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_第1页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_第2页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_第3页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_第4页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原子的核式结构内容(课标)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A原子的核式结构学习水平要求A级学习目标知道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通过本章的学习,感受物理学的研充方法一一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通过了解人们对物质围观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及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主要论点。难点: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的理解。由于首次接触抽象的围观现象,要学习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微观现象所包含的信息来认识微观世界。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3本节知识要点一、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电子的质量=9.1xIO'】kg。电荷量大小e=1.6X10-】9c、带负电的粒子。二、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无核原子结构模型,提出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关注实验现象。三、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2)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凡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3)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题目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基础类型题】:最先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组成原子成分之一的是汤姆孙B.卢瑟福C.盖革D.马斯登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其根据是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在实验中,他观察到a粒子全部穿过金原子绝大多数穿过金原子,只有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及少数甚至被弹回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金原子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证明了质子的存在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儿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说明原子中有中子存在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m,原子直径大约是 mo 原子和原了.核当。•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 _或A可能存在的是 ;【能力提高题】:对于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主要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如果改用铝箔就不能发生散射现象实验装置应放在真空中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当a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a粒子符合下列情况中的动能最小 B.势能最小C.和金原子组成的系统的总能量最小 D.所受原子核的斥力最小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到a粒子跟电子的碰撞,这是由于a粒子并不跟电子相互作用a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能量很少,可忽略电子的体积实在太小,a粒子碰撞不到a粒子跟各电子相碰撞的效果互相抵消参考答案【基础类型题】:A2.B3.C4.10小一10*,10* 5.BC【能力提高题】:AD7.A8.C

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内容(课标)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学习水平要求A级学习目标知道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知道a、8、Y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了解射线的基本应用和防护方法。通过对放射性探测方法的学习,认识物理实验中间接测量的方法,感受科学家利用物质放射性研充原子核内部组成的科学方法。联系放射性在诊病治疗、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和放射线的防护,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事迹的学习,领略科学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a、8、Y射线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难点:应用DIS试验测量Y射线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5本节知识要点一、概念天然放射性现象:原子核自发放出射线的现象。物质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三种射线a射线是高速运动的a粒子(氨核)流。B射线是高速电子流。Y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二、 常用的探测射线的仪器云室盖革一米勒计数器气泡室半导体探测器三、 放射性的应用(1) 利用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2) 放射性同位数作为示踪原子四、 放射性辐射的防护过量的辐射对人体有害,一般公众一年可接受的辐射剂量当量约为5000uSvo题目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

【基础类型题】:1.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B.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B.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C.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D.原子有一定的能级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里有一种射线是带正电的。那么,组成这种射线的粒子是质子B.电子C.中子D.氮原子核3.贝可勒尔证实了被射线是速度接近个光速的电子流,B衰变中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内层电子原子核内所含电子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放出的电子原子核内质子衰变为中子放出的电子关于B粒子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从原子核放射出来的 B.它和电子有相同的性质C.当它通过空气时电离作用很强 D.它能贯穿厚纸板关于Y射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Y射线是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核放射的Y射线是从原子内层电子放射出来的Y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中子流Y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光子流科学家常用中子轰击原子核,这是因为中子A.质量较小 B.质量较大C.能量较大 D.显电中性放射性物质发射的三种射线中,其中穿透能力、电离本领最强的射线分别是A. a射线 P射线 B. P射线 Y射线C. Y射线 a射线 D. P射线 Y射线在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a、8、Y射线的穿透本领不同。下图为这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比较,图中射线①②③分别是Y、B、a B.6、Y、aC.Q、B、YD.Y、Q、B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Y射线探伤仪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利用钻60治疗肿瘤等疾病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检测放射性的办法确定放射性元素在

农作物内转移和分布情况,找出合理施肥的规律。【能力提高题】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9月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牛胰岛素.为了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的是否为同一物质,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过程中掺了放射性“C,然后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的混合得到了放射性r,C分布均匀的结晶物,从而证明了两者都是同一物质,为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牛胰岛素提供了有力证据.在人工合成过程中掺入放射性“C的用途是催化剂B,媒介质C.组成元素 D.示踪原子同位素是指B.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D.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B.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D.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C.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参考答案【基础类型题】:5.BCB2.D3.C4.ABD5.BCC7.C.8.C9.BD【能力提高题】:D11.AC原子核的组成内容(课标)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C原子核的组成学习水平要求A级学习目标知道原子核是由核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知道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存在强大的核力。通过虚拟实验等过程认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及其结果,感受到科学家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从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感悟到科学家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曲折和艰辛。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6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人工转变发现了原子核是由核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难点:查德威克发现中子过程的分析推理过程。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7

本节知识要点一、 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通过人工转变证实了原子核中有质子。二、 中子的发现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三、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子数A等于质子数Z与中子数N之和,即A=Z+N原子核常用符号《X。X是元素符号,Z为原子核的质子数,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题目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基础类型题】:1919年卢瑟福首创有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方法,做了 实验,从原子中打出了质子,1932年,他的学生 ,通过实验和推算发现了中子。一个原子序数是Z、质量数是A的原子核,它是由 个质子和个中子组成,组成该原子核的核子数有有 个由30个质子、34个中子组成的锌原子核,原子序数是 ,原子核的质量数是 。在原子核七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在原子和"Fe中,有个质子、 个中子。下列各种粒子中,哪些是一切原子核的组成部分A.质子B.电子C.a粒子D.中子第一个发现中子的科学家是A.居里夫人 B.卢瑟福C.贝可勒尔 D.查德威克一个锻(Sr)核的原子序数是38,质量数是95,那么核外有38个电子,核内有95个质子核外有38个电子,核内有57个中子核外有57个电子,核内有57个中子核外有57个电子,核内有38个中子氢、笊、氤是同位素那么A.它们的核内有相同的质子数 B,它们的核内有相同的中子数C.它们的核内有相同的电子数 D.它们的核内有相同的核子数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皿1-P%5+ .七N+'n-七C+ .%C-W .用中子轰击硼核吨发生的核反应是:七B+%nf\Li+X,其中的X粒子应是

A.a粒子B.B粒子A.a粒子B.B粒子C.质子D.中子【能力提高题】:元素X是A的同位素,分别进行下列哀变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Q和S不是同位素 B.X和R的原子序数相同C.X和R的质量数相同 D.R的质子数多于前述任何元素8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TOC\o"1-5"\h\z原子核内所含有的电子 _原子核内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 —原子核内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放出的电子 —如图所示是放射源放射出的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偏转的情——况,由图可知A.射线1电离本领最强B.射线II电离本领最强C.射线1贯穿本领最强D.射线III贯穿本领最强写出下列核反应方程式(1)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14核发现质子(2)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被9核发现中子参考答案【基础类型题】:1.用a粒子轰击氮核 查德威克 2.AA-ZZ3.30 644.6 6 26 30 5.A6.D7.B8.A9.6.D7.B8.A9.:10.A【能力提高题】:11.D12.C13.A14.(l)、N+;He—MO+;H(2):Be+;HeT;C+*n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内容(课标)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学习水平要求A级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学习目标1.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知道链式反应

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通过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学习过程,感受虚拟实验的方法。了解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的巨大经济价值,懂得核裂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感悟核问题对建立一个和平、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8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链式反应及其产生条件。难点:是对“核能是怎样产生的?”不易理解。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8本节知识要点一、 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二、 裂变重核受到其他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者两块以上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裂变过程放出中子并释放大量能量。三、 链式反应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他重核的裂变,可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链式反应使核能的大规模利用称为可能。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题目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基础类型题】:1.原子核裂变过程中伴有大量 释放,用人工加速的带电粒子轰击原子核,发生的 也能释放 O2.1g铀235在裂变后所释放的能量是多少?(每个铀235裂变可释放200MeV能量,铀235的摩尔质量是235g/mol)铀核受中子轰击时发生裂变时,能放出 个中子和一定的 o这些中子乂引起其余铀核的裂变,这样的裂变就会连续不断的继续下去,实现连续不断的裂变的过程叫做 ,它使大规模利用核能成为现实。铀块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 o关于原子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使原子核分解为粒子时放出的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需要供给的能量'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吸收的能最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放出的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成粒子时所吸收的能量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调速剂、碰撞系统和传热系统.中子源、原子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调速剂、碰撞系统和传热系统.中子源、原子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原子燃料、原子燃料、原子燃料、①:Be+;HeT】;C+;n①:Be+;HeT】;C+;n③U+*n->;;Sr+】;:Xe+x/nA.①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C.③是核裂变方程,其中x=10②:H+;HT:He+能量④】;F+YT:O+;He②是链式反应方程D.④是a衰变方程,其中Y是质子【能力提高题】:噂U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分裂成听Xe和同时还放出( )A.1个a粒子B.1个危核C.2个中子D.3个中子关于铀核裂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变成两块.铀核裂变时还能同时放出2〜3个中子.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用纯铀235.铀块的体积对于产生链式反应无影响.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若有“反a粒子”,其符号是A.:He B.:HeC.:He D.部能使裂变反应发生的是A.铀238俘获快中子B.铀238俘获慢中子铀235俘获快中子D.铀235俘获慢中子参考答案【基础类型题】:1.能量、人工转变、核能2.8.2X1010J 3.2—3、能量、链式反应4.体积大于临界体积,保持足够数量的慢中子 5.D6.A7.AC【能力提高题】:

8.BC9.B10.D8.BC9.B10.DE反应堆核电站内容(课标)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E反应堆核电站学习水平要求A级学习目标知道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知道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通过阅读、提问、讨论交流,认识反应堆和核电站,通过小组课题研究、信息查找、撰写小论文,感悟核利用与防范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核物理研究和核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有关政策。通过对核泄漏事件的了解,懂得核安全的重要性,感悟邓稼先等科学家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树立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9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难点:有关“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案制定。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9本节知识要点三、 反应堆用人工方法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速度并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