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述评_第1页
产学研合作述评_第2页
产学研合作述评_第3页
产学研合作述评_第4页
产学研合作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学研合作述评

从本质上看,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研究所和政府等三类技术创新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和科研的良性循环的一种形式。虽然产学研合作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研究,但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方面数以万计的企业急需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高校、科研单位所拥有的大量成果得不到运用。所以,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产学研合作研究现状

纵观相关文献,产学研合作的学术研究大体上包括产学研合作必要性和动力的研究,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研究,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制研究等方面。

产学研合作必要性和动力的研究

产学研结合对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研究所技术研发和转移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等有着强力的推动作用,这已经形成了共识,学者们也可能基于这样的目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和内在动力。对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1.从系统论的角度,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2.从利益分配机制的角度,产学研合作是将知识要素与商业要素直接结合,通过价值传导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统一了企业、高校研究所和国家等三方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利益矛盾。

3.从培养产学研合作主体的竞争力的角度,第一,产学研合作既是解决高校研究所办学条件、育人方式和就业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解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和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二,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系统有着必然的联系,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与效率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效率,而如果国家把“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策时,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好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及其相互的关联,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尤为重要。

4.从产学研合作的过程来看,因各主体在合作不同阶段所处地位上存在差异,产学研合作对各类主体的作用也存在差异。产学研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要想顺利进行,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决策系统,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动力系统。

丁堃利用图示的分析工具,在我国当时的经济和科技体制下,从利益驱动、合作优势、科学技术综合发展和环境诱导等方面,从产学研合作的内外作用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内外部各种动力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产学研合作的相应模式;左健民在丁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产学研合作的动力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动力以外,还包括产学研合作组织内部的和谐关系和自身发展的追求等。而吕海萍和龚建立等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实证数据分析结果中得出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激励和科技发展等因素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力,同时这些动力因素可能会因合作的主体、所在行业、合作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刘伦钊从高等院校的角度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认为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主要动力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以及高校自身人才培养、师资知识结构调整等;秦旭和陈士俊也是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人才工程和科技成果工程等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力,并由此推出了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而刘力利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认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动力是知识传播以及降低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游文明和周胜从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乏力的原因和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产学研合作中的动力机制的优化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自产学研合作在国外产生并引入我国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学研合作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对产学研合作纷纷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企业为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而需要更多的科技和人才;高校研究所基于种种目的,希望出更多的人才和科技成果,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国家为了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一方面数以万计的企业急需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高校研究所拥有的大量成果得不到运用。可能由于上述问题的持续存在,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大量出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下面,我们按照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顺序,并结合产学研合作主体的角度,对此类研究进行简要梳理。

从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逻辑顺序的角度,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高校广大科技人员产学研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合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不断深入;产学研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与企业合作由随意性、盲目性、被动性,开始向按市场规律,依照法制原则进行转变杨东占。而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技术供需方面;投融资机制方面;管理机制方面等。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政府应做好宏观协调,并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建立政策调控体系;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经济实体;建立并完善技术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和监督制约体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速科技法制体系建设的步伐。

对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相应的对策的研究,也可以从产学研合作三方中个别主体的角度,集中探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比如,涂霖养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认为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资金投入匮乏、市场调查和预测不够和产学研脱节等问题,并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密切产学研合作等措施。而申学伍、秦旭和陈士俊和张经强等从高校研究所的角度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秦旭和陈士俊在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社会背景和动力机制后,从发展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认为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不断发展方面,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协调产学研合作的三方利益关系,大力倡导并积极鼓励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政府应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为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政府应以资金为杠杆,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教育;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促进和保护产学研合作教育。

申学伍认为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高校管理体制、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保障体系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运行体制等方面,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产学研合作的钻石模式,同时对钻石模式的概念、特点和运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张经强认为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体制不健全、高校和企业沟通不够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并由此而出了转变观念、加强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机构等措施。另外,对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和对策等的研究,也出现了众多从本部门和本单位等角度,对具体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如黄天柱和强白发和北京工商大学科技处课题组,虽然这类具体的产学研合作的具体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的一般性需要进一步检验,但他们的研究可以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案例材料,对丰富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

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所不同的是学者们所采用的视角不同,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概括也出现了新的概念或模式。比如苏敬勤利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产学研合作中的沟通成本、谈判成本和履约成本等交易成本进行分析后,将我国各种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归结为内部化、外部化和半内部化等三种理论模式,并探讨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条件和措施。朱桂龙从网络组织概念的角度,提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并将产学研合作的网络模式细分为技术协作模式、契约型合作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王英俊从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官产学研”虚拟研发组织模式,并将产学研合作的虚拟研发组织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牵引型和学研拉动型三种类型,并对上述三类虚拟合作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从实证的角度,部分学者也往往从某个局部或具体的案例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形式给出概括。比如邹庆云从湖南省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局部范围的角度,总结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有:产业与科研联合体、高校及教授博士创办企业、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技术转让、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科技园的塑造等。而刘军跃以重庆摩托车企业为例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其类型有契约型和股权参与型两种。

产学研合作内在机制的研究

由于受到研究方法上的限制,在探讨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制方面,在所掌握的文献来看,很少用到比较严谨的数理方法,但令人高兴的是,也有部分学者尝试着对产学研内在机制进行了比较严谨的分析。

苏敬勤利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产学研合作的各种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并指出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沟通成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和其他成本等;罗利和鲁若愚将对策论的方法运用到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中。他们通过将产学研合作视为二人合作对策来研究,并讨论了利益分配模型,这种分析应该说为产学研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罗利和鲁若愚试着介绍了博弈论的某些方法在产学研合作研究中的运用,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将所介绍的方法真正用于分析产学研合作的相关问题。秦旭和韩文秀等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产学研本质上是一种交易,于是,他们试图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产学研合作的高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的模式进行了选择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高等院校与企业选择何种模式进行合作,取决于两者在三种合作模式中的收益大小,最终的形式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同时满足利润最大的一种方式。

最近,已有学者开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产学研合作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因为它触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比如王毅和吴贵生利用粘滞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提出粘滞知识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在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所谓的粘滞知识正是转移的关键和难点。

二、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文献浩如烟海,要想对有关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准确的把握和评论,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得出一下的一些结论。

重复性研究的现象严重

重复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现有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对策和模式的研究,但更深入和交叉的复合研究却是很少见的。比如对产学研合作主体在合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所处地位的不同,相互之间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协调,于是,有关协调机理和协调模式的研究,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再比如对于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来说,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来整合整个区域的科技资源,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几乎很难见到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范围存在“大而全”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短短的篇幅内,从学术研究规范的角度,是很难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的分析,但就是在较短的篇幅内,很多的学者依然想对有关产学研合作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概念、现状、机制和模式作全面论述,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大而全”的研究现象的出现,具体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研究的结果是简单的,一方面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产学研合作中众多亟待研究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比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内在机理的研究,几乎是很难见到,由于对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内在机理缺乏严谨的研究,从而使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应用条件得不到明确的界定,于是,学者们所提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往往得不到自觉的推广。

缺乏严谨而规范的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

现有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文字的定性描述方面,很少见到利用严谨的数理分析和较为规范的案例分析和计量检验等实证分析的文献。当然并不反对通过准确的文字描述,来阐述产学研合作中某一方面问题的逻辑,但由于已有研究存在“重复研究”和“大而全”等现象,造成了现有的大部分研究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的严谨的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上的落后,使研究结果出现了随意性的现象,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缺乏严谨的根据。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方法创新

产学研合作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大多采用了传统的文字描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的,但缺点也是明显的,特别是对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存在性原理以及各种解决产学研合作中问题的各种对策的应用条件及其轻重缓急等内在逻辑和规律性的探讨,仅仅文字性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产学研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应该借鉴国际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范式,通过规范的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产学研合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产学研合作中规律性内容,从互动的角度,推动产学研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的问题创新

通过前述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都存在“大而全”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大量重复性研究的问题。所以,后续的研究应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一方面,可以结合学者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选择一个较小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