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_第1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_第2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_第3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_第4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城砖的秘密第二课劳动哺育最美的花第三课最美好的人生第一章历史的真相城砖的秘密第一课现存世界上最长、最大且保存最好的古城墙是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令修建的,历经二十八年,于公元1393年才正式建造完成。经过六百多年风雨洗礼,原来的木质城门早已不见了踪迹,但古城墙的墙体仍巍然屹立、固若金汤。其关键就在于垒建城墙所使用的总计约3.5亿块坚实的城砖。学者与工匠的对话“数亿城砖多地烧制(多来自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五省),运抵京师。”“诸省土质有别,所造城砖质地自有不同。黏土所造色呈青黑,沙土所造则呈灰黑,此二者质地细密、透水性强。江西多高岭土,所产高岭土砖亦称瓷土砖,色呈米黄,砖面光滑、紧实细腻、质地坚固,乃砖之上品也。”“城砖体积颇大,块重四十斤,多经漕运,抵达京师。官船每船运四十块,普通民船二十块。用砖数亿,遂成大明京师城池之雄壮巍峨也!”汗水浇筑的城砖传统制砖的流程大致有六个主要步骤:第一步:选土造砖匠人们将土堆至场地中央,经日晒雨淋,使其颗粒分解而少硬块。然后过大小筛器,筛选出最细、最好的泥土。如下图所示。选土第二步:炼泥滤土加水成泥,然后驱牛反复践踏,或者由匠人们用脚踩踏,使泥稠而均匀。如下图所示。炼泥第三步:制坯把炼好的泥填入模具,塑成砖形。城墙用的砖大多填入长方形模具,抹平表面之后去模,制成砖坯。砖坯需棱角分明,六面平整。而后须将砖坯风干。如下图所示。制坯第四步:装窑待砖坯风干好,便是装窑了。匠人们用专用运载工具将砖坯从砖架上挑至窑口,再依次传给装窑的师傅,然后由窑匠师傅按一定的规则、顺序一块块、一层层地码放。码放时,还要预留好火道及烟道的位置。第五步:烧窑装好窑后,在窑门未封闭之前,几个强壮劳力不停地往窑里快速添柴火,也称之为“烧赶火”,大概要持续2~3小时。待窑内柴火填满后,便立即用砖将窑门封死,再用事先备好的稀泥巴将其糊严实,防止漏火、漏气。然后迅速用土将窑的顶部也封住,同时还要在窑顶的外围用土拢起一圈高约30厘米的小土坝,再用稀泥巴将盖土及小土坝糊严实,防止跑烟、漏水,看起来类似一个小鱼池。之后,就可以往这个“小鱼池”里上水了,俗称“挑窑水”。挑窑水这道工序大约也要持续5~7天,而后再过上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出窑了。如下图所示。烧窑第六步:出窑出窑工序与装窑工序相反。烧制好的砖块又要耗费大量人力,小心运出窑外。城砖的“身份证”为了保证城砖的品质,防止粗制滥造,明朝政府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生产责任制”来加强管理和监督。这就是我们在一些城砖上常常能看到的城砖铭文,也就是城砖的“身份证”。城砖铭文上的监制人官职多为提调官、通判、主簿等,之后是各地乡村组织责任人,有总甲、甲首、小甲等,最后是窑匠和造砖人夫。下图为南京明城墙城砖铭文。南京明城墙城砖铭文劳动创造历史的路线图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历史,甚至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的路线图劳动创造历史的路线图(续)劳动创造历史的路线图(续)劳动哺育最美的花第二课劳动铸就璀璨的文明历史虽然远去,但总有些东西能够让我们展开无限的遐想、见证曾经的辉煌。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它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对空间的重塑,也是灿烂的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西藏的布达拉宫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明珠”。依山垒砌、坚固敦实的花岗岩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大殿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大鎏金宝瓶,再加上红白黄三种色彩的装点,使得布达拉宫气贯苍穹、无比雄伟。伫立于雪域之巅的布达拉宫,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伟大见证之一。如下图所示。布达拉宫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庙遗址之一。它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博物馆”。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多个时期的兴建,才形成了如今仍能看到的宏大规模。因“古丝绸之路”经过这里,繁盛不息的贸易往来,更让敦煌声名远播,一度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汇流中心。莫高窟也因为这一世界级的文化交融而成为独一无二、难以被超越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这样举世罕见的皇皇巨制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僧人、匠人的血肉和生命、青春和梦想、智慧和创造。劳动的伟力,成就了莫高窟的宏大与辉煌。如下图所示。莫高窟2009年,胸怀壮志的中国工程师们,在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开启了一段梦幻之旅。仅仅9年时间,他们在海天之间托举起了一个人类奇迹——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雄伟壮丽的港珠澳大桥横跨辽阔的海洋,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如下图所示。港珠澳大桥劳动之美的礼赞劳动创造历史,也创造美。如果人类的文明史是一幅绚丽的画卷,那么这幅绚丽画卷的底色一定是人类的劳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体现岀来的智慧、品格、情感等都成为无数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作品争相表达的主题。文学作品中的劳动之美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现当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人们从不吝惜对劳动的礼赞。《关雎》中这位采荇菜的少女,她的美就体现在劳作的过程中、体现在勤劳的品质上。而《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则勾画了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也收获过许多劳动给予的灵感。在名篇《秋浦歌》里,他曾这样讴歌过劳动:音乐作品中的劳动之美劳动本身的美丽不仅受到了文学的礼赞,在音乐的王国里,劳动之美也常常带领人们进入神圣美好的精神殿堂。1947年夏天,著名音乐家马可来到黑龙江佳木斯的一个大型工厂采风。工厂里熊熊燃烧的炉火、轰鸣的机器声和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干劲触发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于是就有了今天广为传唱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歌颂劳动之美的音乐作品更是不断涌现。《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岀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美术作品中的劳动之美与文学和音乐一样,大量的美术作品也展示了劳动和劳动者之美。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所完成的《父亲》就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如下图所示。这种饱经沧桑、一生劳作却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普通劳动者的坚强,以及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坚韧都在这幅经典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父亲》劳动者的力量之美,也是美术作品在表现劳动生活时的一个重要主题。劳动者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源自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感,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美。徐悲鸿先生的名画《愚公移山》,取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描绘了愚公率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愚公移山》在中外美术史上,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著名绘画还有《伏尔加河的纤夫》《拾穗者》《在激流中前进》《纺织女》《播种者》等。以劳动、收获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劳动本身是平凡的、质朴的,但劳动中总有一种积极向上、激励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些伟大的美术作品不仅是对劳动的某个细节或瞬间的刻画,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对发现与创造过程的讴歌。舞蹈作品中的劳动之美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以来,劳动就是舞蹈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舞蹈最初就可能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人们通过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劳动的情景和对劳动者的赞美。生活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曼兰村的傣族妇女,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时常会在节庆或劳动之余跳起的传统民间舞蹈——劳动舞。伴随舞曲,舞者要做完数十个劳动动作。在明快热烈的舞曲中,不同的舞蹈动作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从春种到秋收、从撒种到装谷入仓整个稻耕劳作的全过程,极富劳动生活的气息,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场面和欢乐幸福的情感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舞蹈。汉族的《秧歌》《推小车》《跳春牛》、壮族的《扁担舞》、黎族的《打柴舞》、蒙古族的《牧马舞》、布依族的《织布舞》、赫哲族的《捕鱼舞》、彝族的《狩猎舞》……这些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舞蹈作品,都是人们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获得灵感而创作出来的,是各族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丰富多彩的劳动之舞,是对劳动生活最真诚、最质朴的讴歌与赞美!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劳动,就像时间海洋里的一艘巨轮,虽历尽惊涛骇浪,却永远向前。正是乘载着这艘巨轮,人类才从荒蛮走向文明。所有的历史古迹、文化艺术,都是这艘巨轮沿途激起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也将成就我们的美好人生。最美好的人生第三课劳动创造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如果愿意勤奋劳动,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岀伟大的贡献。春秋时期的鲁班,身上就有着劳动者勤劳、智慧的品质。鲁班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做木工活,逐渐掌握了许多劳动的具体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发明了不少木工工具。传说鲁班发明了锯子、曲尺、墨斗、石墨等木工工具,云梯、钩强等古代兵器。正因为这些伟大的发明,鲁班被世人尊为“工匠的鼻祖”。鲁班也有人认为,人们是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都集中到了鲁班身上,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但无论怎样,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得到启发,再经反复硏究和试验所收获的成果。每一项发明和创造都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内蒙古女车工赵晶,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杰出劳动者。她虽然年轻,但是技术却很高超,热情大方的她时常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与工友进行技术交流。她深深地知道,认真刻苦、勤恳诚实是工匠必备的品质。鲤孔刀、螺纹刀、切槽刀……她能够熟练使用的刀具多达十几种。她操作的数控机床,最大加工精密度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女刀客”赵晶凭借精密加工的本事,赵晶先后攻克了30余个型号、数百种零件的加工难题。像鲁班一样,赵晶也在劳动中有了许多发明创造,独创了“赵晶一位双刀套类零件操作法”,这一操作法突破了机床极限,对行业合并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以赵晶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先后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的评审,“女刀客”赵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大师。劳动成就人生劳动不仅能给世界带来美好,也会成就劳动者精彩的人生。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靠自己的努力获得非凡的人生意义。1980年,19岁的支月英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偏远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里的女教师。支月英一坚持就是30多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她每天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支月英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给山区的教育带来希望。2017年初,支月英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2019年9月,她被授予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最美奋斗者”支月英其美多吉,另外一位新中国“最美奋斗者”,中国邮政集团四川省甘孜县分公司长途邮运驾驶员、驾押组组长,则用自己的坚守和不变的信念给雪域高原带去温暖。“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