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根本状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物质根底,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意义。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难的根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熟悉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力量————特征表述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简单、山区面积广阔、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阔,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2)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掩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阔;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3)气候特征——从气温(凹凸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A、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雨热同期;气候简单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阔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表达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_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掩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阔,是我国流域面积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构造(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特地化水公平方面概括.

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兴旺程度.工业部门构造.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靠程度等方面概括.

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兴旺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构造完整;轻重工业都很兴旺,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工业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峻依靠于国际市场。

(8)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

中国矿产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简单,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

我国土地资源的根本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肯定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9).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匀称、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安排(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削减;水资源时间安排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之间存在不协调

(10)、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特征——分段表达

美国冬季0度等温线走向:

西段大约与海岸线平行(西北段为南北走向,西南段为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学问点总结2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其次。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兴旺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兴旺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进展中国家,大局部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进展中国家和兴旺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进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进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兴旺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根本宗旨是“促进国家进展,维护世界和平”。

高三学期地理的相关学问点总结3

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根底根底;②交通兴旺,对外联系便利,进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进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宝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局部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学问:①三江平原商品率;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

4.农业进展方向

⑴平原区:进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进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增加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力量。)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进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立,进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进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其次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兴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构造调整:①其次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学问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赐予很多优待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承受港澳产业的集中,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动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动: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②其次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逆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根底、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