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工程过铁路右线广深铁路段掘进方案_第1页
盾构区间工程过铁路右线广深铁路段掘进方案_第2页
盾构区间工程过铁路右线广深铁路段掘进方案_第3页
盾构区间工程过铁路右线广深铁路段掘进方案_第4页
盾构区间工程过铁路右线广深铁路段掘进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0-2.1工程概述 -0-2.2区间平面 -0-2.3区间纵剖面 -0-2.4地层情况 -1-3、工期策划 -2-4、右线穿越广深铁路主要技术参数及措施 -2-4.1主要技术参数 -2-4.2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姿态 -3-4.3严格控制管片的拼装质量 -3-4.4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措施 -4-4.5盾构操作控制 -5-4.6临时异常停机措施 -5-4.7精心施工准备和管理 -6-5测量方案 -6-5.1地面测量 -6-5.2洞内测量 -7-5.2.1洞内观察及安全巡视 -7-5.2.2、管片衬砌变形监测 -7-6应急预案 -8-6.1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8-6.1.1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构成 -9-6.1.2职责分工 -11-6.2事故预防体系 -14-6.3预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14-6.4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 -15-6.5应急保障 -15-6.6事故报告与事故处置 -17-6.7善后处置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18-6.8现场医疗救护 -18-6.8.1急救常备物品 -19-6.8.2施工现场急救概念和急救步骤 -19-6.8.3安全事故救护单位 -23-6.8.4社会支援 -23-6.9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急措施 -24-6.9.1建构筑物变形过大 -24-6.9.2管线变形过大 -25-6.9.3盾尾漏浆 -27-6.10应急资源 -27-

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7306标盾构区间工程设计文件;(2)7306标详勘阶段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7306标施工补勘阶段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7306标盾构区间隧道施工总体规划;(5)盾构区间施工组织设计文件;(6)《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7)本标段的资源、设备投入;(8)现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9)本行业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2编制原则(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2)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3)严格执行深圳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文明、环保、卫生健康等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市民生活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4)确保工程质量并满足工期要求。1.3编制范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笋岗站至洪湖站区间广深铁路段盾构右线隧道:区间右线起点里程为DK27+230.601,终点里程为DK27+065.000,右线长165.601m。0-1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笋岗站至洪湖站区间广深铁路段盾构右线隧道:区间右线起点里程为DK27+230.601,终点里程为DK27+065.000,右线长165.60m。广深铁路段盾构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外径6.28m,隧道采用通用型管片错缝拼装而成,用M24弯螺栓连接,管片环宽1.5m,外径6.0m,内径5.4m,厚度0.3m,楔形量38mm2.2区间平面本区间右线路上下重叠出笋岗站后以400m半径右转140m在梅园路下穿行,接着有约110m地段需下穿彩虹桥引桥桩基4处共16根桩(进行桩基托换),然后以400m半径左转,向东依次下穿广深铁路深北车站站场26股轨道(180m)、北站路和洪湖西路(80m),接着以400m半径右转穿越布吉河和洪湖(450m)后重叠到达洪湖站。盾构机自洪湖站始发、笋岗站接收。区间平面图2.3区间纵剖面线路纵断面设计应结合运营、线路周边环境、道路和建(构)筑物基础、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线路出联络通道后右线隧道在站端附近竖向净间距为3.75m,在线路中段逐渐加大,到火车站端的竖向净间距为3.95m。右线隧道埋深12.46~14.92m,右线纵坡9‰(上坡)。2.4地层情况右线过广深铁路段地层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层、砂质黏性土、全风化混合岩岩、强风化混合岩、中风化混合岩、微风化混合岩。右线隧道在全强风化混合岩中。 2829-3、工期策划右线过广深铁路段长度约为165m,对应环数约为360~470环。试验段的工期如下:试验段工期策划表名称里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注右线DK27+230.601~065.0002014-12-102014-12-304、右线穿越广深铁路主要技术参数及措施穿越广深铁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是在控制好盾构掘进时的施工参数--土压力、总推力、注浆方量、添加剂、推进速度、刀盘扭矩和转速、出土量等,在穿越铁路之前应优化出最佳的控制指标和参考值,必须参考试验段积累的经验值再结合现场的施工状况和测量、监测反馈回来的数据来指导穿越铁路阶段的施工。根据影响盾构掘进地面沉降控制的因素,在我单位盾构穿越广深铁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指标,确保沉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4.1主要技术参数1)土仓压力参数右线埋深为12.46~14.92m,土仓压力范围拟定为1.43~1.67bar,每环具体的土仓压力见附表1。2)刀盘转速参数右线刀盘转速范围拟定为1.5~1.8r/min。3)推进速度参数右线推进速度范围拟定为0~~40mm/min。4)总推力参数右线总推力范围拟定为12000~16000KN。5)刀盘扭矩参数右线刀盘扭矩范围拟定为1.2~2.2MN.m。6)贯入度参数右线贯入度范围拟定为15~25mm。7)同步注浆量参数右线同步注浆量拟定为6~7m3/环。8)出土量控制根据盾构设计图纸,盾构每环的掘进长度为1.5m,掘进每环的原状土计算量为46.4m3。根据我公司实际盾构施工经验、本段的土质情况及添加剂使用情况,暂时考虑按1.3~1.35倍的系数计算,即每环需运输土方量为60~63m3。在盾构出土时严格控制出土量,按照我们的土斗容积为16m3,每出一斗土,盾构进尺约40cm,掘进的时候按照进尺和土压均匀控制出土量。同时要注意出土量和注浆量的匹配(根据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整)。4.2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姿态盾构姿态的控制是盾构工法的重点,是保证盾构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曲线掘进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GB3①控制好掘进的技术参数,如土压、推进速度等。当土压过低或过高时,不仅容易造成地层的沉降或隆起,而且对盾构姿态的控制也有影响,容易造成盾构下沉;推进速度过快或过慢均不利于纠偏;=2\*GB3②正确进行盾构千斤顶的编组及分区油压的控制,推进时对千斤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姿态的偏差控制;③合理使用盾构的铰接装置,当盾构偏离隧道设计轴线较多、盾构进行小径曲线施工时或者盾构姿态极差,通过调整千斤顶的编组与选择及分区油压控制都较难以达到目的时,可通过开启盾构铰接装置,进行掘进施工,推进时根据盾构姿态的测量数据随时调整中折角度,直到盾构回到设计轴线上来。4.3严格控制管片的拼装质量为了提高管片的拼装质量,推进油缸行程在1750mm以上才能进行管片拼装,否则会加大k块的拼装难度,也可能降低拼装质量。首先进行盾尾间隙的测量,然后根据油缸行程、测量系统提供的参数和行进轨迹与趋势选择k块位置的选择。管片拼装操作手在拼装之前,应检查管片、止水胶条有无破损情况,如有破损应修复,不能修复的应该更换管片,清理止水胶条上的泥沙等杂物(包括已拼装和等待拼装的管片)。清理盾尾内沉积的泥沙和污水。在拼装的时候操作拼装机尽量柔和,防止管片之间剧烈撞击而损坏止水胶条和管片。纵向和环向管片平面平整,不错台。在每拼装完一块管片后,及时紧螺栓,在整环拼装完成后要对整环管片的螺栓进行复紧。在管片脱出盾尾后再次进行管片螺栓的复紧。在盾构机接近笋岗火车站站场前,在地质相类似的地段做好模拟掘进,调整盾构姿态及掘进参数,精确控制掘进方向,减少纠偏量。4.4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措施在穿铁路施工时,对注浆的配比和注浆方式进行调整,缩短浆液的初凝时间并提高浆液的初凝强度,具体浆液配比可参考为“水泥:砂:水:粉煤灰:膨润土=143:950:428:332:50;160:750:430:400:100;120:680:430:400:100”,应将初凝时间控制在8小时之内,现场提前做好浆液测试,并根据试验和试用结果进行优化。为保证浆液在管片外充填密实,减小地面沉降,对盾尾后部5环以外的管片进行壁后二次补浆,注浆材料选用水灰比为1:1的纯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3bar;注浆位置尽量选在管片上半部。在施工过程中对注浆应加强管理,注浆操作是盾构施工中的一个关键工序。为防止土体挤入盾尾空隙,必需严格按照“确保注浆压力,兼顾注浆量”的双重保障原则,对注浆量一定要确保在理论计算值的140~200%,并做好如下控制措施:1)注浆操作必需有专人完成,在每环掘进完成后必需对注浆量进行记录,当发现注浆量变化较大时,应认真分析其原因,通过加大注浆压力等方法补注,当补注不能进行时必需及时进行二次(三次)补浆。2)此区域盾构施工采用四点注浆,来控制成型隧道的质量。3)为保证浆液的质量,要对制备浆液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定期取样测定凝结时间、结实率等参数。4.5渣土改良通过盾构机配置的专用装置向刀盘面、土仓、或螺旋输送机内注入添加剂,利用刀盘的旋转搅拌、土仓搅拌装置搅拌或螺旋输送机旋转搅拌使添加剂与土碴混合,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盾构切削下来的碴土具有好的流塑性、合适的稠度、较低的透水性和较小的摩阻力,以达到理想的工作状况。同时稳定地层,并减少刀具及机件磨损,提高掘进速度。采用的添加剂种类主要是泡沫和膨润土泥浆:(1)泡沫剂的使用泡沫溶液的组成:泡沫添加剂3%,水97%。泡沫组成:90~95%压缩空气和5~10%泡沫溶液混合而成。泡沫的注入量按开挖方量计算:300~600L/m3。(2)膨润土泥浆的使用其配合比为:水:膨润土:粉煤灰:添加剂=4:1:1:0.1,加泥量为5~20%出土量。注入压力与盾构的土仓压力一致或略高。4.6盾构操作控制在过铁路区域之前,尽量控制好盾构的轴线,争取在穿越铁路的过程中不纠偏或者少纠偏,尽量做到少超挖。严格控制四个推进油缸分区油缸行程差及铰接油缸行程差,控制好盾尾间隙。4.7临时异常停机措施(1)为保持开挖面的稳定,防止周围土体坍塌将盾构机刀盘抱死,造成刀盘启动扭拒过大,在盾构机停机后,向刀盘和土仓内注入适量的膨润土浆液,膨润土浆液建议配比为膨润土:水=300:700(重量比),膨润土浆需提前制备好并充分膨化。在注入膨润土浆液的过程中,同时旋转刀盘,使仓内的砂土与浆液充分混合,以利于在开挖面和刀盘四周形成泥膜,达到保持开挖面稳定的要求。(2)在停机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时,为防止泡沫的消散,仅通过注入稠膨润土浆来维持开挖面的稳定,在停机期间应密切注意仓内土压力的变化及时保压。4.8精心施工准备和管理严格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在过铁路之前应做好各项物资准备,防止因为物资地准备不足而造成停机,现场储备足量的管片。盾构施工耗材及周转材料准备:盾尾油脂、润滑油脂、泡沫剂、轨道、轨枕,注浆用的水泥、粉煤灰、水玻璃、膨润土等,保证有足够的存货。管片螺栓,止水橡胶条,抽水水泵等其他日用配件及常用现场设备也应准备充分。地面渣土及时组织外运,保证隧道内能及时出土。设备准备包括:盾构设备本身的良好状态,施工现场的龙门吊、电瓶车、充电机等设备的完好性与良好工作状态,电闸箱等供电设施的安全与稳定。在此基础上,严格保证穿越广深铁路的匀速、连续性。人员准备包括:在穿越广深铁路段期间,在我公司范围内选择最优秀设备操作手,包括盾构司机、设备维修与保养人员、管片拼装手等,在人员准备方面保证盾构穿越顺利实施。除项目部正常上班人员外,特别要求晚上有项目领导值班有紧急情况立即处理。5测量方案5.1地面测量监测项目主要有:地表隆陷、房屋沉降及倾斜、地下管线沉降等。地表沉降测点:每隔30m设一主监测横断面,地表隆陷测点沿隧道中线纵向每5~10m布设一测点。地面监测每10m布置一个断面,每断面布置5个测点。5.2洞内测量5.2.1洞内观察及安全巡视(1)、洞内观察及安全巡视项目主要项目为:①管片破损情况;②管片错台情况;③管片间渗漏水/沙/泥等情况;④盾尾漏浆情况。(2)、洞内观察及安全巡视频率当巡视目标达到警戒标准或盾构区间隧道结构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巡视,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加密巡视。5.2.2、管片衬砌变形监测(1)、监测内容主要为衬砌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和隧底隆起和衬砌以及管片的椭圆度。(2)、测点布置监测断面的拱顶(0°)、拱底(180°)、拱腰(90°和270°)处共埋设4个测点,分别为拱顶下沉、隧底隆起和水平收敛监测点。隧道椭圆度监测为:通过上述四点量测管片衬砌横径和竖径的变化,并以椭圆度表示管片圆环的变形,实测椭圆度=横径-竖径。(3)监测仪器及精度管片衬砌隆沉及水平位移监测:全站仪及反射棱镜,监测精度:测角和测距分别为2.0″和2mm+2ppm。隆沉也可采用水准仪。管片衬砌断面收敛变形监测:全站仪,监测精度:测角和测距分别为2.0″和2mm+2ppm;收敛计精度为0.06mm。(4)监测频率分别在衬砌拼装成环尚未脱出盾尾即无外荷载作用时和衬砌环脱出盾尾承受外荷作用且能通视时两个阶段进行监测。衬砌环脱出盾尾后1次/天,距盾尾50m后1次/2天,100m后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6应急预案6.1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为了保证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效顺利实施,避免事故施救过程中的无序性,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部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部门必须根据应急预案所列救援职责,做到职权统一,无条件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安排,提供所需的人员、设备,积极参加事故救援抢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应急救援小组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担负项目部各类事故的救援和处理,其组成如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总监、副书记、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副总工、各部室负责人组成,日常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由安全环保部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如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6.1.1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构成(1)应急抢险指挥中心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及总指挥:张述毕副组长:惠世钱方超刚李彦臣蒋丽生郭福张志勇李光耀付艳军刘琨阳张虎成陈翕和成员:庞林军黎立刘志宽郭国帅张鹏韩夏周跃飞牛孝龙赵锐唐德平(2)工作组1)技术支持组组长:付艳军副组长:庞林军成员:工程技术部成员2)应急监测组组长:付艳军副组长:唐德平成员:测量监测部成员3)现场抢险组组长:郭福副组长:黎立成员:总调度室、各工程队成员4)现场保卫组组长:李彦臣副组长:周跃飞成员:安全环保部、各工程队成员5)医疗救护组组长:蒋丽生副组长:郭国帅成员: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成员6)新闻信息组组长:刘琨阳副组长:张鹏黎立成员:综合管理部、计划合同部、对外协调部人员7)紧急疏散组组长:李彦臣副组长:周跃飞黎立成员:安全环保部、总调度室、各工程队成员8)后勤保障组组长:李光耀副组长:赵锐郭国帅成员: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成员9)事故调查处理组组长:李彦臣副组长:周跃飞成员:安全环保部成员10)善后工作组组长:蒋丽生副组长:郭国帅成员:综合管理部成员。项目部主要应急救援人员联络电话姓名职务/部室联系电话备注张述毕副指挥超刚项目经世前书福项目副经丽生副书光耀项目副经志勇项目副经艳军总工程彦臣安全总翕和质量总琨阳总经济虎成总会计立经理助林军副总志宽一队队国帅综合管理鹏计划合同海东财务管理跃飞安全环保孝龙质量管理锐物资设备德平测量检测部186874487396.1.2职责分工(1)应急指挥中心组长职责:全面领导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任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负责项目部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向上级单位请示启动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等,负责方案的决策、现场总指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副组长职责:接受组长的领导,负责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工作及现场的指挥工作,具体负责各分工区生产安全的现场管理,恢复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成员职责:服从组长和副组长的具体安排,指挥所管小组开展救援工作。(2)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修订工作;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应急救援各小组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与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联系,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3)技术支持组职责对事故事态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技术评审;及时拟定应急救援技术方案防止事故扩大和预防性技术措施;为指挥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参与应急指挥。(4)应急监测组职责根据事故情况和现场应急指挥部要求,制定现场监测方案;负责事故现场布点监测及分析,现场及毗邻区域的建(构)筑物、管线、支撑(加固)结构和地面的稳定性,及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监测结果;对事故现场的发展势态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的监测与评估程序,及时汇报监测结果;参与事故现场调查取证和事故性质、等级的认定。(5)现场抢险组职责负责事故应急抢险抢救,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总调度室;负责事故现场被困、受伤人员、贵重物资的抢救工作;根据指挥小组的指令,及时转移事故现场的施工设备及其他财产;负责协助在事故现场得到控制,预案终止后,尽快抢修设备及整理现场,尽快恢复事故现场正常的生产及其它活动;做好现场抢险救援中动用的人员、设备的调动。(6)现场保卫组职责清理现场闲杂人员,保护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维护现场秩序的安全稳定;负责事发现场的警戒保卫;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现场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对现场的调查、现场录像、照相、取证等工作;登记伤亡人员姓名及有关情况,收集保管伤亡人员物品。(7)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脱离事故影响区伤员的抢救和护送及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工作;对伤势过重,应及时送往医院并随同护理;负责事故受难人员的日常生活料理、安抚;做好伤员受伤部位、伤势,救治时间、救治方式及转院等相关数据的书面记录。(8)新闻信息组职责负责各组应急救援体系的信息联络,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达应急救援机构各级人员,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综合管理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判断是否符合启动预案条件,并立即向组长、副组长报告;负责将指挥领导小组发出的事故应急救援指令传达到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反馈事故现场情况及外部救援信息到指挥领导小组,保持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的沟通、联络;根据指挥领导小组指令,向上级主管部门发出救援请求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与上级单位及社会有关各界保持联系,及时汇报现场抢险救援进展情况,配合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负责事故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交通运输;做好事故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指令发出时间,通知到各小组人员姓名,时间及其他相关数据的书面记录。(9)紧急疏散组职责做好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撤离,确保将人员全部疏散至安全的地方,维持现场治安秩序。(10)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救援物资(器具)的筹备,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物资设备部;担负撤离人员、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提供事故救援所需的物资;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日常保养维护,特别市通讯工具保证状态良好。(11)事故调查处理组职责负责事故调查取证、保险索赔,受损财物的统计确认及其他数据的书面记录,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安全环保部;负责事故的现场取证工作;对现场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形成调查报告;负责现场损失情况的统计,保险赔付资料的收集。(12)善后工作组职责负责处理受伤人员及其家属的善后事宜,做好社会稳定工作。6.2事故预防体系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认真贯彻安全促生产、安全促效益的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生产的安全预测与防止,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确保人身与施工安全,针对本工程施工的特点,特制定了安全管理办法,及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各种安全事故抢险应急抢险系统,并建立了群众监督保证体系;以工区安全总监、安全管理部、大队项目经理、大队总工程师为首的专业安全检查监督保证等体系。6.3预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1)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a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安全事故(塌方、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交通事故、中毒、疾病等);b设备的安全控制装置失灵和损坏;c特殊气候影响引起的突发紧急事件(台风、地震、暴雨和洪水等);d火灾爆炸事故;e易燃易爆气体泄漏;f传染病、职业病危害。(2)预测与预警系统针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环境、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完善预测预警监测系统和信息传递通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立下列预测与预警系统:a施工中安全事故(塌方、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爆破伤害、交通事故等)预测与预警系统;b火灾预测与预警系统;c暴雨、洪水预测与预警系统;d坍塌预测与预警系统;e易燃易爆气体泄漏预测与预警系统;f中毒预测与预警系统;g传染病、职业病预测与预警系统。6.4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项目部在制定和识别应急响应方案时,主要考虑因素有:a各单位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控制的结果;b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类型,以及编制好的与事故有关的应急预案;c有关的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d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应急响应准备情况;e本单位以往事故、事件处理的经验及做法或类似企业以往事故、事件处理经验及做法。6.5应急保障公司、项目部要做好应对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人力、财力、物资、通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应急保障工作。(1)人力保障项目部全面负责应急救援的人力保障,对本工程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应急工作基本人员力量进行摸底检查,监督落实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并确保应急人员数量充足。(2)资金保障公司和项目部财务部门全面负责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资金,根据本单位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实际情况,对应急所需资金储备进行统一规划。监督落实应急救援所需的资金储备。(3)物资、设备、交通运输保障应急所需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保障由公司和项目部财务、物设管理等部门共同负责,相关部门组织落实。项目根据本单位施工生产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并对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项目部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统一纳入应急救援工作之中。(4)医疗卫生保障公司及项目部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医疗卫生部门签定协议,建立应急救援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配备常用的应急救援药品及救援器材等。(5)应急人员安全应急响应人员自身的安全是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应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应急功能中应明确保护应急人员安全所做的准备和规定:a应急队伍或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包括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有关培训确认等;b根据事故的性质,确定个体防护等级,合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收集到事故现场更多的信息后,应重新评估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选配和使用的是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c应急人员的消毒设施及程序;d对应急人员有关保证自身安全的培训安排,包括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6.6事故报告与事故处置(1)事故报告a报告原则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情况。b报告程序发生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所在项目部领导报告,项目部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按集团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组织上报。c报告内容发生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②建设工程事故中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部经理、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③事故的基本情况和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④原因的初步分析;⑤采取的措施情况;⑥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时间。(2)事故处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在第一时间内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组织人员、物资设备、车辆、通讯系统使用、调度工作,按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启用应急响应和紧急疏散措施,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另外可直接向社会救助系统请求援助。根据救援预案,按不同的受伤原因、伤害部位、伤害程度,对受伤者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并及时做好伤员的转送工作。在救护伤员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及时组织人员疏散、撤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凡与事故、突发事件有关的物件、痕迹、残留物等应保持原样,如抢救伤员需要移动某些物件改变状态时必须做出标识和记录。6.7善后处置与事故的调查处理⑴善后处置善后处置工作由善后处理组负责,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稳定员工、受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对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按规定给予抚恤或赔偿;与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等。⑵事故调查与处理应急状态终止后,事故调查组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各有关单位应及时做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的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的权限及程序按集团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总结并吸取事故教训。6.8现场医疗救护现场医疗救护是对病人提供紧急的监护和救治,给伤病员以最大生存机会,急救一定要遵循以下五个急救步骤:⑴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对你、伤病员或其他人无任何危险,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所,尤其是施工现场,更是如此。⑵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神志、气管、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畅通,视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抱扎伤口、固定、保存好断离的器官或组织、预防感染、止痛等措施。⑶同步呼救。在施救的同时,另派人拨通120,通知救护人员和车辆,并继续进行施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伤情和简单的救治过程。⑷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他的损伤、骨折和病变。这样有利于现场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稳定病情,降低病发症和伤残率。6.8.1急救常备物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冰袋、各种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装置。急救包、担架、止血带、氧气袋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或石膏绷带等。6.8.2施工现场急救概念和急救步骤(1)现场急救概念现场急救:就是应用急救知识和最简单的急救技术进行现场初级救生,最大程度地稳定伤病员的伤、病情,减少并发症,维持伤病员的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现场急救是否及时和正确,关系到伤病员生命和伤害的结果。现场急救工作,还为下一步全面治疗救治作了必要的处理和准备。不少严重工伤和疾病,只有现场先进行正确的急救,及时做好伤病员转送医院的工作,途中给予必须的监护,并将伤病情,以及现场救治的经过,反映给接诊医生,保持急救的连续性,才可望提高一些危重伤员的生存率。伤病员才有生命的希望。如果坐等救护车或直接把伤病员送入医院,则会由于浪费了最关键的抢救时间,而使伤病员的生命丧失。(2)急救步骤急救是对伤病员提供紧急的监护和救治,给伤病员以最大生存机会,急救一定要遵循以下四个急救步骤:①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对你,伤病员或其他人无任何危险,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所,尤其在施工现场,更是如此。②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神志、气管、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畅通,视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保存好断离的器官或组织、预防感染、止疼等措施。③同步呼救。在施救的同时,另派人拨通120,通知救护人员和车辆,并继续进行施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伤病情和简单的救治过程。④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他的损伤、骨折和病变。这样有利于现场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稳定病情,降低病发症和伤残率。(3)施工现场事故急救处理办法①施工现场的火警火灾急救A火灾急救施工现场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等基本情况,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品要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如切断电源,撤离火场内的人员和周围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贵重物品,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器具。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扑灭火情可单独采用、也可同时采用几种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法)进行扑救。灭火的基本原理是破坏燃烧三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条件。在扑救时同时要注意周围情况,防止中毒、坍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第二次事故的发生。在灭火后,应保护火灾现场,以便事后调查起火原因。B火灾现场自救注意事项a、救火人应注意自我保护,使用灭火器材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b、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组织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c、必须穿越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d、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e、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C烧伤人员现场救治在出事现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伤员尽快与致伤因素脱离接触,以免继续伤害深层组织。a、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长火势,防止手的烧伤。b、用清洁包布覆盖烧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自己不要随便把水泡弄破,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和油剂。c、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d、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救治,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②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现场救治创伤性出血现场急救是根据现场现实条件及时地、正确地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清洁包扎,固定和运送等方面措施。A止血a、压迫止血法: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止血。b、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股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法。该方法简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B包扎、固定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在肢体骨折时,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C搬运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的搬运送医院。a、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b、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若有脊椎损伤可能,一定要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搬运,切忌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③电击伤的现场救治A当机立断地脱离电源:有可能时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门),亦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B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要求心肺复苏要坚持不间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坚持抢救直至伤者清醒或确定死亡为止,不能随便放弃。有条件的应予吸氧及气管插管维持呼吸等。若现场有急救箱时,可同时针刺人中穴以利呼吸的恢复,亦可给中枢兴奋药等。C局部的电灼伤创面要消毒包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清醒的电灼伤者,一般卧床休息数日即可恢复。④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治A皮肤污染: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大量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及指甲尤其不能忽略。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B吸入毒物: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加强通风与吸氧。若一旦有人因中毒而晕到在孔中,救援人员一定要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氧气瓶等)才能下去救人,切记不要因为救人不成反而造成二次伤害。C食入毒物:①催吐;②洗胃。适用于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③导泻及灌肠。适用于服毒时间过长者;④排除已吸收的毒物。积极静脉补液输注能量合剂及维生素C等,同时加强利尿排毒。⑤中暑的急救治疗原则:降温、输液、对症。要加强通风及散热,痉挛抽搐者可给予安定及10%葡萄糖酸钙等缓慢注射。高热大于400C伴有休克者,可迅速静脉滴入40C的5%葡萄糖水100mL。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职工、外协劳务工学习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急救方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救护队员的培训学习。6.8.3安全事故救护单位根据本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确定在深圳市罗湖区武警医院为安全事故救护急救单位。应急处理突击队队员:经理部全体员工、劳动协作队队员组成。应急机构住址:深圳市八卦三路与泥岗西路交叉口中国水电深圳地铁7号线7306标项目经理部;项目部24小时调度值班电话警医院急诊电话交警局联系电话电信抢修联系电话:10000;深圳自来水公司联系电话深圳自供电局联系电话:95598;深圳市燃气集团联系电话急救电话:120,火警电话:119气象局:12121,环保局:12369。6.8.4社会支援加强项目所在地的公安、消防大队、就近医疗急救中心等部门的联系,一旦发生险情时,确保紧急救援。消防大队联系电话:119交通警察联系电话:122医疗救护联系电话:120公安部门联系电话:1106.9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急措施6.9.1建构筑物变形过大风险特点:(1)盾构近距离穿越或者下穿建/构筑物(如楼房、桥梁、铁路等),引起建/构筑物变形过大。(2)建/构筑物变形过大引起的严重后果主要有建/构筑物倾斜、建/构筑物开裂,建/构筑物倒塌,威胁建/构筑物内人员财产的安全。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建/构筑物结构型式、基础型式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2)严格控制盾构施工参数,避免对地层扰动过大;(3)采取合适的地层改良措施,改善土体的流塑性、保持进出土顺畅并有效控制出土量;(4)确定与开挖地层相适应的同步注浆配比、量和注浆压力,并及时进行二次补浆;(5)注浆均匀、压力适中,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调整注浆量,做到注浆量与推进速度相适应;(6)采取措施提高浆液和拌浆的质量,保证浆液的和易性、流塑性、初凝强度等;(7)保证盾尾钢丝刷密封功能正常;(8)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状况,适当布置地面预注浆设施,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9)加强施工监测,切实做到盾构施工信息化管理。应急措施:(1)对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加强监控,并迅速将监测数据上报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2)根据现场监控的建/构筑物变形数据,在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设备资料的基础上,由技术负责人召开简短的技术会议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如地面跟踪注浆、二次补浆等);(3)根据地面和建/构筑物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控制推进速度、土舱压力、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出土量、刀盘扭矩和总推力等;(4)根据建/构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及时进行二次补浆;(5)损坏的盾尾刷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棉絮或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6)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7)必要时从管片上进行壁后二次注浆;(8)加强监测频率和提高监测要求。注意事项:(1)穿越建筑物前须对盾构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设备及时维修和更换;(2)施工中加强对盾构设备的保养和维护;(3)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次生工程和环境灾害的发生;(4)严格施工恢复程序,防止施工恢复中出现次生灾害;(5)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至少有两套(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6.9.2管线变形过大风险特点:(1)盾构近距离穿越或者下穿管线,引起管线变形过大;(2)管线变形过大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有管线崩裂、地表塌陷等。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管线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2)严格控制盾构推进参数,避免对地层扰动过大;(3)合适的地层改良措施、改善土体的塑流性、保持进出土顺畅并有效控制出土量;(4)确定与开挖地层相适应的同步注浆配比、量和注浆压力,并及时进行二次补浆;(5)注浆均匀,压力适中,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调整注浆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浆液和拌浆的质量,保证浆液的和易性、流塑性和强度;(7)保证盾尾钢丝刷密封功能正常;(8)根据管线及周边环境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隔离桩、树根桩等或注浆加固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9)加强施工监测,切实做到盾构施工信息化管理。应急措施:(1)开挖并暴露管线,并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保护;(2)根据管线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控制推进速度、土舱压力、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出土量、刀盘扭矩和总推力等;(3)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4)合适的地层改良措施,改善土体的塑流性、保持进出土顺畅并有效控制出土量;(5)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隔离桩、树根桩等或注浆加固等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6)必要时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7)联系管线产权部门,并配合管线产权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周边环境的管线进行修补;(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注意事项:(1)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次生工程和环境灾害的发生;(2)严格施工恢复程序,防止施工恢复中出现三次灾害;(3)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至少有两套(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6.9.3盾尾漏浆(1)采用速凝型浆液在相邻盾尾最近的管片吊装口进行每孔注浆,在缓解了漏浆、漏水后。进行试推,同时对同步注浆、盾尾注入进行严格的掌控;(2)在盾构工作面配置适量的注浆材料和木楔、棉纱、麻绳等堵漏材料和工具;并在盾构机内安装大功率水泵2台,如果涌水,抽水排险;(3)增加盾尾密封油脂的注入量,适当提高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管片出盾尾后用速凝型双液浆补注止水。6.10应急资源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资源,包括: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必备生活保障物资。针对本工程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备齐如下应急抢险物资,应急物资在没有险情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使用。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表

序号材料、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备注1发电机台12挖掘机辆2PC200斗容量1m3装载机辆2ZL40斗容量2m4工程钻机台1CY-2A5注浆泵台3BW-2506履带吊台1QY-2525T7砼输送泵台3HBT60输送60m38工程车辆59电焊机台6BX50010灭火器只20多类型11水泵台512方木根5013砂袋只50014编织袋只100015钢支撑根20φ609钢管16双快水泥袋5017水泥袋20018水玻璃吨10192cm钢板m24020洋镐把2021交通指示牌个1022反光背心件1023急救箱个2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HYPERLINK"/detail.htm?3571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