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09T 2-2020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09T 2-2020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09T 2-2020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09T 2-2020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09T 2-2020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20-12-20实施忻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产量目标与质量安全指标 14产地环境条件 15栽培技术 26收获储存 47生产记录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忻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忻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神池县市场监管局、神池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万荣、白树奋、邢美莲、陈伟、樊翠花、李雄龙、罗超、白晓平、吕瑞、莜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忻州莜麦优质高产的产地环境条件、产量与质量安全目标、有机旱作栽培措施、收获与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忻州市境内广大旱地区莜麦适宜种植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525-2012有机肥料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要求NY/T2798.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GB4404.4-2010粮食作物种子第4部分:燕麦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量目标与质量安全指标全面实施本技术规程后莜麦单产水平普遍达200kg/667m²左右,比传统种植增产25%以上;水肥条件良好地块,单产达250kg/667m²以上。4.2质量安全目标2生产过程符合NY/T2798.2的技术规范;所产莜麦原粮应至少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要求。5.1气候条件忻州境内宜在海拔在1400m~1700m、无霜期在90~120天、年均气温在4~6℃的高寒冷凉山丘旱地区种植。暖温旱地、水地区次之。5.2环境条件生产区域应远离工矿区及工业“三废”污染源,认证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要5.3土壤条件莜麦适种地形区域广泛,但宜选择在光照条件良好、土地较为平缓、土质较为疏松、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域及地块种植。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中的二级以上标准要求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6栽培技术6.1选地整地6.1.1地块选择应选择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平地、梁峁地、缓坡地、梯田及台坪等区域的地块种植;莜麦不宜连作,应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倒茬,前茬作物以豆类、薯类、瓜类为宜,玉米、油料、糜黍次之。6.1.2机械整地上年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机械深耕蓄墒,深度25cm左右,封冻前最好耙糖镇压一次,对于砂壤砂土地块,可不做秋深耕。开春解冻后,于谷雨前后要趁墒情好时尽早进行机械旋耕,并施入底肥,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做到地面平整、疏松、无坷垃、无秸秆,到期进行机械播种。6.2施足底肥6.2.1施肥原则坚持“增有机、减无机”原则,在力求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肥的基础上,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化肥使用要力求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力水平与目标产量,做到氮磷钾微合理配比。化肥使用应符3合NY/T496的要求;有机肥料应符合NY525-2012的要求。6.2.2基本用量为了实现高产,普遍需每667m²底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以上或生物有机肥200kg以上,氮磷钾三元复混肥50kg以上,使施入土壤的养分量达到:氮(N)8~10kg/667m³,磷(P205)5~7kg/667m²,钾(K20)3~5kg/667m²。若是生产有机食品,则不施化肥,相应增施有机肥。6.2.3集中施肥化肥要尽可能做到机械化集中施肥,取代地面撒施,应购置与采用旋耕施肥一次作业机,或施肥播种一次作业机,随旋耕或随播种集中施入土中。6.2.4提早施肥旱地提倡采取秋深耕施肥春免耕直播法,即上年秋深耕时,就将有机肥和复合肥随耕施入土壤,耙糖平整,第二年春不再旋耕,到期直接播种。6.3选用优种6.3.1品种选择高寒山地丘陵区(早熟区)目前以选用“坝莜1号、坝莜23号、白燕系列、美国“保罗”、晋燕13号、晋燕15号等为宜;高原川地沟谷区(中熟区)目前以选用坝莜18号、晋燕18号等为宜。采购种子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有证经营的、有包装标签的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4的要求。6.3.2种子处理播前一周置阳光下晒种2天,为预防莜麦丝黑穗病可采用0.3%菲醌或拌种双,按说明书进行药剂拌种。如果购买的是包衣种子,则不再进行处理。若生产有机莜麦产品,可用高度白酒代替化学农药拌6.4机械播种6.4.1适宜播期当土壤耕层5厘米处的地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冷凉区应适当早播,一般以5月中旬为宜,不超过5月25日为好;暧温区可适当晚播,一般以5月下旬至6月初为宜。墒情较差时可适当推迟或改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6.4.2播量播深4正常情况下每667m²播种量在10-12kg,保证亩留苗达30万株左右。墒情好、播期早,可少些;墒情差、播期晚,应多些。播种深度一般以5~7cm为宜,具体要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宜深些或宜浅些。6.4.3播种方式采取机播、耧播或犁播均可,若无新式的麦类播种机械,则采用传统的耧播为宜,墒情较差则采取犁播为宜。机播及耧播以行距20~25cm、播幅3cm左右为宜;犁播以每米4犁、宽幅沟播4行为宜。无论哪种方式播种,定要随机镇压或播后镇压。出苗前若遇雨应轻耙糖破除板结。6.5田间管理6.5.1间苗补苗莜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过稠的地方要适当间苗、拔掉弱苗,对断垄的地方要及时点播补种。6.5.2化学除草若预计田间杂草较多,可在播种后、出苗前,用专门针对莜麦田的国家允许使用的除草剂喷洒于地表。若田间杂草不多,尽量不要采用化学除草。6.5.3中耕除草莜麦田常遇苗草混生,应于苗期尽早进行中耕锄草。中耕深度根据墒情而定,干旱宜浅些,湿润宜深些。分蘖至拔节期进行二次深中耕锄草,抽穗前最好再进行一次深中耕,并向根部培土,以防倒伏。6.5.4适量追肥拔节至抽穗期,若长势较弱,可考虑在第二次或第三次中耕的同时进行适量追肥,亩施尿素10~15kg。若底肥充足,长势良好,可不作追肥。提倡采取尿素加磷酸二氢钾,以0.3~0.5%的浓度作叶面喷施,或喷施“那氏齐齐发”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6.6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原则,力求采用耕作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及措施来预防和防治病虫害,若使用农药,要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要求。因莜麦生育期较短,病虫害发生较少,应力求减少乃至不用化学农药。若发生有苗期地下害虫,可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煮制成毒谷或拌成毒土毒饵,随种播入土壤或撒于地表。7收获储存5莜麦穗子整体泛白、稍有花色,多数小穗进入蜡熟期、子粒变硬后即可收获。全部完熟后收获易造成脱落掉粒。收获时应带秆收割、扎捆、竖立摆放田间,晾晒数日,或拉回打谷场竖立摆放晾晒数日,待全部成熟后再进行脱粒,并将秸秆堆垛,用作养殖饲草。有条件应尽可能采取机械化收获,实现收割脱粒一次作业,秸秆覆盖地表,及时秋深耕还田。若机械化收获应适当晚收。收获后运放到预备好的平坦干燥的打麦场,晾晒数日后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