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道教学院试卷(共8篇)篇:中国道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道教学院是由中国道教协会举办的全国性道教学院。自开办以来,为各地宫观培养了大批道教人才,影响深远。针对当前道教人才的实际,为继续培养道教研究与教学人才,根据《中国道教学院章程》有关规定,将于2023年招收道教经史专业研究生。一、培养目标培养爱国爱教、品学兼优、学修并重、热爱道教教育事业,能够从事道教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二、学制及招生名额
(一)学制:三年,全日制教学。学生合格完成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毕业论文后,学院发硕士毕业证书,教内承认学历。(二)名额:乾道20人。招生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遵纪守法;信仰虔诚,品行端正,道相庄严,志愿服务于道教事业。(二)各地道教学院毕业或具有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当道教知识基础。(三)入道三年及以上,年龄23~35周岁。(四)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史及其它传染病、慢性病。四、报名手续
(一)本人自愿,各地道教组织(道协或宫观、学院)推荐及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招生简章》要求,填写《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研究生班招生报名申报表》。(二)提交县(市)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体检材料,填写《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申报表》一份(后附),推荐单位及有关道协宗教部门审核盖章,并附一寸近期免冠半身照片四张(蓝底彩照),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以上材料于2023年5月15日以前快递至我院。(三)我院对各单位推荐或公开招生的考生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考生书面通知,同时打电话或发短信告知相关考试信息。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包括:
(一)专业课:1.道教基本义理
2.道教史
(二)文化课:1.语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2.英语七、录取办法(一)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录取考生。(二)被录取的考生由本院直接寄给本人《录取通知书》,并函告省(自治区、直辖市)道协。(三)被录取的考生按规定时间报到时须出具以下证明及材料:
1.由中国道教学院寄给本人的《录取通知书》。2.身份证。3.推荐单位介绍信。八、学院管理
(一)学院实行考试考察制,成绩不合格及论文不合格者不予毕业。(二)我院实行奖学金制度。学生入学路费及在校期间生活费用由推荐单位负担。毕业返程路费(铁路或公路)由我院发给。(三)所需费用
生活费每月300元。不收学费,道装、丹房生活用品费用自理。(四)为确保培养质量,第一学期为试读期。试读期间,因身体原因或品行、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经考察不合格者,将被退回原推荐单位,本院只发学习证明。(五)学院实行丛林化管理,坚持早晚功课,素食;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准因推荐单位教务活动请假。九、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回推荐单位。注:本《招生简章》可在各道教学院、宫观和协会范围内张贴。联系人:崔理明:***于崇哲:***联系电话/p>
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观街9号-2中国道教学院邮
编:100045
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1月15日
附: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报名申报表
第2篇:中国道教学院本科生招生简章
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本科生招生章
为继续培养爱国爱教,拥护中国的领导,遵纪守法,注重修持,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道教知识,具备一定的道教经典阐释能力的青年道教人才,根据《中国道教学院章程》(2002年12月修订)有关规定,中国道教学院定于2023年继续本科生招生。一、培养目标培养爱国爱教、品学兼优、学修并进,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修持水平的道教人才。二、专业学制
专业:道教经义学制:四年,全日制教学三、招收名额
乾道45人四、招收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遵纪守法;信仰虔诚,品行端正,道相庄严,志愿服务于道教事业。(二)出家或入道一年以上。(三)年龄19~32岁,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四)身体健康,无精神病史及其它传染病、慢性病。五、报名手续
(一)本人自愿,各地道教组织推荐后,按《招生简章》要求,填写《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本科生招生报名申报表》一份(后附),并附二寸近期免冠半身照片四张(蓝底彩照)。(二)考生须交县(市)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体检材料,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考试地点:考生凭《考试通知》,到学院指定地点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包括面试和笔试。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随《考试通知》一并告知。七、笔试科目及范围(一)综合部分:1.政治:(1)宗教政策与法规(2)2023年9月~2023年5月时政。2.语文:“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指导丛书”,2023高教版。3.历史:“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复习指导丛书”,2023高教版。4.英语:初级英语(二)道教部分:
1.《玄门日诵早晚课》中全真、正一经坛现行使用功课经内容相同部分。2.《太上感应篇》八、录取办法
(一)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录取考生。被录取的考生由本院直接寄给本人《录取通知书》,并函告省(自治区、直辖市)道协。(二)被录取的考生按规定时间报到时须出具以下证明及材料:1.由中国道教学院寄给本人的《录取通知书》。2.本人身份证。3.推荐单位介绍信。(三)无特殊情况,开学7日内不报到者按自动退学处理。九、学院管理
(一)学院实行全日制教学,实行考试考察制管理,成绩合格,并通过毕业论文后,发中国道教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同时授予学士学位。学生成绩不合格及论文不合格者不予毕业。(二)我院实行奖学金制度。学生入学报到路费及在校期间生活费用由推荐单位负担。毕业返程路费(铁路或公路)由我院发给。(三)所需费用
生活费每月300元。不收学费,道装、丹房生活用品费用自理。(四)学院实行丛林化管理,坚持早晚功课、素食;严格考勤管理,原则上不准因推荐单位教务活动请假。(五)为确保培养质量,第一学期为试读期。试读期间,因身体原因或品行、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经考察不合格者,将被退回原推荐宫观或地方道教组织,本院只发学习证明。十、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原则上返回原推荐宫观或地方道教组织。本《招生简章》可在各宫观和道教组织范围内张贴。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官方网站同时发布《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本科生招生简章》及《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本科生招生报名申报表》,可下载复印使用。联系人:
崔理明:**兼传真)于崇哲:**兼传真)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观街9号-2中国道教学院邮
编:100045
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1月15日
附:中国道教学院2023年本科生招生申报表
第3篇:道教学院09届坤道班道教斋醮科仪考试试卷
道教学院09届坤道班道教斋醮科仪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10分)
1、《全真正韵》的兴起,如果按四川说,应与四川青城山杜光庭编著的《》一书有关。也就是说《全真正韵》的形成受韵影响。2、《全真正韵》最早的文字性版本是出版的《》
3、“神仙缥缈太虚私,世俗无由得见之。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一诗的作者是,说明在潘溪和龙门洞时,大量为人斋醮,《》中关于这样的记载很多。4、道教的法事,按照阳事和阴事本身,可分为道场、道场与道场三种。二、选择(10分)
1、开光用的咒语,一般用早课中的()
A、仰启咒b、开经玄蕴咒C、天地咒d、金光咒2、祝将科仪是在()举行A、大殿b、玉皇大殿c、灵官殿d、天坛3、全真派道场的三幡是()
A、救苦幡、玉皇幡、三官幡b、灵官幡、救苦幡、玉皇幡c、玉皇幡、救苦幡、三清幡d、三清幡、三官幡、玉皇幡4、全真派道场中的两榜是()
A、玉皇榜、救苦榜b、三清榜、皇榜
c、阳榜、阴阳榜d、阳榜、阴榜5、早课出坛转天尊,是()
A、从东向南b、从南向西c、从西向东d、从东向西
三、请解释下边画线的词句(20)
1、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2、丹朱口神,吐秽除氛
3、道由心学,心假香传。4、愿灭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心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四恩三宥均利益。十州三岛任逍遥。回向四府众龙神,礼谢道经师三宝。5、净扫迷云无点翳
四、请给标出下面经韵的木鱼板点,凡是有磬点的地方,请标明。(10分)1、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
2、道场众等人各恭敬恭对帝前诵经如法
3、大罗三宝天尊台上台星
4、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
5、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显金身
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
五、叙述(25分)
1、请用图演示上表奠茶的示意图来
千甘师大
2、请用图演示道场中供桌上的布置
3、请用图绘出疏文的书写格式
4、请默写出供养咒来
5、请说出《双吊挂》木鱼板都经过那几种变板,最后一次具体在那里变板。六、河南省天后宫道观想举行神像开光法会,想做三天道场一下各种法事:庆贺、祝寿、天后表、开坛、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祝将、天地表、皇经、皇忏、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宝忏。朝幡、三元经、三元宝忏、救苦经、救苦忏、落幡、下榜、普谢、回向、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灯、摄招、安灵、朝孤,其中每日早晚功课不断,请你给这些法事以及作息时间做出合理安排。(25分)第4篇:中国道教史话
中国道教史话
第五章:晚唐至北宋时期道与术汇聚阶段的道教
1、皇道之宗
中唐至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秩序的混乱引起了道教中人的关注,陆希声、无能子、李约、王真就是比较突出的。经过他们的努力,这一时期的王道之术有了较大发展。陆希声是晚唐道教学者,著有《道德真经传》等。他的思想以儒道调和为特色。他的思想特色首先体现在对体用关系的阐发上,提出“体本无用”“用因体生”,道为体,名为用的观点。在道物关系上,提出了道实用虚的观点。他还根据“道体名用”的本体论思想提出了“体道用名”的方法,“体道”就是循顺物之理,“用命”就是适应事变。这个体用模式还被他运用到了解释道与德、无为无不为的关系上,提出了道是“真精之体”德是“妙物之用”,体可以兼用,用不可兼体。道可以兼德,德不可兼道;以及“以无为为体,无不为为用”。关于如何在形而下的现实中把握道,他提出了“事理冥会”的观点。从事功践履来说就是要“动以照事”“静以照理”,“事理俱照”二者均不偏废。他还认为在实践活动中把握好事理关系的关键就是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种事理观对宋代程朱理学影响很大。在王道之术方面,陆希声强调必须“以爱民为本”宽政于民,“上下相亲”“爱民如赤子”。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按照天道治理天下贯彻到身心性命层次,要“以百姓心为心”。权实关系是王道之术的另一个方面,他首先界定了权与实的内涵。“权”就是使偏离“正”后返还于“正”;“实”也就是“正”,就是清净无为之道。权出于实,自然也要反归于实,在权实关系中“实”是根本性的。《无能子》是晚唐因躲避战乱而不愿留下姓名的一位隐者的道家类著作,其宗旨是“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把宇宙论和性命观融会贯通,最终落实到社会、政治思想上。《无能子》认为,道浩荡无边,虚静应物,心本来的样子是如此。“自然”的心就是“无心”,无心首先是无是非、非别之心,其次是无欲、无私。无心而顺应时势就是无为,必定能无所不为。他还认为无心就是使气聚神和,为此就要顺于性,安于命。李约是公元九世纪一位道家学者,著有《道德真经新注》。在王道之术方面,李约提出“以民为本”“爱国理民”的思想。2、张万福与杜光庭的科仪之术
张万福是活动于唐玄宗时期的太清观道士,是继陆修静之后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他以“修道即修心”为指导思想,视上清经为最高品位的道经,认为持戒重在心戒,即在心中断除情欲,修善止恶。对蘸仪,他同样强调要落实到心,即必须心“诚”。杜光庭是唐代末年另一个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其成就超过了张万福,对后世影响更大。杜光庭强调通融三教:“三教圣人所说各异,其理一也。”他顺应内丹心性修炼思想鼎兴的潮流,把得到成仙的修炼归结到心性功夫上,提出了“灭心”的主张,就是使心静如明镜,不起波澜不产生欲念。“炼心”就是要处理好性与情的关系,断绝贪念欲望,驾驭住情,使它返回性,合于道。杜光庭对于道与术的关系有自觉的认识,道非术无以自致,术非道无以延长,道与术相辅相成。修道成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伦理道德的涵育,他的《老子》
注释不同于前人的突出特点是非常强调伦理道德,这开启了宋代之后道教伦理之术的先河。在王道之术方面,杜光庭融会儒家的“仁政”“怀柔致远”和道教的“崇道”“尚柔”“清静”“无为”等思想。唐代以来。道士们对斋蘸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斋蘸仪式变得异常混乱。杜光庭本着天人感应的思想,把道教各派的斋蘸仪式统一起来,进行了整理和修订,使之规范化。他可以说是道教科仪的完成者。3、钟吕陈抟学派的内丹学理论建构
晚唐时期,内丹术的理论逐渐成熟,到了唐代末年,诞生了钟吕陈抟学派,他们以《道德经》《周易参同契》《阴符经》的思想为主体,通过《庄子》与佛教禅宗沟通,吸收消化了佛教心性论的一些思想,再纳入儒家的一些伦理道德观念,借鉴、改造外丹学的理论模型,初步把内丹学的理论体系建构起来了。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钟离权、吕洞宾的思想大同小异,他们都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位方法,系统地把前人关于内丹修炼的一些零星的思想糅合在一起,初步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到张伯端集大成而著《悟真篇》使道教内丹学完全确立起来。概括起来,钟离权吕洞宾的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周易参同契》《道德经》为本,内炼成仙的原理是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论为基础。内丹修炼涉及性和命两个方面,必须性命双修才能成功。他们是道教内丹派的开创者,对后来王重阳的北派全真教影响很大。陈抟著有《阴真君还丹歌诀注》《易龙图序》等。他以象数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宇宙自然观,就是以最简单的数和象显示世界在奇偶性、有序性、同构性、对称性等方面的秩序。陈抟的思想对后人影响极大,他在《易龙图序》中的河图、洛书成为此后周易象数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图式。他力图用象数的方式去描摹宇宙,对宋代理学、周易象数学和道教哲学影响很大。通过邵雍、周敦颐,陈抟的思想对宋明理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4、晚唐至北宋道教的总体特点首先,在这一时期,受政治失范、社会失序的影响,在道德阐释方面,皇道之宗取得了与重玄之宗并驾齐驱的地位。其次,外丹术明显由盛转衰,内丹术逐渐得到重视而取代了外丹术的优势地位。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外丹和内丹并存交替的时期,内丹术深刻影响了道教理论的发展,使得道教关注的重心由外在的天道自然向心性义理方面的转化。在内丹学催生的历史背景下,涌现了一大批道教理论家,这些道教理论家的工作深刻地影响了宋明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但是,道教此时已埋下了衰落的根源,以林灵素为代表的神霄符箓派道教徒腐化堕落,引起了士大夫阶层和平民百姓的憎恨和不满,这是符箓派道教失去士大夫阶层信仰的开始。再则,就整体道教而言,从宋徽宗时起,道教彻底蜕变为帝王维护统治秩序的御用工具,道教鲜活的生命力开始下滑了。总之,晚唐至北宋是道,术汇聚的阶段。第六章:南宋至明代中期道与术圆融阶段的道教
1、太一教
太一教是金代在北方出现的一个道教宗派,并在元末衰微绝传,他的创始人是萧抱枕。太一教很强调儒家伦理规范,掌教者一律改姓萧,以示师徒之间尽父子之礼,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太一教具有浓厚的民间宗教的特点,教徒文化、宗教素
养甚为低劣。2、大道教
与太一教产生几乎同时在黄河流域出现了另一个新的道教派别——大道教,其创始人是刘德仁。大道教的创教宗旨是让人在谋生活动和伦理实践中“清净其心”,归返“众妙之门”的大道。它的戒律也很简单适用,基本上是伦理规范和处事信条。大道教实行出家的教团制度,历任掌门多出身贫寒,作风平易朴实,这决定了它难以普及到上层社会,到元代末年已基本衰微了。3、全真教
全真教分为王重阳创建的北宗和以张伯端为始祖、由白玉蟾创建的南宗。在教义上,又存在着清修和阴阳双修两派的区别。全真教以中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体,教徒的文化宗教素养很高,著述甚丰,他们的政治、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1)南宗
张伯端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他的思想仍属于钟吕一系,他明确反对烧练外丹,主张修内丹功法。张伯端的思想以《周易参同契》《道德经》为根本。《悟真篇》的体例结构师仿照《周易参同契》所运用的易学象数模式,它的内丹理论的框架同样也与《周易参同契》中的易学象数模式相同。道教历来强调无为,晚唐以来的内丹学派则多谈有为,这就遇到了如何处理无为有为的关系问题。张伯端明确了这一点,认为在命功阶段是有为,在性功阶段是无为,要以有为求无为。张伯端继承了钟吕的性命双修思想,又结合了陈抟的《无极图》的内丹思想,把性命双修思想作了发展。钟吕的“和光同尘”思想也为张伯端所接受,他把行善积德的伦理实践作为内炼成仙的基础。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张伯端直截了当地宣称“三教合一”。禅宗讲“明心见性”、内丹学讲“全性养命”,儒家讲“复性明理”,三者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心理上追求清净虚明,无私无虑;生活上追求自然恬淡少私寡欲,也是三家一致,所以张伯端认为“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张伯端把内丹修炼划分为“先”“次”“终”三个阶段,始则由儒入道,次则由道参禅,终则摄禅释性,从而把性命双修的思想完全贯彻到三教合一的观念中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内丹学说。白玉蟾是张伯端的弟子,他建立教团组织,是全真教南宗的真正创立者。白玉蟾和张伯端一样援禅入道,并把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的思想发展的更加周密细致。他的内丹学说以精、气、神的修炼为核心,并认为“神是主,精气是客”,强调炼丹就是炼心,也就是炼神而归性、复命、合道。白玉蟾反对传统的肉体飞升的说法,认为肉体是要死的,不死的是“神,修炼的目标就是“圣胎圆成”“阳神出窍”。全真教南宗继承张伯端和光混俗的思想,不做职业道士,居家修炼。(2)北宗
全真教北宗的创始人是王重阳。北宗全真教倡导三教一致、三教平等、三教合同,并在初期奉行简朴的生活方式和绝对禁欲主义的信条。北宗在修炼上强调清静自然、淡泊无为;在修炼的目标上,北宗认为修炼到阳神出窍后,一旦天帝召见,便可抛下皮囊,飞升成仙长生不死。这实际上否定了传统的肉体飞升的观点,变为追求精神即阳神不死了。在实际的修行上,北宗主张先性后命、重性轻命,并且非常重视实修实证,将心性内丹修炼称为“真功”,把济世度人的践履称为“真行”。(3)南北宗合流
在元代统一后,由于北宗受朝廷褒扬而位尊势重,南宗不得不在元代中期以后
并入北宗。李道纯、李月溪、陈致虚等人在理论方面推动了南北宗的融合。李道纯是元初著名道教理论家,他把全真教的三教合一宗旨从传教的权宜之计推进到了思想理论圆融的程度,他的《中和集》的主旨就是三教合一,教虽为三,其源则一。陈致虚的《金丹大要》在内功丹法上融南北二宗丹法为一体并做了细致的阐述,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把北宗祖师王重阳和刘海蟾并列(二人同师吕洞宾),而把南宗尊为祖师的张伯端等南宗五祖作为王重阳的晚辈,这个谱系为二宗合并后共祀祖师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二宗的合并。4、净明教
净明教是尊崇许逊为教主的一个道教宗派。南宋末年以后,理学被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在社会上的地位上升,影响日益扩大。净明教受理学影响非常深,几乎可以说是理学在道教中的翻版。净明教用朱熹的正心诚意来诠释获得净明大道境界的方法,吸收了理学惩忿窒欲、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他的修炼目标就是净明的精神境界。净明教作为一个道教宗派的活动并不成功,但它的思想却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元明两代的统治者及士大夫对它的教义都颇加赞赏。5、新符箓派与正一道
正
一、上清、灵宝是道教中的三大符箓宗派。南宋时期正一派受命统领三山符箓,元代之后正一教进一步壮大起来。除了三大宗派以外,南宋至明代中期的符箓类道教宗派还有神霄、清微、天心等小的宗派。江南道教诸派联合形成正一道。正一派道士可以不住宫观,可以娶妻生子。正一道以《正一经》为共同信奉的经典,主要法术是画符念咒,斋蘸祈禳。江南各派的教义、法术差别不大,这些符箓派别逐渐走向融合,向全真教靠拢。就全真教而言,这一时期也大搞符水祈禳。所以,总体来看,元代以后,道教诸派逐渐走向融合。6、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的阐释有明显向老庄道家复归的色彩,这一时期融汇三教的程朱理学在南宋末年后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三教融合实质上变为儒学为主,佛道为辅。这一时期外丹术继续衰落,内丹术是道教法术的主流。随着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王道之术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氛围。这一时期道教伦理之术去的重大发展,每个宗派都大讲伦理道德。道的圆通,术的整合与精深,使道与术之间达到了圆融,这是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发展的总体特点。第七章:明代中期以后遁道化术阶段的道教
1、正一派的衰朽
这一时期,正一派道士的品行修养和理论素养大不如前。上层道士聚敛财富、腐化堕落,下层道士则不思学道,利欲熏心,以法术坑蒙拐骗,自欺欺人。在法术的灵验方面也大不如前。2、全真教与东西南北中五派全真教从元代时“七真”就各传一派,但这些支派在社会上影响都不大。明朝廷不重视全真教,全真教中也很少出现高道,因此在明代全真教就比较萧条了。总之,在明代中期以后和清代,除了与官方关系密切的正一派外,在野的道教宗派就是与全真教关系比较密切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支派,但都比较萧条。3、道教理论的普及
明代中期以前,道教的道已圆融,道与术的关系也已圆融,明代中期以后从总体而言道教学者们进行的是道教的普及工作。明清两代,道教义理通俗化、世俗
化,脱离道教教团而普及到民间,大部分人不进道观、不依靠道士,只是在日常生活中靠道德修养信奉道教。这一点的重要表现是劝善书的流行,流行的劝善书主要是《太上感应篇》《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理》等。4、道教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道教开始步入全面衰落,清代道教势力单薄,组织松弛,系统教义无人继承,道术流于歧途和浅陋。道教的衰落是一系列原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原因主要是道教为了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依附于统治者,为统治者所利用,形成了适用于统治者需要的封闭、保守模式,从而丧失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力。内部原因是道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传播必须通过语言进行,但道教的道具有抽象性、玄虚性、模糊性、非本质定义性,从语言固有的局限性来说是确实不可能讲清说透的;道教的术也是隐语漫天,具有操作的个体性、不可重复性,表述上的语言模糊性逻辑随意性。总之,道教最后留下来的就是内丹术。但是内丹修炼是个人在私人空间内就可以进行的,基本上不具有社会性。作为一种社会性德宗教,道教的寿终正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5、明代中期以后道教的总体特点
明代中期以后,道的因循、术的精致与深化,是道教趋于衰败堕落的总特点。第八章:未来道教的诠道改述
1、道教的精髓
热爱生命、崇尚科学、追求实证、向往自由、讴歌太平,追求畅通无碍和整体完善,是道教的真精神。2、道教对构建新的价值、意义体系的意义
道教未来的复兴,取决于道教界在对道的阐释上能否因应西方哲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挑战而进行综合创新,并符合现代条件下中国人的精神需要,还取决于道教界对自己术的改造。道的创新,术的改弃,诠道改术,是道教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第5篇:中国道教文化
道教与民俗文化
摘要: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几千年来,它深入人民生活,不断地演变,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习俗,尤其是很多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都有着很多的道教元素。作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产生着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社会作用。它与儒教、佛教两家鼎足而立,互相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关键词:道教
民俗
祭祀
民族性格正文:
道教文化在民间的习俗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道教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其中我们体验最深的就是民间的一些节日的祭祀活动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照虚耗’„„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纸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卖乾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贪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农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我生自农村,自己也做过一些祭祀活动。下面我们就从民间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说起道教。中华民间保存着多种多样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些我们非常熟悉,有些却令我们感到奇怪。毕竟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很多民间节日都与或多或少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有一部分道教元素,或者纯粹就是道教节日。通过这些节日,我们不难看出道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要说到传统节日,春节是最隆重,最热闹的,离家多远的游子到春节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春节虽然并不完全起源于道教,但其间充满了与道教人物诞辰有关的神仙传说和风俗习惯。春节之前会有腊八和祭灶,俗话说:腊八祭灶,过年来到。腊八节即腊月八号,原来是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各路神灵,包括门神,造神,宅神,井神等的祭祀仪式。这一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这种粥有八种谷物组成,包括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喝了腊八粥,就会风调雨顺,谷物大丰收。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也称作小年,顾名思义,这一天主要任务就是祭祀灶王爷。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至人间监督善恶之神,一旦发现令他不满的行为,就暗地里记上一笔帐,等到腊月二十三他就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作一次总汇报,然后降灾殃于有罪之人,所以这一天要买灶糖祭祀灶王爷,南方人应该没吃过灶糖(我来自河南有这个习俗),灶糖是一种很黏很甜的点心,据说是让灶王爷吃灶糖粘住嘴巴就不会上天给玉帝说我们的坏话了,祈愿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还有就是当天煮的饺子要先祭祀灶王爷,记得小时候每次我对着煮熟的饺子垂涎欲滴时,爸爸都会把我面前热气腾腾的饺子端走去祭奠煮灶王爷,祈祷灶王爷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日,要把灶王爷的像烧掉,这样就把灶王爷送上了天,在除夕夜重新贴一幅灶王爷像,把灶王爷接回来。二十三过完,二十四就是“扫尘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屋”的习俗由来已久。民间认为鬼魂到了腊月将离开人间,人们如果不把身体和房屋彻底打扫一下,鬼魂就会藏在灰尘里,这其实源于道教。道教传说人身上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常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人的坏话。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帝误信谣言,令三尸神把各家的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为记号,令王灵官凡遇有记号的满门斩杀。灶王爷发觉此事,便让每户人家扎个长扫把将蜘蛛网扫掉,将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人间避免了一次杀戮,人们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正月初一是财神玄坛赵公明的生日,财神是民间很重视的神,人们都用最好的来招待他。财神象征着财富,不但正月初一要拜,逢初一和十五人们都要拜,对于经商的人更是每日必拜,以此保佑财源滚滚,生意兴隆。正月初一人们吃好的穿好的早早起床,以鞭炮、锣鼓和三牲酒席去迎接他的到来。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中心目中是天界最高的神,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薇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是玉皇的圣诞之日,民间在这一天多吃面条,作为长寿面为玉皇祝寿,为自己和家人祈福,这也往往是人们在新的一年第一次吃面条。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称“上元节”。道教说,天、地、水为三元,又称三官,主管人间的祸福、鬼神的升转,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以正月十
五、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正月十五就是天官大帝的诞辰。这天,道观常常举行斋会,善男信女也要去三官殿堂进奉香火。晚上,人们张灯结彩,燃放烟花,以向天官求福,愿新的一年福气滚滚。正月十五过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间安全生产协议书
- 防止股东竞争协议书
- 买卖房车库合同协议书
- 体育生纪律管理协议书
- 劳动培训签服务协议书
- ktv股东合同协议书
- 餐馆合股开店协议书
- 铝矿施工合作协议书
- 购车签订免责协议书
- 黄山定点医药协议书
- 绿色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PPT模板
- 工伤认定证人证言-模板
-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10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 盘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课件
-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简答题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ecmo的运用-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 疗养院施工组织设计(87页)
- 实测实量方案交底
- 银行客户经理之情绪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