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案)推荐_第1页
苏科版物理八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案)推荐_第2页
苏科版物理八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案)推荐_第3页
苏科版物理八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案)推荐_第4页
苏科版物理八上《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案)推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课题 §3~2 熔化和凝固本节课标要求学生在观看生活中热现象的根底上,通过试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的学问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培育学生将所学学问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应用力量。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授课过程设计思想

中要以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学问为载体让学生进展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学问的生疏。教师通过举例、设问、讲解、点拨等多种方法,适时引导,构建和谐、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科学探究的学习气氛,供给应学生学习学问和力量的开展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从中获得学问、提高力量、把握方法。八年级学生才学物理不久,他们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分析力量都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法适时引导,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问、提高力量、把握方法,并学情分析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和利用试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力量。在一些根底比较好的班级可以承受让学生利用图象分析整理试验数据,通过观看比较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得出结论,从而可使学生变为探究的主体,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和合作的乐趣。本节教材属于物态变化的根底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生疏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教材分析第一次接触到的具有探究内容的课,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内容主要由探究硫代硫酸钠、松香熔化特点以及熔化、凝固的应用两局部组成。首先由生活的一些实例引入熔化和凝固,然后通过探究硫代硫酸钠、松香的熔化特点得出规律,最终引申到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本节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留意学生力量的培育,对学生的探究力量的培育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今后探究性课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学问与技能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推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过程与教学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度是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法;程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试验培育学生擅长实践和抑制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安康心态。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重点难点:固体熔化过程的试验装置,会用图象法进展数据处理、分析。难点教学试验探究法、争论法、观看比照法方法使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硫代硫酸钠、松香、水、火柴、坐标纸器材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教师活动环节

学生设计意图活动问题引入:教师: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观看、学生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一、引入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

思考、沟通

激情引趣,引出探究的课题。课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刚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根本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晶体熔化过程(1)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食盐、石英、萘等物质都是晶体。(3)晶体熔化图象:

观看、学生在探究沟通、的过程中觉察问答复题。了解晶体熔化时的具体规律。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②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取热量,温度不变〔有肯定的熔点〕。③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④B点:物质到达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头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二、探究 C点: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知(4)晶体熔化的条件:①到达熔点;②连续吸热。(5)热传递的条件:存在着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高温物体传递至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高温局部传递至低温局部。会查熔点表。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钨3410铝660固态水银-39铁1535铅328固态甲苯-95钢1515锡232固态酒精-117灰铸铁1177萘80.5固态氮-210铜1083海波48固态氧-218金1064冰0固态氢-259依据熔点表上的信息,在我国严寒地区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为什么?非晶体熔化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思考、试验、总结非晶体熔化图象(曲线): 思考、①非晶体没有熔点,整个过程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沟通升。②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蜂蜡等都是非晶体。观看、 了解非晶体思考、熔化时的规律。合作、试验凝固过程(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凝固: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凝固:不断放热,温度持续下降。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一样。晶体凝固条件:①到达凝固点;②持续放热。(5)凝固图象:

观看、思考、合作、试验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规律。下雪后天气会很严寒,俗称叫“雪后寒〞,这是由于 。三、稳固北方冬天的菜窖里,有时常将几桶水放置在菜窖练习里用来防止菜冻坏,这是利用的原理。

思考、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集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和应用力量。四、课堂小结

一、根本概念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学生通过课(3)晶体:有肯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思考、堂小结,使学问(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答复更具系统性。(5)非晶体:没有肯定熔化温度的固体。(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二、根本力量:分析概括力量三、根本方法:观看法、比照法五、布置课本:P57 动手动脑学物理五、布置课本:P57 动手动脑学物理1~4作业§3~2 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取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取热量,温度渐渐上升。板书设计3.生疏固体熔化曲线。三、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肯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没有肯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取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生疏折射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奇特,获得对自然现象的宠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让学生做两个试验,激发学习兴趣.会觉察水中的筷子看上去似乎向上弯折了.[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看到了硬币,还会觉察硬币上升了.入课.二、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试验让学生观看光的折射现象.试验装置如以下图,其中圆形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S〔可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转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转变,仍沿直线传播.[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转变.[师偏折?[生甲]向介面偏折.[生乙]向法线偏折.[师]上面问题的答复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试验来验证一下.[1]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教师把刚刚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转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看两点: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转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3]F[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生]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看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转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生]0°,0°.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5]①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登记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②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看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在折射时间路是可逆的.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似乎变浅了[分析]如以下图,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似乎变浅了.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局部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小石头.当水加到肯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