小生产,而是很多人协作进行的大生产,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显然是生产的重要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成一个生产函数显然是过于简化了问题,因为不同的组织和管理就意味着不同的生产函数,而组织和管理显然不只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涉及成本和效率。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2.交易成本问题传统经济学也关注成本问题,但其关注的主要是生产成本问题。科斯注意到了传统经济学的上述缺陷,他在《企业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是市场的替代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较完整地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和分析工具,交易成本是与生产成本不同的成本,它是由于交易而产生的。后来,很多经济学家都是运用科斯的交易成本这个分析工具。但是,科斯的创新是有缺陷的,他把企业看成市场的替代机制,为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忽视了企业的“生产”(这里的生产从功能上讲是广义的,创新也是生产的内容之一)功能或生产力问题,生产的具体组织和管理也不是一个合约就能解决的。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3.分配问题传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过度地关注生产最大化问题、产权问题、交易费用问题,而忽视了分配问题。从马克思经济学来看,分配问题不是独立于生产问题的,它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又是由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4.稳定这涉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这里的失业不单是指人的失业,也包括机器设备等生产能力的闲置,即“产能过剩”。稳定既包括对内经济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也包括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稳定。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5.稀缺性稀缺性是指人们面临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对而言,总是有限的。稀缺性的对立面是“充足”。充足是指对所有人来说,每一种资源都不稀缺。如果那样,人们就不必关心增长、稳定与公平了。人人都无忧,也就无所谓公平,所有的东西都可免费提供。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英文缩写为PPF)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生产可能性边界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生产可能性边界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般用二维平面图来绘制生产可能性曲线,Y轴与X轴分别代表两种相竞争的用途。如图1-1所示。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图1-1是土地面积给定时可能达到的粮食产量或住宅面积的组合。B点是全部土地都用作耕地时可以生产出的粮食产量;A点则代表全部土地都用来建造房屋时可以达到的住宅面积。AB线上任一点都是粮食与住宅的组合。这是关于“食”与“住”两种相竞争的生活满足程度的组合的可能性边界。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约束(constraint)人类面临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人类的行动必定面临约束。受约束是人类生活的常态。所谓约束,是指最基本的约束:一是资源约束,二是技术约束。我国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这就是土地资源的约束,如果用来建造房屋便会减少耕地,影响粮食生产。根据图1-1,利用给定的土地全部用来生产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为B,这是农业生产目前的技术条件决定的;全部土地用来建造房屋也只能建造A平方米,这是建筑业技术现状决定的。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选择(choice)你可以在图1-1的AB边界上任选一点,比如C,也可以是D。C代表粮食多一些,住宅的面积少一些;D则代表住得宽敞,吃的少一些。这便是选择的结果。在服从约束的前提下,选择仍然是自由的。当然这得以当事人的选择权自由为前提。关于选择,这里指出三点。第一,必须作出选择。因为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当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时,人们必须作出选择。第二,选择是决策权的核心,但并不是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权。第三,选择是一个链,一轮选择的后果会成为下一轮选择的出发点。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得失权衡(trade-off)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的各种组合,同时也表明在某一个时期生产不同产品的权衡取舍。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样东西,得失权衡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负的斜率来表示,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4.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某些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某些单位的另一种产品就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当作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选择时必然要付出这种机会成本。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试想,如果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如图1-2所示。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随着X增加,多生产同一数量所放弃的Y的量会越来越少,这会鼓励决策人在X越来越多时可以越不注意其机会成本。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边际转换率(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边际转换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实际上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在不同商品生产上可能实现各种产量组合的最高限界,构成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这一边界上,每一点都代表两种产品的一定组合。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意味着一种产品的增加和另一种产品的减少。例如在某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从A点移到B点,为使产品X从4单位增加到5单位,必须把产品Y从7单位减少到4单位,这种为增加一单位产品X而必须减少产品Y的数量称作把Y转换成X的边际转换率。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6.技术进步(technicalprogress)技术进步如何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显示出来呢?一般地说,这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展。如图1-3所示。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图1-3表示技术进步后X与Y的产出都提高了。PPF(1978)表示中国1978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PF(2014)代表中国2014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PF外移,具体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的资源(人力、资本、原材料等)比以前增加了;二是即使是同样数量的资源,由于拥有新技术,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产出组合。但是,事实上,更多的可供资源也是技术进步发现和发掘出来的,因此,上述使PPF外移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技术进步。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7.无效(inefficiency)无效点就是PPF线以内的任一点,如图1-4中的F点。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经济可能达到的最大极限。但事实上,一个社会的经济实现程度就可能是F点。由于F点没有处在生产可能性的边界之上,从而发生效率缺失。造成无效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还有资源闲置,即所谓的“产能过剩”;二是尽管资源已充分利用,但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生产仍然处于低效率状态,使产出组合没有落到PPF上,而落在PPF之内。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8.改善(improvement)改善是指从无效点(这里是F点)出发,在曲边直角三角形AFB内向PPF任何方向的运动。如果沿FA运动,则增加Y不会减少X;沿FB方向运动,则增加X不会减少Y。沿FC、FD等方向运动,X与Y都会增加。这些变化就叫“改善”。改善是没有机会成本的产量增加。改善过程没有得失权衡。改善意味着原来的资源配置状态(F点)必是无效的。如图1-5所示。从一个单位来说,“改善”就叫“做加法”。改善不会出现任何维度上的减量,即改善不是“做减法”。从而,改善不会产生阻力。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9.有效有效意味着不再有改善的余地。在PPF上的任何一点都是有效点。在PPF以外,叫作“不可能”区域。有效点可以变。如图1-5所示,从点B移至点D,生产产量(X,Y)组合改变了,这叫沿着PPF边界的移动。有效的特征是,任一种产出量的变化必有机会成本,决策必定面临得失权衡,决策人必定左右为难。在“有效”的条件下,增加X(ΔX)所必须减少的Y(ΔY),即ΔX的机会成本ΔY/ΔX才是以实物量比率表示的X的价格。这就是说,“价格”得以“效率最大”为前提,这时,价格才反映X占用社会资源的真实代价。如果占用的社会资源叫价值,这时,价格可以说是反映价值的。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个体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量关系与总体运行的学问。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1.加速原理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强调投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宏观经济学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相互作用的学说。“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原理”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的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原理”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减少,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原理”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许多宏观经济学著作者认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和“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这种分析是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3.政府作用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选择,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选择。微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消费者如何应对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决定收取什么样的价格。微观经济学还涉及政策问题,如分析减少未成年人吸烟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销售一种新处方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宏观经济学也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相同。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相互补充。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其内容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只有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都是实证分析法。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围。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法,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法,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市场与市场经济1.政府的含义政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织,既是政治组织又是经济组织,发挥着各种社会功能,并且是其他组织所不能替代的。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承担着经济管理的职能——制度保障职能,宏观稳定与发展职能,微观管理职能,再分配职能,国际领域的代表职能。2.政府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①决策主体的选择——由谁、通过什么机制来决定生产什么。②产品的选择——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生产什么具体产品。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市场与市场经济③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比重的选择——大炮与黄油的选择。整个社会中应该用多少资源生产公共产品,即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劳务;用多少资源来生产私人产品,即由市场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劳务。2.怎样生产(1)生产主体的选择。同私营企业一样,对于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政府需要作出是自己生产还是采用招标采购方式来满足的选择。由于政府的公共特性,这种选择面临与私营企业不同的约束条件,因此选择的标准和程序就有所不同。比如,军备就涉及技术保密和国家安全问题。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市场与市场经济(2)生产技术的选择。这里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方式与激励机制的选择。国有企业和其他公共部门如公立学校、医院等目标多元且具有弹性,其业绩很难衡量。此外,公共部门的财务和人事规则很严格,一些私营部门的管理和激励方法无法使用。这使得公共部门生产技术、管理和激励机制成为非常复杂和难以处理的问题。(3)生产方式的选择。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影响私营企业对生产方式的选择。比如,税目和税率调整、劳动法规、环保法规、质量标准、产业政策等。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市场与市场经济3.为谁生产经济活动的收益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私营部门经济活动收益的分配在理论上相对容易:产品分配取决于资金的拥有,谁出价高产品属于谁;利润取决于经济主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拥有和所作的贡献。公共部门则要复杂得多,如失业救济、贫困救济,取决于许多标准和因素。西方的贫困救济就是一个例证。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就划贫困线,至今争论很大。划了贫困线还存在一个如何核实实际收入的问题。即使这些不存在,如何救济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需求和欲望,并且愿意和能够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顾客构成。市场体系是由各类专业市场,如商品服务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旅游市场、服务市场等组成的完整体系。同时,在市场体系中的各专业市场均有其特殊功能,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1.市场的含义首先,市场指商品流通的领域,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空间即商品交换的具体场所,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时间维度可以把市场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其次,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竞争关系、供求关系等。2.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价格为基础来作出关于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经济体制,而价格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自发形成的。市场经济是由一系列要素、机制和条件组成的大系统。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1)市场主体。(2)市场运行机制。①价格机制,即通过价格方面变化的信息来引导生产和消费的机制。②供求机制,即通过供求方面变化的信息来引导生产和消费的机制。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反之上升。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化又影响到供求关系——价格过高,有效需求会减少。因此,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价格与供求之间的耦合过程。③竞争机制,包括部门内竞争,部门间竞争以及开放条件下的国际竞争。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3)市场规则或市场秩序。有序的市场是市场经济成熟的一个标志,市场的有序靠适当而又得到普遍遵守的市场规则来保证。这些规则既包括权威部门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法律规范等正式的规则,又包括社会奉行的道德、惯例和信用等非正式规则。没有这些规则,市场机制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充分承认并保障独立的财产权利,保护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基本精神是市场的自主决策,自由选择;其基本关系是市场主体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和竞争关系;其基本的利益协调方式是市场的自动协调。这些都以人格自由、契约自由、民主政治和法治(其核心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为必要条件。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3.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历史回顾(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2)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是,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地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即“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3)凯恩斯主义革命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随后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直困扰着西方世界。但这些危机不是非常严重,对各国的影响不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震撼了西方世界。这次危机的特点是:危机很严重,对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持续的时间很长。危机的严重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①西方各国的工业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②企业倒闭率为58%,大批厂房、设备被废弃毁坏;过去的危机多涉及消费品生产部门,这次危机重工业首当其冲,汽车工业开工率为25%,钢铁工业开工率仅15%。③国民收入下降超过一半。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④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市场疲软,价格下降33%~45%;商品大量积压;国内贸易量锐减,导致国际贸易量减少61%。⑤银行大量倒闭,货币大幅度贬值,金融危机严重。⑥失业率达到30%~50%,失业者急剧贫困化。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总需求管理,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热的时候泼冷水,冷的时候加把柴,逆水行舟,熨平波动”。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4)新主流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现了对政府作用的重新审视,人们逐渐怀疑政府干预政策,开始向自由市场制度复归: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货币主义、以拉弗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华莱士等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新自由主义思潮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的基本经济主张如下。①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依然是正确的。②资源的有效配置只能由市场来执行,任何市场以外的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而只能起破坏作用。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与政府经济学③即使市场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但克服与纠正市场缺陷的唯一办法在于通过产权明晰等措施来予以完善,决不能依赖市场以外的政府干预。④恰恰相反,以往之所以会出现市场失灵,其原因正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自身的原因。⑤政府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与市场失灵相对应,他们提出了“政府失灵”(或公共失灵)理论,明确提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任何干涉肯定都是一件坏事,而不是一件好事。这些学派继承了古典学派的传统,但对国家干预比古典学派还是有所重视的。他们与凯恩斯学派的分歧在于:凯恩斯学派主张用经济政策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而他们主张用经济政策为市场机制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1.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并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1)信息不完全。就宏观经济信息而言,由于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它可能具有相对优势;但就微观经济信息而言,政府在信息敏感度、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不具有相对优势。(2)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经济人”行为。政府工作人员中也会有部分人在行政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这样就难以保证所有的政策措施都会公平有效。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3)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市场的主体也不是一个完全听任政府摆布的被动受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抵消了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导致政策失灵。2.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市场机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在进行配置时运作失效,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市场机制在发生资源配置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果。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市场机制的这两个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完全具备,而且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身就是双刃剑,在实行优胜劣汰的同时,使得信息日益不完全,收入差距扩大。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与政府经济学3.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由于市场有其自身的弊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配置的失效问题,这时需要引入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但政府的功能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政府的干预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也可能达到了目标但是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可能性就导致了政府失灵。解决政府失灵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控,而后期的补救性调控往往都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放权给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为此,在经济发展中,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预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一、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目录四、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经济THANKYOU退出目录学习情境二供求理论电子课件

首页ENTER知识要点1.熟悉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理论与弹性理论。2.了解以上理论的具体原理及其应用。目录情境导入知识要点目录情境导入汽油价格与汽车需求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但仅仅知道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市场上各种商品之间往往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一种商品的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不仅影响到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会影响到其相关商品。20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两次石油危机。1973年,为了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美国采取石油禁运。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石油供给急剧减少。受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0.2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石油价格的上升对美国经情境导入知识要点目录情境导入济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汽车的销售量的影响最为直接。统计资料显示,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美国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了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保持了原有水平。情境导入知识要点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需求(Demand)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即购买的欲望;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即购买的能力。人的消费欲望是无止境的,但人的消费能力却要受种种限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两类消费者:一类是有能力购买,但不想买,即没有购买欲望;另一类是虽然想买的物品很多,但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物品,因为他们的购买能力有限。像这种只具备一个条件,愿意购买无购买能力或有购买能力但不愿购买,都不是需求。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需求可以分为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称为个别需求;所有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称为市场需求。对微观经济学来说,研究市场需求更重要。所以,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市场需求。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需求一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即需求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指需求(量)与影响需求的因素之间建立的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Qd=ƒ(P,I,Pc,Ps,Pe,α)在这里,为了简化分析,主要研究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此时,假设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则需求函数简化为:Qd=ƒ(P)

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2.需求表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与在各种价格水平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1所示。表2-1表明,在较低的价格上,需求量较多;在较高的价格上,需求量较少。即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量逐渐增加;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逐渐减少。对大多数商品来说,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3.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2-1所示。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图2-1是根据表2-1制作而成,横轴OQ表示商品需求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D表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是负相关关系,即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价格低,需求量多,如A点;价格高,需求量少,如G点。图2-1中的需求曲线是直线型的,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简化分析过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定理从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中可以看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是呈反方向变动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需求定理(或需求规律)。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量会减少,即需求量降低了;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但也有极少数商品例外,如金银、古董等。2.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收入减少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减少。当然,也有一些商品例外,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反而减少,如黑白电视机。我们把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称为低档品。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的影响因素3.相关商品的价格一种商品的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两类,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消费者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如梨和苹果。互补品是指互相补充才能满足消费者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如汽车和汽油。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呈同方向变动,与其互补品的需求呈反方向变动。例如,当咖啡的价格上升,作为其替代品茶叶的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会减少咖啡的购买量,增加茶叶的购买量;而作为其互补品的咖啡伴侣价格保持不变时,随着咖啡购买量的减少,咖啡伴侣的购买量也将减少。4.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就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此时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如果厌恶某种商品,就会减少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此时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的影响因素5.消费者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将要涨价,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将要降价,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例如,消费者预期数码照相机的价格将要下降,那么,打算购买数码照相机的消费者不会现在购买,而是等待价格下降之后再买,因此数码照相机的当前需求就会减少。相反,如果消费者预期房价会上涨,那么打算买房子的消费者就会现在购买,因此房子的当前需求就会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如商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广告、人口数量和结构、战争、灾害、国家经济政策等都会影响需求的变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引起变动的因素不同,并且对需求曲线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移动。如图2-2所示。在图2-2中,当商品价格由P1下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需求曲线上A点移动到B点;反之,当价格由P2上升到P1,需求量从Q2减少到Q1,需求曲线上B点移动到A点。由此可见,需求量的变动不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如图2-3所示。在图2-3中,如果消费者收入下降,引起相同价格下商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由D0移动到D1;反之,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相同价格下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由D0移动到D2。由此可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需求曲线右移表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左移表示需求减少。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定理需求的含义需求的表示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Supply)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要形成有效供给,生产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供给欲望;二是供给能力。如果只具备一个条件,愿意供给无供给能力或有供给能力但不愿供给,供给都实现不了。可见,要实现有效供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供给也可分为单个厂商的供给和市场供给两个方面。单个厂商的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市场供给是指所有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一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即供给函数、供给表和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是指供给(量)与影响供给的因素之间建立的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Qs=ƒ(P,C,T,Pc,Ps,Pe,β)在这里,为了简化分析,主要研究商品供给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此时,假设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则供给函数简化为: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2.供给表供给表是指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与在各种价格水平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2所示。表2-2表明,在较低的价格上,供给量较少;在较高的价格上,供给量较多。即随着价格的降低,供给量逐渐减少;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逐渐增加。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3.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2-4所示。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图2-4根据表2-2制作而成,横轴OQ表示商品供给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S表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供给量与价格是正相关关系,即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价格低,供给量少,如A点;价格高,供给量多,如E点。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通常使用直线型供给曲线。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定理从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中可以看出,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其价格是呈同方向变动的,这种现象被称为供给定理(或供给规律)。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在理解供给定理时要注意这样两点:(1)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离开了这一前提,供给定理就无法成立。例如,如果技术进步,商品本身的价格与供给量就不一定呈同方向变动。(2)供给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例如土地、古董、劳动力和残疾人用品等。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价格、政府的经济政策等。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就会增加生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量,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商品的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关系。2.生产成本由于技术进步,或管理水平提高,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在商品自身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都将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促使生产者增加生产,导致商品供给的增加。相反,任何原因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导致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3.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4.相关商品的价格当某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其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5.预期价格如果生产者预期其商品价格将要上涨,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未来的产品供给,抑或是生产者囤积居奇,待价而售,则会使当前的供给减少。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的商品价格下降,就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未来的产品供给,抑或将生产的与储存的商品全部投放市场,这样当前的供给就会增加。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的影响因素6.政府的经济政策政府主要通过计划、管制、税收、转移支付、货币政策等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并影响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选择。如政府增加对某种产品的课税将使该产品售价提高,在一定条件下会通过需求的减少使供给减少;反之,如果政府为刺激消费,降低商品税负或给予补贴,使商品价格降低而增加需求,从而使供给增加。除以上因素外,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供给,如气候,生产者的销售目的,生产者数量等。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在进行供给分析时,要注意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引起变动的因素不同,并且对供给曲线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移动。如图2-5所示。在图2-5中,当商品价格由P1下降到P2,供给量从Q1减少到Q2,供给曲线上A点移动到B点;反之,当价格由P2上升到P1,供给量从Q2增加到Q1,供给曲线上B点移动到A点。由此可见,供给量的变动不会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如图2-6所示。在图2-6中,如生产成本上升,这会引起相同价格下商品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即由S0移动到S1;反之,生产成本下降,这会引起相同价格下商品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即由S0移动到S2。由此可见,供给的变动会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供给曲线右移表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左移表示供给减少。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供给定理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的表示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市场上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如图2-7所示。在图2-7中,曲线D为市场需求曲线,曲线S为市场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点E,点E为均衡点。在均衡点E处,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即均衡数量为Qe。这样的状态便是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维持下去的均衡状态。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1.均衡价格的形成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用图2-8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1>Pe),就会出现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供给方内部的竞争,供给者会竞相降价销售并逐步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需求者在压低价格购买时会逐步增加购买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价格不断下降,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出现为止。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P2<Pe),则会出现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购买方内部的竞争,购买者竞相购买会使价格上升,购买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供给方会因为价格上升愿意增加供给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市场价格上升,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出现为止。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均衡或市场出清的状态。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2.均衡价格的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决定方法有三种,即供求表、供求曲线和供求函数。首先用供求表(见表2-3)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从表23中可以看出,商品的均衡价格为3元,均衡数量为400单位。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根据表2-3可以绘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图2-9所示。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在图2-9中,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所以,E点即为均衡点,商品的均衡价格为3元,均衡数量为400个单位。上述结论同样可用数学模型求得,即供求函数。根据表2-3可以得出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0-200P,供给函数为Qs=-200+200P,根据均衡条件Qd=Qs,得1000-200P=-200+200P解得Pe=3将Pe=3代入需求函数,得Qe=1000-200×3=400或将Pe=3代入供给函数,得Qe=-200+200×3=400即(Pe,Qe)=(3,400)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均衡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它表现为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因此,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结合一、二单元的内容可以知道,引起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位置发生移动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即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必然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由于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太多,在分析某个因素会如何影响均衡价格时存在一定难度,比较简便直观的办法就是运用供求图形来分析,分析步骤为:第一步,确定该因素影响的是需求还是供给或是两者;第二步,确定该因素引起的是需求或供给的变动,还是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第三步,确定该因素引起的是需求或供给的增加还是减少,以确定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方向;第四步,通过供求图形来确定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这里列举三种情形。情形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彩色电视机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情形二:2009年11月,我国北方地区多次遭遇强降温影响,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多雨雪天气以及西南地区旱情的持续发展,这些对农产品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情形三:猪肉价格的下降,对牛肉市场有什么影响?一、

需求理论二、供给理论三、均衡价格理论目录四、弹性理论均衡价格的应用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方法均衡价格的变动与供求理论1.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