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蔬菜的起源与演化_第1页
第节蔬菜的起源与演化_第2页
第节蔬菜的起源与演化_第3页
第节蔬菜的起源与演化_第4页
第节蔬菜的起源与演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蔬菜的起源与演化(本节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一、蔬菜的起源中心作为蔬菜食用的植物多种多样而且都是由野生状态,通过人类长期的栽培选择,而成为现在的栽培状态及优良品种。关于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通过有关学者、科学家的大规模的调查、考察、收集、详细研究、科学的论证,对现有栽培植物的起源有了较明确和统一的认识,即有9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和3个副中心,共12个中心。这12个中心也是蔬菜植物的起源中心。1、 中国中心(I)包括中国的中部、西南部平原及山岳地带,为世界作物最大、最古老的起源中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中国起源的蔬菜有:白菜、芥菜、大豆、赤豆、长豇豆、竹笋、山药、萝卜、草食蚕、大头菜、鱼、墨鱼、荸荠、莲藕、慈姑、茭白、蕹菜、葱、薤、茄子、葫芦、丝瓜、茴蒿、紫苏、落葵等。2、 印度一缅甸中心(11)包括除印度西北部以外的阿沙姆、旁遮普及印度的大部分及缅甸。属海洋性气候,严寒酷暑和干湿的季节性差异较小,为许多重要蔬菜和香辛植物的起源地。★起源的主要蔬菜有:茄子、苦瓜、黄瓜、葫芦、丝瓜、绿豆、M豆、藕、矮豇豆、高刀豆、豆薯、苋菜、红落葵、印度莴苣、鱼、山药、魔芋以及鼠尾萝卜等。3、 印度-马来亚中心(Ila)包括印度支那、马来半岛、爪哇及菲律宾。属热带海洋气候。★原产的主要蔬菜有:竹类、山药、生姜、冬瓜等。4、 中央亚细亚中心(山)包括印度的西北部、克什M尔、阿富汗、乌兹别克、黑海地带的西部。属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和昼夜温差明星,四季分明。为重要的蔬菜和果树的原产地。★起源的主要蔬菜有:油菜、芥菜、甜瓜、胡萝卜、萝卜、洋葱、大蒜、菠菜、豌豆、蚕豆、绿豆、芫荽等。5、 近东中心(旧)包括小亚细亚内陆、外高加索、伊朗等古代波斯国的地方。属大陆性气候,但温度和雨量的分布较均匀。是麦类、蔬菜及重要果树的原产地。★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蚕豆、甜瓜、菜瓜、油菜、甜菜、胡萝卜、洋葱、韭葱、莴苣等。6、 地中海中心(V)包括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带。属海洋性气候,但夏季较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它与中国并列为世界重要的蔬菜原产地。★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蚕豆、甜菜、甘蓝、香芹菜、油菜、洋葱、韭葱、莴苣、石刁柏、芹菜、苦苣、美国防风、食用打黄、酸模、茴香等。7、 埃塞俄比亚中心(巧)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属热带大陆性气候,是比较小的地带,但为多种独特作物的起源地。★起源的蔬菜有:西瓜、豌豆、蚕豆、豇豆、扁豆、芫荽、细香葱等。8、 墨西哥南部-中美洲中心(W)气候温暖、阳光充足。★起源的蔬菜有:玉M、菜豆、矮刀豆、辣椒、甘薯、佛手瓜、南瓜、苋菜等。9、 南美洲中心(㈣)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安德斯山脉地带。数热带高山植物区,其后温和,为马铃薯的野生种和烟草的原产地。★原产的蔬菜有:菜豆、玉M、秘鲁番茄、普通番茄、笋瓜、辣椒等。10、 智利中心(训a)为马铃薯及草莓的原产地。11、 巴西-巴拉圭中心(Wb)为凤梨的原产地,也是木薯、花生等的原产地。12、 北美洲中心主要为美国的中北部。为向日葵、菊芋的原产地。

二、我I二、我I蔬菜的来源1、 中国原产的蔬菜主要有白菜、芥菜、大豆、赤豆、长豇豆、竹笋、山药、萝卜、草食蚕、大头菜、芋、魔芋、荸荠、莲藕、慈姑、茭白、蕹菜、葱、韭菜、薤、茄子、葫芦、丝瓜、茴蒿、紫苏、落葵等。2、 从国外引入的蔬菜由于不同的时期和交通发展的不同,可分为三条路线。(1) 从印度和南洋群岛引入的蔬菜:生姜、冬瓜、茄子、丝瓜、苦瓜等。(2) 从汉代开始经“丝绸之路”从中亚和近东引入的蔬菜:菠菜、蚕豆、豌豆、瓠瓜、扁豆、西瓜、甜瓜、黄瓜、胡萝卜、大蒜、大葱、芹菜、芫荽等。(3) 明清时期从海陆引进的蔬菜:菜豆、豆薯、南瓜、西葫芦、笋瓜、佛手瓜、辣椒、马铃薯、番茄、菊芋、甘蓝、结球莴苣、朝鲜蓟、根甜菜、洋葱等。(4) 现代从各种途径引进的蔬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三、蔬菜的演化栽培蔬菜是由野生植物经长期的驯化栽培演化而来,但与野生种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1、 器官大型化人类朝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进行选择,产品器官大,产量高。不均衡生长现象。甜椒果实为野生型的500倍,而叶片只有原种的4倍——提高经济产量。2、 生存竞争的能力下降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能够良好的生长,如果放回到野生种所处的生态条件中去,会明显降低生存能力。长期的人工选择降低了栽培种的生存能力。3、 形态变异的多样性产品器官的形态(大小、形状、颜色)变异非常大,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如:辣椒、番茄栽培种的果实的形态变异大,而花的变异相对较少;瓜类蔬菜中果实的形态变异也比野生种要丰富得多。4、 生理适应性改变由于栽培蔬菜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所引起的自然选择的压力使栽培蔬菜的生理适应性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在驯化过程中,栽培蔬菜还会与其近缘种发生基因交换,使其生理适应性发生改变。同一蔬菜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栽培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产生了分别适应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变种或品种。如早春型、夏秋型、秋冬型黄瓜。5、 传播能力下降几乎所有的栽培蔬菜的传播能力均有所下降,这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有利于产品的采收,并供下一代繁殖用。野生菜豆的种荚具有一层厚果皮,种子成熟时果皮变干而且扭曲炸裂,使内部的种子散落到较远的地方。栽培菜豆的果皮很薄,而且成熟时不炸裂,其种子的传播能力下降。栽培马铃薯匍匐茎的长度远远短于野生种,使栽培种块茎的传播能力下降。6、 生存保护机能下降野生植物具有免受捕食动物危害的机能。Eg:野生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具有苦味,哺乳动物不喜欢吃,而鸟类爱吃,鸟类取食后,对其中的种子起到了传播、扩散的作用,有利于物种的繁衍。而瓜类蔬菜的果食大都具有甜味,对人类而言是有利性状,但易被其哺乳动物捕食,不利于植物本身的生存保护。Eg:野生的山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浅根性,具有苦味,可避免掘地哺乳动物的捕食;另一种是深根性,具有甜味,不易被掘地哺乳动物捕食,有利于植物本身的生存保护。7、 无性繁殖蔬菜的种子育性下降或丧失无性繁殖蔬菜的产品器官(块根、块茎等)往往就是繁殖器官,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产品器官大型化,大量的养分贮藏在产品器官中,有性生殖的养分供应减少,育性下降或丧失。无性繁殖蔬菜在进化过程中常会出现多倍体(马铃薯、芋等),多倍体在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配对复杂化,从而造成育性下降,甚至完全不结种子。8、 生长习性改变菜豆和甘薯的野生种主蔓很长,且分枝能力极强,是无限生长类型;栽培菜豆和甘薯的主蔓长度缩短、侧蔓减少、节间缩短,分化为无限生长和有限生长两大类型。栽培番茄和西葫芦中都有矮生的有限生长型。生育期也发生改变。野生的萝卜种,根部不发达,开花时植株中贮藏的养分直接运输到花器官去,而栽培种,则在生长的第一年形成大的肉质根作为产品器官,到第二年抽薹开花,肉质根中贮藏的养分再转运到花器官中去。9、 种子发芽整齐一般野生种具有休眠期和种子发芽不整齐的特点,这对其繁衍后代是有利的。一部分种子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进行休眠,有利于生存。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栽培蔬菜的种子发芽整齐,休眠期变短或丧失,这样有利于管理,使产品器官的食用成熟期整齐一致。10、 近亲繁殖机能增强大部分蔬菜的祖先具有远亲繁殖的能力,但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产品器官的整齐度,常导致野生种的异交特性逐步转变为自交或部分自交。11、 产生多倍体长期无性繁殖的蔬菜在演化过程中常出现多倍体。Eg:马铃薯有二倍体外,还有三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Eg:芋头除二倍体外,还有三倍体;Eg:山药除二倍体外,还有四倍体和其他多倍体。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植株即使产生花器官,通常也是高度不孕。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半部,地势以平原和低山为主,地势较低,水分资源比较充足。东南沿海地区,空气潮湿、雨水多、昼夜温差较小,为海洋性气候。西半部,地势较高,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生长积温较低,但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大陆性气候。土壤的特性,在秦岭、淮河以北,腐殖质较多,带碱性;秦岭、淮河以南,腐殖质较少,带酸性。根据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并适当结合行政区划,可以把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分为八个自然区,各区的区域范围和气候特点如下:1、 华南区本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地形以丘陵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各种土地类型交错分布。气候特点:受热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热量资源丰富,为中国之冠,年平均气温较高,南宁21.6°C,广州21.8°C;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一般超过1000mm。土壤中可溶性盐类及腐殖质极易流失,土壤质地黏重,酸性强。蔬菜栽培特点:蔬菜可周年露地栽培。喜冷凉的大白菜等播种期幅度很大,喜温的番茄、黄瓜等在一年内春、秋、冬三季均可栽培,耐热的冬瓜、南瓜、豇豆等除在炎热多雨的夏季栽培外,以春秋二季更为适宜;生长期短的蔬菜(小白菜、茴蒿、苋菜、叶用莴苣、菠菜等),只要安排适当,一年内可栽8〜10茬,生长期较长的水生蔬菜(藕、慈菇、荸荠)与豆瓣菜、蕹菜等适当搭配,一年内可种植三茬左右。一一华南多主作区。本区夏季炎热多雨,台风暴雨频繁发生,对露地蔬菜生产极为不利,易形成蔬菜生产的夏淡季。2、 长江中下游区本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以及安徽、江苏的南部。有平原和丘陵山地,平原主要为长江三角洲平原,丘陵山地以低山丘陵面积大。本区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下。气候特点: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000〜1500mm,属亚热带北缘,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5°C以上。非常有利于喜温蔬菜的生长。夏季高温多雨,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夏秋期间台风较多。蔬菜栽培特点:蔬菜生长季节较长,一年可栽露地栽培三茬主要蔬菜。栽培制度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喜温果菜春秋两季都能栽培,喜凉菜在秋季种植,不结球白菜、菠菜等可以露地越冬栽培,形成春、秋、冬三大茬。葱蒜类、春甘蓝、蚕豆、豌豆等秋播越冬,翌年4〜5月份收获。冬瓜、丝瓜、豇豆等春播,夏、秋收获;秋季种一茬不结球白菜、菠菜、芹菜等叶菜,形成春、夏、秋三大茬。本区雨量充沛,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中国著名的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和洞庭湖等都集中本区,水域面积广大,水生蔬菜栽培极为发达,种类齐全,优质高产。3、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河南等省市以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地区,辽东半岛也类似这个地区。河北北部、山东西南部多为丘陵地区,河北中、南部及山东大部分则为华北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势平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气候特点:本区主要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无霜期150~220天,年降水量为400~800mm,年平均气温为12~15C,阳光充足,雨水较少,夏季昼夜温差较大。蔬菜栽培特点:大部分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露地蔬菜一一华北双主作区。冬季寒冷,春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冬春期间露地蔬菜生产,但光照条件较好,适宜发展设施栽培,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主要产区,地膜覆盖更为普遍。日光温室的喜温果菜在冬春期间蔬菜供应发挥重要作用,还供应周边地区和出口创汇。4、 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属于高纬度地区。地势多为平原和低山丘陵,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多为黑钙土,含钾、钙较多。气候特点:冬季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3~8°C,无霜期仅70~9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mm,夏秋季为露地蔬菜生长季节。蔬菜栽培特点:主要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辣椒、黄瓜、菜豆、萝卜、胡萝卜等,露地一年只能种一季,特别适合马铃薯的栽培,为单主作区。生长期短的叶菜露地一年可栽培几茬。而辽宁南部的大连、瓦房店和鞍山地区,则属于华北地区气候,露地蔬菜一年可种植春秋两季。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近7个月的时间不能露地种植蔬菜。冬春期间的蔬菜供应,主要靠加温性设施栽培,外地蔬菜输入,贮藏保鲜。5、 西南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四省市及陕西秦岭以南、甘肃陇南地区。地形复杂,高原、丘陵、平原等纵横交错,以山地为主,其次为丘陵,平原面积较小。土层薄,肥力低,气候呈垂直分布。气候特点:雨水和云雾较多,湿度大,日照少,年降水量为800~1000mm,年平均气温为14~16C。云贵高原由于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形成复杂的小气候。栽培特点:云南东部地区气候冬暖夏凉,蔬菜播种期无严格的限制,喜温蔬菜2~7月份随时露地可播种,喜冷凉蔬菜则全年可露地栽培,蔬菜周年不断生长。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喜温蔬菜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喜冷凉蔬菜都在秋季种植,耐寒蔬菜可栽露地越冬生长,一年内可在露地栽培主要蔬菜三茬一一三主作区。6、 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年均气温8~14C。陕北气候寒冷干旱,年降水400〜600mm,无霜期180天,生长期短,露地蔬菜种植一年一茬。陕西越向南雨水越多,关中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年降水500~750mm,无霜期210天,蔬菜种植业发达,露地一年可种植两茬一一双主作区。西安地区蔬菜栽培方式与华北双主作区相似。甘肃大陆性气候明显,境内多山,全省年平均气温 4~11°C,年降水30~580mm,多集中在7~9月,无霜期50~190天,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有利瓜果蔬菜生长。陇中、陇南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露地蔬菜一一双主作区,陇西大部分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季露地蔬菜一一单主作区。宁夏地处黄河中游,银川平原蔬菜生产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宁平均气温8C,年降水量205mm,无霜期180天,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有利于瓜果蔬菜生长,一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