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_第1页
中考作文审题_第2页
中考作文审题_第3页
中考作文审题_第4页
中考作文审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题专项训练作文专项训练之一考场作文的特点:限定性

限定题目限定内容限定范围限定字数

……审题——六审四瞄看分明

近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一则作文审题,要审什么呢?中心词、写作对象、范围、修饰词、句式、题意、体裁、情感、字数、人称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题,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要善于锁定题目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找找下面题目的中心词。“善良的谎言”“成长的烦恼”“我眼中的色彩”

提示:要死盯着这些中心词,慢慢琢磨他们的“色香味”。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温暖的时刻”一审中心红色--吉祥,中国人在喜庆的日子里都用红色装紫色--神秘,这个看的出来,很神秘的颜色

白色--纯洁,纯洁无瑕的白色,美丽粉色--温馨、浪漫,女孩子喜欢粉色不只是因

为好看,用它来装点房间会有温馨的感觉,

还有浪漫的感觉(联想到花)

天蓝色--幽静、清爽、忧伤,

天空很静,蓝色也静橙色--欢乐、明亮,看起来很快乐青色--伶俐,青出于蓝胜于蓝灰色--颓废、失望,有些人失败了就灰心了,真不好

黑色--意义太多了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

般代表贬义,如:黑色的日子,表示凄

惨、悲伤、忧愁的日子,像

“黑色的星期五”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

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

该放在后者。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

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

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

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

挠的精神。二、审对象少年不知愁滋味最可敬的人我的快乐之旅洒进____的雨“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愿望”“一个______的微笑”“黑板上的记忆”

三、审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街头”写上好几幕,“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雨后”“上中学后的第一天”“一

件不该发生的事情”请同学们特别注

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

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

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

事”“第二次”。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即“我”的范围)“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四、审修饰词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如“我依然

”“依然”,

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再如:“下雨天,真好”,“

,真有趣”,“有时,我也想

”,“

,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五审句式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注意两方面的联系,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又如:“我参与,我快乐”近两年,比喻入题、象征入题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题目要审清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收藏阳光”“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心中有盏红绿灯”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六审题意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一瞄体裁二瞄情感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你还会

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三瞄人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1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糟糕的作文里了。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一百来个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四瞄字数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三种命题方式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1.用一个词作题目这样的词通常有两类:具有抽象意义的词一些抽象性的词语做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这一类的词只提供了写作的内容,没有限定性,只以这个词的意思为中心即可,审题比较简单。有比喻义的词: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珍贵的礼物》,《墙》遇到这类题目,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或引申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2.用短语做题目《我的老师》《我与老师》

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那么文章的重点应写“老师”,而不是写“我”。因为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老师”是重点。但重点写了“老师”就一定不跑题了吗?不一定,如果所写的老师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同样也是跑题了。如果写《我与老师》,那么就和《我的老师》有极大的差别。“我与老师”是一个并列式短语,“我”和“老师”同等重要,二者不可有所偏废。可以写“我”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或有趣味或有意义的小故事。《有意义的生活》《父辈》

《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只在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也是个动宾短语,但比较复杂了,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时间、地点没有限制,写作时就可以抛开时间、地点不去考虑。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多了。3.用句子做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

构思时,要想清楚这几个关键问题:1.“你”是谁,写一个“你”,还是写几个“你”?2.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3.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4.“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