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线的种类和作用及通信地线的安装工艺规范_第1页
地线的种类和作用及通信地线的安装工艺规范_第2页
地线的种类和作用及通信地线的安装工艺规范_第3页
地线的种类和作用及通信地线的安装工艺规范_第4页
地线的种类和作用及通信地线的安装工艺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线的种类与作用地技术在现代电子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参考点〔信号地或系统地〕屏蔽保护作用。见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1、平安接地例如电冰箱、电饭煲的外壳。三是可以屏蔽设备巨大的电场,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民用变压器的防护栏。2、防雷接地安。平安接地与防雷接地都是为了给电子电力设备或者人员供给平安的防护措施,用来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平安。3、工作接地沟通地、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功率地、电源地等。不同的接地应当分别设根地线,否那么两种电路将产生格外强大的干扰,使电路陷入瘫痪!4、信号易受干扰,不合理得接地会使电路产生干扰,因此对信号地的要求较高。5、模拟地的根底之一。所以模拟电路中合理的接地对整个电路的作用不行无视。6、数字地考虑。7、电源地8、功率地功率地是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兼容,典型的两种屏蔽是静电屏蔽与交变电场屏蔽,下面分别介绍:侧将不会存在电场,相当于壳内带电体的电场被屏蔽起来了。接地设施分为两种,电变压器低压点中性线的接地;1.2~1.5m算合格接地。三相电的三根头称为相线,三相电的三根尾连接在一起称中性线也叫“零线接的接到大地,跟大地电压也接近零。好方案。线。也有些地方使用红色表示火线、黑色表示零线、黄绿相间的是地线。关闭的状况下,零线是不带电的。线,可以把产生的多余电流或强电势通过地线导入大地。地线不接好无法正常运行,是一种为了使用者平安而存在的设置。1m0V用电器电压两端的最低电位和大地一样,从而使仪器和设备工作比较平安。0V),甚至造成对地漏电,使仪器无法工作。零线和地线的区分:零线是回路的一局部,电器工作时,零线上有电流通过。没有电流通过。地线的主要作用:电。将电器的外壳接地,可以使漏电保护装置1. 信号“地〞;共段,图形符号“⊥〞。1〕 直流地:直流电路“地〞,零电位参考点。2〕 沟通地:沟通电的零线。应与地线区分开。3〕 功率地:大电流网络器件、功放器件的零电位参考点。4〕 模拟地: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和比较器的零电位参考点。5〕 数字地:也叫规律地,是数字电路的零电位参考点。6〕 开关电源无需使用变压器,其开关电路的“地〞和市电电网有关,既所谓的“热地〞,它是带电的,图形符号为:“ 〞。7〕 由于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将输入、输出端隔离;又由于其反响电路常用“冷地〞,它2.保护“地〞;电器,另一3.音响中的“地〞。1〕 :音响系统为防止干扰,其金属机壳用导线与信号“地〞相接,这叫屏蔽接地。2〕 地〞:专业音响为了防止干扰,除了屏蔽“地〞之外,还需与音频专用相应接地端l1.A/D、D/A芯片上两种2.浮地与接地;有确定抗干50MΩ,一旦绝缘性能下降,就会带来干扰。通常3.一点接地;1MHz承受一点接地。4.多点接地。10MHz多点接地系统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地线:〔1〕数字地:也叫规律地,是各种开关量〔数字量〕信号的零电位。〔2〕模拟地:是各种模拟量信号的零电位。〔3〕信号地:通常为传感器的地。〔4〕沟通地:沟通供电电源的地线,这种地通常是产生噪声的地。〔5〕直流地:直流供电电源的地。〔6〕屏蔽地:也叫机壳地,为防止静电感应和磁场感应而设。问题提出一些看法:〔11MHz10MHz1~10MHz〔2〕沟通地与信号地不能共用。由于在一段电源地线的两点间会有数mVV以隔离和防止。〔3〕浮地与接地的比较。全机浮空即系统各个局部与大地浮置起来,这种方法简洁,但整个系统与大地绝缘电阻不能小于50MΩ。这种方法具有确定的抗余局部浮空。这种方法抗干扰力气强,平安牢靠,但实现起来比较简洁。〔4〕模拟地。模拟地的接法格外重要。为了提高抗共模干扰力气,对于模上的要求设计。〔5〕屏蔽地。在把握系统中为了削减信号中电容耦合噪声、准确检测和把握连时,放大器的输入端也应接到信号源的公共端。其共同的接地点或接地干线,最终才连接在一起,实行总接地。零线与地线的理论与实践种错误的生疏,那么零线与地线有什么区分呢?220V380V户,中线(零线)就是三相高压输入变压器变为四线低压供给用户的工作线路之一。保护接地、防雷击接地和防电磁辐射接地。1?惫ぷ鹘拥亍∈怯盟?完成回路使设备到达性能要求的接地线。如六、七十年月农村家≤4Ω。2?北;そ拥亍∥?防止人们在使用家电及办公等电子设备时发生触电事故而实行的一种程规定保护接地电阻应≤4Ω,而人体的电阻一般大于2023Ω,依据欧姆定律,绝缘损坏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总电流的1/500,从而起到保护作用。3?狈览谆鹘拥亍∥?防止在雷雨季节,高大建筑物,各类通信系统以及架于建筑物上的统。4?狈赖绱欧?射接地在一些重要部门为防止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加装屏蔽网,安装的屏蔽网要接入相应的接地系统,并要求接地电阻≤4Ω。除上述接地系统外有人提出“保护接零〞接地法≤4Ω。时,当人站在地上触摸到电器外壳与大地形成回路,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因此,承受“保护地线混为一起。5?北;そ拥亍∧壳岸际钦攵宰ㄓ玫缱由璞付?言,一般家庭只有两线插座,没有地线,各种电器不便于保护接地,所以有的家庭把家用电器外壳的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管或暖气管可能会使整个楼房的自来水管或暖气管带电,不能起到保护作用。通信设备地线的安装工艺标准设备各功能模块良好的地线是整机稳定、牢靠的根底;是防雷击、抗干扰的首要保障,因此设备的系统接地必需遵循以下:一、接地线的要求:1、设备使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包括屏蔽接地和配线架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脸和接地方式。2、外楼的金属部件均应做保护接地。3、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均应和所连设备的金属外壳的外表保护良好的电气接触。4、接地装置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数量、重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无规定必需承受铜导体,以降低高频阻抗,接地线尽量粗和短。5、建局站应承受联合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埋深及尺寸应符合施工设计图规定,并应尽量防止安装在腐蚀性强的地带。6、接线〔一般为镀锌扁钢〕各部件连接方法应符合规定。接地体连接线与应267、从接地体至机房的接地引入线应作防腐和绝缘处理。接地引入线与室内接地聚拢排连接的端头处应镀锡,与接地装置连接牢靠。8、接地引入线应由地网中心部位就近引出,与机房接地聚拢排连通,一般不应少于230m。9、接地引入线不应敷设在污水沟下,也不宜与暖气管同沟敷设。接地引入线穿越建筑物及其他可能使其受到损害处应加钢〔塑料〕管保护。10、不得承受裸铝导体材料埋入地下作接地体、接地连接线和接地引入线。11、并应有明显的标志。12排中性线聚拢排应与机架绝缘。严禁承受中性线作沟通保护地线。13配线架应从接地聚拢排线架形成电气连通。14、全部通信设备机架应从接地汇接排上引接保护接地线。15、机房内空调等金属设施应引接保护地线。16、需要接地的通信设备。17接地聚拢排上就近引接地线,不得通过安装加固螺栓与建筑钢筋相碰而自然形成的电气接通。18、通信局〔站〕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接地聚拢排之间的连线,其截面应依据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确定,一般应承受有塑料外套的多股绝缘铜线,严禁使用裸导线布放。19排与设备连线余留不宜过长,同时不应阻碍今后的维护工作。二、地线的布放要求:1、接地电源线布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绑扎间隔均匀、松紧适宜,塑料带扎头〔或麻线扎头〕应放在隐蔽处。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2、接触良好,焊接光滑,严禁虚焊、漏焊、错焊。310mm2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全都,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410mm2导线线径相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结实,接线端子与设备的接触局部应平坦、并在接线端子与螺母间应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5、接地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外界机械压力,以免设备端子受损。6、较粗的接地电源线进入设备的一端应将外皮剥脱,并缠扎塑料绝缘带,各电源线缠扎长度全都。较细的电源线进入设备时在端头处可直接套上绝缘套管,套管松紧适度,长约2~3cm。塑料绝缘带和绝缘套管的颜色如上节所述,以区分各种不同的电源线。三、接地电阻值和测试1、各类通信局〔站〕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值。接地电阻(Ω)接地电阻(Ω)适用范围备注<1局、2023<32023100002023长话局202023门以下程控交换局、光缆端站、载波增音站、<5地球站、微波枢纽站、移动通信基站天地区的基站,接地电10Ω<10<10微波中继站、光缆中继站、小型地球站<20微波无源中继站当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