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名胜古迹_第1页
欧洲的名胜古迹_第2页
欧洲的名胜古迹_第3页
欧洲的名胜古迹_第4页
欧洲的名胜古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洲蓝色的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灯火辉煌,施特劳斯动人的华尔兹撩拨着人们的心绪。工业时代来临了.弗兰克林根钢铁厂机器轰鸣,炼出的钢铁造出了克虏伯大炮,炮口之下,色当成了碎瓦。一次战争是不够的,难以驱散某些人心头的魔鬼。勃兰登堡门见证了希特勒的发迹、倒台,柏林墙的建立、垮掉。历史是讲道理的,虽然有时梦魇遮住了人们的双眼,但对自由、公正的渴望总能汇集成强大的力量。亚平宁半岛上,罗马士兵开始了征程。高卢、不列颠、耶路撒冷、北非,整个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湖。恺撤透着骄傲说:我来了,我看了,我征服。光辉的希腊、宏伟的罗马.在黑暗中,阿尔塔米拉人在岩洞中小心地绘画,奔跑的公牛、咆哮的野猪,他们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写实的笔法刻画了原始世界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夏至的黎明,第一道曙光穿过了巨石阵,把马蹄形的牌坊和通往石柱的道路连在一条直线上,神秘的宗教仪式正在举行。欧洲距离现代文明的兴盛还有一段时光……申布伦宫和花园所属国家:奥地利收录时间:1996申布伦宫和花园,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申布伦宫最早叫“加藤堡”,曾是克罗斯塔诺堡修道院。1569年,它被改造成宫殿。1683年,它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多瑙河南岸到维也纳森林之间,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建造一座雄伟的皇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师费夏•爱尔拉克把原有的一座高台周围加固,建造出一个向左右延伸的雄伟建筑,作为皇太子约瑟夫的夏宫。1701年,费夏•爱尔拉克完成了申布伦宫的中央部分。这是一座两层建筑,拥有一个举行仪式用的庭院和一个大前庭。但是约瑟夫一世(1705年—1711年在位)在皇城建成后不久就去世了。它就成了皇后玛利亚的住所。1740年,申布伦宫成为女皇城堡后不断得到装修、改造,并装饰了壁画等艺术品,花园也得到扩建。后来,又在宫殿的屋顶上增建了二层楼,增设了通往花园的通道.1882年,这里还建成一座长114米、由3部分组成的玻璃建筑——大型椰子植物园。花园的设计者是约翰•霍亨贝格。他在中心地带建起了花坛,用喷水池、拱廊、花丛等作为装饰,并设计把附近的森林也纳入花园的整体之中。萨尔茨堡历史区所属国家:奥地利收录时间:1996萨尔茨堡历史区位于奥地利北部的萨尔茨堡,距首都维也纳320公里,靠近德国边境。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尔茨堡历史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萨尔茨堡历史区是音乐家莫扎特的诞生地,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和艺术中心。罗马时期它就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盐业交易繁荣,萨尔茨堡是”盐的城市”的意思,它以产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重要商埠,德国琥珀、俄国毛皮、中国丝绸和印度香料等都在这里交易.大约1077年前萨尔茨堡建在一座海拔524米的小山上。8世纪时,萨尔茨堡修建了修道院和大教堂,成为天主教的活动中心。13世纪时为防御外敌入侵修建了城墙。萨尔茨堡历史区地方不大,人口仅13.8万人左右.四周都是陡峻的石壁,翠绿而寒冽的沙尔查赫河穿城而过,把它从中一分为二。城南部是17世纪建造的皇家花园,以"水的游戏"著称.另一面是经历900多年风雨,仍巍峨挺拔的霍亨萨尔茨堡。16世纪初,萨尔茨堡有罗马式样的回廊和早期哥特式样的圣玛利亚礼拜堂。这里的建筑艺术能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相媳美,有"北方罗马"之称。因此,被载入欧洲中世纪建筑名册。公元700年,在此修建了贝洛女修道院、圣佩塔修道院,都是奥地利最古老的修道院。另外在圣玛利亚礼拜堂左侧住宅区的广场上有全球最巨大的奇异式喷泉.喷泉共有三叠,点缀着15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其中之一与罗马的特菜维喷泉相仿.在附近还有圣方济会教堂它始建于1233年,是模仿罗马圣彼得教堂而建,是奥地利第一座意大利式建筑。萨尔茨堡音乐节始于1877年,这是为纪念莫扎特诞辰而举行的活动。加上复活节等一些其他活动,使萨尔茨堡成为世界性音乐中心。在音乐节上演奏的主要曲目均以莫扎特作品为主。其规模盛大,精彩动人,保持着欢愉活泼的气氛,那是萨尔茨堡最令人难忘的景象。镇上的辉煌建筑和舞台演出混成一片,充分体现了萨尔茨堡人对表演艺术的爱好。萨尔茨堡的外表宛如神话中的仙境,同时又是一座具有青春活力、生机蓬勃的城市.在旧市街西部还保留了著名的三位一体的教堂建筑.尽管萨尔茨堡地方不大,但如果你在这里住上几星期或几个月,而仍旧不断会有新发现.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哈尔施塔特-达赫泰因山的文化景观所属国家:奥地利收录时间:1997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哈尔旃塔特-达赫泰因山的文化景观,位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卡默古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哈尔施塔特-达赫泰因山的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萨尔茨卡默古特以湖泊闻名,这里共有76个湖泊,像珍珠项链般串在一起,每个又有各自无法比拟的魅力。如蒙德湖、安特湖、哈尔施塔特湖等;有的湖泊清澈透底,闪烁着金光,像格伦德尔湖和特劳恩湖;还有的湖泊有浪漫的幽谷,像戈绍湖和奥尔陶斯湖.著名的沃尔夫冈湖平均水温23摄氏度,是水上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湖畔的圣季尔根是莫扎特母亲安·玛丽亚·佩尔托的出生地。特劳恩湖的北岸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这里是典型的旅游胜地。在湖上有世界上最早的燃煤蒸汽机船。早在史前文明时期,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个地区也以盐矿着称,意为"盐矿宝地"。过去盐业曾是皇朝税收的一项重要来源。从公元前2世纪起,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居民就开始开发当地的盐资源。盐资源是该地区繁荣的基础,一直延续到公元20世纪中期。在哈尔施塔特-达赫泰因山上的精致建筑,也是当年这一地区繁荣景象的反映.维也纳历史中心所属国家:奥地利收录时间:2001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画家和建筑大师,而他们也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树起了一座座丰碑。风格各异的建筑为维也纳博得了“建筑博览会”的称号,为世界艺术家宝库增添了异彩。欢快动人的华尔兹早已把“音乐之都”的美名传遍五洲。维也纳优美的环境与闻名遐迩的音乐氛围相得益彰,相辅而行.维也纳原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已有1800多年历史,拥有近160万居民,是欧洲著名的文化古都.公元前400年左右,克尔特人迁徙至此,并将这一带命名为“维都尼亚”,维也纳之称即由此而来.维也纳城分为23个区,有内城向外城扩展,城内布局层次分明.415平方千米的市区属于内城;外城由旧郊区和一条玉带搬得多瑙河组成。内城中以斯蒂芬教堂为中心,这一地区素有“维也纳的心脏”之称.维也纳拥有5座世界一流的大剧院,最为显赫的是国家歌剧院,它始建于1861年,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建成后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这是一座高大的方形建筑,正面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共性神龛,龛内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的两边屹立着骑在天马上的喜剧之神的青铜塑像,它是维也纳戏剧发展的象征。维也纳也也享有“音乐之都"的盛誉。提起维也纳,人们就会联想起海顿在这里探索了欧洲音乐发展的道路,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和施特劳斯等伟大音乐家都在这里完成了辉煌的事业,他们的生活和创作与维也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18世纪时,维也纳即被誉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布鲁塞尔大广场所属国家:比利时收录时间:1998布鲁塞尔市区呈五角形分布,以中央街为界线,共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举世闻名的布鲁塞尔大广场长不到百米,宽只三四十米,地面用花岗石铺就。环广场的建筑物多为中世纪所建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建筑形式。其建筑风格各异,使人有宛如置身于中世纪之感.广场上有一座5层的建筑物,那就是著名的天鹅咖啡馆,与著名的的市政厅榴邻,因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里拉修道院所属国家:保加利亚收录时间:1998里拉修道院是保加利亚最大的修道院,它始建于公元10世纪。修道院布局严谨,很像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原先建在保加利亚第一位圣徒里奥斯基居住过的山洞附近,13~14世纪迁至现址。公元14世纪初期,里拉修道院毁于地震.后来修道院得到重建,并修筑了坚固的城堡。里拉修道院是建筑、艺术、宗教和教育的中心。它由11座教堂和20座建于14~19世纪的住宅楼组成。其中最早的建筑是1335年修造的纪念塔,塔高22米,分为5层,全部由红砖和石头砌成,窗户狭窄,有无数射击孔。顶部是私人祈祷室,室内有表现耶稣幻化场景的绘画装饰,还有许多16世纪的壁画.里拉修道院内有独居房、礼拜室、图书馆、客房等建筑。修道院中央的教堂是献给圣母玛利亚的,建于1834~1837年,有24个圆屋顶,内有3座大殿,2个唱诗台分列两侧,上方为3个穹顶,外面有柱廊环绕。教堂内的壁画,是19世纪保加利亚宗教画中最杰出的作品。1961年,里拉修道院被辟为国家博物馆。其中收藏有600多件文物,有保加利亚第二架地球仪、盲僧拉法尔的十字架、历代主教权杖、织锦法衣、皇室器物、朝圣妇女捐赠的银带扣、手工艺品和修道院卫士用的各种武器等。土耳其人入侵时,修道院曾三次被焚.但保加利亚各地的居民屡次向这里运送大量的石块、木材、灰浆等建筑材料,进行修道院的恢复工作。不久,里拉修道院又重现昔日的风姿,成为保加利亚文艺复兴式建筑的杰作。布拉格历史区所属国家:捷克收录时间:1992布拉格历史区有近千年的历史,它雄踞于布拉格市中心的一座山冈之上,是由圣维特大教堂及众多宫殿组成的建筑群。公元880年左右,伏尔塔瓦河左岸建起了域堡。公元900年,在右岸建立了比休弗拉特城。从此,布拉格城市面积由2平方千米扩大到33.2平方千米,成为中欧第一大城市.13~14世纪成为中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布拉格域堡建于9世纪,自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成立以来,历届的总统办公室均设在城堡内,因此城堡又称“总统府”,现仍为捷克共和国总统府所在地。布拉格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在此均有所体现。这里育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式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布拉格历史区有许多教堂,以圣维特教堂为核心。它坐落在总统府大院中间,始建于1344年,是城堡内最高的建筑,教堂顶尖高达97米,长60米,宽12米,远望巍然高耸,塔尖高触苍穹。教堂的外表布满花纹图案,刻工细腻,石雕的人兽,造型美妙,千姿百态。教堂内收藏着14世纪以来捷克国王的王冠和权杖,陈列着国王的塑像。教堂的地下是一座安放波希米亚王遗体的地下灵堂。总统府前院三面都有楼房,中间是一片广场,广场边有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蒂恩教堂的双塔。广场南面有伯利恒教堂,东南面有卡罗利姆宫。1348年,这里创立了以查理四世命名的查理大学,是这座城市中最古老的建筑。另外还有一座I6世纪捷克国王的宫殿,在宫殿中有一座名为弗拉基斯拉的大厅非常漂亮,它是这座哥特式宫殿的重要部分.宫殿先是布拉格罕见的洛可可式风格,后来改建为新古典式样。它曾是国王举行加冕礼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共和国总统选举仪式所在地。沙特尔大教堂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79沙特尔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基督文明的辉煌成就.基督教传人前,在沙特尔的代表就建起了这座教堂。它与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大教堂并列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沙特尔大教堂是在同一地方建造的第六座教堂,始建于1145~1165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大教堂进深130。2米,长方形的跨间宽16.4米,四分拱顶高达36.5米,带有侧廊式耳廊,每个耳堂作为出入口。教堂的3座圣殿分别与3座大门相通.祭台与圣殿之间的祭廊上面有描绘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生平的浮雕。在18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教堂拥有一尊受人崇敬的怀有耶稣的圣母木雕像.教堂西面正门入口是一组三扇的内凹尖拱大门。门西侧原先有24尊圆柱雕像,现存19尊,是1145—1155年的作品.教堂有两个高低不同令人瞩目的尖塔,其中一座高度超过91米,构造简单,其历史可追溯到12世纪30年代;另一座则构造精巧。中门称为“王门",因其门楣上有表现基督的雕像,基督是万王之王,故而得名。南北两侧大门两饲有圆柱雕像,南侧表现基督的一生,北侧表现《旧约》人物和圣母。大教堂里里外外共有1万多尊用石头和玻璃制作的塑像,其中一件珍宝是一扇12世纪的窗子,被称作美丽的玻璃制的圣母玛利亚。教堂除了拥有古老的圣母木雕像外,还拥有圣·安妮·玛利的母亲的头颅和一件据称为圣母生耶稣时所穿的衣服,现保存在一个圣盒内。教堂有超过2000多平方米的170多个彩色玻璃窗,瑰丽奇巧,以蓝色和紫色为主调,被公认为12~13世纪玻璃艺术最完美的典型。圣米歇尔山和海湾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79圣米歇尔山和海湾在法国西部,大西洋沿岸,面对荚吉利海峡。它那绚丽的自然风貌和一座古老而雄伟的大教堂,使它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圣米歇尔岛呈圆锥形,底部周长900米左右,山头高出海面约78米,四周的沙滩在潮起潮落中或隐或现,是欧洲著名的中世纪古迹之一,素有“西方奇迹'之称。圣米歇尔修道院屹立在小岛岩顶上,在圆锥形岩石上有修道院教堂,房屋,花园,柱廊和堡垒及其他建筑物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上神奇的建筑,使其早在中世纪就成为欧洲最大的朝圣地。圣米歌尔山四周都是峭壁悬崖,攀登十分困难。山顶的修道院及建筑物好像是从山上长出来的,山石建筑浑然一体,气势宏伟.圣米歇尔山上最高的大教堂始建于1446年,教堂钟楼的楼尖直刺青天,整个修道院高出海面150米左右,能看出哥特式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这座教堂是具有各个时代特征式样的建筑。小岛最初被称为“墓冢山”。公元8世纪初,一个叫圣米歇尔的神父在小岛最高处修建了一座奉献给天使的小教堂,院中的主体建筑被城墙支撑着,上部回廊好像是在半空。从此以后,岛上开始有了居民,“墓冢山”也被更名为“圣米歇尔山”,成为信徒们纷纷前来的朝圣之地。在很早以前,圣米歇尔山只是海中一块孤立的岩石,每当海水上涨时,山就会被淹没一半。退潮时海滩能退出约15千米远,看上去坦坦荡荡,但它却以暗藏的流沙而出名。它那出了名的涨潮速度,被人称为“跑马速”。1017年左右,在大公理查德二世倡导下,开始了圣米歇尔修道院的扩建工程。以这座小教堂为中心进行扩建,整个修道院被l米厚的石墙团团围住;正面建有3扇拱门的大门廊,大殿呈宽阔的穹隆形,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内壁装饰着反映宗教生活的绘画和浮雕,布局匀称,颇具立体感;大殿与耳堂之间是宽大的连拱,上面的楼廊砌有拱窗,从窗户射人阴冷的光线,使空荡的殿堂更显森严;三层圆形祭坛及其四周的回廊,被二层花岗岩墙垛和巨型石柱支撑着,远眺仿佛是空悬在天水之间,气势不凡。这座大教堂是和巴黎圣母院同时代的建筑物,也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物中最古老,最杰出的建筑之一。凡尔赛宫及其园林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79凡尔赛宫原来只是一座朴实的城堡.路易十四用了28年时间,把这里扩建成为欧洲最宏大、最庄严、最美丽的皇家宫苑,并在此地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庄园,作为狩猎的基地。它是17世纪王权专制的象征,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此后100多年里,凡尔赛宫成为法国皇帝的行宫和政府所在地。凡尔赛官由美丽的宫殿和秀美的园林及附属建筑组成。整个宫殿占地面积为11平方千米,其中园林面积约占10平方千米,另有各种建筑物700多座,是人类艺术宝库巾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这座庞大的宫殿,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宫顶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和柱廊等。宫殿外墙顶端矗立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宫内有大殿、小厅500多间,陈设着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宫前的广场上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一条长1650米的运河引来塞纳河水,600多个喷头同时喷水,形成遍地的水雾,在阳光下展现的七色彩虹颇为壮观.宫中有王官、卧室、客厅、鲁厅、工作室、会i义室、游艺室和长廊,另有王室教堂和歌剧院等,最为著名的是位于中部的“镜厅”。“镜厅”也称“镜旒竹,这是凡尔赛宫中一间独具特色的大厅。“镜厅”整个用大理石镶砌,并配以雕刻、挂毯和油画等各色装饰,厅内摆设的家具全部由名贵材料精雕细刻而成。在这个长73米、宽14米的巨大长方形房间里,拱形的天花板上绘满了反映中世纪晚期“太阳王一路易十四征战功绩的巨幅油画。与面向花园而开的17扇巨大拱形窗门相对应的是,17面引人注目的巨镜,每面镜子都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厅"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凡尔赛宫花园由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是法国式园林的经典之作。园林呈几何图形,除雕像、喷泉、草坪、花坛和柱廊等建筑外,还有数量繁多的人工景观、散步场所和小花园等。园林中开凿了一条60米宽、16千米长的运河,还有自己的小“威尼斯”。凡尔赛宫园林最显著的特色是喷泉、瀑布、河流、假山和亭台楼阁等,是欧洲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杰作.1837年,王朝首脑路易,菲利普下令重修凡尔赛宫,并将其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枫丹白露共及其花园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81枫丹白露意为“蓝色美泉”,因有一股清澈碧透八角形小泉而得名。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在泉边修建了一座宏伟的、供打猎时休息用的城堡,那就是著名的枫丹白露宫。枫丹白露宫坐落于170平方千米的森林内,占地面积0.84平方千米,以文艺复兴和法国传统交融的建筑式样和苍绿一片的森林而闻名于世.这里主要建筑有喷泉、长廊、岩洞和舞厅,其中蒂布雷池位于花园的中央位置。进入枫丹白露官镶着金色图案的铁栅栏大门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方形庭院,上面铺着4大块绿毯似的草坪,三面被蓝顶白墙的建筑物所围。枫丹白露的宫殿建筑分成几个庭院:从西到东有“白马院”,长152米、宽112米,正门朝东、门前有一巨大马足形台阶,院子北面是带顶楼的弗朗索瓦一世配殿,南端为路易十五配殿;“源泉院”南有鲤鱼池,北有弗朗索瓦一世长廊;东配殿亦系加夫列尔所建,楼外有双排台阶.“椭圆院”保存有路易纪念塔,东面是多分门,与之相对的是赫梅斯廊;“王子院"位于北侧,四周是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五时期的建筑物。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形成了枫丹白露官的独特风格。著名的弗朗索瓦一世长赢殿就是典型的一例。它建于1544年,长64米,宽6米,高6米。它的下半部贴有一圈2米高的金黄色细木雕做护壁,上半部以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着一幅幅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壁画,使壁画更为突出,立体感更强,整条长廊显得既辉煌又典雅。内部装修精美,天花板和护墙板均用胡桃木做成。护墙板上的墙面被门和壁柱划分成几块,每块中间都是一幅很大的画.周围有塑成婴儿、花环等形式的浮雕,这些浮雕除白色外,有些涂以缤纷的色彩或金色。天花板由横梁划分成几个部分,上面饰以精美图案.从1528年弗朗索瓦一世起,亨利二世、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历代君主都根据各自的需要和爱好,不断加以改建和扩建,使之日臻豪华富丽。1808年拿破仑革命时期,建造了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御座厅,厅内整个墙壁和天花板用黄、红、绿色调的金叶粉饰,地板用画毯覆盖,吊灯晶莹夺目,其装饰可谓集数百年之大成。加尔桥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85罗马人开凿建造加尔桥,只为了一个明确、实用的目的—-为城市运输淡水。加尔桥造型雄伟,3层叠拱横跨加尔河谷的构图,对以后的建筑产生了较大影响。桥高49米,长274米,绵延48千米,另有50千米长的输水道。3层拱桥,底层是人行道,有6个拱门,长约142米,高为22米,间距16—24米。中间层有11个拱门,长约243米,间距19米。上层有35个拱门,间距4.6米。上层总高度为7.4米(含水道高),拱跨很小,因而实体部分占较大比重.桥的宽度下层为6。4米,中层4。5米,上层仅3米。建筑水槽是罗马时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这是一项仍在发挥作用的土建工程。为了抵御洪水,桥身呈轻度曲线,并在桥墩底部建有水角,两旁粗糙的突出物用来连接木脚和手架。加尔桥高架水渠的斜度为1/3000,落差约17米。整体设计是为了保障水能够自然地流向城市,所以在河流交叉处建立水桥是非常必要的。令人惊奇的是底层6个拱门中,只有一个跨越了加尔河,而且每层的拱门都是不一样的,同时加尔桥也不是呈90度直角跨越加尔河。加尔桥的建成与使用经历了近500年时间,至今保存良好。它是罗马水道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加尔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罗马帝国建筑的辉煌气势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被人们誉为建筑史上“最崇高的乐章"。尚博尔城堡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88尚博尔城堡原为狩猎场,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旷世杰作,被誉为“世界奇迹”.它掩映在一片浩瀚的林海中,占地面积为52平方千米,围墙周长3.2万米,有6座城门。庞大的城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长156米、宽117米、高58米的长方形城堡,城堡四角建有直径为19.5米的圆柱塔楼,圆锥形的巨大角楼呈几何图形对称排列着,中央高耸的塔楼是为皇族们避难用的;另一部分是一座长方形楼房,楼房四周建有方形角楼,这是中世纪城堡建筑中华丽夸张的典型风格。城堡基调虽然是哥特式的,但文艺复兴的精神已从它的细微之处显露出来。城堡的西北部有4座塔楼平行排列,组成~个宏伟的建筑方阵.高耸的塔顶上设有窗户,外围的城堡墙及东角和北角的两座塔楼仅有一层。城堡的楼顶由800多个圆形楼顶和钟楼构成,看似悬站在宽阔的平台上面,遥看皇家围猎场,欣赏周围天人合一的景致,令人产生思古幽情.纪念塔分为3层,每层都有平台台.在建筑物的中央还设有守卫室,它呈十字形排列,交叉处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螺旋梯。据考证,这个楼梯的独特设计出自达·芬奇之手。楼梯围绕~个轴心盘旋而上,两个螺旋状侧面交替上升,被誉为楼梯建筑史上的杰作。在双道楼梯两侧的长廊连成一体,共同围绕着城堡.阶梯顶端是33米高的塔顶窗.窗顶由8块尖弧形拱拼成,上面刻有国王姓名的字母图案和王徽.塔的天顶为椭圆形,顶部装有一个小钟和一朵巨大的石百合花.墙面处理很严谨,由壁柱和檐部划分,每层柱头都不完全一样。尚博尔城堡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顶部的处理,所有的圆形楼都有圆锥顶,屋顶轮廓是全世界建筑物中最复杂的一例,是同类建筑中的代表作。巴黎的塞纳河畔所属国家:法国收录时间:1991法国四大河流之一的塞纳河,发源于东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从东南向西北流过巴黎市区,在巴黎市区约有13千米,从于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千米,为法国四大河流中流程最短、最负盛名的一条河,同时也是法国北部重要的河流.巴黎因塞纳河而发展,有“塞纳河的女儿”之称.公元前300年,在塞纳河东段被称作“西岱”的小岛上,高卢族的巴黎西人在西岱建有小村,并以捕鱼为生,巴黎因此得名。当时,在西岱岛及以塞纳河左岸为中心发展的吕底亚遗迹,现在几乎无存。但在植物园西北侧的当年可容1.5万名观众的圆形竞技场,尚有遗迹留存。公元486年,法兰克王克罗维断攻占了巴黎。这个小城在公元508午时成为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开始有了惊人的发展.西岱岛形如小船,又像摇篮,为2000年前巴黎的发源地。河道两岸,公园星罗棋布,园林景色郁郁蓊蓊,优雅别致。岛四周有10座桥像10条缆绳一样使小岛与岸上城区紧密相连。塞纳河两岸名胜古迹众多,左岸有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及奥赛博物馆等。其中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也是巴黎的象征。它是为庆祝法国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埃菲尔铁塔的塔基占地面积约l万平方米,4座塔墩均为水泥浇灌,塔身全部为钢架镂空结构,共有1.2万个金属部件,用250万只铆钉连接起来,总重9000吨左右,塔高320多米,分3层.直到1929年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建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埃菲尔铁塔建成100多年来,一直是巴黎的象征,是一个让全世界都能辨认出的标志。它也被看做是工业时代的一个象征,是人类在19世纪后期知识和工程技术条件下能达到的高度的一个大胆展示。铁塔不仅是一座吸引入观光的纪念碑,也是人类铁器时代文明的象征,因为它证明了人对物质的控制力量。从建成到现在,埃菲尔铁塔每年都能吸引大约300万游客前往观光,这座神奇铁塔的魅力经久不衰地令一代又一代人为其痴迷。建在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世界驰名的天主教堂,也是巴黎最负盛名的古代胜迹之一。它不仅因维克多.雨果的一部同名小说而蜚声于世,这里还曾举行为“圣女”贞德恢复名誉的仪式;1804年,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也在此举行。恩格斯把这座建筑叫做“神圣的忘我”。圣母院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两侧支撑物面积800多平方米,庄严和谐,可容纳9000人,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圣母院的正门向西,共分3层。最底层并排着3个桃花形门洞,左门为“圣母门",右门为“圣安娜门”。中层两边各有一对窗户,中间是一个直径10米的玫瑰圆窗。第三层有许多美丽的栏轩。圣母院的两痤钟建于1330年,高69米,南钟楼的巨钟重13吨,北钟幢内设有一个387级的楼梯,后面有高达60米的尖塔,比钟接还rrli出21米.长方形教堂内的大厅长130米,宽50米.巴黎圣母院是早期哥特式教堂的杰作,屋顶,塔楼和扶壁尖拱形的特征。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人类从内部挣向无限的意志,这量一个忽略具体世界而导向虚幻、导向“深度体验"的精神世界的建筑。塞纳河右岸的著名建筑有国际广场、巴士底广场、卢浮宫、协和广场、爱丽丝舍宫和戴高乐广场等名胜。圣路易岛则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居住地。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所属国家:德国收录时间:1987吕贝克被称为德国北部的一颗明珠。吕贝克城始建于1143年,坐落在河中的小沙洲上,四周环水,景色怡人。13世纪,城市联盟兴起。吕贝克作为公认的贸易商埠,于1241年与汉堡建立了汉萨同盟.后来尽管遭受过战火的破坏,但吕贝克至今仍保持了l5~16世纪的欧洲古城特色。吕贝克是德国典型的中世纪山城.老城分为东北部区域、西南区域和圣母玛利亚教堂及市政厅区域等,这里有德国北部最古老的罗马式砖结构教堂。老城保持着中世纪的完整格局,是欧洲中世纪城镇的主要典范,也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商贸的枢纽城市。市内的中世纪古迹有市政厅、圣母玛利亚教堂、圣灵医院、祭坛和圣詹姆士教堂等.1240年左右,在城中心建造的哥特式市政厅,正面用彩色瓷砖装饰,巍峨壮丽,为德国最古老和最美丽的哥特式建筑之一。13~14世纪建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有两座尖塔,正殿和主廊的修建用了20年时间,是波罗的海沿岸一带砖式教堂的代表作.这里运河通航,商业兴盛.吕贝克商人于13世纪建造了圣灵医院,现在用作敬老院,同时也是德国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僧倡客舍。它那由4惑尖塔之间的双坡屋顶构成的医院的正面,全部用红砖建成,整座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有尖圆锥体双塔的霍尔斯腾特尔城门建于1467~1478年,由两座庄重威严的圆锥形状的塔组成,墙壁厚达3。8米。城门右侧有一座存放食盐的仓库,盐是当时重要的出口商品。这座城门具有要塞作用,其中巨大的双圆锥形状的塔成为吕贝克的象征。建于1535年的船舶公司大厦,现在是餐厅,里面仍保留了当年古老的家具和摆设,反映了吕贝克老商业机构的风貌。城东是手工艺人的住地,其住宅朴素无华,都没有内院。城西则是富人贵族区,住宅豪华讲究,结构坚固,设施完备.这里的世俗建筑亦颇具特色,在旧城区的入口处霍鱼斯坦门,素有“汉萨女王”之称.临街的房子将内院与大街隔离开来,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同时也形成了老城的独特风貌。科隆大教堂所属国家:德国收录时间:1996位于德国科隆市的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教堂之一。科隆大教堂是当时德国人所兴建的最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来,科隆大教堂也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科隆大教堂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教堂的整个建筑全部由磨光的石块砌成,要完成它,确实是一项颇为艰巨的工程。科陵大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造时闻量漫长的建筑物之一,它还具有早期嫉妒时代的朴素风格.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起的双尖塔,是全欧洲最高的尖塔,四周林立着无数座的小尖塔与双尖塔相呼应。由于其在建筑、历史方面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科隆大教堂与巴黎圣母院、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波茨坦和柏林的宫殿及庭院所属国家:德国收录时间:1990、1992、1999波茨坦17世纪时为符腾堡地区的一座小城,曾是普鲁士王国的首都。18世纪后期,普鲁士王国成为欧洲一个大国,于是腓特烈二世下令在此建造一座夏季离宫。国王亲自提出了宫殿的建筑构思。现在宫殿中还保存着国王手绘的两张地图.波茨坦最有名的两处名胜是无忧宫和采琪莲霍夫宫。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占地面积约2.9平方千米,坐落在沙丘之上,故又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宫殿前面的大喷泉用圆形花瓣石雕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花坛边塑有形象生动的神像。整个宫殿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石刻雕像。两侧由翠绿丛林烘托,种植着北欧难以培育的葡萄等植物。最高层的新宫殿,外观为淡黄色,正面宽213米,有200个以上的房间。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殿正中为圆厅,门廊面对大喷泉.瑰丽的首相厅,天花板上的装潢富有想象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宫内有“大理石厅"、“贝壳厅”、“谒见厅”。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殿东侧有收藏124幅名画的画廊,画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画廊宽敞豁亮,每逢佳节,可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宫殿外观赭墙红瓦,四周树木葱郁,碧草如茵。花园内有一座六角亭,被称作中国茶亭.这座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碧绿瓦、金黄柱、伞状盖顶,落地圆柱结构。亭内桌椅完全仿照东方式样。亭前有中国式香鼎,还有一位中国衣着的老人品茶的塑像。采琪莲霍夫宫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苏、美、英三国领袖在此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波茨坦公报》。波茨坦城也因此而举世闻名。它原为普鲁士国王为其妹妹和妹夫所建造的宫殿,为英国别墅式,也是普鲁士最后一座宫殿。雅典卫城所属国家:希腊收录时间:1987如同许多其他古代城市一样,雅典是环绕一座海拔152米的叫做阿克罗波利斯小山发展起来的,这个位置的选择,最初是出于军事上的目的。雅典卫城相对高度70—80米,顶部比较平坦,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30米.雅典人将往昔在这里取得的胜利归功于神的援助,因而这座山被视为圣地。一座座民用建筑、宫殿、神庙在它之内或周围拔地而起。居住在山下的市民自豪地仰望着卫城,它记载着他们的胜利,代表了他们的向往,那是他们宗教、文化和城市庆典活动的中心.雅典卫城曾是这座城市的创立者——传奇的厄瑞克透斯国王的王宫所在地。据荷马的描述,厄瑞克透斯生于尘世,是谷物的施舍人,曾得到雅典娜的帮助和养育。为此,人们对雅典娜充满感激和热爱,在以后的岁月里,雅典卫城又由军事要塞和皇室官邸转为供奉守护神雅典娜的宗教圣地。希腊诗人荷马在《奥德赛》中对此变化作了描述:长着灰色眼睛的雅典娜/越过无收成的大海/离开了舒适的斯凯里阿/来到了马拉松和道路广阔的雅典/最后进入了厄瑞克透斯的寓所。卫城的底部四周是热闹的集市,集市广场是城市商业、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农民在此售出他们的农产品,市民们在此议论着各种有趣的新闻,外国游客讲述着各自的奇异见闻,地方行政官处理着城市的日常事务。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所属国家:希腊收录时间:1989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运动场旧址,它是希腊古典时代的宗教祭祀和体育竞技中心,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运动场之一。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现存的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场,位于原来的宙斯庙附近。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中许多建筑和设施,都是为体育比赛而修建的.奥林匹亚竞技场建于公元前2世纪,现在只有一部分天棚还残存着.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400米,宽大的石砌拱门,高5米,宽3米,门洞进深14米,是运动员入场的大门。竞技场长200米,宽175米,中心是宙斯神庙和宙斯之妻赫拉的神庙。奥林匹亚考古遗迹的中心是雄伟的宙斯神庙,宙斯神庙为长64。12米、宽27。68米的多立克柱式建筑.环绕神庙的廊柱并未用大理石,而是用了当地的石灰岩,并在其上抹了白灰.柱高约10米,底径2.5米,端径1。7米,神庙上层饰有雕刻装饰.东山墙上的是圆雕《厄立斯王俄诺玛奥斯的赛车》,描绘了比赛即将开始前那~瞬间的紧张场面;西山墙的高浮雕则是《勒比底人与坎陀儿族之争》,这一组群雕图构图对称,人物处理自然;12块回檐装饰浮雕表现了英雄赫拉克勒斯的l2项功绩。神殿内还曾安放着全身镶满黄金和象牙的宙斯神像。宙斯神像高达7米,是雕刻大师菲底亚斯用黄金和象牙制作的,但可惜于公元6世纪的一次地震中被损毁.宙斯神庙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优秀代表之一,被希腊人赞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在遗址已建立了奥林匹亚考古学博物馆,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一窥过去的风采和辉煌。提洛岛所属国家:希腊收录时间:1990提洛岛由39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是希腊的古迹圣地之一。历史上著名的提洛岛是米科诺斯岛向西20千米处的两个小岛中较小的一个,方圆不过3。4平方千米。“提洛"在希腊语中是“光明"的意思。相传提洛岛是太阳神阿波罗的诞生地,在此地形成的信仰中心是古希腊的宗教圣地。此外,2500年前国际政治的一场波澜又使小岛成为当世界的一个中心.提洛岛南北长5000米,东西宽1300米,不仅是爱琴海地理上的中心,也是古代爱琴海群岛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公元前2~公元1世纪期间,它成为地中海屈指可数的贸易城市之一,提洛岛由此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又借天时地利发展成为当时地中海一带最大的国际商港。今日的提洛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荣.然而小岛是古人留下的反映古希腊社会完整的缩影,早在公元前3000年,提洛岛上就有人居住.公元前10~公元前9世纪,提洛岛成为宗教中心,是仅次于德尔斐的神谕发布地,有“圣岛“之称。这里文物分布的密度让人吃惊,可以说,岛上的每块石头都是文物。提洛岛充满了自由的气氛,岛上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留下有供奉埃及诺冲的神区.在提洛岛还发现了许多石碑,高职位僧倡的会计账目和朝圣者祭品清单等。遗迹群的背后是波涛汹涌的爱琴海,在此氛围下更显示出摄洛岛代表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弥珍。迈锡尼和梯林斯的考古遗址所属国家:希腊收录时间:1999迈锡尼和梯林斯是古希腊迈锡尼文明留下的两座重要遗址,其中以迈锡尼遗址最为著名。迈锡尼的文明以城堡、圆顶墓建筑及精美的金银工艺品著称于世。迈锡尼卫城入口的狮子门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而城堡中最突出的建筑是当地统治者的宫廷,它们都比克里特岛上的宫廷简单得多。宫廷的特色是类似较早的希腊底模式的正厅.正厅形成建筑物的中心,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地炉,两旁各有一根圆柱,还有玄关和接待室。庭院周围其他房间的地面和墙壁都涂有灰泥。墙上有壁画装饰,这种艺术形式显然得自迈诺安人。在迈锡尼卫城外不远处,还有保存完好的迈锡尼古代弧形墓穴。这里出土了6个王室陵墓,里面出王的墓,从此出现的迈锡尼国家称为“圆顶墓王朝”。竖井式坟墓内有大量金器、银器和青铜器,显然为氏族部落首领所有。“圆顶墓王朝"是青铜器的繁荣时期。从墓里出土的器物看,该王朝明显受克里特文明的影响.阿卡亚人的B类线形文字(希腊文最早的一种写法)出现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王宫,是迈锡尼取得胜利的标志.从出土的字简看,这些字简上的文字与伊文思在挖掘克诺索斯的过程中所发现的B类线形文字几乎属于同一类型。从阿卡亚人的B类线形文字的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出迈锡尼文明时期已大量使用奴隶,他们分属于宫廷、神庙或贵族所有,也有属于金属匠的.他们从事各种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靠领取一定口粮生活。考古发现表明迈锡尼王宫内劳动力分工细致,以此推断,该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存在着高度发展的制造业.同时它所控制的这个地区是政治和军事中心,也是手工业和经济中心.国家组织还带有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国王之下设有负责指挥军事的将领、国王的扈从、公社的上层分子,有的地方还有长老会和民众会。梯林斯遗址与迈锡尼城一样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以其耸立在山丘上的卫城建筑而闻名。迈锡尼与梯林斯这两座大型城市遗址,在荷马史诗Ⅸ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有直接反映.这两部史诗对后世欧洲的美术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布达佩斯、布达佩斯多瑙河沿岸所属国家:匈牙利收录时间:1987、200210世纪时,马扎尔人建立了匈牙利王国,在11世纪时,其势力范围开始扩张.到15世纪它成为中欧大国,l7世纪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所控制管辖.1867年,成立了奥地利与匈牙利帝国,布达佩斯作为首都.宽阔平静的多瑙河,自北向东南流过,将市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称布达,属丘陵区,街道房屋随地形而起伏.东部称佩斯,属平原区,平坦开阔,纵览无滞.布达佩斯的布达和佩斯原是隔河相望的两个城市.1872年,布达与慑斯加上城堡山以北的老布达合并为布达曩斯。东西两部合称的姐妹城,是世界上风景最秀丽的首都之一,并且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布达佩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饱经劫难,匈牙利人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了这座名城。今天,它像火中凤凰,以美丽的风姿屹立于多瑙河之滨.如果说布达的特点是娴静清幽,那么佩斯的特点则与碧蓝色的多瑙河相映,碧波粼粼,流光溢彩。多瑙河是布达佩斯得以繁荣兴盛的生命之源,而布达佩斯又是多瑙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斯凯利格·迈克尔岛的修道院所属国家:爱尔兰收录时间:1996在爱尔兰西北,离海岸5千米的地方有个海岛,叫做斯凯利格。迈克尔岛,是一座金字塔形的不毛的石岛。斯凯利格·迈克尔的修道院是创建于公元7世纪时基督教的建筑遗址.用石头堆积而成的圆棒形状的修道院完好无损地保存着.环岛有蜿蜒的石级小径。快到山顶的地方,有6座蜂窝状的石屋,两座小祈祷室,一座教堂.那是古时一座小小寺院的遗址。寺院虽小,过去却“香火绵绵”500年不断。公元950~1050年,修道院又建起了一座以圣迈克尔为守护神的教堂。修道院的大礼拜堂建成倒扣的船形,石砌墙壁的墙根为直线形,向上渐渐呈圆形,顶部用大块石头砌成圆形。西侧出口和小窗是大礼拜堂仅有的开口。那些住在斯凯利格·迈克尔岛和其他荒岛上的僧人们企图通过苦行和祈祷洁净自己。圣奥古斯丁修道会的教士曾在这里生活。有一位12世纪的爱尔兰诗人从中寻到过乐趣。他写道:“在阐的怀抱里,我心无比喜悦/站在山巅望大海,大海平静无波/祝福我主,您的力量君临一切/天使,大地,还有那潮涨潮落。”公元12世纪末,修道会并人了巴林斯克利献修道院。罗马历史地区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80、1990罗马城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罗马市内奥勒利安城墙内,是当今一国首都内完美保存古城的典范。罗马的形成,正如罗马的一句俗语所说:“罗马非一日建成。”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由罗慕洛建立,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罗马城最初建在景色秀丽的7座山丘之上,所以至今罗马仍有“七丘城”之称。罗马人骄傲地称罗马城为“永恒的城”.罗马历史地区面积占现罗马市的40%,是该市12个行政区之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古代文明,直到今天还在罗马城中留下极其丰富的古迹.举世闻名的潘提翁神殿,又称“万神殿”,始建于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万神殿直径达43.4米的圆穹一直是世界第一无梁圆拱,直到1960年罗马建立起直径100米的体育馆圆顶后,这一纪录才被打破。万神殿的设计不仅在美学上是第一流的,从建筑技术上说也是一流的。如今,万神殿已经不再供奉诸神,而将许多名人的陵墓设在这里.在2000年的历程中,尽管万神殿灾难多多,但现在它碍到了很好的保护,成为罗马人的骄傲。罗马可以说是一座宗教城。这里的教堂特别多,据说全市有大小教堂600多座。这里不仅有天主教堂,而且有犹大教堂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最著名的教堂是圣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大教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两幅最杰出的壁画就在西斯廷教堂内,宏伟的“巨人世界”占据了整个教堂.佛罗伦萨历史地区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82佛罗伦萨历史地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最丰富的保存地之一。在意大刊语中,佛罗伦萨意为“鲜花之城”.公元前l世纪时,佛罗伦萨为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是作为罗马殖民地发展起来的.由此文化也随之高度地发展起来,城市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文化成就,并自夸为“新雅典”。到了13世纪,它已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自冶城市.佛罗伦萨是个布局紧凑的城市,它的主要景点全都可步行到达。在这小小的空间里集中了地球上最多的艺术杰作。佛罗伦萨像耀眼的星河,是文艺复兴的诞生地和象征,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在这里由大理石铺地的广场,上有三门廊神殿、伊西斯庙、两处浴场、一座露天剧场和两座公元初年所建的大教堂.圣玛利亚·德尔·弗洛雷大教堂是古老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296年,以后又在八角形平面上架上了直径为45米的大圆顶。教堂的钟楼是14世纪的建筑,高82米,用各色大理石砌成。大教堂对面的八角形洗礼堂的建在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西尼奥里亚广场上有建于13世纪、现为市政大厅的西尼奥里宫,这是一座瞭望台式的高耸塔楼,高94米,是典型的佛罗伦萨城堡式建筑,全部用方形石块砌成。其侧翼有兰齐走廊,当初为修道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横贯市内的阿尔诺河上有7座桥,其中一座石桥是14世纪中期重建的,桥廊古风盎然。石桥两端连接有乌菲齐美术馆和皮提美术馆,这是两座世界上最著名的美术馆.两馆隔河相望,馆内绘画精品荟萃。其中大卫雕像是佛罗伦萨人民捍卫自由的象征,有“市民之子“之称.这里有文艺复兴时期艺坛3位巨匠的作品:拉斐尔的《圣母像》;提香的《佛罗拉》;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等,都被列为世界级艺术珍品.在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群的后上方有赫然耸现于公爵宫的双塔,是一个保持原状的文艺复兴初期的瑰宝.这里的蒙太费尔特罗宫,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宫殿之一.威尼斯及其港湾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87“水城"威尼斯建在许多岛屿上,是由120多个小岛组成的水上城市。小岛与小岛之间有150多条宽窄各异的水道构成城市的“大街小巷”,400多座桥梁纵横交错地把运河连接起来。威尼斯也因桥多而被称为“桥城”.威尼斯桥的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如游龙,有的似飞虹,有的像拱门;有的庄重,有的奇伟,有的小巧,有的古雅。因此,威尼斯又是一座桥梁的博物馆。诸多桥梁中,里阿尔托桥在威尼斯400多座桥梁中独具一格,名气最响,它位于市中心大运河上.该桥建于1588~1591年,是一座长48米,宽22米,高7。9米的大理石独孔拱桥,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桥上有宽敞的拱廊,两岸是威尼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叹息桥"建于1600年,是一座拱廊桥,是过去死囚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每当囚徒至此,见到桥下船上的人等侯诀别的情景,总是哀叹不已,桥上桥下哭声、哀叹声连成一片,故名“叹息桥”。在威尼斯观光,你既可以步行,也可以乘船.船是喊尼斯的一大特色,也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乘船顺着大运河缓缓行进,就能看到一座座宫殿耸立在水道两旁,大部分建筑是哥特式的。圣马可广场长175米,宽79米。广场的东侧是圣马可教堂和行政厅.在广场入口处,高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成尼斯的城徽—一飞狮。飞狮左爪抓着一本圣经,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圣·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圣·马可是耶稣的四大门徒之一,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尼斯人为纪念他而建了这个广场。圣马可广场曾被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是威尼斯的象征。圣马可大教堂是融东西方艺术于一体的建筑杰作,旁有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比萨教堂斜塔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87比萨教堂斜塔是11世纪比萨共和国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的,它代表早期意大利罗马建筑风格。教堂的洗礼堂是哥特式建筑。另外还有一座历史性建筑物-—比萨斜塔,是比萨教堂的一座钟楼,坐落在教堂圣坛东南约20米处,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比萨斜塔原计划的高度为100多米,由于施工时已开始倾斜,故完成高度仅为55米.当建到第三层时,塔身向北侧倾斜,原因是建筑用地松软,打造的地基浅而无力。一个世纪后,将下陷一侧加高以资补救,但结果是沉陷更严重.最后只有在倾斜状态下完工.建成之初,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年复一年,倾斜的角度和对其未来的担忧与日俱增。斜塔的平面为圆形,直径约16米,共8层,体用大理石建成,塔身墙壁底层厚约4米,顶部厚2米.自下而上,外围8座拱形券门.由底层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顶层12根圆柱,建成213个拱形券门.各层均以连列拱作装饰主题。2~7层为空廊,第8层为钟塔,向内缩进.底层墙上作连续拱浮雕。斜塔内有螺旋状楼梯294级,盘旋而上至塔顶.现在,塔的倾斜度已达到5。3度,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线为5。2米,而且其倾斜度有增无减。1564年,科学家伽利略诞于比萨。据说他曾在斜塔上做那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不管物的重量如何,从高处垂落的加速度是一样的。比萨的早期居民为利古里亚人。罗马统治时期,比萨为海军基地和边防哨站,公元前180年成为罗马领地,公元10世纪成为托斯卡纳卡纳地区最大的城市。市内保存了不少中世纪的古老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包括钟塔、洗礼堂等。阿尔贝罗贝洛的石顶圆屋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96阿尔贝罗贝洛小城一带有许多奇特的房屋,这些房屋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高高的圆锥形,每间房屋都有这样的一个屋顶。该城保存有童话故事中描述的美丽可爱的房屋建筑,雪白的墙壁上面覆盖着灰色的圆锥形屋顶,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白色的房子闪着耀眼的亮光。这些房屋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托鲁利建筑鲜明的特点即在于此。这种建筑的房顶大多是金字塔式圆顶,或者是由托臂支撑的石灰岩石板组成的圆锥形。尽管这种建筑式样在意大利南部乡村随处可见,但托鲁利最高的建筑只出现在阿尔贝罗贝洛镇.托鲁利建筑是当地独特的民宅,这样的建筑在阿尔贝罗贝洛小城中大约有1000座,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阿亚皮科拉地区.托鲁利的起源已无从考证,传说是从中东经由希腊传过来的,屋瓦也逐渐演化或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比如鱼、鸟、心脏,还有希腊语中表示神的IHS标志。据说,当地人用石块建造屋顶是为了逃避税收.收税时,居民就把屋顶去掉,表示这里没有人居住.托鲁利建筑有石造烟囱,地板也是石制的.房屋和房屋之间直接相连,相连的地方留有一个开口,开口挂蓄门帘。建材是巴里地区的居民从附近采集来石灰岩,经过粗雕,作为建筑用的石料.阿尔贝罗贝洛的石屋民宅前都摆满了当地的特产。如果游人愿意浏览一下当地人的生活风貌和城市环境的话,便可以看到橄榄树丛中雪白的阿尔贝罗贝洛的石屋民宅和当地人们的生活实景,这一切恰恰与南意大利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锡耶纳历史地区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95锡耶纳历史地区是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代表,其城市建筑被誉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之典范。小城内尽是狭街曲巷和棕红色的砖石老屋,丘陵、斜坡和谷地上遍布着住家,有很多石阶婉蜒而上。整座城市的设计以坎波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坎波广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建在3座丘陵的汇合点上,红砖铺就的半圆广场,用白线分为9个扇形,以纪念9人组成的城邦政府.坎波广场呈独特的扇形,在广场中央是该亚喷泉。锡耶纳1125年开始成为独立城邦。1260年击败竞争对手佛罗伦萨后,政治力量空前强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时意大利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以银行业、毛纺织业和陶器制作著称于世。现有1万多学生的锡耶纳大学就创建于这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锡耶纳在艺术上也形成了与佛罗伦萨画派分庭抗礼的锡耶纳画派。1348年建成的市政厅塔高达102米,在上面可俯瞰整个市容。环抱着这两个建筑的是普布利科宫殿,它们建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坎渡广场上.广场边上的哥特式民众宫,是市政府的办公地点.左角上耸立的塔楼高达88米。平民富下面有广场礼拜堂,这是为了感谢14世纪蔓延的瘟疫结束而建成的。礼拜堂用镂空工艺的铁栅栏围着,这里藏有以西莫内·玛尔蒂尼为首的锡耶纳画派作品。从这里的曼琪亚塔楼望出去,锡耶纳市区的景色和托斯卡纳的优美风景一览无余。庞贝、埃尔科拉诺、托雷安农济亚塔的考古地区所属国家:意大利收录时间:1997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维苏威火山从沉睡中苏醒,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瞬息间,火山喷出的岩浆直冲云霄,铺天盖地地降落在庞贝城。几小时之内,6米厚的火山灰、泥石流就毫不留情地把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庞贝,埋没得无影无踪了。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整个庞贝变成了万人冢,同时还有埃尔科拉诺、斯塔比奥两座城一起被毁.从1860年以后,经过近100年系统的大规模发掘,庞贝古城已基本重见天日。庞贝城当时是一座大型商业城市,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周围建有长达4800米的石砌城墙,城墙共有7个城门和14座城塔。太阳神庙是庞贝最古老的建筑,庙内出土的一批公元前6世纪初的希腊陶瓷,证明了其历史悠久。城东南有一座能容纳2万人的圆形露天剧场,建于公元前70年,是当年遍及古罗马各地的那种竞技场。除了壮观的公共大建筑外,庞贝城里还有许多皇的住宅,虽然这些住宅大房多是平房,却拥有粗大的大理石圆茬的大理石门楼和带花纹的大板,墙上还有色彩鲜艳的壁心镶嵌的工艺图案。庞贝古现已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它留给后人的是一座完整的古罗马城市,是一个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宝藏.金德代克——埃尔斯豪特的风车所属国家:荷兰收录时间:1997风车、郁金香、奶酪和木屐被称为荷兰4件宝。风车作为四宝之首,是荷兰的象征,荷兰又有“风车之国"之称.风车的式样很多,现在常见的风车为十字架形。车翼安装在石块砌成的圆锥形基座上,基座有4层楼那么高,翼片长达20米左右。每个翼片上都装着细木条方格支架,上面蒙着帆布,用来集中风力,使风车转动。风车共有6层,设有工作室和生活场所。一座座高高的风车张开四臂,像巨人一样屹立在那里。当时的人们利用风力灌溉土地、排水、磨面、造纸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风车的作用逐渐被内燃机、电动机所取代,但仍有300多台风车在使用.在绿草如茵的草原和运河的背景中,映衬着4块风叶转动的风车景象,是最典型的荷兰乡村风光.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荷兰的“风车日”,全国所有风车在这天都开动起来,供游人参观.奥尔内斯的木造教堂所属国家:挪威收录时间:1979奥尔内斯的木造教堂是挪威最古老的教堂,始建于12世纪下半叶,是挪威现存28座木造古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由于进行了严格认真的维修和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这座古老的木造教堂至今仍保存完好。木造教堂,在挪威语中的发音是“斯塔布希尔凯”,由于教堂内部圆木柱子像船的桅杆,所以又叫“桅杆教堂".奥尔内斯教堂的屋角上有一巨大木支柱,上面由梁和承梁所固定.教堂的平面容易令人联想有木柱廊的大教堂。公元1000年前后,到北欧来的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接受了这种木建筑的传统技术。直到13世纪,当地才开始出现石头建筑屋基以及砖石教堂。这儿的木造教堂和一般的圆木建筑教堂不同,是用垂直的柱子和木板支撑,将每根柱子和外壁的厚板分别垂嵌入底梁和上梁,不使用一颗钉子或螺丝。教堂是一座四方形的三层建筑,全部用木板建成。基本结构为挪威早期王宫大厅和细长平面的巴西利卡教堂的传统形式。每层都有陡峭的披檐,上有尖顶,外形很像东方式古庙。教堂背后是长满林木的山麓,前面有石块垒成的围墙。教堂中殿北墙的木料和刻有动物形象的大门,是从比该教堂还要早100年的一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旧料。西山墙上和后殿的一面山墙上也刻有类似大门上的图像.教堂内部采用海盗时代建筑法,仿照罗马式装饰内部。天花板做成像船底覆盖的形式,柱头、布道坛的装饰都完美的体现了奥尔内斯样式。它将维齐格文化与基督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了北欧独特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华沙历史地区所属国家:波兰收录时间:1980波兰地处欧洲中部,既没有御敌的天然屏障,又夹在列强中间,所以自古以来就不断遭到侵略。华沙古域是波兰最古老的地方之一,初建于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15世纪中叶起,贸易和水运有了发展。1569年,华沙成为国家的中心和马佐夫舍省的省会,是波兰议会开会的固定地点。1596年,波兰首都由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华沙古城内的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位于维斯瓦河畔的青铜华沙美人鱼塑像,多年来一直是华沙的象征,并被绘在该城的城徽上,是华沙的守护神。建于1572年的城堡为奥古斯都王宫和议会所在地.旧王宫坐落在华沙城堡广场东侧的维斯瓦河畔,平面呈五边形.宫内收藏了大量的珍宝和艺术品,是当时欧洲最豪华、最瑰丽的宫殿之一,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城堡广场有1644年建立的巴洛克式样的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新城区的各种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全市拥有13所大学、170座公共图书馆、26座博物馆、19座剧场、3座歌剧院、2座音乐厅、68所影院,再加上肖邦故乡和伟大的音乐作品,使这座城市成为中欧最吸引入的旅游中心之一。巴塔利亚修道院所属国家:葡萄牙收录时间:1983巴塔利亚修道院是葡萄牙人获得胜利后,为感谢上帝由胡安一世下令建立的,故又称“胜利的圣玛利亚修道院”。该院位于葡萄牙贝伦省巴塔利亚市,整个建筑具有葡萄牙晚期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巴塔利亚修道院,建于公元15世纪初,整座建筑体由泛着金色的灰质石块砌筑。修道院大殿长为80.27米,宽为22米,高为32.46米,有侧肋交叉拱穹顶;西部竖立着火焰状曲线窗格的高大窗户;门扉旁的6根侧柱上用天使、圣人、预言家、教皇和国王等100多个雕像加以装饰.风格与法国博尔戈尼亚地区的哥特式雕刻相仿。修道院的正立面层次极其分明。设计者最初还设计了南部的正面、长廊的底座、长老会馆、“王之回廊“和集会厅。南门门廊有几何图形和交叉拱穹顶。托马尔修道院所属国家:葡萄牙收录时间:1983托马尔修道院的修建与骑士团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最初是基督教圣殿骑士团于12世纪为反攻伊斯兰教势力而建造的城堡。最初建造的小城堡被认为是曼奴埃尔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物。1147年,骑士团在国王阿方索,恩利克所赏赐的土地上修筑城堡,名为托马尔。托马尔修道院,是参照耶路撒冷耶稣墓而建的圆形建筑物。最古老的部分是附有射孔石墙的简朴教堂。骑士团教堂的身廊和巨大的尖顶拱相连,后改为基督教修道院。托马尔修道院集中了12—16世纪葡萄牙流行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建筑结构匀称,内有议事室,二楼有唱诗班席和装饰华丽的西门廊。祈祷室本身是一座由8根柱子支撑着一个穹顶的两层八边形建筑物,外面被一道回廊包围着,与外界隔绝。外部为早期的式样,厚重的扶垛从地面一直抵至檐口。托马尔修道院内部开了两个出入口,用巨大的拱门将祈祷厅和基督骑士派教堂中殿连接起来。拱门则用壁画、圆形浮雕、马耳他十字浮雕加以装饰,1557年又增建了“菲力浦门的回廊”。葡萄牙国王菲力浦一世就是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的。祈祷厅的东北面是恩利克王子于15世纪初增建的“墓地回廊”和“净手回廊”,它们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上下两层的细长柱子的尖头拱顶都极富特色,而“净手回廊”被认为是最早的两层回廊。曼奴埃尔式大窗户是这栋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物件,在这些窗户中,有一扇被誉为曼奴埃尔式建筑装饰之典范,被建筑史学家定义为曼奴埃尔式的象征。此后,经过5个世纪的修建,托马尔修道院已成为欧洲各地的西多会修道院中保存最好的修道院.多瑙河三角洲所属国家:罗马尼亚收录时间:1991多瑙河三角洲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从中欧流经东欧,最后流人里海,全长2761千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的湿地分跨于罗马尼亚与乌克兰边境,是欧洲现存的最大的天然湿地。这里风光绚丽,资源丰富,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三角洲河道纵横,泥沙沉积形成广泛的沼泽地。这里是湖泊、芦苇荡、草地和原始橡树林的混合地带。芦苇的覆盖面积占2/3,共约30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产地之一。罗马尼亚一半的淡水鱼捕获量来自三角洲,有“永不枯竭的渔场”之称.多瑙河三角洲地质营养丰富,肥沃的土地也大大方便了生物栖息。多瑙河三角洲还以鸟类文明。有“鸟兽的天堂”和“欧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称,已被录的鸟类约有280多种,估计有180种在该区繁殖并将三角洲作为越冬或长途迁徙的中转站。世界范围内许多种鸟类已受到威胁,而三角洲还是各种鸟类的重要避难场所。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所属国家:俄罗斯收录时间:1990克里姆林宫是“城堡"或“内城”的意思,它最早的雏形是12世纪初多尔戈鲁基公爵建造在莫斯科河畔的城堡。内部有沙皇的宫殿,宫殿中心的萨波鲁那耶广场上有沙皇举行加冕仪式的乌斯彼斯基大教堂。还有伊凡大帝钟楼、列宁居住过的阁僚会议室、叶卡捷琳娜二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