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1页
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2页
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3页
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4页
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背景

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位于某某县南西221°方向,直线距离约20公里处,隶属头陂镇管辖。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16°10′54″~116°11′30″;北纬26°41′32″~26°42′00″,矿区面积为0.7863km2。206国道从矿区西部通过,相距约4公里,有县乡公路相通。

本项目是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矿山建设规模为2万吨/年,矿山设计服务年限为5.8年,开采标高为+520~+320m;某某市国土资源局划定了矿区范围(抚国采批留复字[2011]4号)。

2009年8月某某市地质队受某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对头陂镇锂辉石矿区地质储量进行了地质调查工作,2009年9月提交了《江西省某某县头陂锂辉石矿资源储量(详查)地质报告》,并通过了储量评审。2008年7月,某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某某市矿业开发咨询服务中心编制了《江西省某某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0年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通过投标方式,取得了某某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的探矿采矿权。

为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委托我中心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中心即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初步工程分析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1.2.1主要建设内容

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具体工程内容见表1-1。

表1-1

项目组成表1-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一主体工程1采矿工程开采方式为沿脉平硐开拓,采用0.75m3矿车,轨距600mm轻轨运输。中段掘进工作面和采场崩落得矿石,由人力运输经主运输平硐口至地表原矿仓。再通过汽车运至选厂或外运。标高+360米井口PD1、标高+390米井口PD2、标高+420米井口PD3和+530米2采矿工业场地采矿工业场地建于+360米PD1井口附近,包括矿坑废水集水池、工人休息场所、修理房、材料库、压风机房、配变电室及生产安全管理办公室等。二辅助工程3废石场废石场位于+360米PD1平硐口东北侧,废石场占地面积7943m2,库容119145m4矿山道路矿山道路包括运矿道路、上山道路以及排土场道路,路面结构采用碎石路面,沿线公路基本沿山腰切坡而成,占地总面积1800m2三公用工程5矿部布置在矿区简易公路北侧,主要为职工宿舍、办公、生活、娱乐的场所。6供电工程10KV。7供水工程由里坑溪供水四环保工程8水土保持与环境护坡、覆盖、绿化、排水沟、洒水设施等。9污水处理新建一套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装置处理化粪池处理后生活污水。设计在矿区工业场地建设一个150m3沉淀池,坑涌水经平巷自流至矿区沉淀池进行沉淀。设计在废石场下游建一个120m

1.2.2生产工艺

Li20矿体主运输平硐+420m水平采用沿脉主平硐(PD2)开拓,主要开拓工程有:Li20矿体脉内主运输平硐(PD2),+420m沿脉平硐掘进长度以延伸到矿体边缘或矿界边缘为止。在巷道的开拓掘进过程中,探明矿体走向长度,修正储量边界线,开拓工程结束后即转为采准工程。

根据矿体倾角、厚度及围岩条件,设计选用浅孔留矿采矿法。Li20锂辉石体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锂辉石赋存于北东向花岗伟晶岩体中,呈脉状产出。矿体直接顶底板为伟晶岩、云母片岩、片麻岩。结构较致密、坚硬程度一般,稳固性较好。矿脉与围岩分界明显,矿山开采总顺序为沿矿体走向Li20矿体+420m水平采用平硐开拓,原则上要求沿走向由南西向主平硐方向,由远而近后退式开采;沿矿体垂向上由上而下分中段逐段下降开采。由于矿山规模小,产量不大,矿山只需单中段作业。当上中段开采接近结束,单中段开采产量达不到矿量要去时,短时间内允许上、下两中段同时开采,但同时开采地块不得在一个垂直面上,必须执行梯段超前后退开采。走向后退超前距离不小于一个采场走向布置长度。根据项目开发利用方案,推荐选用浅孔留矿方法。按开采总顺序要求,相邻采场由远而近(矿体边界向硐口方向)后退开采。从开场结构,单采场内回采顺序为由下而上、水平回采。

1.2.3生产规模及服务期限

矿山开采规模设计为年生产能力2万t锂辉石,预计开采5.8年。

1.2.4建设周期和投资

矿井的建设周期为6个月。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0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合计35.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8.6%。

表1-2

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治理项目名称投资(万元)备注1废气治理粉尘3.0包括采矿、运输等2废水处理10.0包括矿井涌水回用、废水沉淀池3水土保持设施废石场防治区12.5废石场的挡土墙、截洪、排水沟,道路修建、绿化等计入基建期的投资工业场地防治区1.5道路及其它防治区2.0绿化措施1.0小计17.04噪声防治2.0

5环境监测设备3.0

6环保投资合计35.0

7占工程总投资比例(%)8.60总投资为407万元1.2.5工程特性表表1-3

工程特性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

注1地质储量

1.1设计利用储量万t16.31332:7.32;333:8.991.2可采储量万t12.24332:6.4;333:5.841.3平均品位Li2O(%)%1.0459

1.4平均水平厚度m3.0

2采矿工程

2.1Li2O地下开采

2.11开采方式

地下2.12开拓方式

平硐、坑内矿产运输2.13阶段高度m30

2.14矿快长度m54

2.15采矿贫化率%5

2.16采矿回收率%87.2

3规模年30

3.1生产规模万吨/年2锂辉石矿3.2服务年限年5.8贫化率按5%计4劳动定员

4.1管理人员人4

4.2生产人员人46

5投资总额万元407

6成本

6.1单位成本元/吨矿石120.67

6.2年总成本万元241.34

7销售收入

7.1销售单价万/吨1200

7.2销售收入万元/年350

8利润

8.1年销售利润万元108.66

8.2投资利润率%26.7

9投资回收期年3.75

1.3与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3.1与政策符合性

根据“国发[2011]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1.3.2与所在矿区总体规划协调性(一)与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工业化进程。本项目不属于限制和禁止类项目。(二)与某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某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鼓励勘查的地区”之一的“某某头陂锂辉石、硅藻土、铌钽矿区”,符合某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1.3.3与矿区规划环评相符性截至2012年9月,某某县没有进行锂辉石矿规划环评,矿区也没有进行规划环评。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自然环境概况

某某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地处武夷山西麓。地舆坐标为东经116°6′-116°34′,北纬26°30′-26°39′。县境四面环山,东邻福建省建宁、宁化两县,西连宁都,南接石城,北毗南丰。县境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55千米,总面积1612平方千米。

某某县头陂镇位于位于某某市南端,某某县西南边境,与某某市宁县相邻。

江西省某某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建设地点位于江西省某某市某某县,本项目锂辉石矿区距离距离206国道约4km,距某某县城20km,项目周边交通方便。2.1.2社会经济概况

某某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地处武夷山西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6°6′-116°34′,北纬26°30′-26°39′。县境四面环山,东邻福建省建宁、宁化两县,西连宁都,南接石城,北毗南丰。县境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55千米,总面积1612平方千米。总人口2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万人。

某某县围绕“十五”发展思路和重点,突出抓经济结构凋整和招商引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4.8%,总量由2005年的7.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2亿元,5年增长了3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到48.6%,总量由2005年的746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5.4亿元,5年增长了7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0.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78亿元,5年增长了8倍。园区面积由2005年不足2000亩扩展到2010年的6100亩。入园企业由2005年的20余家发展到2010年的108家,5年增长了5倍。2010年,某某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5.4%,连续两年实现了15%以上的高位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78亿元,同比增长22.9%;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65亿元,同比增长34.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2%;财政收入达到5.4亿元,同比增长6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3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3元,同比增长17.9%。2.1.3环境现状监测概况

根据某某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的函》,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里坑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从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出具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来看,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壤都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表2-1

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时段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建设期环境空气施工区域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营运期环境空气矿区区域及其周围500m范围内村庄。地表水环境里坑溪流至头陂港的区域,约7km。地下水环境矿区周边区域。声环境矿区厂界外1m。生态环境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工业场地所影响的区域,并向外延伸100m,总面积0.973km2。风险评价废石场和炸药库附近500m区域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3.1.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表

表3-1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污染物名

称治理前排放情况治理措施治理效率%治理后排放情况污染物削减量浓度排放量浓度排放量大气污染物mg/m3t/a

mg/m3t/at/a粉尘2501.8喷雾除尘99%10.00721.7928CO0.660.211800.660.21180NOx0.270.086400.270.08640采场废水(228640m3mg/Lt/a

mg/Lt/at/apH7.8-经沉淀池沉淀后部回用,其余外排----SS8018.2970245.4912.8CODcr235.261519.554.470.79BOD53.20.73152.720.620.11NH3-N0.0690.016150.0590.0130.003废石场淋溶水(6004.25m3mg/Lt/a

mg/Lt/at/apH7.68-经沉淀池沉淀后外排----SS900.5470270.160.38CODcr260.16153BOD54.60.028153.910.0230.005NH3-N0.0650.0004150.0550.00030.0001生活污水(2400m3mg/Lt/a

mg/Lt/at/aSS2000.48经化粪池、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外排70600.140.34CODcr2500.60638BOD51200.298715.60.040.25NH3-N250.06902.50.0060.054表3-2

工程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汇总表污染物名

称治理前排放量治理措施治理效率%治理后排放量污染物削减量

大气污染物t/a

t/at/a粉尘1.8喷雾除尘99%0.00721.7928CO0.211800.21180NOx0.086400.08640废水(237044m3t/a

t/at/apH-经沉淀池沉淀后部回用,其余外排---SS19.31705.7913.52CODcr6.02154.821.20BOD51.048150.6830.365NH3-N0.0764150.01930.0571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方式和途径

矿井涌水量为656m3/d,设计在矿区工业场地建设一个150m3沉淀池,可满足3小时内井下采场所排放的坑涌水的沉淀需求,坑涌水经平巷自流至矿区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部分回用于采矿工业场地,多余的进矿区附近里坑溪,少量(16m3/d)用作井下生产用水,少量(15m

废石场淋溶水平均排放量为16.45m3/d,设计在废石场下游建一个120m

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采用A/O法处理,处理后生活污水水质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后排入里坑溪。3.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项目位于某某县头陂镇,矿区附近分布的环境保护敏感点(区)主要有居民点及建筑物、地表水体等。矿区内无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稀动植物资源,无名胜古迹。

表3-3

各环境敏感目标与矿区相对位置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与矿区相对方位距矿区(m)距废石场(m)距炸药库(m)规模环境功能环境空气和顺坑东北向70074095040人2类区外坑东北向100010501320120人彭源东北向13001340160060人声环境和顺坑东北向70074095040人2类区外坑东北向100010501320120人彭源东北向13001340160060人水环境里坑溪东向50350800小河Ⅲ类区抚河源保护区东南向500055005800-Ⅰ类区

3.3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3.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①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清除现场,土石方开挖、填筑、机械碾压等施工活动,破坏了工程区域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一定植被的损失;扰动了表土结构,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损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导致地表裸露,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会造水土流失,加大水土流失量,破坏生态,恶化环境。②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工程施工的土石方开挖将毁掉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减弱,同时施工期的尘土、噪声会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的粉尘将影响附近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影响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正常繁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但因矿区施工场地四周植被茂密,且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的场地平整阶段,只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将水土流失量控制在小于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容许流失量(500t/km2.a)以内。③对景观的影响

矿区原有人为活动较少,植被覆盖率高,完整体性好,基本保持着自然环境的状态,为天然生态环境。视觉范围内会造成景观的不良影响。随着矿区的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项目直接实施区域内原有的自然景观,具体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由于矿井的开采,对原地表形态、地层层序等造成直接的破坏,挖损产生的废弃岩土直接堆置于原地貌上,将使施工区域内的自然景观有所变化;

B、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岩石错动或塌陷区将造成地面波状起伏;

C、对土地的永久占用,使评价区内局部原有自然景观类型变为工业厂房、运输道路、供电通讯线路及排水管道的工业广场;

D、随着与项目建设同步实施的管线、道路等的建设,在路基施工中的填挖、取土、弃土等一系列的施工活动,形成裸露的边坡、取土坑、弃土场等一些人为的劣质景观,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不相协调;

E、厂房、道路建成后,会对原有的景观进行分隔,造成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非连续性,使区域上原有的自然绿色景观演化为工业景观,对原有的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影响分析①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采取地下坑采,不会大面积地改变表层地形地貌。但是施工期的矿区作业面的建设、表层围岩剥离土以及废矿石的堆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局部地形地貌产生影响。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的地表塌陷。森林植被是绿色的水库,具有涵养水分的功能,有研究表明,针对林的土壤蓄水量为14.9-35.9t/亩,针阔混交林土壤蓄水量为128-173t/亩,常绿阔叶林壤蓄水量则达250-286t/亩,矿区植被的破坏会造成局部的蓄水量减少,但对矿区所在地的整体水文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地下坑采会使局部地下水资源流失,对地表植被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会使局部地表的湿度下降,减缓植被顺向演替的速率。②对植被和是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自然生态体系产生影响因素主要是:永久性工程占地、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因采矿引起地表沉陷可能引发水土流失面积等。因此,项目对自然生态完整性势必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生产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废石场。项目生产过程产生废石,堆放到废石场内,使场地原地表植被丧失。鉴于废石场所占地区原为灌木地,地表仅有稀疏残次林,而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生产期对植被造成的影响较小,且可通过实施植被恢复措施得以恢复。生产运营期由于地下采矿可能会引起地表沉陷。地表沉陷对植被产生的影响,首先来自滑坡、泥石流及塌陷坑。滑坡将使基岩裸露、植被破坏;泥石流的发生则会冲毁或掩埋沿途植被。此外,地表裂缝可使水体下粘土层失去隔水性,而使地表水体疏干;并可能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对植物生长带来影响。通过分析,地表塌陷区域较小,地表沉陷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也小。

通过调查,评价区内自然体系状况稳定,生物量(植被)在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营期的减少量在可控制水平之内,生物种类也不因项目的建设而发生消失状况,因此,对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是评价区域内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知,头陂里坑锂辉石矿新建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建项目地下采矿和废石堆场的建设会使矿区部分树木被砍伐,荒地被占用,使得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局部绿当量降低、景观格局短期内稳定性产生波动、使得原有的植物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矿区地貌景观改变,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将使植被的涵养水源、防风固土、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等生态功能不同程度地丧失。由于本项目开采范围较小,项目规模不大,因此,动植物、土地利用和景观等自然生态体系的多样性、质量和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工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防护和补偿措施,可使丧失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终逐渐得到恢复。只要建设单位能按报告书中的要求进行生态环境的管理和防护,不会造成可预见的严重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3.3.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矿井的建设施工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二)建设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①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分析

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于大气降水,矿区地形属平原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大,降雨后大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少部分沿风化裂隙带下渗成为地下水。矿坑排水后,地下水主要向矿坑中心流动。矿坑排水是地下水主要排泄方式。

矿区附近没有大型的长期开采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少,其地下水损失主要与附近村庄取水有关,区内地下水位变幅较小。矿区现状周边水井没有干涸,井塘水位变化不明显,地表水体没有漏失,没有影响到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②矿山开采对地下水位影响分析

矿山开采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矿区开采境介内的裂隙含水层,裂隙水是附存在开采层上,对矿山开采将直接影响含水层。含水层随季节变化显著,旱季开采时矿坑水量较小,雨季开采时水量增大。因此,矿坑开采会使风化裂隙含水层局部疏干。矿山生产过程应重视对断层附近锂辉石开采探水工作,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避免出现疏通大型岩溶裂隙水。采取上述措施后,矿山开采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可能性较小。③矿山开采对周边村庄居民饮用水的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可根据包气带的岩性或涌水量进行判定,查阅表C.2和表C.3中影响半径的经验系数可得出项目周边居民点和顺坑、外坑、彭源均不在本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内。矿山的开采对矿区周边居民饮用水的影响很小。④地下采矿排水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项目属于非金属矿山项目,项目地下采场涌水部分排放较少。矿坑涌水的产生对对下水水位有一定影响,对地下水水质也有一定影响。⑤废石场对土壤、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项目场地内上部由表土、粘土,中部由粉质粘土组成,底部由含石英云母片岩组成。(表土含水性差,属微透水层;粘土,本身含水,具相对隔水作用;粉质粘土属于属弱透水层。)因,此废石堆场对土壤、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类型,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影响不大。由于地下水环境一旦被污染则很难弥补,因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必须重视,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保护措施。3.3.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排水、车辆和设备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目施工期较长,施工人员主要居住在项目厂区内,排放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污水直接排放会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需加强管理。建筑施工排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不含其它可溶性有害物质;设备冲洗水和生活污水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水量小,而且是间断瞬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里坑溪水质情况良好。事故排放时,废石场淋溶水直接外排,里坑溪CODcr值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表明建设项目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但事故排放时,废水排放对里坑溪的水质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水回用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尽量减少淋溶水的排放量。3.3.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气主来自地面施工期扬尘,根据类比调查资料可知,施工扬尘的主要影响范围一般为施工区界以外100m内,本项目施工区位于厂界内,各施工场地厂界外100m范围内无居住区和村庄。矿区属南方湿润地区,矿区及其附近为低山丘陵地形,风速小,表土为红壤土,粘性好;区内植被茂密,覆盖率高。项目建设期施工量小,扬尘总产生量小。因此如果施工期采取对干燥工作面定期洒水、及时平整场地和恢复植被等有效的防尘措施,扬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在施工厂界100m外影响很小,并且扬尘的影响是局部和短暂的,主要影响人群是施工人员,对矿区周边居民无影响。(二)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井下采矿作业中,掘进和装卸等设备配备除尘装置,采矿工作面设计有防尘控制措施,如:坑内掘进与回采作业均采取湿式凿岩;爆破堆喷雾洒水、定期巷壁清洗;矿石、废石喷雾除尘等。通过工程分析可知,除尘后的井口外排的废气含尘浓度小于1mg/m3,炮烟间断排放。地下开采产生的粉尘利用强制性通风,使粉尘及有害废气的稀释和扩散加快,一般对作业区有局部影响,加上矿区植被覆盖率高,同时,矿区距离当地的居民点等较远,矿山粉尘污染主要是对采场作业人员产生影响,因此采矿期间一定要做好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工作,包括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设备。

矿区道路为碎石路面,汽车运输过程中一般会产生扬尘,扬尘产生量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有较大关系,由于道路本身条件所限,汽车在矿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较低,扬尘产生量较小,且矿区范围内无居民点,在天气干燥时期对道路进行洒水防尘,汽车运输在矿区道路上不会对居民产生不得影响。矿区外的道路均为硬化路面,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较小,但存在撒漏现象,为减少矿石汽车运输过程中扬尘对道路两侧居民点的影响,运输车辆应对矿石进行覆盖,不得超载,同时汽车也不得超速行驶,以减少矿石汽车运输过程中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在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后,本矿山地下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3.3.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井下采掘中的设备及爆破噪声传到地面时影响已大为降低,地面施工时主要有施工运输车辆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两类。根据噪声衰减规律,一般噪声设备的噪声影响范围约200m,距项目最近的居民区和顺坑超过700m,且施工场地与其之间有山体相隔,噪声影响程度可大大降低,但夜间施工期噪声仍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施工噪声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②控制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在居民睡眠或有特殊要求的时段使用高噪声施工设备,以避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二)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投产后噪声污染源主要来风机房内风机产生的机械性或空气动力性噪声,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工程建成后,项目生产过程中,厂界昼间声级均可保持现状,叠加背景值后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因此,工程的建设运行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3.3.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分析

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井下采掘和地面建设工程。井下基建期间有约5000m3地面建设工程地面建设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及挖掘土方产生的废物,预计为500m3

由于井下和地面工程基建工程土石方的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环境影响。(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结果

项目弃土石总方量为58295m3,堆存于废石堆场。废石场共位于Li20矿体东北侧,废石场占地面积7943m2,库容

3.4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3.4.1生态环境(一)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1)合理的矿山布局和施工计划

矿山在布局和施工计划的设计规划上不应只考虑方便和省钱,还要充分考虑生态影响问题。占用土地时尽可能利用那些价值相对较低的荒山灌草丛,施工时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开挖面,以减少植被的破坏,在采矿的进程中,尽可能做到逐步推进,将剥离的表土回填采矿场地,避免新的废石场产生,以减轻植被的破坏压力,如暂时做不到,可先将表层80cm的表土单独堆放,以便将来复垦所需,因为表土富含有机质和天然种子库,表土回填有利于植被恢复。(2)加强护坡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

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尽可能集中,减少固废的植被占用量,对采矿、筑路、堆土所形成的坡面,应控制坡度和坡型,尽量减少陡坡的出现,在坡面上要通过工程措施促进永久性稳定坡面形成,并运用生态措施在坡面—上喷播草种进行护坡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对此当地政府和居民应加以监管。(3)边开采边治理的生产模式的形成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生态治理,主要包括对矿区的绿化及对固体废物的稳定工作。争取做到开发一片,稳定一片,恢复一片。

工程中采取多种生态防护和补偿措施,可使丧失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终逐渐得到恢复。只要建设单位能按报告书中的要求进行生态环境的管理和防护,不会造成可预见的严重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二)生态复垦技术经济分析

矿井服务期满后,根据《江西省某某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估算总投资合计为84.55万元,,目前项目方已出具缴纳保证金承诺书。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应在某某县土地和林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为保证该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建设单位应设立专用帐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年或按时进行提取。

3.4.2地下水(一)地下水防治措施及效果

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类型,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影响不大。由于地下水环境一旦被污染则很难弥补,因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必须重视,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加强综合利用,减少废水外排

为防止生产废水外排对当地水环境产生影响,企业应从设计、施工到投产全过程加强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处理措施。2、严格管理,对设备及管道加强维护

加强生产管理,防止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废水四处漫延地下,对企业污水处理应加强监管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严防事故性废水外排。3、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小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二)地下水防治经济技术分析

地下水防治措施分解于开采过程中,与矿井开采成本同支出,一般不另外增加费用,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均是目前国内矿山开采常用、有效的手段

3.4.3废(污)水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经济技术分析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井下采场坑涌水、废石场下雨时产生的淋溶水、职工生活污水。

项目井下涌水通过排水沟或水泵房机械排水流出地表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清水部分返回各自供水池作生产用水,其余排入里坑溪,对当地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废石场淋溶水通过在废石场两侧及上部设置截排水沟并在附近设置一沉淀池,可防止雨水对废石场的冲刷,雨季废石场淋溶水流入沉淀池,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全部外排,对当地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该处理措施是可行的。

生活污水经厂区的污水综合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经处理后其SS、BOD5和CODcr排放浓度分别小于70mg/L、20mg/L和100mg/L,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限值要求,因此不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影响。

3.4.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技术经济分析

井下粉尘对地表大气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排风井排到大气中所造成的。该粉尘的控制主要是抑制井下各工作面的粉尘产生量,设计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和局扇强制通风、通风稀释等措施,此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省,并能使井下各作业场所空气中含尘浓度达到工业卫生标准(2mg/m3),经通风井排出的废气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mg/m3)要求。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基本上都采用此法,具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可供借鉴。

对原矿运输过程采取以下防尘措施:①对进场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道路两侧进行植树绿化;②加强对外运车辆的管理,出厂前按车辆载重实行限载,装满物料后应加盖蓬布防止抛洒;③对场外道路派专人负责,经常维护以保持良好的路面状况,并及时清扫洒在道路上散状物料;④对道路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污染影响距离可缩至20~50m范围内;⑤对车辆实行限速,降低车速即可减小交通扬尘,又可降低交通噪声。

项目采取的是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普遍采用的防尘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关键在于管理,矿方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监控计划,派专人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可降低运输车辆行驶扬尘对沿途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4.5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技术经济分析

矿区地处人口稀罕的丘陵山区,居民较少,加之采用井下浅孔开采,噪声源主要来自井下爆破振动与冲击,凿岩以及井下移动式空压机,因此,噪声对当地周围环境不会有影响。可以选用噪声小的设备并对高噪声机械采取隔声、消声措施。井下作业噪声污染控制以个人防护为主,并缩短其工作时间。

从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可知,厂界东、南、西、北面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项目采取的是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普遍采用的降噪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

3.4.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本项目废石场的下方砌块石拦泥墙,防止水土流失,废石场下游建沉淀池,收集废石场废水。废石拦截坝可以往两边弧形拓展加宽,可适当增加废石堆场库容和服务年限。与采场较近,废石运输方便,节省成本,库容较大,可满足服务期的排放要求。矿山废石可用于矿区的铺路、堆砌工程及附近村民的房基工程或待矿山达到服务期限后用作闭库充填矿坑材料等。项目生活垃圾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是可行的。

3.5环境风险分析3.5.1废石场溃坝的环境影响分析

废石场位于Li20矿体东北侧,占地面积约7943m2,库容为119145m3。矿山生产产生的废土石渣等,均暂存于该处。由于废石场位于矿区山谷中,周边3.5.2炸药库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矿山生产过程的炸药风险主要表现为安全风险问题,几乎不存在环境风险问题。矿山炸药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爆破器材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矿山采用的爆破材料(炸药、雷管、导爆管和导爆索)中,以炸药最具危害性。而在炸药的运输、储存和使用三个环节中,从炸药量来分析,又以运输和储存两环节的事故性爆炸最具危险性。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要求,购买爆破器材的单位,应凭有效的爆破器材供销合同和申请表,向公安机关申领“爆破物品运输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的向运达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运输的向运达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凭证在有效期间内,按指定线路运输。爆破器材运达目的地后,收货单位应指派专人领取,认真检查爆破器材的包装、数量和质量。道路运输时车厢的黑色金属部分应用木板或胶皮衬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者除外),汽车排气管宜设在车前下侧,并应配带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由熟悉爆破器材性能,具有安全驾驶经验的司机驾驶。车上应配备灭火器材,并按规定配挂明显的危险标志。公路运输爆破材料途中避免停留住宿,禁止在居民区、行人稠密的闹市区、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重要建筑设施等附近停留。其运输路线按公安部门指定路线行驶,一般情况下,运输事故发生概率较小。

矿山炸药库位于山凹中,存药量小于2t,雷管库与炸药库分开设置,距离30m,并在出入口设置值班室,库区采用摄像头监控。炸药库只储存1周用量。炸药库周围设围墙或围栏。在炸药库内建有消防水池和消防沙和土,以备炸药库消防用。炸药库300m之内无居民点及其它敏感目标,安全距离是可行的。建设单位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应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规定执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6.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锂辉石的年营运利润为108.66万元,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经济效益指标显示,本项目只有投资利润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6.2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项目建成后,企业总定员为50人,可解决头陂镇附近部分农户就业,可避免当地矿山受到私挖、滥采,有利于某某县国土局整治该地区的矿山开采秩序,保护某某县的矿产资源,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提高某某县的财政收入,为稳定社会作出贡献,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较好。

3.7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7.1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及评估意见,本项目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监测及矿区周围环境质量的定期监测,并对水土流失等因子进行监测。

根据项目特点拟定的监测内容见表3-4,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试方法。企业内部如无能力开展,可委托当地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表3-4

污染源监测计划表监测点及监测项目监测因子监测频率采矿井口产尘点TSP每年监测一次废石场淋溶废水pH、CODCr、SS、每年监测一次生活废水CODCr、BOD5、SS、NH3-N每年监测一次噪声源噪声强度每年监测一次厂区、厂界噪声噪声强度每年监测一次

3.7.2环境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有关要求,矿区建设后,应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定员1~2人。环境监测设施可与化验室公用,合并办公。为减小企业的负担和购买环境监测设备等的投资,也可委托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日常监测,以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环境管理职责的工作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A.项目施工期:(1)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明确目标,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的扬尘、建筑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2)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3)组织协调建筑垃圾存放和处理,合理安排交通运输。(4)组织实施施工期水土流失减缓措施,保护和移植施工区内的有观赏性的植物。(5)监督和检查施工现场环境恢复。(6)监督环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否按照有关规范实施。B.项目营运期:(1)负责与省、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络,建立获取国家和地方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畅通渠道。(2)建立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根据工艺特点,制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各项操作规程,制定节水、节电、节能措施。(3)负责组织培训,对公司员工分级别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培训教材,将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以及为保障目标、指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向各部门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地宣讲。(4)建立定期检查与监测制度,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和污染处置设施的运行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转。按环境监测规范,制定各项污染指标的化(检)验技术规程,按规定对生产废水进、出水质进行监测。(5)建立应急处理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各项污染事故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在出现污染排放事故时组织实施。(6)建立年终评审制度,推进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年终评审,奖优罚劣,并对新一个周期的管理、目标、指标提出新的要求,推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良性循环。(7)将以上所有工作建立工作档案,并全部予以文档化。4公众参与4.1环境信息公开的次数、内容、方式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同时结合工程前期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评价单位于2012年5月28日在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的网站上(/)进行了本项目的第一次公示以便于公众了解本工程的建设的基本情况(见图4-1)。

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和团体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

建设单位于2012年9月17日在某某县人民政府的网站进行了本项目的第二次公示以便于公众了解本工程的建设的基本情况(见图4-2)。

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和团体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4.2.1现场调查概况

2012年5月28-2012年6月28日,某某锂辉石矿工作人员采取公告张贴的形式向项目周围的公众公告了本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范围主要为矿区周围各村庄,采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收集项目周围的公众意见。通过整理各位走访人员的意见,得出公众对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看法和建议。4.2.2被调查公众人员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确认有效份数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37人,占74%;女性13人,占26%。公众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见表4-1。

表4-1

被调查人员情况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位或住址职业电话1陶小明男26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50****68982李小香女41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37****59363廖世勇男51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和顺坑农民136****48604李秀英女48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

5廖年华男46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

6李金生男47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和顺坑农民139****28677廖海兰女47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52****94738李游宾男24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务工134****51209焉兵生男46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务工151****793910刘连生男48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务工137****924611肖伟发男50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50****682512陈海荣男38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39****728513谢志东男52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34****341014林梅秀女35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和顺坑农民

15廖庆明男47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50****340216廖小明男42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59****679017温亚秀女50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50****227418李志开男51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59****912119尹子豪男35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商人135****297120刘过房男39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34****897721符宏河男36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50****125922谢游生男45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38****501223廖喻明男38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商业139****981124章晓华女33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商业

25章表仁男62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和顺坑农民

26廖曾贤男65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和顺坑农民

27杨元秀女60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

28廖喻华男39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司机135****376929廖喻茂男35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司机131****331130李凤英女52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87****184931廖俊平男29中专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38****737232廖勇平男26初中头陂镇羡地彭源农民131****944933李七秀女37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39****981134刘荣生男35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39****714535曾其龙男43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39****124636廖罗生男45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139****163537李明华男47高中某某某某锂业公司安全员

38陈小明男49大专某某某某锂业公司工人

39刘银香女29大专某某某某锂业公司员工

40侯树青男28

某某某某锂业公司员工138****813541付私菊花女27大专某某某某锂业公司行政152****793642管浩男41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43吕明伍男38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员工

44施忠莲女46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45温马路男54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46廖小强男36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47刘红女29高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48李树生男55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49刘青生男54小学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50吕勇男49初中头陂镇羡地村农民

表4-2

调查对象统计结果一览表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男女<35岁35~50岁>50岁其它工人农民职员大专及以上中学小学503713931105436503614

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建设单位、评价单位共同负责公众参与工作。具体分工为建设单位负责在矿区周围各环境保护目标张贴公告、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收集问卷调查表。评价单位负责设计公众问卷调查格式内容并提供给建设单位,负责网上公示并回答收集公众对项目的提问,负责统计公众问卷调查并归纳分析意见。

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表4-3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公众参与内容统计结果意见人数所占比例(%)1是否知道本项目的建设知道4692不知道482认为矿区周围环境现状如何较好1530一般3570污染严重003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可能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12水环境00噪声1836固体废物24生态破坏00其它29584本项目对经济建设的作用有利于4386不利于714不知道005是否赞同该项目的建设赞同4284不赞同00无所谓816

4.5公众参与总结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2人(84%)赞同该项目的建设,8人(16%)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公众表示反对。从公众参与及发放调查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项目建设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劳动就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都希望项目建设和发展当地的经济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希望矿山加强环保措施,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综上,环评决定采纳公众意见,即支持本项目的建设。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建设项目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项目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标准,在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后,其产生的污染物可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在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确保环保资金的投入量和合理使用,并得到相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使“三同时”落到实处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年采2万吨锂辉石矿项目是可行的。6联系方式6.1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某某某某锂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赣县县城红金工业园

联系电话/p>

联系人:王永来6.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大道101号

联系电话:0791-87185963

联系人:魏善彪

E-mail:weishanbiao@163.com,此废石堆场对土壤、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类型,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影响不大。由于地下水环境一旦被污染则很难弥补,因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必须重视,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保护措施。3.3.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建筑施工排水、车辆和设备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目施工期较长,施工人员主要居住在项目厂区内,排放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污水直接排放会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需加强管理。建筑施工排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不含其它可溶性有害物质;设备冲洗水和生活污水成分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水量小,而且是间断瞬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里坑溪水质情况良好。事故排放时,废石场淋溶水直接外排,里坑溪CODcr值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表明建设项目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但事故排放时,废水排放对里坑溪的水质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水回用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尽量减少淋溶水的排放量。3.3.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气主来自地面施工期扬尘,根据类比调查资料可知,施工扬尘的主要影响范围一般为施工区界以外100m内,本项目施工区位于厂界内,各施工场地厂界外100m范围内无居住区和村庄。矿区属南方湿润地区,矿区及其附近为低山丘陵地形,风速小,表土为红壤土,粘性好;区内植被茂密,覆盖率高。项目建设期施工量小,扬尘总产生量小。因此如果施工期采取对干燥工作面定期洒水、及时平整场地和恢复植被等有效的防尘措施,扬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在施工厂界100m外影响很小,并且扬尘的影响是局部和短暂的,主要影响人群是施工人员,对矿区周边居民无影响。(二)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井下采矿作业中,掘进和装卸等设备配备除尘装置,采矿工作面设计有防尘控制措施,如:坑内掘进与回采作业均采取湿式凿岩;爆破堆喷雾洒水、定期巷壁清洗;矿石、废石喷雾除尘等。通过工程分析可知,除尘后的井口外排的废气含尘浓度小于1mg/m3,炮烟间断排放。地下开采产生的粉尘利用强制性通风,使粉尘及有害废气的稀释和扩散加快,一般对作业区有局部影响,加上矿区植被覆盖率高,同时,矿区距离当地的居民点等较远,矿山粉尘污染主要是对采场作业人员产生影响,因此采矿期间一定要做好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工作,包括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设备。

矿区道路为碎石路面,汽车运输过程中一般会产生扬尘,扬尘产生量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有较大关系,由于道路本身条件所限,汽车在矿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较低,扬尘产生量较小,且矿区范围内无居民点,在天气干燥时期对道路进行洒水防尘,汽车运输在矿区道路上不会对居民产生不得影响。矿区外的道路均为硬化路面,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较小,但存在撒漏现象,为减少矿石汽车运输过程中扬尘对道路两侧居民点的影响,运输车辆应对矿石进行覆盖,不得超载,同时汽车也不得超速行驶,以减少矿石汽车运输过程中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在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后,本矿山地下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3.3.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建设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井下采掘中的设备及爆破噪声传到地面时影响已大为降低,地面施工时主要有施工运输车辆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两类。根据噪声衰减规律,一般噪声设备的噪声影响范围约200m,距项目最近的居民区和顺坑超过700m,且施工场地与其之间有山体相隔,噪声影响程度可大大降低,但夜间施工期噪声仍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施工噪声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②控制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在居民睡眠或有特殊要求的时段使用高噪声施工设备,以避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二)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投产后噪声污染源主要来风机房内风机产生的机械性或空气动力性噪声,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工程建成后,项目生产过程中,厂界昼间声级均可保持现状,叠加背景值后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因此,工程的建设运行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3.3.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一)建设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分析

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井下采掘和地面建设工程。井下基建期间有约5000m3地面建设工程地面建设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及挖掘土方产生的废物,预计为500m3

由于井下和地面工程基建工程土石方的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环境影响。(二)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结果

项目弃土石总方量为58295m3,堆存于废石堆场。废石场共位于Li20矿体东北侧,废石场占地面积7943m2,库容

3.4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3.4.1生态环境(一)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1)合理的矿山布局和施工计划

矿山在布局和施工计划的设计规划上不应只考虑方便和省钱,还要充分考虑生态影响问题。占用土地时尽可能利用那些价值相对较低的荒山灌草丛,施工时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开挖面,以减少植被的破坏,在采矿的进程中,尽可能做到逐步推进,将剥离的表土回填采矿场地,避免新的废石场产生,以减轻植被的破坏压力,如暂时做不到,可先将表层80cm的表土单独堆放,以便将来复垦所需,因为表土富含有机质和天然种子库,表土回填有利于植被恢复。(2)加强护坡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

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尽可能集中,减少固废的植被占用量,对采矿、筑路、堆土所形成的坡面,应控制坡度和坡型,尽量减少陡坡的出现,在坡面上要通过工程措施促进永久性稳定坡面形成,并运用生态措施在坡面—上喷播草种进行护坡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对此当地政府和居民应加以监管。(3)边开采边治理的生产模式的形成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生态治理,主要包括对矿区的绿化及对固体废物的稳定工作。争取做到开发一片,稳定一片,恢复一片。

工程中采取多种生态防护和补偿措施,可使丧失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终逐渐得到恢复。只要建设单位能按报告书中的要求进行生态环境的管理和防护,不会造成可预见的严重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二)生态复垦技术经济分析

矿井服务期满后,根据《江西省某某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估算总投资合计为84.55万元,,目前项目方已出具缴纳保证金承诺书。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应在某某县土地和林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为保证该资金能够专款专用,建设单位应设立专用帐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年或按时进行提取。

3.4.2地下水(一)地下水防治措施及效果

本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类型,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影响不大。由于地下水环境一旦被污染则很难弥补,因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必须重视,结合本次评价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加强综合利用,减少废水外排

为防止生产废水外排对当地水环境产生影响,企业应从设计、施工到投产全过程加强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处理措施。2、严格管理,对设备及管道加强维护

加强生产管理,防止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废水四处漫延地下,对企业污水处理应加强监管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严防事故性废水外排。3、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小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二)地下水防治经济技术分析

地下水防治措施分解于开采过程中,与矿井开采成本同支出,一般不另外增加费用,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均是目前国内矿山开采常用、有效的手段

3.4.3废(污)水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经济技术分析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井下采场坑涌水、废石场下雨时产生的淋溶水、职工生活污水。

项目井下涌水通过排水沟或水泵房机械排水流出地表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清水部分返回各自供水池作生产用水,其余排入里坑溪,对当地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废石场淋溶水通过在废石场两侧及上部设置截排水沟并在附近设置一沉淀池,可防止雨水对废石场的冲刷,雨季废石场淋溶水流入沉淀池,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全部外排,对当地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该处理措施是可行的。

生活污水经厂区的污水综合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经处理后其SS、BOD5和CODcr排放浓度分别小于70mg/L、20mg/L和100mg/L,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限值要求,因此不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影响。

3.4.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技术经济分析

井下粉尘对地表大气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排风井排到大气中所造成的。该粉尘的控制主要是抑制井下各工作面的粉尘产生量,设计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和局扇强制通风、通风稀释等措施,此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省,并能使井下各作业场所空气中含尘浓度达到工业卫生标准(2mg/m3),经通风井排出的废气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mg/m3)要求。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基本上都采用此法,具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可供借鉴。

对原矿运输过程采取以下防尘措施:①对进场道路进行硬化处理,道路两侧进行植树绿化;②加强对外运车辆的管理,出厂前按车辆载重实行限载,装满物料后应加盖蓬布防止抛洒;③对场外道路派专人负责,经常维护以保持良好的路面状况,并及时清扫洒在道路上散状物料;④对道路每天实施洒水抑尘作业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扬尘污染影响距离可缩至20~50m范围内;⑤对车辆实行限速,降低车速即可减小交通扬尘,又可降低交通噪声。

项目采取的是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普遍采用的防尘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关键在于管理,矿方应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监控计划,派专人加强监督管理和实施,可降低运输车辆行驶扬尘对沿途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可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4.5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技术经济分析

矿区地处人口稀罕的丘陵山区,居民较少,加之采用井下浅孔开采,噪声源主要来自井下爆破振动与冲击,凿岩以及井下移动式空压机,因此,噪声对当地周围环境不会有影响。可以选用噪声小的设备并对高噪声机械采取隔声、消声措施。井下作业噪声污染控制以个人防护为主,并缩短其工作时间。

从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可知,厂界东、南、西、北面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项目采取的是国内外地下开采矿山普遍采用的降噪措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经济有效。上述措施简单易行。

3.4.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本项目废石场的下方砌块石拦泥墙,防止水土流失,废石场下游建沉淀池,收集废石场废水。废石拦截坝可以往两边弧形拓展加宽,可适当增加废石堆场库容和服务年限。与采场较近,废石运输方便,节省成本,库容较大,可满足服务期的排放要求。矿山废石可用于矿区的铺路、堆砌工程及附近村民的房基工程或待矿山达到服务期限后用作闭库充填矿坑材料等。项目生活垃圾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是可行的。

3.5环境风险分析3.5.1废石场溃坝的环境影响分析

废石场位于Li20矿体东北侧,占地面积约7943m2,库容为119145m3。矿山生产产生的废土石渣等,均暂存于该处。由于废石场位于矿区山谷中,周边3.5.2炸药库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矿山生产过程的炸药风险主要表现为安全风险问题,几乎不存在环境风险问题。矿山炸药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爆破器材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矿山采用的爆破材料(炸药、雷管、导爆管和导爆索)中,以炸药最具危害性。而在炸药的运输、储存和使用三个环节中,从炸药量来分析,又以运输和储存两环节的事故性爆炸最具危险性。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要求,购买爆破器材的单位,应凭有效的爆破器材供销合同和申请表,向公安机关申领“爆破物品运输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的向运达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运输的向运达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凭证在有效期间内,按指定线路运输。爆破器材运达目的地后,收货单位应指派专人领取,认真检查爆破器材的包装、数量和质量。道路运输时车厢的黑色金属部分应用木板或胶皮衬垫(用木箱或纸箱包装者除外),汽车排气管宜设在车前下侧,并应配带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由熟悉爆破器材性能,具有安全驾驶经验的司机驾驶。车上应配备灭火器材,并按规定配挂明显的危险标志。公路运输爆破材料途中避免停留住宿,禁止在居民区、行人稠密的闹市区、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重要建筑设施等附近停留。其运输路线按公安部门指定路线行驶,一般情况下,运输事故发生概率较小。

矿山炸药库位于山凹中,存药量小于2t,雷管库与炸药库分开设置,距离30m,并在出入口设置值班室,库区采用摄像头监控。炸药库只储存1周用量。炸药库周围设围墙或围栏。在炸药库内建有消防水池和消防沙和土,以备炸药库消防用。炸药库300m之内无居民点及其它敏感目标,安全距离是可行的。建设单位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应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规定执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6.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锂辉石的年营运利润为108.66万元,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经济效益指标显示,本项目只有投资利润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等特点,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6.2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项目建成后,企业总定员为50人,可解决头陂镇附近部分农户就业,可避免当地矿山受到私挖、滥采,有利于某某县国土局整治该地区的矿山开采秩序,保护某某县的矿产资源,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提高某某县的财政收入,为稳定社会作出贡献,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较好。

3.7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7.1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及评估意见,本项目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监测及矿区周围环境质量的定期监测,并对水土流失等因子进行监测。

根据项目特点拟定的监测内容见表3-4,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试方法。企业内部如无能力开展,可委托当地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表3-4

污染源监测计划表监测点及监测项目监测因子监测频率采矿井口产尘点TSP每年监测一次废石场淋溶废水pH、CODCr、SS、每年监测一次生活废水CODCr、BOD5、SS、NH3-N每年监测一次噪声源噪声强度每年监测一次厂区、厂界噪声噪声强度每年监测一次

3.7.2环境管理制度(一)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有关要求,矿区建设后,应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定员1~2人。环境监测设施可与化验室公用,合并办公。为减小企业的负担和购买环境监测设备等的投资,也可委托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日常监测,以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环境管理职责的工作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A.项目施工期:(1)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明确目标,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的扬尘、建筑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2)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3)组织协调建筑垃圾存放和处理,合理安排交通运输。(4)组织实施施工期水土流失减缓措施,保护和移植施工区内的有观赏性的植物。(5)监督和检查施工现场环境恢复。(6)监督环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否按照有关规范实施。B.项目营运期:(1)负责与省、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络,建立获取国家和地方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畅通渠道。(2)建立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根据工艺特点,制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各项操作规程,制定节水、节电、节能措施。(3)负责组织培训,对公司员工分级别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培训教材,将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以及为保障目标、指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向各部门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地宣讲。(4)建立定期检查与监测制度,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和污染处置设施的运行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转。按环境监测规范,制定各项污染指标的化(检)验技术规程,按规定对生产废水进、出水质进行监测。(5)建立应急处理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各项污染事故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在出现污染排放事故时组织实施。(6)建立年终评审制度,推进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年终评审,奖优罚劣,并对新一个周期的管理、目标、指标提出新的要求,推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良性循环。(7)将以上所有工作建立工作档案,并全部予以文档化。4公众参与4.1环境信息公开的次数、内容、方式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同时结合工程前期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评价单位于2012年5月28日在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的网站上进行了本项目的第一次公示以便于公众了解本工程的建设的基本情况(见图4-1)。

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和团体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

建设单位于2012年9月17日在某某县人民政府的网站进行了本项目的第二次公示以便于公众了解本工程的建设的基本情况(见图4-2)。

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和团体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4.2.1现场调查概况

2012年5月28-2012年6月28日,某某锂辉石矿工作人员采取公告张贴的形式向项目周围的公众公告了本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范围主要为矿区周围各村庄,采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收集项目周围的公众意见。通过整理各位走访人员的意见,得出公众对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看法和建议。4.2.2被调查公众人员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确认有效份数5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37人,占74%;女性13人,占26%。公众调查对象构成情况见表4-1。

表4-1

被调查人员情况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位或住址职业电话头陂镇羡地村彭源农民150****6898头陂镇羡地村外坑农民137****59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