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1页
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2页
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3页
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4页
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二、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①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②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直接对应+适度发散(视分值而定,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典型题例:1、两年前,赵女士到某商场购物,因不满意所选商品要去其它商店购买,遭到商店售货员的谩骂和殴打。赵女士见对方人多势众,只好忍气吞声。今年“五一”,赵女士又到这家商店购物,因售货员不找零钱与对方发生争执。赵女士感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便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经调解,商店把多收的钱退还给赵女士,并向赵女士赔礼道歉。赵女士和商店两次纠纷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2、材料一:据统计,我国目前每生产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都在70%以上,我国只有39%。当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三、启示(告诉…道理、体现了哪些观点)、警示等基本思路: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典型题例:1、材料一: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典范”。恭城县从推广沼气开始,逐步完善生态链条,创造了以养殖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龙头的“猪---沼---果”的“恭城模式”,走出了一条富裕路。材料二:恭城县大岭山自然环境恶劣,山上都是石头,很荒凉。1991年,不向命运低头的大岭山村民开始在乱石荒山上浓度撬石坑种桃树。邻村的人取笑他们说:“大岭山人穷疯了,连石缝也云撬。”可大家没有退缩,甚至大年三十还在山上苦干。如今,大岭山人在山上种下1200亩桃树,水果总产量达80多万公斤,2005年,全屯人均纯收入5900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四、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下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①

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②为什么—-原因+意义③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典型题例:材料一:我国教育投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增长情况表项目年份投入(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教育199511972.41%200130513.19%科学研究19901250.68%与试验发展200110001.1%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奖。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五、谈作用、影响、意义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基本思路:“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典型题例:1、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为1:3.22;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不到40%,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低于924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约7500万人……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2、随着世界各国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食品、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相继在国际市场上登台亮相。请问,提倡绿色消费有何意义?

六、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典型题例:今后五年,我市要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一是把利用外资放在首位;二是重点抓好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和世界500强、世界知名大企业的招商工作;三是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境外兴业等。简要说明我市今后五年这样做的道理?七、怎样解决……问题、避免……现象或提出……对策、为……提议?基本思路:首先要明确所提建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①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青少年(个人)

②怎样解决?——注意建议的角度(如:国家、政府、社会、公民个人,或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典型题例:初三学生小强的爸爸在某文化市场经营着一个书摊,连年被评为自觉纳税先进。去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爸爸要去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还要到大学进修,小强便主动帮助爸爸照看书摊。来到书摊后,小强发现有的书摊向顾客出售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光盘,就对他们说:“你们这样做是违法的。”但是没人理会,小强心里很是不安。爸爸回来后,小强便拨打了110举报,并向有关部门写了一份如何净化文化环境的建议书。请你写出小强可能提出的合理建议。(至少写出两条。)八、行为评析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A、找准行为

B、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C、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D、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E、应该怎样做

1、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或多种行为评析

典型题例:1、某地一对七旬老人,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经济来源,可他们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两儿四女,却长期不管不问,老人要求儿子尽赡养义务,儿子却说,你的女儿家里比我们富,让他们养活你们吧。老人找到女儿,女儿却说,我们已经出嫁,没有义务养活你们了。请评析这对老人儿女的言行。(一类人物同一类行为)2、放学后,15岁的杨威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偏僻人少的路段,被两个身材高大的男青年持刀勒索,这时杨威……请你猜测杨威采取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做法,并分别作简要评析。(单一人物不同行为)

2010年广东中考29题背景材料:上自习课时,班主任刘老师发现小浩同学的座位下有一堆纸团,要求小浩捡起来。小浩不捡,老师就批评了小浩,小浩觉得很委屈,气冲冲地顶撞了老师。老师生气地捡起了纸团后,发现不是小浩丢的。请你辨析小浩同学的上述言行。(单一人物多个言行)答:小浩同学的上述言行是不正确的。(1分)(是什么)(1)要增强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怎么做)维护课室卫生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什么)发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怎么做),自觉维护课室卫生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应尽的义务。(2分)(为什么)(2)要尊重和理解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主动接受老师的教育。(怎么办)小浩应积极地捡起纸屑后,再等下课后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向老师认错。(3分)(结合材料)(3)要养成平和友善、遇事冷静的心态,要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2分)(怎么办)2、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步骤:A、仔细阅读题干,找准、找全行为和人物。B、针对每种行为进行具体行为定性,说明依据点到为止。

典型题例:我市某校两名初二学生到文化市场买书,来到某书摊前,看到几个小青年正在和老板鬼鬼祟祟地讨价还价,购买一些封面淫秽不堪的书刊和光盘。书摊老板看见两人,便也向他俩兜售,两名中学生相互对视了一下,离开了该书摊,立即拨打110举报。公安人员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依法对该书摊进行了检查,发现举报属实。于是,依法收缴了全部淫秽物品,并对书摊老板作出了相应处罚。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人物的行为。(多个人物多种行为)

广东某中学班上新转来了一位女同学,父母亲是从外省农村来打工的。她刚转来班上时,说话带浓重的家乡口音,学习用具简陋,一直沉默寡言。在学校吃饭时,总是买盒米饭后,低头走到食堂外,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腌咸菜。下课时,同学们微笑着向她打招呼,她总以为别人在嘲笑她而置之不理,也有个别同学对她冷眼相看。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各种同学行为的看法。(多个人物多种行为)答:(1)作为新同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要树立自尊,增强自信,走向自强,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友善待人,主动融入新集体。(怎么办)(2分)(2)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为什么)对新同学打招呼的同学是尊重她、理解她、宽容她、包容她,平等待她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材料)(2分)(3)个别同学对新同学冷眼相看是不尊重他人,不能平等待人的表现,(为什么)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主动与新同学友好交往,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怎么做)(2分)2009年广东中考题辨析题3、针对青少年常见行为的常见评析语。

行为表现评析1旷课、逃学

2去网吧,或浏览观看不健康网站、书籍

3对别人撒谎或隐瞒事实、言行不一、考试作弊、弄虚作假

违反校规校纪;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不良行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是不良行为,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不诚实的表现,是缺乏诚信的表现,既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行为表现评析4对他人空许诺言,不讲原则的承诺,不能兑现诺言的行为5对父母、老师的批评不能虚心接受6对小偷小摸行为不以为然,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自身违法犯罪)

是不分是非,做事不讲原则,不诚信的表现,不能勇于承担责任。

没有正确对待老师和父母的教育,缺乏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不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行为表现评析7讲排场、比阔气、比吃穿、买名牌、挥霍浪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8不做值日,不为父母承担家务或出现失误,推卸责任

9遭敲诈、威胁忍气吞声或任由别人搜身或遭别人侵害时“以牙还牙”

是缺乏劳动观念,不能勤俭节约的表现,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没有自立意识,是虚荣心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或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没有依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为表现评析10给同学起绰号、偷看同学的信件和日记、打伤别人等行为

11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

12参与赌博或吸毒法制观念淡薄,使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或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或侵害他人隐私权、名誉权或人格尊严权。

没有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客观上纵容了犯罪。

法制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是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也是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

行为表现评析13践踏花草、植物或浪费水、电等14给政府部门写建议书、拨打市长电话等15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或维护国家尊严等行为

是破坏环境(或浪费资源)的行为,是缺乏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表现。缺乏公民意识。法制观念强,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或监督权),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国家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行为表现评析16出售非法、淫秽书刊、光盘

17招收童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18家长打伤子女、令其辍学等行为;家长酗酒、赌博、违法行为等

是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违法行为,是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社会保护规定的行为。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社会保护规定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家长没有以健康的思想行为教育和引导未成年子女。行为表现评析19家长为子女学习成长提供各种条件和采取各种措施

20老师批评教育学生、保护学生

21制假售假

履行了父母抚养、教育、监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也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履行了教师职责,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没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是非正当竞争行为。九、青少年应怎么做?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某问题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做),”或“你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应对某某问题”或“你打算怎样去做”等。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下面为几种常见的模式: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②观念(意识)+行动(宣传+具体行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