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_第1页
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_第2页
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_第3页
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_第4页
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PAGEPAGE481综合说明1.1立项情况1.1.1项目背景讷河市长发镇的建设、丰收两个村及六合镇的繁强村是旱作农业区,多年来一直以粮豆作物为主。根据区内土地情况和自然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靠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是很难摆脱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因此从旱涝兼治入手,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主,田、水、林、路、渠(沟)、井、喷灌设备配套等措施,综合治理,调整区内农业种植业结构,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节水灌溉可对作物适量补充水分,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理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不但高产而且质优,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粮食,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保证。本次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应用高新科技手段,借助先进实用生产设备,在品种质量、产量上实现较大提高,真正把项目区建设成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对全市及周边地区粮食生产起到示范、引导、牵动与带动作用,为讷河市粮食生产建设做出积极贡献。1.1.2可研批复情况《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4年9月1日通过省农业开发评审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结论为项目建设必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同意立项。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其中优质玉米2.5万亩,马铃薯0.8万亩。项目总投资3182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2572.71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74.28万元;林业措施投资84万元;其他措施费用151万元,其中项目建设管理费35万元,工程管护费30万元,勘测费9万元,设计费42万元,监理费35万元。项目总投资中3182万元,其中:中省财政投资297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12万元。1.2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1.2.1建设地点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择在讷河市长发镇的建设、丰收两个村及六合镇的繁强村。项目区位于讷河市南部,讷依公路两侧,距讷河市21公里。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是讷河市玉米、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项目区总面积9.1万亩,播种面积7.2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万亩,马铃薯1万亩,杂粮1.2万亩。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其中优质玉米2.5万亩,马铃薯0.8万亩。项目区总人口0.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87万人,农业劳动力0.6万人。项目区所在的乡镇是讷河市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乡镇,2013年农业总产值为6977万元,农业总收入5793万元,农民人均年人均收入6782元。1.2.2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其中优质玉米2.5万亩,马铃薯0.8万亩。1.3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1.3.1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排水工程:开挖疏浚排水沟道40km。灌溉工程:新打机电井100眼,配套井房100座。购置卷盘式喷灌设备JP-75-300型100套。架设输电线路58km,其中高压34km,低压24km。变压器30KVA50台。建筑物工程:新建建筑物205座,其中有基涵5座,临时性道涵200座。(2)道路措施整修农田砂石路40km。(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100亩。1.3.2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182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2547.7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98.3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20万元;其他措施费用116万元,其中项目建设管理费35万元,工程管护费30万元,勘测费9万元,设计费42万元。项目总投资中3182万元,其中:中省财政投资297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12万元。1.4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年,拟2014年10月开工,2015年10月竣工。1.5项目效益1.5.1经济效益通过开发建设,改善现有旱田面积3.3万亩,年新优质玉米生产能力500万kg,年新增马铃薯生产能力240万kg。新增农业产值1090万元,新增农业收入8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开发前增加1031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813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7%,财务净现值390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9,投资回收期4.5年。1.5.2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节约用水,保证了田间的供水配水,而且调整了农业种植业结构,增强了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农民增加总收入897.7万元,人均增收1031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标准农田工程示范项目区建设完成后:一是项目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旱能灌、涝能排、实现了旱涝保收。二是项目区基本实现了农田园林化、环境生态化、交通网络化,水利设施配套完整,林路齐全。三是项目区农田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1.5.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提高,建设了良好的防护林体系。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风蚀、水蚀基本得到控制,有效的预防了大风、干旱、低温等生态灾难,光能利用率高,土地资源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2项目区概况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择在讷河市长发镇的建设、丰收两个村及六合镇的繁强村。项目区位于讷河市南部,讷依公路两侧,距讷河市21公里。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是我市玉米、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项目区总人口0.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87万人,农业劳动力0.6万人。2013年项目区播种面积7.2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马铃薯1万亩,亩产1800公斤。2.1.2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第三、四积温带之间,属温凉半干旱区。春季多晴少雨,便于农事;夏季多雨,光照充足;秋季昼夜温差大,初霜较早;冬季气温低,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750小时,无霜期125天,全年有效积温2400℃,全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作物生长季(5月~9月)降雨量为4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91%,作物生长季每天日照时数可达8.5小时,构成雨热同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得到满足,昼夜温差大,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积累有机物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1.3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属于一级阶地,海拔高程为300米左右,大部分地块平坦开阔,少部分地块属漫川漫岗。区内大部分土地为耕地。2、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以碳酸盐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3%,质地轻粘,土壤板结,肥力减退,春季保墒不好,易春旱。2.1.4水文项目区属于成井比较容易的河谷平原及低平原,地下水含水层厚度50~70m,含水层为砂岩、砂砾岩层中的潜水和局部承压水。适宜成井深度120m,井距一般在250~400m,单井出水量为30~50t/h。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约为480.24万m3,年可开采利用量为329.28万m3,补给量超过开采量,可发展喷灌。2.1.5项目区地表无江河湖泊,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自然降水。1、地表水资源项目区全年平均降雨量450mm,作物生长季(5~9月)降雨量为400mm,占全年降雨量的91%。正常年份降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2、地下水资源项目区地下水由上第三系孙吴组砂岩、砂砾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下伏有第三系依安组砂砾岩含水岩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蒸发和侧向径流方式排汇。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PH值一般为7~9之间,潜水矿化度大部分小于1g/L,其硬度为15~16德国度。当地一般打井深度为120m左右,井径300~550mm,单井出水量30~50m3/h(Φ300水泥管),50~100m3/h(Φ400铁管)。2.1.6项目区幅员面积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林地0.3万亩,其它占地1.6万亩。作物种植以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兼有杂粮、杂豆等,产量较低,亩产平均在320kg左右,效益较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全面治理,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农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2.1.7根据气象资料,旱涝灾害是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旱灾表现在降雨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布不均。旱灾的形式有春旱和伏旱两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春旱,项目区基本是十春九旱,春耕播种阶段降雨少,致使作物发芽延迟,出苗晚且不齐,幼苗发育受阻,一般减产30~40%。其次是伏旱,5月中旬~6月下旬少雨或无雨,导致各种作物大面积的减产。涝灾多表现在7~9月份,降雨集中强度大,田间缺少排水工程,致使各种作物大面积的减产。旱涝灾害导致作物不能高产稳产,影响当地农业发展。2.2社会经济状况2.2.1项目区总人口0.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87万人,农业劳动力0.6万人。2.2.2项目区土地总面积9.1万亩,其中耕地7.2万亩,林地0.83万亩,其它村屯及道路占地1.07万亩。2.2.3项目区土地受干旱和涝灾的影响,作物品种单一,产量较低,马铃薯平均亩产1800kg,玉米平均亩产500kg左右,农业相对投入高、产出低,甚至收不抵支,严重影响了群众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水平较低。2.2.4项目区所在的两个乡镇亦是讷河市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乡镇之一,该项目区的3个村,2013年农业总产值为6977万元,农业总收入5793万元,人均收入为6782元。2.2.5讷河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市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有农业技术服务站,村有农业技术员。可以保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普及推广到位。2.3基础设施2.3.1项目区没有水利骨干工程,仅有生活用水井和部分抗旱井,农业生产无灌溉渠道和排水工程。农业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状态。不能满足项目区节水灌溉提水需要。2.3.2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基本形成较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田间排水主要依靠路边沟,现有路边沟冲淤严重,不能满足项目区排水要求,下地等交通建筑物不配套,严重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活。2.3.3截止到2013年底,现有大型拖拉机10台,大型收获机5台,中小型拖拉机54台,配套农机具125台件,农机总功率2970千瓦。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机服务组织2个,农机化装备水平较高,基本可满足项目区旱田生产机械化的需要。2.3.4项目区交通便利,讷依公路贯穿全境。区内电力资源充足,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电力需求。各村屯都有程控电话,项目区所在乡镇均建有移动通讯塔,安装了光缆,上了程控电话;项目区村屯都能看上有线电视。为高标准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3项目区建设规划布局3项目区建设规划布局3.1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3.1.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指导,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为载体,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创新项目区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合作化和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3.1.2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讷河市政府整合资金的统一要求,总体上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具体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突出主导产业的原则。围绕市政府确定的总体规划区域和主导产业选择项目,围绕玉米、马铃薯集中建设优质粮食种植基地。二是突出开发规模的原则。按水利部门批准的灌区或流域规划选择治理区域,集中资金、重点投入、连续扶持、成片开发、规模推进,确保治理区域相对集中,达到治理一片、成效一片。三是突出建设高标准的原则。把农田节水灌溉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科学确定项目区两年建设任务,精心规划项目内容,采取水利、农机、道路、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农田。四是突出农业机械化的原则。按照资金整合规划在项目区选择土地规模经营有基础、村班子作风硬、农民有意愿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村组建农机合作社,项目区土地全部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全程机械化作业。五是突出科技进步的原则。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搞好组合配套。3.2目标任务3.2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优良品种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3.2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其中优质玉米2.5万亩,马铃薯0.8万亩。3.3设计依据3.3.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3.2相关政策1、《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涉农资金整合方案》(黑政办发[2013]51号);2、《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黑政办发[2014]5号);3、《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涉农资金整合三年规划》和省政府第38次专题会议精神。3.3.3工程技术标准、规范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3、《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4、《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范》(DL/T5082-1998);5、《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2008);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3.3.4工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1、《讷河市志》;2、《讷河市土地志》;3、讷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12年);4、讷河市气象资料;5、讷河市水文地质资料;6、项目区地籍及踏勘基础资料;7、项目区1:10000地形图;8、项目区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3.3.5主要技术文件1、《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2013-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2013年7月)。 2、《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2014年7月)。 3.4建设标准1、农田排涝标准达到五年一遇;2、灌溉保证率85%以上;3、改良土壤,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不低于0.1%;改造瘠薄地加厚土层后,耕作层不小于20cm。4、品种改良,示范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5、农田道路建设标准:整修农田骨干道路,路面宽4.5m,路基填土高度0.5m,边坡1:1。3.5总体布局3.5.1在3.3万亩农田中,其中优质玉米2.5万亩,马铃薯0.8万亩。3.5.2项目规划区位于讷依公路两侧长发镇的建设、丰收两个村及六合镇繁强村范围内,现有旱田种植基地内涝严重,春、夏旱灾频发,抗旱水源不足。交通道路标准低,配套建筑物严重不足。对此结合道路清淤路边排水沟40km,配套涵495座,维修农田道路40km,打机电井100眼,配套卷盘式喷灌机100台。架输电线路58km,配套变压器50台。造林300亩。通过对现有旱田的改造,把项目区建设成为节水灌溉、规模种植、绿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种植展示区,进而实现农田园林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灌溉水利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使项目区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牧业科技示范的样板,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3.6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3.6.1项地表水资源: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450mm,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雨量为400mm左右,基本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本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0.88mm,年蒸发量1340mm。地下水资源:本区为微倾斜台地,由上伏第四系孙吴组砂、砂砾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下伏有第三系依安组砂砾岩组成的承压含水层,为砂岩、砂砾岩层中的承压水。不同深度的含水层,可综合开发利用。含水层厚度50~130m,地下水埋藏深30~50m,适宜成井深度70~130m,以深井泵提水为宜,单井出水量30~50t/h。本区行政面积60.70km2。地下水年补给量480.24万m3,可开采量235.2万m3,可以发展喷灌。3.6.2供需平衡分区本次规划高标准农田面积3.3万亩,位于讷河市讷依公路两侧长发镇及六合镇2个乡镇范围内,灌溉水源为地下水,项目区处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因此按一个区进行供需平衡分析。3.6.3项目区供需平衡需水量计算.1灌水定额与灌溉周期马铃薯灌水定额与灌溉周期:灌溉制度参照当地多年实际经验,马铃薯生产田块,在生育期需水关键期进行节水灌溉3~4次,幼苗期可以采用点灌和畦灌,成苗期采用喷灌,灌溉标准按计算田间持水量的上限的80%控制,采用阴天或早晚及夜间灌溉,防止出现地表板结,影响作物生长。良种田繁育育苗移栽的,利用井灌在育苗和移栽期进行灌溉,具体操作形式采用点灌和畦灌,时机掌握同前。玉米灌水定额与灌溉周期:讷河县多年来干旱95%机率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内,重点是5月下旬,故旱田设计灌溉时间为30d,按10d一周期,需灌水3次。根据近五年的灌溉实践,拟定年均灌水次数为3次,灌水定额为20m3/亩,相当于30㎜降水,年灌水定额60m3/亩,相当降水90㎜。.2需水量预测马铃薯需水量预测:按黑龙江省农业开发扩大初步设计编制培训教材推荐的方法,计算马铃薯灌溉定额,查当地有关资料,确定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按无资料地区公式计算:m=0.1rh(β1-β2)(1/η)W=6.67*m(m3/亩)式中:m——设计喷灌一次灌水定额(mm);W喷灌一次的设计灌水量(m3)r——土壤容重(kg/cm3);h计划湿润层深度,cm:η——灌溉水的利用系数;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取r=1.4,马铃薯田取h=30;查表取β1=28%β2=23%;按风力低于3.4米/秒考虑取推荐值;η=0.9(风速大于3.5米/秒时停喷);经计算得:m=23.3(mm);W=15.5m3/亩/次;则马铃薯灌水定额为15.5m3/亩,生育期灌水3-4次水,合计灌水定额为45.5~62m3/亩。表3-1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参考表土壤质地容重G/CM3田间持水量重量体积紧沙土1.45-1.616-2226-32砂壤土1.36-1.5422-3032-42轻壤土1.40-1.5222-2830-36中壤土1.40-1.5522-2830-35重攘土1.38-1.5422-2832-42轻粘土1.35-1.4428-3240-45中粘土1.30-1.4525-3534-45重粘土1.32-1.4030-3540-45按黑龙江省农业开发扩大初步设计编制培训教材推荐的公式,计算灌水周期:T设=m/e*η式中;T设设计灌溉周期(d);e作物耗水最旺盛时的日平均耗水量(mm/d);m设计喷灌一次灌水定额(mm);η灌溉水的利用系数;T设=23.3/3.8*0.9=6.8天,取7天。表3-2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物消耗土壤水分表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最大消耗速率mm/24h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最大消耗速率mm/24h冷、潮湿2.5温和、干燥5.1冷、干旱3.8热、潮湿5.1温和、潮湿3.8热、干燥7.6表3-3土壤水分允许消耗值作物类别允许消耗占有效持水量%生产价值高对水敏感浅根作物33生产价值与根深一般作物50生产价值低抗旱作物(大田)67项目区马铃薯需水量:0.8万亩×15.5m3/亩/次×4次=49.6万m3。全部为井灌。玉米需水量:农田工程灌溉2.5万亩,玉米毛定额为58.8m3/亩,需水量为2.5万亩×58.8m3=147万m3。项目区总计需水量:49.6+147=196.6万m可开采量的计算项目区采用平均布井法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即根据地下水开采条件,确定合理的单井涌水量、影响半径、年开采时间,在规划区内平均布井,用这些井的年内开采量代表区内可开采量计算公式为:Q开=Q单nT式中:Q单——单井出水量(t/h),即当含水层厚度大于、等于10m,降深5m,井径250mm时井的出水量;或当含水层厚度小于20m,降深3m,井径250mm时井的出水量;本项目采用Q单=35t/hn——计算区内平均布井数;T——机电井年平均开泵时间(日)。其中:,n=F/4R2式中:F—计算区内有效可布井面积(m2)(F=35km2,R=250m)R—单井影响半径(m)。n=35/4×0.252=140眼经计算,项目区总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29.28×104m3/a。详见表。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表表3-4RNQThQ可开采m眼m3/hd/a104250140352824329.2补给量计算本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量,据《讷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研究报告》成果,计算结果如下:大气降水入渗量是:Q降=αFC式中:Q降——大气降水入渗量(万m3/d)α——渗入补给系数,本区采用0.15F——计算面积(F=8×667=5336万m2)C——各种典型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经计算Q降=0.20×53360000×0.45=480.24万m3/a地下水侧向补给量:计算公式:Q径=K•B•M•I•T式中:Q径—地下水径流流入量(m3/a);k—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50m/d);B—垂直地下水流向的计算断面宽度(m;M—潜水含水层厚度(m);I—地下水水力坡度(‰);T—地下水径流补给时间(365d)。Q径=K•B•M•I•T=50×6000×20×1/1000×365=219万m3/a地下水总补给量:480.24万m3/a+219万m3/a=699万m3/a可开采量占地下水补给量的47%。工程可供水量项目区新打机电井100眼用于农业灌溉,根据公式计算:Q开=Q单nTT——机电井年平均开泵时间(日)。玉米每次喷灌7天,一天工作24h,4次28天。100眼机电井可供水量235.2万m3。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建成后总需水量196.6万m3,占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329.28万m3)的59.7%。根据工程布局及需水量,新打机电井100眼,工程可供水量235.2万m3,可供水量小于地下水可开采量且大于需水量,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因此区域地下水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建设需求,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得到保证。3.6.4灌溉水项目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钠型水为主。PH值为7.8~8.1,矿化度0.7~0.75g/l水质良好,可供人畜饮用。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PAGE4主要单项工程方案设计4.1水利工程4.1.项目区面积3.3万亩,利用地下水进行喷灌,按照项目总体规划,需新打机电井100眼,单井控制喷灌面积平均200~300亩。机电井井径300mm,平均井深120m,单井出水量为30~50t/h,机电井工程设计如下:井深:项目区共设计100眼机电井,依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成井深度在120m左右。每眼成井深度必须达到含水层,开孔直径500mm。井管:根据井深,考虑成井质量和使用寿命等要求,井管选用钢管,管壁厚度为4~5mm,井径300mm。筛管:筛管按含水层厚度,设计出水量确定。含水层厚度不超过10m时,筛管长度大于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很厚时,筛管长度可略小于含水层厚度;筛管孔隙率不小于30%,圆孔直径12~16mm,用80目以上尼龙布网包双层,8#铁线缠绕。滤料选择:中粗砂、砾岩层选用4~7mm滤料;粉细砂层选用1~3mm滤料。填砾高度和厚度:厚度不小于100mm,高度在筛管以上10m,以下2m为宜。潜水电泵选型:依据喷灌设计参数选择泵型。4.1.2按项目区规划,本次设计采用JP75/300型卷盘式喷灌系统。共需100台套。卷盘式喷灌系统具体设计如下:田间工程设计:以JP75/300型喷灌系统为例,井位布置在田块中心,输水干管可移动,沿田块中心布置长220m,每隔70m设给水栓,PE输水管长度为240m,机组喷洒距离为270m,作业方向为输水干管两侧,为一次喷洒面积。田间工程布置见图:机电井设计:新打砼管机电井100眼,内径300mm,平均深度120m,单出水量30~50t/h,潜水泵200QJ32-130/10,电机功率18.5KW。机组选型:由旱田的需水量以及井的出水量选用卷盘式卷管喷灌机,其型号为JP75/300型绞盘式卷管喷灌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PE管长度为300m;喷头型号:PYC50;喷头工作压力(mPa)0.4-0.6;喷头喷水量41.1m3/h;PE管直径和壁厚75×7mm;喷头射程47-74m;降水深度10-50mm;喷灌深度〈8mm/d;喷灌均匀度系数〉0.7;入水口工作压力0.6-0.8mPa;有效喷洒宽度70m;工作长度为250m;每个作业点喷洒面积26亩;总控制面积240~360亩;配套功率18.5KW。确定工作制度:喷洒一个作业面所需时间:tt=喷洒长度L/喷头机回收速度V根据机组特点,可根据作物需要在0.18~0.9m/min之间今选取V=45m/h,故t=L/V=500/45=11.1h每天工作16小时,其喷灌面积:为70×45×16=75.6亩旱田的灌水周期为7天左右,一台机组可控制7×75.6=529.2亩接近于2倍地块(375亩)面积,1眼井配套1台卷盘式喷灌机,在设计灌水周期内可满足要求。输水管的水头损失计算:管材为φ76mmPE管,管内径70mm,查得S0=6.28×10-5,输水管最长L=220mhf=S0QmL=6.28×10-5×351.77×220=7.7m局部水头损失:引水管长度20m,出水量为40m3/h时查表hf=总扬程计算和泵的选取:总扬程计算:H=hf+hf井管+Hs+Hz=60+3.28+45+7.7=115.98m泵型的选择:根据卷盘式卷管喷灌机流量及总扬程,选用QJ型井用潜水泵,性能如下:型号:200QJ32-130/10,电机功率18.5KW;流量:35T/h;扬程130m。4.1.3主要作用管理井泵及休息。每座井房规格2.5m长×2.5m宽,高2m。基础为圈梁。墙体砖砼结构,顶棚采用彩钢板。4.1.4项目区为机电井提供动力需要架设输电线路58km,其高压10KV线路34km,低压360KV24km。配变压器50KVA50台。4.1.5排水工程布置:该项目区排水沟布置结合地形条件,以路边沟排水为主。排水模数:采用省农业开发办排水模数成果,旱田五年一遇的排水模数为0.11m3/s·km2,十年一遇的排水模数为0.185m3/s·km2。位于项目区主干路两侧的路边沟40km,由于工程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影响项目区排水。本次规划进行清淤整型,底宽1.5~3.0m,平均挖深1.6m,边坡1.5。清淤土方量为348186m3。.6当沟道与道路交叉时设涵洞,此次需设涵洞5座。根据流量计算,均为φ80cm有基涵。(1)设计标准根据《灌排规范》要求,沟道上涵洞按五年一遇设计流量设计。(2)水力计算:①涵洞水流流态判别,故,为无压力流。②长洞与短洞的判别,,该支渠涵为短洞。③涵洞过流能力计算;式中:—涵洞设计流量(m3/s);—无压力流时的流量系数,;—重力加速度(m/s2);—计及流速水头的涵洞进口水头(m),;—进出口轮廓形状系数,由表p.0.3查得;—相应于涵洞进口水深的过水断面面积(m2);—进洞水流的过水断面面积(m2);—相应于临界水深的过水断面面积(m2);—洞内临界水深(m);—涵洞进口水深(m);—流速分布系数,可取1.05~1.10;—涵洞进口断面平均流速(m/s)。经计算:涵过流能力均能满足要求。(3)涵洞结构形式涵洞进出口采用钢筋砼一字墙;基础为钢筋砼底板,下设素砼垫层,其下设0.5m水撼砂;洞身为预制直径D=0.8m砼圆管,每节长2.0m,共4节。上下游各护砌4m。结构型式详见涵洞设计图。工程量见下表。表4-1项目区有基涵工程量表项目区规划临时性下地涵200座,规模为φ300mm圆涵,每座长4米,2节。涵管下铺40cm表4-2无基涵工程量表名称座数砼管数(节)砂垫层(m3)φ300mm121.41200400282TD/T××××—××××PAGEPAGE+118PAGE+1错误!未指定书签。4.2道路工程结合项目区道路情况,以原有道路为基础,以建设方条田增加林网防护面积为目标,对原有的道路进行更新改造。4.1、力求短而直,以缩短运距,节约时间及费用,节约用地,尽量利用已有道路。2、尽量走高地,以保证路基的基础质量。3、路均需与田块、沟、渠相结合,尽量平行与正交,以利于交通和减少建筑物。4、对内、对外交通方便,以形成交通顺畅的生产交通网。4.硬化农田道路长40km,道路纵横坡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道路标准断面为:路基宽6m,路面宽5m,路肩0.5m,路面砂石厚20cm。4.该项目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田间道的设计是在保证生产运输、经营的前提下,还应保证居民点与田间、田块的联系。道路布设应与沟渠、林带、田块等统一规划。农田道路长40km,需填土方12950m3,砂石40000m3。4.3林业措施4.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防护林带建设,可适当减小林网网格面积。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人工造林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4.本项目区处于西部多风地区,造林主要有防风固沙作用,在项目区农田四周栽种防护林,株行距2×3m,均采用三角形配置。该项目区规划营造农田防护林100亩。树种选择种苗来源丰富,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树苗全部选用5年生樟松大苗(胸径1.2~1.3cm)。5施工组织设计5施工组织设计5.1施工条件5.1.1自然条件一、气象项目区属高纬度地区,积温区划属第三、四积温带上限之间,具有春旱、夏热、秋雨大、冬季寒冷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有效积温2400℃,初霜期在9月下旬,终霜期在5月初,无霜期125天,平均日照2750小时,作物生育期内光照充足,平均降水量450mm,雨量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91%,而且每年的5月下旬和9月下旬都有强降雨过程。二、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小兴安岭至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丘陵起伏,项目区地貌属于一级阶地,海拔高程为300米左右,大部分地块平坦开阔,少部分地块属漫川漫岗。2、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本区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小兴安岭余脉,自新生代以来处于沉降状态。区内存在一条大型构造断裂带~依舒断裂带,该断裂带形成于晚印支亚旋回与早燕山亚旋回转换时期、喜马拉雅旋回发展成线型断陷,宽8-12km。走向北东40°-50°,倾向东南,倾角70°-80°。断裂带分布区为地震多发带。5.1.2电力交通项目区交通便利,讷依公路贯穿全境。区内电力资源充足,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电力需求。各村屯都有程控电话,项目区所在乡镇均建有移动通讯塔,安装了光缆,上了程控电话;项目区村屯都能看上有线电视。为高标准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5.1.3天然建筑材料根据工程项目规模大和施工期较短的特点,按照计划采购的来源地对材料运距进行了实地踏查。确认当地砂石站(场)距项目区中心为50km,全部为等外公路或田间路。5.2工程施工方法项目工程按照规划内容同步进行。规划机电井井位时要统筹考虑输电线路的布局。工程建设顺序为先打井、后建井房,按照井位布设输电线路。临时和永久道涵同步实施,对于与道路交叉的涵,要先建涵,后修路。在灌溉期前到位喷灌设备,预留调试时间。春秋季造林。5.2.1土石方工程土石方工程包括排水沟道、建筑物土石方施工等。1、排水沟道施工排水沟道施工:排水沟槽开挖用挖掘机、推土机作业,人工结合修整。利用方外的弃土就近堆放在排水沟两侧,推土机推平整形。2、建筑物施工基础土方开挖,主要以机械配合人工清槽方式进行基础土石方的开挖施工。建筑物开挖基础放线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底部的边线,而且要考虑基底平面尺寸适当预留加宽30~50cm的工作面宽度,便于施工。建筑物土方开挖后要进行基础平整。平整度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以保证基础上的底板的平整度。基础土方开挖可采用1m3挖掘机开挖,将回填所需的土方就近堆放在工作面以外的场地上,多余的土方可装自卸车利用临近的渠堤填筑,为保证开挖质量,尽量避免破坏原土基础,施工时底部留置30cm5.2.2水源井工程施工新建机井,应满足规划、设计要求,必须由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等级的凿井队施工。机井施工必须确保安全与成井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事故发生。尽可能做到安全、低耗、优质、高效。5.2.3安装前,应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就位。设备安装宜从首部向尾部,从低处向高处依次安装。安装带有法兰的阀门和管件时,法兰应保持同轴、平行,保证螺栓自由穿行入内,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设备安装要随时进行质量检查。分期安装或因故中断应用堵头将此敞口封闭,不得将杂物留在管内。5.2.4项目区内混凝土工程主要是涵洞。混凝土的施工程序为:水泥、砂石骨料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的选用→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入仓和浇筑→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安装模板:在布筋及摊铺混凝土前,应先安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按预先标定的位置安放在固定的支撑上。模板内侧应涂刷肥皂液、废机油或其他润滑剂,以便利拆模。模板加固采用内拉外撑的方式进行加固。基础模板在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平面位置,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复核模板的结构尺寸及中线位置是否准确。水泥、砂石骨料的选用:混凝土的砂、石骨料均在指定料场加工生产或购得,并拉运至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对砂石骨料进行抽样检查,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所用的砂石骨料必须符合水工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所用水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R,要有出厂合格证,必须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要求,使用前同样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用:取所选用的水泥,砂石骨料和外加剂在试验室按设计要求的水灰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进行试配,通过试验确定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搅拌采用0.4m3混凝土的振捣:应根据施工要求,用插入式振捣器或是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施工,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不大于振捣器头长度的1.25倍,振捣时快插慢拔,使混凝土振捣密实,且注意振动棒不可振到模板和预埋件。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混凝土拆模:对于一般结构的混凝土为避免不碰掉棱角,在其强度达到临界强度时即可进行拆模。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表面在浇筑完毕后12h内即可养护,或是视气候条件、温度较高应提前进行养护,给混凝土硬化过程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使混凝土表面水份不再蒸发,利用混凝土制备所加的水份最大限度的完成水泥的水化,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养护的方法采用湿养护,即进行人工洒水或利用水泵配水车抽水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以28天为宜。钢筋制作:原材料要有实验室鉴定,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弯钩长度,半圆为8.5倍钢筋直径,弯钩增加长度手工时为6.25倍钢筋直径,机械弯钩为3.25倍钢筋直径;钢筋调直去锈以保证与混凝土之间良好的粘结作用,对于表面鳞锈应用锤敲去或钢丝刷清除;钢筋安装时,应满足设计所需的保护层,钢筋不得沾染油污、泥土、油漆等,防止漏筋、裸筋和浮筋出现。5.2.5道路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路基整理→路基压实→垫层铺设→交工验收。测量放线: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定位水准点、三角网点,结合施工图和现场实际需要,通过布设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点设在不阻碍施工通视稳定的地方并采取妥善的防护措施,防止车辆损坏,并定期进行校核,如发现失准,及时修整控制数据。路基施工:路基施工的程序为,测量放线→路基压实→质检。路基压实包括放样、挖高填低、推土机整平、找平、碾压、检验、人机配合处理。测量放线边坡按1:1放坡,加桩加宽20cm,以保障边坡边缘部分碾压充分,采用内燃压路机碾压4~6遍,压实度达到0.9以上。在构筑物边角碾压机械不易压实及靠近构筑物1m范围内不宜采用压路机压实的部位,辅以小型打夯机夯实。砂石垫层铺筑:垫层根据填筑材料的不同,本着先轻后重,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进行分层碾压,并及时取样检测,确保压实度达到标准。垫层为砂子。垫层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施工、自卸汽车运石,装载机粗平,再用人工精平。铺筑垫层前,在放样好的桩位挂线施工,应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后摊铺,经过平整和整修后,采用8~10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度至击实最大密度的90%以上。凡是压路机不能压到处都要采用夯实机进行夯实,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严禁压路机在已经完成的或正在施工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施工中要注意控制摊铺宽度、厚度、高程、平整度、横坡度,并控制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以便使碾压达到最佳效果,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在摊铺碾压完毕后,进行质量自检并整理有关资料,自检合格后请有关部门进一步检查测试合格后,方可完工验收。路肩:路肩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人工整形。5.2.电器设备安装盒喷灌设备安装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施工。5.3施工总进度5.3.1工程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合理安排土建与设备的综合施工;结合项目特点,参考同类工程项目的经验来确定进度目标;做好资金供应、施工力量配备、材料到货与进度需要的平衡,尽量保证进度的目标要求而不使其落空;考虑外部协作条件的配合情况,包括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水、电、气、通讯、道路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的满足程度和满足时间,必须与有关项目进度目标协调。考虑项目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限制。5.3.2施工总进度和工期该项目工期为1年,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机电井工程、输电线路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造林及竣工验收工作。综合考虑当地气象条件、农时及资金情况等因素,工程实施具体安排如下:1、2014年7月~2014年9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及施工方做进场准备;2、2014年10月~11月和2015年4~5月完成机电井工程、输电线路工程;3、2014年10月~2015年9月排水工程及配套建筑物;4、2014年10月~2015年6月田间道路工程;5、2015年10月完成项目收尾工作及竣工验收工作。6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6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6.1概算依据按照黑龙江省水利厅黑水发[2011]609号文件黑龙江省水利厅关于发布《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定额标准》的通知有关规定编制。1、建筑工程定额采用2011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安装工程定额采用2011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安装工程概算定额》。3、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2011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4、机电井定额采用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黑财建[2013]294号文件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有关规定编制。6.2投资概算编制说明6.2.1人工预算单价按照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水利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二类地区技术工66.84元/工日,普工45.68元/工日;三类地区技术工68.47元/工日,普工47.32元/工日。6.2.2材料预算价格计算1、主要材料价格。主要材料原价采用市场调查价格。2、主要材料运杂费。根据黑交发[1998]280号文件《黑龙江省汽车运价规则》计算。装卸费执行黑价联字[1996]79号、黑交发[1996]22号文件《黑龙江省交通厅、黑龙江省物价局关于整顿装卸、搬运价格的通知》进行计算。3、运输保险费。运输保险费除油料为原价的0.2%外,砂、石、水泥、钢筋、木材均为0.1%。4、采购及保管费。采购及保管费按材料运到工地仓库价格(不包括运输保险费)计算,水泥、砂、石为3%,钢材为2%,油料为2%,其他材料2.5%。5、主要材料限价。柴油基价5000元/吨、钢材基价4000元/吨、水泥基价300元/吨、砂石料基价70元/m3,以上四种主要材料预算价格高于基价时,应按基价计入工程单价参加取费,超过部分计取税金后列入相应部分之后。汽车运输货物、道路、基建工地加成及装卸费表6.2-1序号货物名称货物加成道路加成(平原)基建加成装车费卸车费备注1水泥610.82钢材6.45123成材4.46.14原木6.56.35中砂1.66砾石1.67碎石52.81.98块石52.81.99汽油10柴油6.2.3风、水、电预算价格施工用电采用4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自发电,施工用风6立方米/分空压机一级供风,施工用水2.2KW水泵一级供水,具体内容见风水电计算表。6.2.4工程取费标准费率标准按其他水利工程取费选用(具体见下表6.2-2)。建筑安装工程费率计算标准(其他水利工程)表6.2-2序号工程类别措施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费率计算基础费率计算基础费率计算基础费率计算基础一建筑工程1土方工程7.3直接工程费4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2石方工程7.3直接工程费7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3模板工程7.3直接工程费6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4混凝土工程7.3直接工程费7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5钢筋制安工程7.3直接工程费4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6钻孔灌浆工程7.3直接工程费10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7疏浚工程7.3直接工程费6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8其他工程7.3直接工程费6直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二机电金属安装工程5直接工程费75人工费7直接费+间接费3.28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主要材料价差+未计入装置性材料费PAGE6.2.5施工临时工程建筑物工程和土方工程的施工仓库、临时导流等实际需要的按设计提供的工程量计算,其他施工临时工程按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不含本身)的4%以内计算。6.2.6独立费用1、项目管理费:财政部令第60号规定:按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的一定比例提取使用,财政投资500万元以下的按3.5%提取,1000万元以下的其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1.5%提取,超过10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0.5%提取。项目管理费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2、工程管护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国农办〔2008〕183号)规定: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按照土地治理项目年度计划中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额的1%比例计提工程管护经费,专项用于农发工程管护。3、工程监理费: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建筑物工程和同类工程财政投资80万元以上的工程由省直接拨付监理费用。本项目只对涵洞进行县级监理,按照单项工程财政投资额的2%以内控制使用。4、可行性研究、扩初设计费用:采用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黑财建[2013]294号文件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通知规定的取费标准。项目可行性研究费标准表6.2-3单位:万元序号计算基数项目可行性研究费1小于200325005310006.543000135500018680002671000031计算基数为: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用在项目管理费中列支,不单独列支。项目勘测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1.5%计算。计算公式:项目勘测费=工程施工费×1.5%。项目勘测费旱田项目按计算结果的20%计取。扩初设计费标准表6.2-4单位:万元序号计算基数扩初设计编制费1小于200825001431000274300051550007668000115710000141计算基数为: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各区间按内插法计算。设备购置费不含农机设备费用。6.3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3182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2547.7万元,农业措施投资398.3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20万元,其他费用116万元。6.4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3182万元,其中需中省资金2970万元,群众自筹212万元。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总表表6.3-1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工程造价合计建筑工程费机电及设备安装费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临时工程独立费用林业措施合计3182.001910.76984.6550.60116120一水利措施2547.711520.27984.6544.171机电井眼100775.12627.91134.6512.562井房座10076.5075.001.503卷盘式喷灌设备套1006506504输电线路公里58800576.9020023.10高压公里34408392.2915.71低压公里24192184.617.39变压器台502002005永久性道涵座516.0515.440.626临时性道涵座20026.5325.511.027开挖疏浚排水沟公里40203.50199.513.99二农业措施398.30390.497.811维修农田路公里40398.30390.497.81三林业措施1201201农田防护林亩100120四其他措施1161161项目管理费35352工程管护费30303勘测费994设计费4242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7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7.1实施措施7.1.1为了确保2014年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主管财政、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委局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组长王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副组长那君喆市政府副市长赵友市政府副市长成员王君市财政局局长王东市审计局局长王启春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国平市农业局局长魏朝举市水务局局长董贵友市林业局局长王凤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7.1.2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标准》设计和实施,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和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和办法。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设计方案、计划落实、项目实施、项目管理、资金筹措,协调项目区村屯及农户配合项目实施,并做好宣传动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协调,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完成各项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建设按计划具体实施工作,负责工程建设技术、组织施工、监督检查与落实管理办法。项目区乡镇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实施,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奖惩机制,确保项目实施。7.2工程管护7.2.1项目运行阶段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管理原则,采取“明晰产权、落实责任”的方式对形成的资产实行有效管理。机电井按照井位坐落地块直接落实农户管护,输电线路交乡镇变电所管护,喷灌设备、田间建筑物、农田道路交村委会管护,造林按照占地产权确定归属,落实管护责任。7.2.2对项目区建设中形成的固定资产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对项目区建筑物、防护林、排水沟、机电井、喷灌设备等设施,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做到及时使用、及时维修、妥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在各种工程使用上,实行村统一调度、统筹使用,为项目区农业生产创造便利条件。市农发办和乡镇要定期、不定期对项目管护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每年要组织一次检查评比,对管护好的人员要进行表彰,对因管护责任未尽到,工程损坏大的人不但要赔偿损失,而且通报批评进行调换。对农田道路、排水沟道等没有直接收益项目的管护资金的落实,由县农发办从工程管护费中支出一部分,不足部分由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筹集资金,落实管护人员,统一资金管理;对机电井、喷灌设备等设施设备由受益人负责管护费用。8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分析8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分析8.1经济效益增产量:计划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其中种植玉米2.5万亩,马铃薯0.8万亩项目建成后,玉米亩产由500kg增长至700kg,2.5万亩玉米年增产优质玉米500万kg,玉米按1.7元/kg计算,年增加产值850万元,马铃薯亩产由1800kg增长至2100kg,0.8万亩马铃薯年增产优质马铃薯商品薯240万kg,马铃薯按1元/kg计算,年增加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农业生产产量及综合效益表作物名称种植面积(万亩)单价(元/kg)单产(kg/亩)亩产值(元/亩)亩成本(元/亩)净效益(元/亩)综合亩效益(元/亩)现状玉米2.51.7500850285565668.03马铃薯0.81.018001800810990规划玉米2.51.77001190305885978.33马铃薯0.81.0210021008301270增加产值:开发前产值2.5万亩×400kg/亩×1.7元/kg+0.8万亩×1800kg/亩×1元/kg=3565万元;开发后产值2.5万亩×700kg/亩×1.7元/kg+0.8万亩×2100kg/亩×1元/kg=4655万元。开发后比开发前增加产值1091万元。增加收入:去掉经营成本193.3万元,增加收入897.7万元。按项目区参与开发的8700人计算,人均增收入为1031元。达到7813元。8.2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节约用水,保证了田间的供水配水,而且调整了农业种植业结构,增强了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031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标准农田工程示范项目区建设完成后:一是项目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旱能灌、涝能排、实现了旱涝保收。二是项目区基本实现了农田园林化、环境生态化、交通网络化,水利设施配套完整,林路齐全。三是项目区农田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8.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提高,建设了良好的防护林体系。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风蚀、水蚀基本得到控制,有效的预防了大风、干旱、低温等生态灾难,光能利用率高,土地资源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8.4经济评价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土地治理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为8%,计算期为15年,年运行费为总投资的4%。本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EIRR),财务净现值(ENPV)和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财务内部(FIRR):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式中:EIRR—财务内部收益率;CI—现金流入量(万元);CO—现金流出量(万元);(CI~CO)—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万元);n—计算期(年)。经计算:EIRR=27%。财务净现值(ENPV):用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8%),将项目计算期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到计算初期的现值之和。基表达式为:经计算:ENPV=3906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Bt~第t年的效益(万元);Ct~第n年的费用(万元)。经计算:EBCR=1.9。投资回收期(Pt):以项目的净现金流量累计等于零时所需要的时间表示。其表示式为:经计算:Pt=4.5年。从国民经济计算指标看,该项目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效益较好。当社会折现率取8%时,经济内部收益率27%,高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为3906万元,大于0;效益费用比为1.9,大于1.0。综上所述,本项目属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8.5环境影响分析8.5多年来,在农业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有机肥和其它肥使用量少,加之经营粗放,掠夺式经营,致使土壤生态遭到破坏,有机质下降,保水保肥能力低,土壤逐渐结粘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水利设施不配套,春季干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田间道路标准低,既影响通行,又影响环境。8.5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且在项目建设的不同时期对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主要突出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多数影响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而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作物生长期灌溉方式、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项目区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对环境造成以下不利影响: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对项目区的环境空气产生影响;在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和扬尘会给运输道路沿线带来很大的扬尘污染;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行驶产生的噪声将对区域声环境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排放的废污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因排放量不大且较分散,可自行降解散失,一般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8.5.3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对地表水体的影响:该项目区建设完成后,主要污染源为农田排水,在农田耕作过程中,需要施用化肥和农药,本项目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粮薯,建议施用农家肥及生物菌肥,限制农药的使用量,以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林地面积增加,绿色植被面积加大,使鸟类增多,改善了区域农田小气候,调节了区域农田生态环境。通过评价,证明项目区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减轻自然灾害,建立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作物产量。在保证灌溉水质清洁和农田排水排放通畅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也不会影响土壤肥力。本工程对土壤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8.5.4对策及措施水环境污染防治: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优化方法,通过田、水、林、路、渠(沟)、井、喷灌设备等综合治理,建立起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大农业生态系统。项目区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建议施用农家肥及生物菌肥,限制农药的使用量,以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农药容器要回收,集中处理或利用,可保持环境的洁净,而且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意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路旁和田间布设农田防护林,减轻风蚀对项目区的影响。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即种植业+养殖业模式,通过牲畜的过腹还田,保持农业的永续发展。该工程作为兴利减灾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但以有利影响为主,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总之项目建设利大于弊,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即可消除或减小,项目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9附件9附件9.1附表1、项目建设卡2、项目总概算表3、建筑工程概算表4、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5、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6、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7、施工机械台时(班)费汇总表8、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9、主要材料运输费用计算表等9.2附图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2、项目现状图3、项目规划图4、项目单项工程施工图2014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卡附表1讷河县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建设投资(万元)小计优质水稻基地优质玉米基地麦豆轮作优质马铃薯优质大豆优质蔬菜特色作物生态综合治理农机合作组织合计财政投资群众自筹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劳折资旱改水改善水田籽实玉米青贮玉米小计中央及省财政市县乡财政3.32.50.80.01318229702970212序号建设内容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备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备注总投资其中中省投资总投资其中中省投资合计3182.02970.0二农业措施398.3389.8一水利措施2547.712344.21整修农田路公里40398.3389.81机电井眼100775.12775.12三林业措施1201202建井房座10076.576.5营造农田防护林亩1001201203卷盘式喷灌设备套100650650JP75/300型四其他费用1161164架设输电线路公里588008001项目管理费3535高压公里344084082工程管护费3030低压公里241921923勘测费99变压器台502002004设计费42425永久性道涵座516.0516.056临时性道涵座20026.5326.537开挖疏浚排水沟公里40203.5省级政府采购在备注栏添“A”,省级监理在备注栏添“B”。2014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扩初设计报告黑龙江润和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讷河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二O一四年九月黑龙江省讷河市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扩初设计报告项目名称:讷河市长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执行单位:讷河市农业开发办公室项目负责人:王启春黑龙江省讷河市农业开发办主任项目性质:新建项目扩初设计承担单位:黑龙江润和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项目扩初设计负责人:张爱民职称:高工职务:室主任赵立军职称:工程师职务:农发办业务主任隋险峰职称:工程师职务:农发办业务股长参加人员:周鑫刘洋张超韩雪于京升耿金荣葛红杰孟凡民目录TOC\o"1-1"\h\z\u1综合说明 11.1立项情况 11.2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21.3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21.4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1.5项目效益 32项目区概况 52.1自然概况 52.2社会经济状况 72.3基础设施 83项目区建设规划布局 93.1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93.2目标任务 103.3设计依据 103.4建设标准 123.5总体布局 123.6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34主要单项工程方案设计 194.1水利工程 194.2道路工程 264.3林业措施 265施工组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