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研究报告_第1页
议程设置研究报告_第2页
议程设置研究报告_第3页
议程设置研究报告_第4页
议程设置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小组研究报告《议程设置》研究报告研究题目:《议程设置》小组分工:第一部分来珺第二部分沈源总结与感想法柔扎其他组员裴艾琳、张姝洁指导老师:马凌【摘要】我组分两个部分对《议程设置》进行研究。第一个部分为“原著解读”,分析议程设置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产生的原因及其效果和差异。第二个部分为“以’我爸是李刚’事件为例”,结合议程设置原理以及网络传播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剖析。目录目录1第一部分:原著解读2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概念21、显要性转移22、公众议程、媒介议程与现实议程23、“惊觉”(alarmeddiscovery)2二、议程设置的研究31、高度相关性32、相对因果3三、议程设置的原因31、导向需求32、容量有限性4四、议程设置产生的后果41、议程设置的效果42、议程设置的效果的差异5(1)不同的媒介5(2)不同的议程5第二部分:以“我爸是李刚”为例8导语8一、“我爸是李刚”时间回顾8二、谁设置了媒介议程?9三、议程设置课题的特点101、议题课题的多元属性102、公众和议题的关联性10四、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因素10

1、传播模式影响议题的转移102、媒介属性以及目的影响视角的铺垫11五、媒介议程、公众议程、行为界限模糊11总结与感想11参考文献11第一部分:原著解读议程设置基本概念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主要问题认识和判断与传输媒介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个高度对应关系,即传输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问题,一样也作为大事反应在公众意识中;传输媒介给予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重视程度越高。显要性转移:大众媒介描绘关于世界主要图画转移到我们头脑中,成为我们头脑中图画。显要性转移有两个阶段:一是客体显要性转移,二是属性显要性转移图1第一与第二层面议程设置2、公众议程、媒介议程与现实议程芬克毫泽:“媒介报道模式与任何议题现实情况都不存在一对一关系”简而言之,60年代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在保持高度相关性同时,却都与这个时期历史趋势存在一定距离。在新世纪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萨菲尔重新诠释了李普曼拟态环境观点,他这么简练概括现实与新闻关系:“在政治中,媒介与公众所广泛感知到事物是虚拟现实。”3、“惊觉”(alarmeddiscovery)指公众对议程上新议题做出早期反应例子:鲨鱼攻击人类《时代》杂志极具渲染报道。实际上,从1990到1997年,美国有28个孩子被掉落电视机砸死,这个数字是整个20世纪葬身鱼腹人数四倍。相较而言,看电视可能比在海洋中游泳更危险。议程设置研究高度相关性查普希尔研究议程设置效果角度:阿卡普尔科模型在国防意识、环境污染等议题上编辑不一样版本电视节目,强调其中某个议题,在试验室中创造不一样显要性,然后让受试者观看这些电视节目。采取一系列操纵伎俩,确保在某个议题上显要性改变来自于对新闻议程接触。图2阿卡普尔科模型:议程设置四种角度2、相对因果表现这种因果关系第一个必要条件是:假定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相关性;第二个必要条件是时间次序:在时间上,原因必须位于结果之前。查普希尔研究中采取固定样本连续访问法。议程设置理论关键假设认为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与之对立因果假设认为公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1976年对大选年深入而广泛研究提供了另一个机会来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比较。如上所述,全国电视节目对公众议程设置效果相关性为+0.63,而在同一时期,公众议程对其后全国电视议程相关性却仅为+0.22.议程设置产生原因1、导向需求(needfororientation)一条科学原理“自然界是没有真空”,一样也适适用于人类心理。当你处于一个认知空间时,你会产生不安,会产生认识当前情境需求。“在公民领域里,也有许多让公民需要知道情境,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会转向大众媒介寻求指导,他们或者依靠新闻获取相关信息,或者直接依赖报纸社论观点。”图3导向需求与议程设置效果2、容量有限性公众议程容量有限性能够经过公众拥有资源有限性来解释,资源有限性包含时间与心理容量。记者没有能力采集关于这些信息全部信息,也没有能力将全部这些信息通知受众,所以他们凭借一些职业规范,并在其指导下每日对环境进行取样。结果造成新闻媒介只能描绘大环境中有限一部分,就像透过狭窄窗户观看外部世界,观察到视野非常有限。假如窗玻璃透明度与光滑度较差,那么这个比喻更能传神。议程设置产生后果1、议程设置效果:19世纪晚期变革时代改革家极力推崇新闻媒介这种作用:“设置公众议程就像行使一个权力,这种权力居于民主政治关键”这个时期,报纸集中而连续报道市区有轨电车管理议题,造成这个议题多年主导地方选举。1899年,全部市长候选人都以为有必要将此作为竞选宣传活动主要议题。大众传媒能够经过对某个信息显著性增加而“引导”或“转移”受众注意,从而达成预期社会效果。比如现在大家对环境问题关注,对失学儿童关心等等,一定程度上是传媒强调结果。政府管理也是有议程和重点,传媒能够帮助政府“引导”和“转移”民众关注。在信息时代,政府议程假如不借助于大众传媒,则极难推广和深入人心。图4议程设置及其后果地图2、议程设置效果差异(1)报纸与电视(不一样媒介)在大约二分之一时间里,报纸与电视在议程设置作用方面不存在能够分辨差异。在另外二分之一时间里,报纸看起来更强大一些,百分比大约是二比一。日报与电视新闻相比拥有更大容量,这意味着受众通常有更多时间去学习报纸议程。电视新闻更像报纸主要版面。在某个议题进入报纸议程前列或者在电视议程上出现之前,报纸读者可能已经接触她很久了。导向需求高报纸;导向需求低电视(简练明了)开放系统,新闻与政治言论独立起源,不受政府与主要政党控制,在具备这两种开放性地方,公众会接收新闻传媒提出议题议程相当大一部分。(2)详细与抽象(不一样议程)然而,大众媒介并非公民了解公共事务唯一起源。作者在对美国舆论十年研究中,得出结论:舆论与新闻媒介在抽象议题上高度一致性与在详细议题上极低一致性。这里面包括到公民亲身体验和经验。详细议题指一定会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犯罪问题。在此情况下,个人经验就足认为人们就当前局势提供指导,于是额外导向需求就低。而在一些抽象议题上,比如国家凝聚力、污染、毒品问题上,亲身经验并不能提供充分指导,而媒介议程通常成为导向需求主要起源。假如抽象议题与公众有了共鸣,那么导向需求会居中或者较高。在详细议题上,大部分导向需求能够经过亲身经验来满足。不过,假如亲身经验造成获取更多信息欲求,那么人们会转向大众媒介以获取更多指导。图5在详细与抽象议题上议程设置效果(自然历史角度)图6详细议题与抽象议题议程设置效果(竞争角度)【洋葱理论】地方新闻机构是从通讯社供给大量新闻中创建他们每日议程。记者经过观察同行工作来验证自己对新闻感觉。地方报纸与电视台观察他们直接竞争者对每日地方新闻关注以确定自己新闻议程。这些日常、连续观察及其形成媒介间影响最终产生一个高度重复新闻议程。时间以及议题数量影响图7媒介议程设置之洋葱比喻第二部分:以“我爸是李刚”为例导语我们能够从第一部分中概括出“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含义:大众媒体加大对一些问题报道量、或突出报道一些问题,便能够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主要性认知。接下来,让我们经过现实生活中一个案例“我爸是李刚”事件,来体会一下议程设置理论在实践中是怎样应用,并思索:在当今新媒体风靡情景下,议程设置理论一些内容又发生了怎样改变?一、“我爸是李刚”事件回顾

10月16日,河北大学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一超市门口撞到两位女学生,造成一死一伤,事后不但不表示出任何悔意,而且吼出“我爸是李刚”狂言,随即“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网络流行用语,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李刚父子也遭到了舆论不停抨击。社会化媒体作为这次“李刚门”事件平台,对事件后续发展起到了至关主要作用。那么,“我爸是李刚”怎样走进媒介议程,又怎样形成了“公众议程”?

二、谁设置了媒介议程?

“我爸是李刚”事件首先在“天涯论坛”上被曝光,网友经过对事件价值判断——或许论坛上“媒体人”所意识到并非事件完整新闻价值,而仅仅是事件主要性,从而经过发帖这一形式将信息传输到网络上。媒介内容完全是由网友自己决定,不停有网友进行跟帖,从而赋予了这个议题以显著性。转而“李刚门”风靡整个网络,而且从起初对于车祸肇事者李启铭抨击引发到了对其父亲李刚强烈训斥。

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传者和受者身份界限已经非常含糊,因为每个人都兼具二者功效。传输媒介最主要效果在于它影响了我们了解与思索,而社会化媒体经过赋予人不一样功效来通知网民自己已经不但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创造者和传输者。所以作为媒介把关者网民创造了媒体内容,而无数个人化媒体参加,进行转载、跟帖等等,愈加强化了“李刚门”事件显著性,将其搬上了社会化媒体媒介议程之上。综上,“我爸是李刚”议题由“天涯论坛”媒体人创造内容,经过在社会化媒体如人人网、新浪微博进行再次传输赋予其显著性,其兴起和发展平台都在社会化媒体之中,从而影响到传统媒体以及其余网络上门户媒体对此议题进行再度报道,形成公众议题,这个模式其实并未改变,主要改变表现在参加到媒介议程媒体数量急剧增加。传统议程设置主体格局发生了改变,媒介议程不再只是被掌握在少数传统

“精英媒体人”手上,只要是使用了社会化媒体公众都能够经过“媒体人”身份来参加到媒介议程设置之中。图8“我爸是李刚”议题形成三、议程设置客体特点“我爸是李刚”议程有两个特点:一是议题讨论深入议题客体多元属性;二是对议题属性讨论显著地反应了社会心态和社会需求,公众和议题关联性很高。1、议题课题多元属性

“我爸是李刚”事件原型是李刚儿子李启铭在车祸之后没有悔改之心,反而吼出了一句“我爸是李刚”,原本媒体对事件聚焦点应该在校园车祸车祸之上,不过在媒介狂轰乱炸报道之中,聚焦点一直都在那句“我爸是李刚”,议题直接客体转移成为“我爸是李刚”,所以客体属性也并非从车祸上开始延展。

这也是因为议程设置主体特点决定,社会化媒体中媒介格局有两大特征:一是具备双重身份,二是基础十分庞大,议题决定权掌握在无数个体化媒介手中,所以经过社会化媒体把关之后所形成媒介议题非常鲜明地反应了公民社会心态以及需求——追求社会公平。2、公众和议题关联性议题客体本身是一个发生在河北大学里车祸,与公众关联性其实不高。那么它为何能够引发全国舆论?但因为客体属性表现了一个显著社会现象,“我爸是李刚”一个鲜明属性就是“官二代”。对于“我爸是李刚”批判也直接表现出了社会对于“官二代”现象讽刺与抨击。在社会公平主流环境下,“官二代”现象刺激了公众神经,议题关联性大大提升。加之其发生在河北,大多数个人化媒体和受众无法接触到事件,不确定性也不停增加,以至于产生了导向需求非常高媒介议程。

所以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产生议程必定反应了社会心态以及整体需求,因为其不再是经过少数媒体人把关所产生,所以即使是经过媒介议程产生了公众议程,不过媒介议程是在具备社会代表性大众微型媒体多向传输中所产生,议题与公众有很高关联度,所以议题客体和属性特点也决定了议程设置效果。四、议程设置效果影响原因

1、传输模式影响议题转移

社会化媒体对于议程设置主要影响还在于其传输模式,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传输模式,形成了非常经典多对多传输,进而形成“病毒式传输”。“我爸是李刚”事件则是经过在社会化媒体中这传输取得了“病毒式”效果,每一个社会化媒体用户首页都会接收到来自许多个人化媒体传输内容,而且是强制性接收,强化了选择性注意效果,很多用户都会被卷入到这场“病毒式传输”之中,而且因为其灵活性和低成本性,他们很轻易就参加到议题讨论之中。2、媒介属性以及目标影响视角铺垫“我爸是李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中报道,并不具备新闻最基本客观性,因为在这个事件中最主要受害者及其亲属都未出现在访问之中,而更多镜头给了李刚父子飙泪镜头,显著对于公众议程引导有失偏颇。而在社会化媒体中,参加媒体数量众多,角度多元化给了公众新视角来对议题形成意见。

五、媒介议程、公众议程、行为界限含糊在社会化媒体媒体人作为公民身份在网络上进行对“李刚门”事件抨击和批判之时,产生详细行动之时,其作为媒体人身份又在进行媒介议程设置。造成了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行为之间界限变得含糊。社会化媒体出现,重组了媒介新格局,重构了受众身份,媒介不再是掌握在“精英媒体人”手中玩物,“媒体人”也不但仅是内容创造者,在这么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主体身份多元也对客体本身以及其属性有着更深度挖掘,媒介属性也使得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愈加全方面而客观,从而引导着产生理性公众意见和行为,独特传输模式也强化了传输效果。议程设置理论在这种环境下作用机制也发生了转变,媒介议程、公众议程以及行为界限变得含糊。

总结与感想议程设置理论从考查大众传输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有力影响。(1)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议程设置引导我们关注舆论产生阶段.媒介经过对视觉铺垫作用,影响公众行为。这种情况要求新闻记者负担了强烈道德责任,仔细选择议程上议题。(2)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关系变为“双向互动,螺旋式前进辩证运动过程”网络媒体时代,受众自主性增强,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关系已经变成一个“双向互动,螺旋式前进辩证运动过程”。网络媒体作为一个被多元要素影响媒体,一部分传输权力分散到广大网民手中,传统新闻公布单向度信息传输变成了互动性多向度信息传输。传统媒体不再是第一手或者唯一新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