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来中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基金项目:基金项目:陇东学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之一(No.XYSK-0721)作者简介:答会明(1968-),男,庆阳市人,心理学教授,硕士在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陇东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通讯E-mail:答会明1,包爱丽1(1陇东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甘肃庆阳745000;2甘肃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以文献综述法从自我效能感概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工具、培养策略等方面,综述了来中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关键词:健康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自我效能感概念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1]。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后,自我效能感也便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2]。其后,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及其同事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3-4]。1980年,在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授奖大会上,班杜拉做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的演讲,又一次丰富了这一理论[5-6]。在《社会变化中的自我效能感》一书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理论作了更进一步阐述与发展[7]。1986年,班杜拉在总结已有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再一次发展了自我效能感理论[4]。自我效能感及其理论自产生起便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二十多年来其研究成果之丰硕,胜似满天繁星,眨巴耀眼,欲窥渊拾零,须经过CNKI(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至底,以”自我效能感”为关键词的文献10249条,实证研究文献多达7500篇。综观文献,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影响组织行为的机制与过程等。到当前为止,研究者在上述领域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惑和尚待解决的难题。大学阶段是个体迅速成长与成熟的关键时期,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恋爱婚姻乃至身心健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5、8-12]。本文着重从中国来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入手,揭示研究现状、探究研究工具、分析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展望。1自我效能感概述1.1自我效能感内涵及作用研究者对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理解,主要有:=1\*GB3①Schuarzer(1994)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广泛任务要求时,所具有的一般能力和信心[13]。=2\*GB3②斯塔科维奇森斯(1988)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或自信心),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特定任务,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4]。=3\*GB3③Ashton&Webb(1986)将自我效能感解释为,是指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14]。=4\*GB3④班杜拉(1977)则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概观自我效能感的诸种界定,研究者或者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过程或表现形式进行界定,或者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对象或范围进行界定。界定虽有差异,但其核心是相近的,都涉及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属于自我意识范畴的。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14]。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影响行为目标的确定[15];其二,影响思维模式或情感反映模式,制约新行为的习得[15];其三,影响行为的努力程度[16];其四,影响能力的调度[17]。1.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自我效能感不但是个体对某一行为活动的事先估计,而且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活动中的心理功能发挥。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经过选择、思维、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18]。1.2.1选择过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一般而言,个体会倾向于选择自以为能有效应付的环境,回避自己无法控制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因素反过来又会影响其行为技能和人格发展[19]。许多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水平稿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相应使其能力得到发展,获得更大的自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为了避免失败,往往选择易于取得成功的任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潜能的开发[15]。1.2.2思维过程。自我效能感经过思维过程对个体活动产生自我促进或自我阻碍作用。首先,人类行为大多受其事先在头脑中设定的行为目标的调节,对其行为产生动机作用。而个体把什么样的成绩设定为行为目标,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19]。其次,自我效能感还借助于归因方式制约活动中的思维过程,进而影响活动效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遇到失败时,更多地会从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努力程度方面找原因;成功之后,会更多地崇尚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努力的作用[20]。1.2.3动机过程。自我效能感经过思维过程发挥作用,一般还伴有动机因素。动机往往会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及个体在面临困难、障碍、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耐挫力[19]。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其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也越强,越能获得更好的活动绩效。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时,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开始降低期望水平,消减努力水平和坚持程度,容易半途而废以及放弃追求目标[21]。1.2.4心身反应过程。班杜拉等认为,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应激状况、焦虑反应,这也是经过思维过程影响个体行为及其功能发挥的[15]。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在应付环境事件之前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失败预期,体验焦虑情绪,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19]。1.3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方略的重要举措。在大学历程中,学生的自我呈迅猛发展态势,她们既关心知识技能的习得,也关注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未来的生存状态,这其中特别以关注她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为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致使这些需求时常难以满足,影响学生自我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自我效能感发展的负面作用(自我效能感具有广泛的领域通适性)。因此,大学生是其人生全程发展中,发展和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时期[22]。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它的影响因素和科学有效地培养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业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工具不同活动领域的个体由于面临情境不同,自我效能感也不同[23]。自我效能存在于个体意识之中,不能够被客观观察到[24]。因此,研究者根据任务情境,研制出特定的自我效能感研究工具(量表)。下面仅就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自我效能感研究工具作以概述。2.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是由Schwarzer等人(1981)编制的,中文版由王才康()翻译修订[25、26]。量表含10个题项,采用Likert四级评分制。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区间为10-40分,得分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0.87,重测信度0.83,折半信度0.82,信度和效度良好。该量表已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使用。2.2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是参考Pinrtihc和Decor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11]。该量表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能效感和学行效感两个维度。学能效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与自信。学行效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每个纬度11个题项,共22个题项。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分,是学能效感和学行效感得分之和,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2.3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27],分为两个维度,共34个题项。量表采用Likert5点量表评分制,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一题项内容从”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说不清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五个选项中选出符合自己的一个。评分规则:”完全不符合”记1分,”不太符合”记2分,”说不清楚”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此量表涉及反向记分题项。量表还附加被试个人信息采集项,包括性别、学校和生源地三方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678。2.4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ESEQ)。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ESEQ)是答会明()自编的测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工具[28、29]。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由英语学习行为效能感问卷(ESEQ1)、英语学习能力效能感问卷(ESEQ2)共17个题项组成,问卷采用5级评分制。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及两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23、0.892、0.847;S-B分半信度分别为0.868、0.886、0.855。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结构效度各项拟合指数x2/df、RMSEA、GFI、AGFI、NFI、NNFI、CFI、IFI分别为2.887、0.061、0.926、0.904、0.912、0.931、0.940、0.941。表明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良好。2.5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是由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研制而成[30-31]。该量表共24个题项。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管理自我效能感由员工管理、人际协调、信息处理、计划、问题解决、监控等六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n=187)结果发现,各项拟合指标(x2/df=2.22,GFI=0.91,AGFI=0.89,CFI=0.93,NFI=0.89,RMSEA=0.05)都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问卷同质信度0.93。表明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2.6职业自我效能量表。职业自我效能量表是由姜飞月()编制的[32]。该量表由教育要求和工作职责两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中都包含10个传统男性职业(如律师)和10个传统女性职业(如护士),要求被试表明她们成功完成这两个任务的信心。量表采用10点记分制,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8、0.869。2.7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是由Gibson和Dembo(1984)编制[33],Woolfolk和Hoy(1990)修订而成。该量表有10个题项,分别测查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采用5级评分制。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得分之和作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总分。TES的分半信度0.8124,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同质信度分别为0.7238和0.7456。2.8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是由许祖蔚(1999)编制的[34]。量表共19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内部一致性系数0.88,重测信度0.77。2.9物理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物理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林崇德等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中所涉及的教学情景维度,并结合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问卷共19个题项,采用5级评分制,6个反向计分题。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0.891,重测信度0.889[35]。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点3.1大学阶段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显著增强青年大学生精力旺盛、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这是她们自我效能感增强的生理及心理基础,又由于社会所认同的地位分层的优越感,也便成为大学生充满自信的社会基础。因此,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不但对自己的才华、学识充满自信,对自己未来充满自信,而且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充满自信,这也是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的表现。。但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不足,她们极易产生过分自信,也容易因一时的挫折而消减自信。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基础[1]。3.2大学阶段自我效能感发展不稳定由于大学生自我尚在逐渐发展中,个性还不够成熟和稳定,缺乏驾驭情感的意志力。因此,她们在自我能力评价特别是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方面经常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性。她们可能因一时的成功而产生积极地、愉快的自我评价与情感体验;也可能因一时的挫折、失败而低估自我能力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另外,在大学不同阶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大一新生在面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环境时,往往缺乏良好适应的自信,自我效能感也较之中学时期有所降低。到了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进入四年级,由于对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等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恐惧感,以及对自身能否承受新压力和适应新环境所具有的怀疑感,致使自我效能感有所降低[1]。3.3男生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显示,男生自我效能感普遍显著高于女生[1、26、36]。这可能与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与教育观念有关,诸如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现实社会中男性广泛的强势性,均是导致女性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现实原因。4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经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涉及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学校、学科、学业成绩、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验、毕业取向(考研或工作)、病态因特网使用(PIU)的关系等方面。4.1大学生性别与自我效能感陈俐()[37]的研究表明,男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分、读研自我效能感显著优于女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男女生差异不显著。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与鲁琦()[38],马伟娜、林飞()[39],王才康、刘勇()[40],李惠萍、孔祥军()[39],韩力争和傅宏()[40],姜英杰()[2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曾泽林()[7],答会明()[29]的研究结果是女生自我效能感显著优于男生。陈凌()[27],李满林()[41]的研究结果是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4.2大学生年级与自我效能感鲁琦()[38]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韩力争和傅宏()[40]、马伟娜和林飞()[36]的研究结果则呈现显著差异。4.3大学生所在学校与自我效能感陈俐()[37]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读研自我效能感、就业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P<0.01),而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学校差异不显著。4.4大学生所学学科与自我效能感马伟娜、林飞()[36]的研究表明:不同学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P>0.05)。4.5大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曾泽林()[7],陈俐()[37],张坤、张敏、李丽()[42]的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水平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4.6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与自我效能感陈俐()[37]的研究表明: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大学生在读研自我效能感、就业自我效能感、读研工作效能感总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4.7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自我效能感陈俐()[37]的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就业自我效能感、读研就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8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自我效能感陈俐()[37]的研究表明:不同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及读研就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读研自我效能感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不显著(P>0.05)。4.9大学生的毕业取向(考研或工作)与自我效能感陈俐()[37]的研究表明:不同毕业取向大学生(考研或工作)在读研自我效能感、就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在读研就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10大学生的病态因特网使用(PIU)与自我效能感林良华、李亘吉()[43]的研究表明:PIU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PIU的”网瘾耐受性”、”时间管理”二因子有较小负相关。5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发现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22]。5.1成功经验。成功经验能够增强个人对自身能力的预期,而持续失败则会降低这种预期。如果人们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那么她们就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效能预期,因为成功会产生一种更概括的效能之感,并将这种体验和信心泛化到以后的类似情景中去,从而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大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形成[44]。5.2替代性经验。人们经过观察她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人成功,不但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还可增加对现实中同样目标的信心;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失败时,特别是付出很大努力后失败,则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另外,当一个人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乏现实判断依据或认识时,这种替代经验的影响力最大[19]。5.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效果会更好[19]。5.4情绪与生理状态。班杜拉(1986)[45]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人的活动成绩降低,进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另外,人们的高兴、悲伤、欢乐、恐惧等各种情绪都能够改变行为表现及效能预期。[44]5.5其它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以及自身心理特点都会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最早、最多、最全面,也最深刻,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及家庭结构,对不同个体来说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的父母会为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发展提供不当的榜样作用;采用否定或者惩罚性教育方法的家庭,会使儿童形成较低的内源性自我效能信念,从而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就学生自身而言,过去的经验、性格气质的差异,成就动机的强弱、生活学习压力的大小等都会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44]。6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极其广泛领域和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她们心理的健康发展。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促使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构建[22]。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也便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又一主题。6.1增加成功体验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功的体验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经过亲身经历获得的成败经验是最具影响力的效能信息。过去多次的成功会提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树立健康的效能信念;重复失败往往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自信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创设更多的学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自身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尽量避免失败对自我效能感的挫伤[16、46]。6.2选择正确、合理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榜样效应。研究发现,在社会交往中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比。因此,当个体看到与自身大致处于同一水平或层次的其它人获得成功时,往往会把她们标榜为自身的学习范型。当榜样获得成功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强化和肯定,榜样的行为也便成为自身行为的参照。当大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似的榜样获得成功,则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反之,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因此,大学生对自己要客观定位,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榜样并能使自身受到鼓舞。因此,无论在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要创设条件,树立更适合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健康发展的榜样[38]。6.3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成败归因,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一般,人们总是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寻求解释,心理学上称之为归因。行为成败的归因对人的情绪、期待和行为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不可忽视归因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平常也越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塑造以及在学业活动中不惜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一归因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勤奋、认真、踏实、务实等良好的人格品质[20、21]。因此,教师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归因倾向的基础上,引导她们积极归因,以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6.4积极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针对少数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具体形式:开展心理讲座、团体咨询、个别咨询及心理训练等,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交叉进行。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一种温暖、尊重和信任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以有效提升有具体需要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46]。7研究展望7.1应重视自我效能感的追踪研究。众多研究基本是从某个横断面进行的,所测量的自我效能感缺少动态性。鲁琦等人[38]在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时间,自我效能感水平是不同的。未来研究中要加强纵向研究,以揭示个体自我效能感或群体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7.2应重视自我效能感的现场研究。纵观国内大量研究,多是测量类实验设计。这虽然有变量控制严密之功,但缺乏现实应用之力。另外,实验对象多为大学生,虽然满足了被试的同质性要求,但缺少情境中人的复杂性[3]。鉴于此,在今后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中,应更多考虑现场式或情景式实验设计,尊重自我效能感的领域特殊性和人群差异性。7.3应注重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实践引领作用。一方面对已形成的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和丰富,另一方面使已有研究成果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对行为绩效的促进作用等[14]。
参考文献:[1]程慧君,邹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133-135.[2]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7(4):905-908.[3]姚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J].管理学报,,5(3):463-468.[4]温胜男,张琦.职业自我效能感综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125-127.[5]刘凤.自我效能感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6):76-79.[6]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5(3):74-77.[7]曾泽林.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CET-4成绩之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7(12):102-106.[8]郭俊彬.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6(6):78-79.[9]杨俊红.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家庭生活,:210-211.[10]汤明,沈朝红.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5):124-125.[11]金霞.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7、8):85-87.[12]高晓芳,王晓博.师范类大学生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交互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6(1):22-24.[13]沈洁.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J].交流平台,,640(36):191-192.[14]王艳喜,雷万胜.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当代经理人,:106-108.[15]刘以榕,申艳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现状[J].教学与管理,:3-5.[16]王崇.试论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科技信息,:710-712.[17]贺会玲.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68-69.[18]陈秀丽,冯维.试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11(4):270-271.[19]胡丽玲.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165(5):140-142.[20]答会明.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特定的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6):63-64.[21]胡瑞平.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J].教育心理研究,:222-223.[22]杨国欣.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J].心理健康教育,,522(26):75-76.[23]李林.体育运动中自我效能研究现状及发展局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7(6):55-56.[24]姜英杰.国外自我效能研究中的分歧及对元认知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1(3):109-114.[25]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7(1):37-40.[26]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8(4):229-230.[27]陈凌.音乐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31、39.[28]答会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CET4成绩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J].心理科学,,30(3):676-679.[29]答会明.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6):569-571、568.[30]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者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2):276-280.[31]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36(5):586-592.[32]姜飞月.职业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5-30.[33]徐富明,申继亮.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6(4):745-746.[34]赵勇,方敏.大学生锻炼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关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8(3):97-100.[35]曹晓燕,董卉,车永莉,李新乡.初中生物理自我效能感与物理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2(4):101-107.[36]马伟娜,林飞.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6):641-643.[37]陈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毕业取向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5-30.[38]鲁琦.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30(2):122-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职业生涯管理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专科高效学习技巧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学术成果展示试题及答案
- 药物使用的社会影响与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不同领域2025年护士考试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概论考试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解析
- 行政管理中的中华文化试题及答案
- 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应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主管护师考试能力提升及试题与答案
-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汇总
-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 GB/T 1965-2023多孔陶瓷室温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 一种改进的ip-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担保书之第三方担保合同模板
- 南京大屠杀资料
-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 河道治理水葫芦施工方案
- 眼科门诊病历(清晰整齐)
- 学校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样表
-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