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_第1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_第2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_第3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_第4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2.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联合用药时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3.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Ⅱ+Ⅲ类相当于原来的Ⅱ类),详见下表2。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做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表2手术切口分类切开分类说明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I类(清洁)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4.关于外科手术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见下表1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选用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最符合上述条件。(1)头颈部、心血管、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病人只有在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不宜使用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才选用克林霉素。(2)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密切,即血药峰浓度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强。可以通过提高Cmax来提高临床疗效。但这类药物中对于治疗窗比较狭窄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应注意在治疗中不能使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毒性剂量。用于评价浓度性药物杀菌作用的参数主要有:AUC/MIC(AUI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90之比值;Cmax/MIC:最高血浓度与MIC90之比值。如: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对G-杆菌的AUIC应大于125,对G+球菌应大于30才有效。(2)时间依赖性是指抗菌作用与药物在体内大于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接触时间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并不密切。主要评价参数为:T大于MIC时间(T>MIC)超过MIC90浓度维持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率。可通过增加每次给药量、增加每日给药次数、延长点滴时间或持续给药来提高疗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血清中高于MIC浓度持续时间超过40~60%用药间隔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表3抗菌药类别PK/PD参数药物时间依赖性(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时间依赖性(长PAE)AUC/MIC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氟康唑、阿奇霉素浓度依赖性AUC24/MIC或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PAE:抗菌药物后效应,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抗菌药物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不同抗菌药物PAE不同。8.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ASHP)和感染病学药师学会(SIDP)的联合专家组共同制订了《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1)初始剂量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实际体重计算(15~20mg/kg,1次/8~12小时),包括肥胖患者。然后根据实际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获得目标治疗浓度。(2)通过检测万古霉素谷浓度是监测其用药有效性。避免发生耐药:金葡菌暴露于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时可产生具有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样特点的菌株,因此推荐其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10mg/L,以避免发生耐药。通过监测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减少肾毒性发生,特别适用于接受大剂量治疗,以持续维持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