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二_第1页
2022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二_第2页
2022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二_第3页
2022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二_第4页
2022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是

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C普遍与特别的关系D抽象与详细的关系

2.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对立的根本标志是

A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不同答复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答复

C对意识的本质问题的不同答复D对社会历史必定性问题的不同答复

3.唯物主义的三个进展阶段是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D。朴实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运动性D。它的构造性

5.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响特性”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打算论的观点

6.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A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语言起了打算性的作用

B人类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从一开头起就是社会的产物

7.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制造性

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掌握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熟悉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9.实践高于熟悉的特点是

A普遍的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10.主见“世界上除了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观点,属于

A自然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的宏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根底,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B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实现了可知论和唯物论、辩证进展观和辩证明践观的统一

2.哲学根本问题之所以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缘由是

A它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中的问题

B它是我们划分哲学派别的的重要标准

C它是任何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D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必需答复的根本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提出的理论有

A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B阶级斗争是社会进展的动力

C唯物主义历史观D科学的实践观

4.列宁的物质定义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白

A。物质对于意识的依靠性、派生性B。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

C。意识对于物质的依靠性、派生性D。意识对于物质的独立性、根源性

5.“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当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静、动,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别状态,是缓慢不显着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肯定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6.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有

A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不行逆性B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时空是盛装物质的容器D时空的肯定性是指它的客观性

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表现在

A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满意自身生存和进展的需要D实践是一种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其次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其次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需敬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填空题

1.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殊是近代哲学的重大根本问题,是_____与_______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的宏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根底,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大的统一,形成了和的理论体系。

3.物质的特性是。

4.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5.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实践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底。它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7。.实践的根本形式有、和。

8.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就是从实践动身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分析题

1.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做出了各自的解释,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孔子的学生夏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一书记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为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舜有天下,孰与之?曰天与之。”

材料2: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意宇)中有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3:荀子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答复:(1)材料1、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

(2)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

(3)材料3的哲学观点及对我国现代化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2.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制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制造的;它过去、现在、将来永久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肯定的分存上燃烧,在肯定的分寸上熄灭。

——摘自:逄锦聚《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动身,从点产生曲线,从线产生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转化,于是制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摘自:逄锦聚《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材料3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体的广延、外形、运动完全是一样的,是随着感觉器官的构造和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摘自[英]乔治·贝克莱着《人类学问原理》

材料4

东汉王充认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摘自:逄锦聚《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导读本》

材料5

“物质的每一个有限的存在方式,不管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