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解剖强伯勤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基因组解剖强伯勤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基因组解剖强伯勤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基因组解剖强伯勤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基因组解剖强伯勤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组解剖强伯勤详解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优选基因组解剖强伯勤当前第2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转座因子与分散重复序列人类基因组草图序列中的编码基因拟南芥基因组编码基因当前第3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一.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真核生物核基因组核型(karyotype):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按照大小与着丝粒的位置依次排列,组成的每种生物特有的染色体组图像.当前第4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带型(bandingpattern):某些染料与中期染色体特异性结合使染色体不同部位产生着色差异。当前第5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Q带:喹丫因染色G带:温和蛋白酶处理后吉姆萨染色。R带:加热的碱性溶液处理G带图显示,深着色区与浅着色区相间分布,表明染色质的组成是非均一性当前第6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当前第7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组成型异染色质:所有细胞中均有的一种持久性结构,不含任何基因,总是保持致密的组成状态。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形成多个染色中心,如着丝粒和端粒、Y染色体大部分区域兼性异染色质: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异染色质结构紧密,使控制基因表达的蛋白无法接近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当前第8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异染色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组成型异染色质:如着丝粒和端粒、Y染色体大部分区域兼性异染色质:非持久性的异染色质异染色质结构紧密,使控制基因表达的蛋白无法接近当前第9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当前第10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异常染色体B染色体:是正常染色体的断片,产生于非正常的细胞核分裂事件,常见于植物中,会降低其存活力;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逐渐丢失小染色体:染色体体积较小,但富含基因,如鸡的基因组有39条染色体,其中33条为小染色体,DNA量1/3,基因数75%当前第11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CpG岛:基因组中富含GC(60%-70%)的DNA片段,一般长度1-2kb多数位于管家基因和大部分组织专一性表达基因的5’侧翼区及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二氢叶酸还原酶次黄嘌呤转磷酸核糖基酶核糖体蛋白基因当前第12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CpG岛与基因相连,可作为寻找基因的依据在染色体上分布很不均匀,但与基因分布频率一致当前第13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当前第14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线粒体基因组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某些特征:基因之间很少有间隔顺序;核糖体RNA基因极短;某些基因缺少终止密码子,需要在RNA编辑时产生大小与生物复杂性无关。但均比核基因组小很多。当前第15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细胞器基因组多拷贝,但遗传行为为单一基因型。疑问?如何保持基因型的一致?不同细胞、世代之间?疑问?不同拷贝中发生中性突变能否保留?当前第16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植物细胞叶绿体基因组为5000个/细胞。叶绿体基因组:在物种间变化不大;高等植物中有2段反向重复区段,可阻止基因组内部重组,使其更稳定当前第17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线粒体基因组均含rRNA和某些呼吸链成分的基因,或含tRNA基因及核糖体蛋白基因等;特别是胞质蛋白进入线粒体的蛋白基因;遗传内容:叶绿体基因组均含rRNA和tRNA基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及核糖体蛋白基因等当前第18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其他蛋白基因由核基因编码为何不能所有基因全部细胞核编码?鞭毛虫当前第19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起源:内共生理论,即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游离细菌与远古真核细胞结合形成的。依据:细胞器基因与细菌基因顺序相似性高于同源的核基因,且基因表达过程与细菌很相似。疑问:哺乳动物染色体中含有线粒体DNA,但细胞器基因组很少含有核基因成分?当前第20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2002年初,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猫诞生了,名为CC克隆动物当前第21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转座因子与分散重复序列人类基因组草图序列中的编码基因拟南芥基因组编码基因当前第22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大肠杆菌染色体二.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细菌染色体:一般为许多30-100kb的独立超螺旋环组成DNA包装方式:大肠杆菌有与DNA结合的HU蛋白,古细菌有类似组蛋白的组分当前第23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操纵子:含一组彼此邻接的结构基因,基因间隔仅1-2bp,是细菌基因存在的常见形式当前第24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生物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生殖道支原体数目24311231满足单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最少基因数是多少?300?最小基因组生物,生殖道支原体及其亲缘种分别含有470和679个基因生殖道支原体的470个基因中仅120个是该物种独有的当前第25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原核生物基因组解剖转座因子与分散重复序列人类基因组草图序列中的编码基因拟南芥基因组编码基因当前第26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三.转座因子与分散重复序列转座因子: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着可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到另一位点的一些DNA序列。转座子是基因组突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第27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DNA的直接转座插入序列IS(原核)P因子(果蝇)Ac-Ds(玉米)以RNA为中介进行转座(逆转座因子)

逆转录转座子逆转录病毒(一)DNA转座子当前第28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变性前的双链形式,插入序列的方向相反变性后经链内退火形成的棒糖结构

转座子结构示意图当前第29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原核生物转座子的类型:1、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s,IS)———最简单的转座子。①二个分离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invertedterminalrepeats,ITR)②一个转座酶(transposase)编码基因

IRTransposaseGeneIR当前第30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2、复合转座子——Ⅰ类转座子——由IS类转座组件构成的复合体。组成:两端为IS中间编码抗生素物质ISIS抗生素抗性基因当前第31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IRIRTransposaseGene有用基因3、复杂转座子——Ⅱ类转座子(TnA家族)

——携带转座和耐药等基因的独立体家族。组成:两端为ITR,而不是IS中间编码区含转座酶编码基因,及抗生素抗性和解离酶等编码基因。当前第32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当前第33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果蝇中的P因子“杂种不育”(hybriddysgenesis)。P型(父本贡献的,paternalcontributing)M型(母本贡献的,maternalcontributing)M(♂)×P(♀)后代不育P(♂)×M(♀)后代可育。当前第34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当前第35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

有P因子转座阻遏物抑制所

ORF0ORF1ORF2ORF3

87K

阻遏物的相互作用。

P因

子合成转座

酶杂种不育

阻遏物抑制所有P因子转座

P品系(P♂×P♀)

雄性染色体

雌性染色体P细胞型

P因子P因子66KD阻遏物

ORF0ORF1ORF2ORF3ORF0ORF1ORF2ORF366K

P♂×M♀

雄性染色体

雌性染色体P细胞型P因子

M♂×P♀

雄性染色体

雌性染色体P细胞型

无P因子P因子66KD阻遏物ORF0ORF1ORF2ORF366K

图23-57杂种不育取决于基因组中P因子和不同类型细胞中66KD(仿B.Lewin:《GENES》Ⅵ,1997,Fig.18.27)当前第36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二)逆转录转座子以RNA介导的转座与逆转录病毒有关,被转移的因子称为逆转录转座子。逆转录转座子是真核生物转座子的重要类型。当前第37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艾滋病毒的基因结构

LTR长末端重复序列

gag核心蛋白,反转录酶

pol蛋白酶

vif

感染因子

vpr,vpu复制因子

tat反式激活因子rev(art抗阻遏翻译基因活化,trs

transregulatorofsplicing

)调节因子env衣壳蛋白

nef(3’orf)negativefactor抑制复制模板

vprrevrev

gagviftatvputatnefLTRpol

envLTR当前第38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史:RNA,DNA,整合当前第39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内源逆转录病毒(ERVs):是已经整合到脊椎动物染色体中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一般无活性,不能扩增逆转录因子分类LTRgagpolLTR内源逆转录病毒LTR因子:内部含与转座相关的基因gag基因:编码病毒颗粒内部的蛋白质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和其他与复制有关的酶env基因:衣壳蛋白

env当前第40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

LTRgagpolLTR逆转录转座子LTR因子:内部含与转座相关的基因gag基因:编码病毒颗粒内部的蛋白质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和其他与复制有关的酶

逆转录转座子:主要存在于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等中,如玉米中的多数的分散重复序列当前第41页\共有47页\编于星期三\2点gag?LINE,(长散在元件)Longinterspersedneuclearelement人类基因组中line1,6.1kb,3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