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_第1页
地下铁道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_第2页
地下铁道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_第3页
地下铁道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_第4页
地下铁道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3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依据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编制目录TOC\o"1-2"\h\z\u前言 401 计量手册颁布令 502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6第1章范围 71.1 目的 71.2 范围 71.3 内容 71.4 手册的管理 71.5 手册修订记录 7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8第3章术语和定义 93.1 测量管理体系 93.2 测量过程 93.3 测量设备 93.4 计量特性 93.5 计量确认 93.6 计量职能 93.7 高控测量过程 93.8 重要测量设备 93.9 计量网络人员 9第4章总要求 114.1 总则 114.2 计量单位 114.3 计量标准 114.4 检测能力 124.5 检测水平 124.6 安全环保监测对计量的要求 124.7 能源计量 124.8 支持性文件 13第5章管理职责 145.1 计量职能 14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75.3 计量方针和目标 175.4 管理评审 18第6章资源管理 206.1 人力资源 206.2 信息资源 226.3 物资资源 256.4 外部供方 25第7章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277.1 计量确认 277.2 测量过程 28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30第8章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318.1 总则 318.2 审核和监视 318.3 不合格控制 328.4 改进 34第9章附录 359.1 附录A计量职能分配表及相关文件 359.2 附录B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359.3 附录C管理评审计划 359.4 附录D管理评审报告 359.5 附录E计量人员 359.6 附录F顾客满意度测评计划 359.7 附录G顾客满意度测评报告 359.8 附录H内部审核计划 359.9 附录I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359.10 附录J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自查报告 35前言本手册依据国家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结合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运营和维修的工作要求编制而成。本手册是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开展计量业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本标准起草单位: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基地维修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0次修订。本标准2015年5月××日发布。本标准从2015年5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基地维修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由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工作组归口。

计量手册颁布令《计量手册》由基地维修中心负责编写,它阐明了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描述了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及运营事业总部的实际情况。本手册是运营事业总部建立、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运营事业总部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绩效的行动准则,也是向顾客提供计量保证的重要文件,现予以批准,自2015年5月×日起颁布实施。计量方针规范高效,准确可靠,全面保障2015年计量目标序号项目目标统计部门1在用测量设备计量合格率≥95%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2高控测量过程受控率100%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3在用计量标准装置合格率100%基地维修中心4在用测量软件确认合格率100%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2015年5月××日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了更好地在运营事业总部范围内按照计量法律法规、GB/T19022-2003/ISO10012:2003和GB17167-2006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测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现任命刘文涛同志为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和权限如下:1.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向总经理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的需求。3.向运营事业总部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4.负责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外部有关机构进行联络。各单位应全力支持管理者代表的工作,并及时就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报告。xx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2015年5月××日第1章范围目的为实现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满足现场的测量要求,建立和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特编制计量手册。范围计量手册是运营事业总部计量业务工作的总纲,适用于运营事业总部运营及维修、能源管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防护和经营管理各项过程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内容本手册由前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前言包括目录、前言、计量手册颁布令、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任命书、运营事业总部简介等,正文包括GB/T19022-2003标准和GB17167-2006标准对应的内容和资料性附录。手册的管理计量手册由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编制,企业管理部审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总工程师室负责计量手册的统一编号、登记发放。《计量手册》的发放按照《运营事业总部保密管理实施细则》、《运营事业总部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每年初负责组织评审计量手册,如需修订,由基地维修中心组织修订,企业管理部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新版本颁布后,旧版本立即作废,总工程师室负责回收,保留一份后其余全部销毁。手册修订记录版次修订日期批准日期修订内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GB/T19022-2003idtIS0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0-2008idt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JJF1001-2011《计量基础术语和定义》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第3章术语和定义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包括计量器具(也称测量仪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和测量系统,以及测量设备配套的软件等。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率)、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计量职能运营事业总部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高控测量过程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对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的测量过程。包括:内部检定(过程)内部校准过程关键产品特性检测(过程),示例:绝缘油中的水分检测(过程)。关键工艺参数检测(过程),示例:轨距检测(过程)。安全防护参数检测(过程),示例:绝缘电阻检测(过程),空气压缩罐压力检测(过程)。贸易结算的检测(过程),示例:进厂物资称重。重要测量设备其示值的准确可靠性对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的测量设备。用于内部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装置。用于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监视用的核查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的测量设备。用于关键产品特性或工艺参数检测的测量设备。计量网络人员包括中心计量员、部门计量员和分部计量员

第4章总要求总则运营事业总部按照“质量-测量-计量”的计量业务管理思路,制定《计量要求管理程序》,从产品要求、生产经营要求和法规要求中推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要求可表示为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率)(或最小分度值)、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运营事业总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运营事业总部确定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必需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已考虑到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过程必须受控。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经过确认。测量管理体系按照运营事业总部制定的程序更改。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满足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计量单位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人员、检测人员、工艺员、仓管员在各种记录报表中应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各种广告宣传品、工艺文件、图纸、检测报告、记录等,必须全部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进口设备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单位或部门应向基地维修中心报告,并在测量设备的明显部位贴上换算表。基地维修中心监督各职能部门(室)、各中心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标准运营事业总部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包括配件)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运营事业总部按照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在上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在运营事业总部内开展相关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强制检定如有以下计量器具,必须定期定点开展强制检定:运营事业总部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且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注:不能检定的最高计量标准装置或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没有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及测量系统不需要强制检定,但必须计量确认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检测能力运营事业总部的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对产品质量特性和工艺参数的监视和测量要求。对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要求。职业健康安全(OHSAS)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要求。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检测水平运营事业总部的检测水平应满足运营事业总部生产经营和质量检验对计量检测的要求,并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测量设备。安全环保监测对计量的要求配备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用测量设备时,运营事业总部要充分考虑到作业场所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能源计量运营事业总部建立、保持和使用程序文件来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运营事业总部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运营事业总部设专人负责各下属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运营事业总部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运营事业总部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运营事业总部备有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各下属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备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台帐。运营事业总部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支持性文件《计量要求管理程序》第5章管理职责计量职能基地维修中心为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主管部门,各中心的安全技术部为各单位的计量主管部门,协助基地维修中心开展计量管理工作。总经理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图(见下图),并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运营事业总部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职能参见附录B《计量职能分配表》。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注:总部工会、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室不纳入测量管理体系范围。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组织各单位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运营事业总部领导、各中心及各计量岗位的计量职能总部总经理主持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领导、组织运营事业总部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批准《计量手册》、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批准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批准运营事业总部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向。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向总经理报告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向运营事业总部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组织制定并审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核运营事业总部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基地维修中心制定运营事业总部计量工作年度计划。组织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组织编制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文件进行管理。管理运营事业总部的测量设备台帐。组织各单位设计必需的测量过程。评价外部供方实验室的检测/校准能力,配合完成测量设备维护维修机构维修能力的评价。对各单位的测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牵头组织计量网络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组织全员计量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全员计量意识,提高全员测量管理的能力。处理计量纠纷,实施计量奖惩。总工程师室配合基地维修中心做好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配合基地维修中心开展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定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包括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企业管理部组织完成测量设备维护维修机构维修能力的评价。安全质量部落实对总部计量检测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参与和指导总部环保、职业健康、设备设施等方面计量检测原则、标准的制定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计量人员的配置工作。培训中心负责开展计量教育培训工作。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基地维修中心开展计量管理工作。各中心总经理审批本单位计量规划。确保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参与管理评审会议。各中心的分管领导监督指导本单位开展各项计量工作。组织编制本单位计量工作规划。各中心安全技术部制定本单位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定期进行计量工作总结。各中心下属生产部门制定本单位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并实施。开展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确保: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顾客的测量要求是指产品标准和(或)工艺标准,为此,运营事业总部将顾客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是指地铁安全运行的监管部门、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等,内部顾客是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生产、工艺、质量、检测、安全环保和能源消耗等部门。为识别顾客要求,确保顾客满意,超越顾客期望,运营事业总部编制《计量要求管理程序》,并定期开展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支持性文件《计量要求管理程序》计量方针和目标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制定并批准计量方针。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宣贯。计量目标管理者代表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测量管理体系可测量的质量目标。运营事业总部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计量目标必须包括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目标,重点解决“测不了”,“测不快”和“测不准”的问题。基地维修中心定期组织检查计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没有实现计量目标的,按《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整改。支持性文件《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管理评审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以公文或通知的形式下发给各单位。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各单位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各中心在运营事业总部管理评审会议前可举行本中心的管理评审会议,总结测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确定测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至少包括: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结果。计量满意度测评报告。计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测量管理体系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状况。测量过程的设计、实现和控制状况。人员教育培训及其有效性评价的情况。测量管理体系重大变更。改进的建议。管理评审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总经理也可授权管理者代表主持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讨论、评价评审输入的信息,对运营事业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针对主要问题做出改进的决议。管理评审输出采用管理评审报告的形式,内容包括:测量管理体系(包括计量方针目标)改进的措施;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改进计划;资源需求计划。管理者代表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基地维修中心以通知的形式下发管理评审报告给各单位。管理评审报告由基地维修中心归档保存。管理评审报告中要求的改进计划(或项目)由基地维修中心负责跟踪实施。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的格式见附录C《管理评审计划》和附录D《管理评审报告》。第6章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人员的职责人力资源部在基地维修中心、各运营中心安全技术部的协助下,在组织结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中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如下:各中心安全技术部分管领导1)制定本单位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并督促各部门实施。2)督促计量网络人员开展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工作。3)督促计量网络人员开展测量过程的控制工作。4)定期进行计量工作总结。各中心生产部门负责人1)指定计量网络人员,并为计量网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2)监督计量网络人员的计量管理工作。各中心计量网络人员1)组织计量要求导出。2)负责计量要求管理。3)编制本中心测量设备台帐,组织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4)对本中心测量过程进行管理,对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组织定期核查和计量确认。5)推广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将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纳入设备维护保养计划。7)组织全员计量培训。中心各部门计量网络人员1)管理本部门测量设备台帐。2)组织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送检,按时完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3)维护保养本部门的测量设备,确保测量设备标识的完整。4)确保本部门必需的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5)教育本部门员工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计量管理员1)新增测量设备的编号、入账。2)更新测量设备台账。3)编制测量设备年度检定校准计划。4)编制测量设备月度检定校准计划。5)审核待检测量设备。6)组织已知量值的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的盲样测试。检定员1)负责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并做好记录。2)负责计量标准器的维护保养工作。检验员(化验分析员)1)负责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2)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1)负责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2)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能源计量员1)协助和督促本单位负责人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2)负责本单位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能源消耗定额、节能奖惩办法的制定及执行的监督。3)负责本单位新增用能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价,参与本单位新增用能设备的审查。4)考核监督本单位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确定节能奖金的使用方案。5)组织用能分析、节能测试,协助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完成节能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6)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进行节能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7)组织编写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按照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规定定期报告工作。各中心确认计量人员配备是否符合总部经营的要求,协助人力资源部择优录取。基地维修中心应形成《计量人员名单》并定期更新名单。计量人员名单的格式见附录F《计量人员名单》。能力和培训人员能力要求人力资源部应指导并统一协调岗位说明书体系,明确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岗位对员工个人能力(包括教育、技能、培训和经验)的要求,以此作为人员招聘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并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如果员工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应采取培训或其他措施,以满足要求。负责主办委外项目的部门应当代表总部,要求合同方能够证实他们的员工具有必要的能力并接受了适当的测量管理培训。人员意识要求总部或代表总部工作的人员都应意识到:符合计量方针和符合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他们工作中的测量管理水平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经济和安全效益。他们在实现与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和职责,以及偏离规定的测量控制程序的潜在后果。人员培训要求培训中心负责总部的培训管理和内部培训的实施,制定并实施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识别培训需求,提供培训以满足这些需求,评估培训的有效性,并保留相关记录。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培训管理办法》信息资源程序总部按照GB/T19022-2003《标准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文件。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总工程师室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受控状况进行监督管理。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文件:《计量手册》计量手册阐述了运营事业总部的计量方针和目标,确立了总部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各级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规定了测量过程控制、计量确认和支持性过程的管理要求。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清单见附录B: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叙述了测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管理程序和(或)要求,包括目的和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权限和管理程序和(或)要求等内容。第三层次文件: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描述了完成计量工作的详细步骤,包括:1)测量设备操作规程。2)计量器具内部检定操作规范(或细则)。3)测量设备内部自校准方法(或细则)。4)检验方法。5)测量设备(高控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方法。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引。7)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产品标准等外来文件。第四层次文件:记录表格记录表格规范了证实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容,包括计量要求导出记录、检定/校准记录、计量确认记录、测量设备台帐、检测记录、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等。体系文件按照《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号,记录表格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编号。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软件由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各运营中心识别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总部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的配置、测试、确认和使用、维护等过程的管理按照《测量软件管理程序》加以控制。总部使用的测量软件的任何修改都应按《运营事业总部软件升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在启用前都将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支持性文件:《测量软件管理程序》、《运营事业总部软件升级管理规定》记录测量管理体系所需记录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各单位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测量管理体系记录包括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记录包括计量目标实现情况,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内审计划,内审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监视计划,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报告,计量不合格报告等。技术记录包括计量要求导出记录、检定/校准记录、测量设备管理记录、计量确认记录、测量过程控制记录等。填写基本要求填写记录的要求及格式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记录的标识基地维修中心按照《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计量管理、计量检定/校准所需记录表格的统一编号。记录的贮存和保护、检索记录应分类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妥善保存,便于检索,方便使用人员随时查阅。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的管理记录至少保存两年。计量标准器的检定/校准证书和大型、关键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测试报告应长期保存,并保持有效性和连续性。记录的处置保存期满,经保存记录的单位负责人审核,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保存记录的单位办理处置手续。如需销毁,由指定的监管人员监督销毁。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标识运营事业总部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测量设备必须有计量确认状态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必须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必须与其他设备清楚地区分。总部在《计量标识管理程序》计量标识管理程序中详细规定计量标识的管理要求。支持性文件:《计量标识管理程序》物资资源测量设备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必须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必须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必须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必须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保持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必须有处理程序。支持性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环境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必须形成文件。负责测量设备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单位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必须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各运营中心编制《测量环境管理程序》,详细规定测量环境的管理要求。支持性文件:《测量环境管理程序》外部供方计量外部供方包括测量设备的制造商、代理商、检定、校准、检测、维修维护等服务机构等。对测量设备的制造商、代理商应按《运营事业总部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供应商(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维修维护机构应按《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序》,对供应商(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规定》、《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序》第7章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计量确认总则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编制《计量确认程序》,设计计量确认过程,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组织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必须包括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必须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必须适宜其预期用途。计量确认间隔用于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的方法在《计量确认程序》中表述。计量确认间隔必须经过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修理时,必须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必要时进行调整。设备调整控制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在经确认的测量设备上,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改变。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保证一旦改变将会被发现。《计量确认程序》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计量确认过程记录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必须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保持并可获得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必须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需要时,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包括: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等。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计量确认结果。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设备校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维护的详细情况,如调整、维修和修改等。使用限制。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检定(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检定(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调整、修改或维修后的检定(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修改或维修前的校准结果。基地维修中心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记录。支持性文件《计量确认程序》测量过程总则基地维修中心对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组织策划、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各中心安全技术部组织生产部门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每一个测量过程的完整规范必须包括所有有关设备的标识、测量程序、测量软件、适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其他因素。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制定《测量过程控制程序》,确保测量过程控制根据《测量过程控制程序》进行。测量过程设计总部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规定要求而设计的测量过程必须形成文件,并确认有效,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对每一测量过程,相关部门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的选择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必须包括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产品质量控制所需的检验和试验过程按《测量过程控制程序》的基本进行管控。总部按照测量过程对生产经营、质量控制、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和节能降耗的影响将测量过程分为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简称“高控测量过程”)和一般控制的测量过程(简称“一般测量过程”)。测量过程必须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和量化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等)。测量过程的实现测量过程必须在设计的受控条件下实现,以满足计量要求。受控条件包括:使用经确认的设备。应用经确认有效的测量程序。可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源。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使用具备能力的人员。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按规定实施监视。测量过程的记录检定、校准、检测记录应保存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测量过程的记录包括: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如操作者、测量设备或核查标准)和相关的操作条件;从测量过程控制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信息。根据测量过程控制数据的结果而采取的措施。进行每个测量过程控制活动的日期。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负责提供记录信息的人员标识。人员能力(要求的和实际具备的)。支持性文件《测量过程控制程序》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测量不确定度总部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必须评价测量不确定度。总部制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确保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得以记录。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必须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对所有已知的测量变化的来源必须形成文件。支持性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溯源性基地维修中心制定《量值溯源管理程序》,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SI单位标准。对SI单位的溯源必须通过相应基准或自然常数实现,自然常数的值与SI单位的关系是已知的,并被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推荐。在合同情况下,使用公认的标准只有在双方同意且不存在SI单位或不存在已被承认的自然常数时才使用。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必须根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存。支持性文件《量值溯源管理程序》第8章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总则基地维修中心策划和实施所需的对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分析和改进,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符合计量法律法规、GB/T19022-2003和GB17167-2006标准;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监视总则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利用审核(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监视和其他适用技术以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顾客满意基地维修中心组织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规定获得和使用信息的方法,组织相关部门就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已满足来监视有关顾客满意的信息,并保持测评记录。测评项目包括计量工作效率、计量工作质量、计量专业技术能力、计量问题解决情况、服务态度、协作关系、外部影响等。测评一般采用集中人员开展交流的方式。基地维修中心汇总分析,编制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报告,内容包括:评分、已做出的改善的成效、改进点及改进措施等。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资料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记录见附录F《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计划》和附录G《顾客计量满意度测评报告》。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基地维修中心下发的内审实施方案的策划安排,编制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指定内审组,基地维修中心组织内审员每年至少实施1次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并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实施和符合规定要求。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内审员不允许审核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审组记录测量管理体系内审结果和体系的所有更改。发生不符合项的部门必须确保立即采取行动以消除检查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对内审组开出的不符合项,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内审组对责任部门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进行确认。责任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内审员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对实施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作出结论。内审组组长将审核结果形成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放给总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及各中心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和计量网络人员。基地维修中心保存审核记录,作为年度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内审记录见附录H《内部审核计划》,附录I《检查表》,附录J《内部审核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在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中,基地维修中心制定《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程序》,组织检查人员监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确保在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监视。监视必须包括确定所用的方法、方法中包括统计技术和它们的使用范围。通过确保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应能提供防止偏离要求的机制。这种监视必须与不符合规定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相匹配。测量和确认过程的监视结果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必须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和确认过程持续地满足相关文件的要求。支持性文件《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程序》不合格控制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在监视和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不符合,发生不符合的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发现不符合后,基地维修中心必须组织责任部门标识不合格要素以防止疏忽使用。在实施纠正措施前,应采取临时措施(如相关工作计划)。不合格测量过程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必须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如果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由于不合格而更改某个测量过程,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有效确认。测量过程失效(如由于核查标准损坏或操作能力改变)可通过如下的过程结果的信息来揭示:)分析控制图。分析趋势图。随后的检验。实验室间比较。)内部审核。顾客反馈。不合格测量设备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如怀疑或已知有以下情况者,必须将设备从使用区域中隔离或加以永久性标签或标志。测量设备使用部门组织验证其不合格,并准备不合格报告。这类设备在消除其不合格的原因并重新确认合格之前,不能返回使用。损坏。过载。可能使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误操作。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或破损。暴露在已有可能影响其预期用途的影响量中(如电磁场、灰尘)。不能恢复其预期的计量特性的不合格测量设备,必须有清楚的标志或用其他方式标识。这类设备在消除其不合格的原因并重新确认合格之前,不能返回使用。如果在调整或维修前计量验证的结果已表明测量设备不满足计量要求,危及测量结果的正确性,设备的使用者必须确定潜在的后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可能包括对用该不合格测量设备测量过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查。基地维修中心编制《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或)纠正措施,减少和(或)避免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不合格测量过程和(或)不合格测量设备给生产经营及维修等工作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支持性文件《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改进总则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单位按照《运营事业总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手册》的要求,根据审核、管理评审和其他有关因素(如顾客反馈)策划和管理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评审并识别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潜在机会,必要时进行修改。纠正措施当有关的测量管理体系要素不满足规定要求,或相应的数据资料显示不可接受的模式时,必须识别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消除这种差异。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在测量过程使用前必须经过验证。预防措施基地维修中心组织相关单位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的测量或确认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出现这种不合格。预防措施必须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支持性文件《运营事业总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手册》第9章附录附录A计量职能分配表及相关文件附录B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附录C管理评审计划附录D管理评审报告附录E计量人员附录F顾客满意度测评计划附录G顾客满意度测评报告附录H内部审核计划附录I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附录J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自查报告附录A计量职能分配表及相关文件对应ISO10012标准条款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总工程师室人力资源部安全质量部培训中心各运营中心基地维修中心采购物流中心其他单位相关文件4总要求◎计量要求管理程序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1人力资源★★☆☆☆☆6.2.1程序★运营事业总部培训管理办法6.2.2软件★☆☆☆测量软件管理程序、运营事业总部软件升级管理规定6.2.4标识☆★☆计量标识管理程序6.3.1测量设备☆★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6.3.2环境☆★测量环境管理程序6.4外部供方☆★运营事业总部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规定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7.1计量确认☆★计量确认程序7.2测量过程☆☆★测量过程控制程序7.3.1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7.3.2溯源性☆★量值溯源管理程序8.1(测量管理体系)总则◎8.2.1(监视和审核)总则◎8.2.2顾客满意☆★☆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8.2.4测量管理体系监视☆★☆☆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程序8.3不合格控制☆★☆☆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8.4改进☆★☆☆运营事业总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手册注:◎领导职责★主办职责☆协办职责附录B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对应ISO10012标准条款GDY/QW-GL-JL-01计量要求管理程序4总要求GDY/QW-GL-JL-03测量软件管理程序6.2.2软件GDY/QW-GL-JL-04计量标识管理程序6.2.4标识GDY/QW-GL-JL-05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6.3.1测量设备GDY/QW-GL-JL-06测量环境管理程序6.3.2环境GDY/QW-GL-JL-02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序6.4外部供方GDY/QW-GL-JL-07计量确认程序7.1计量确认GDY/QW-GL-JL-08测量过程控制程序7.2测量过程GDY/QW-GL-JL-0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7.3.1测量不确定度GDY/QW-GL-JL-10量值溯源管理程序7.3.2溯源性GDY/QW-GL-JL-11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程序8.2.4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GDY/QW-GL-JL-12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8.3不合格控制附录C管理评审计划1目的2评审时间和地点3评审参加部门、人员3评审内容4各单位评审准备工作要求5各单位需准备的资料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发放范围:

附录D管理评审报告1目的2时间和地点3评审内容(附输入资料汇总材料)4评审结论5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发放范围:附录E计量人员名单姓名中心部门职务计量职责和权限中心负责人中心计量员部门负责人部门计量员分部计量员计量确认人员内审员检定员检验员能源计量员注:在相应的职责下面打“√”。

附录F顾客满意度测评计划1测评目的2测评内容3测评人员4测评报告的要求编制:审核:日期:日期:发放范围:附录G顾客满意度测评报告1测评目的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已满足2测评内容(计量工作效率、计量工作质量、计量专业技术能力、计量问题解决情况、服务态度、协作关系、外部影响)3测评人员4测评结果5改进计划编制:审核:日期:日期:发放范围:附录H内部审核计划(红头文发布)一、审核目的二、审核依据(一)《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dtISO10012:2003);(二)总部《计量手册》(*年*月发布实施);(三)总部相关文件、各二级单位文件和总部适用的法律法规。三、审核覆盖范围四、审核时间五、审核要求及注意事项六、审核组成员及其审核范围编号 组员编号组员注:各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审核人员作出适当调整,但需确保每组审核人员中均包含ISO10012内审员。七、审核要素受审核方审核人手册条款ISO10012条款职能部、室、中心部门

附录I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GDY/TJ-JL-043受审部门:中心部审核时间:审核人:手册章节及条款ISO10012条款审核内容、方法相关文件记录评价附录J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自查报告一、 审核时间审核人员安排三、审核情况综述序号审核地点(范围)审核内容审核抽样情况(含文件、标准、记录、证据等)审核发现四、 整改项目汇总序号审核部门/人员岗位审核内容不符合事实描述不符合条款ISO10012根源分析纠正纠正措施确认人注:“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侧重于不合格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侧重于原因的措施)。五、管理体系运行自我评价(**单位)年月日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