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模板范本_第1页
“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模板范本_第2页
“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模板范本_第3页
“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模板范本_第4页
“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模板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爱'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德育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老师与同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与同学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消失了肯定程度的偏差,一些学校老师居于重心地位,同学处于从属地位。

正如一位教授所言:"当代中学校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简单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重传递,轻思索,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力量的培育;当代中学校生自我意识、民办法识淡薄,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重灌输,轻沟通,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公平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重说教,轻沟通,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同学自身对道德抱负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重外律、轻内修,忽视同学自我教育力量的培育。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身体成长一样,需要从多渠道吸取养分,而我们的德育教育往往满意于开设了多少德育课程,开展了多少次主题活动,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发挥老师示范、自然陶冶、校内文化、学科渗透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学校教育培育大批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敢想敢干,富于制造的新型人才。传统的德育教育体系与这一要求很不相称。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进展,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必需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那么,我们现在的班主任老师又将如何来对同学进行德育教育呢。现就我多年来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来说,谈谈我这不成熟的看法。

我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对同学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同学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同学在老师的爱中欢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进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陶行之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老师的爱多么重要啊!老师的爱是一种力气、一种品质,是教育胜利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同学的一切;没有爱,老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老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同学在师爱中欢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进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同学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同学的一种心理寄予,是同学一种内心渴望。老师只要真诚真心的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暖和之情,而且还很简单打动同学。一旦同学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意,可以增进师生友情,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同学心灵,唤醒同学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胜利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四周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假如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判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善。

去年在全县搞老师献爱心活动,我当时也选择了班上一名最不起眼的同学进行关心,这个同学是个孤儿,性格内向,有时还有一点自卑,常遭到其他同学的卑视。后来我在网上给她买了一双很美丽的鞋,主动和她说话,自习课上,我时常和她一起坐,问问她的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她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头活泼起来了,学习也慢慢上升了,看到她一变化,这使我感到很欣慰。

爱可以使同学布满信念,不断改进、提高,乐观向上;爱可以使同学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老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同学,才能打动同学,教育好同学。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爱聪慧、美丽、健康、学习好的同学,而且还要爱反应迟钝、淘气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杜绝偏爱优生与卑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

我认为老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急躁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卑视,而且多加爱惜,对他们经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擅长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判。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念。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我在2023年所带的一个班,班上有一名男生叫艾小磊,是班上出名的"淘气大王',是人人皆知的不遵守纪律、和老师作对、不讲道理的"坏'同学。记不清多少次课间非常、放学以后苦口婆心地与他谈话、交心。从沟通中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从小由奶奶、爷爷带大。在学校一二班级时学习成果很好,且人也很聪慧,还经常受到表扬,可到了四五班级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失去有效的管教,造成他极强的抵触心情和我行我素习性,现在就变得性格惊奇、喜怒无常、常常打架、闹课堂、不服老师管教。开学才两个星期就惹事打架,弄得奶奶、爷爷没法才让他爸爸回来管教。但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转,由于其父亲教育方法简洁、粗暴加之他认为有些老师表面上对他好,其实只想哄他不捣乱。这就更造成他对班集体和老师的反感,使他的言行更加的过激和不行理解。也从与他的沟通中,我有了更大的收获,由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孩子尚且稚嫩的心灵深处有春天般明媚的暖阳,当他不经意透射出来时会让你感动得眼眶红润,只是过去心灵的底片上留下了很多影阴,让心灵之光无法向外照射。面对这样一个让人意外让人感动的孩子,我心中对他已布满了爱。我要用内心真挚的爱补偿他缺失的母爱,让他心田的阳光可以滋润别人。

我想老师的爱,或许可以成为母爱的一种补充。它是同学身心健康进展不行缺少的环境条件。内心有创伤的同学会从师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怀和确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意,并在这种满意中进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念,进而诱发出乐观向上的热忱,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从而学会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怀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

但是我们给出的爱,掺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分哄骗。怎样爱?答案:敬重。敬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老师对同学的敬重、信任,是同学充分熟悉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念的关键,而自信念是进步的基础。老师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同学,信任每一个同学都有进步的潜能,并要急躁地去挖掘。记得一次,轮到我们班去扫大街,我就在班上,找几名近距离的同学来干,没想到刚说完,他站起来就说:"老师,我也来吧,反正我家里也没事。'我一看是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就说:"那好吧,路上要当心点啊!',他听了点点头,从他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有多兴奋。那天,如期地完成任务了。我感慨万千:没想到一件不经意的应许竟像一枚红色的标签,贴在了他幼小的心灵上,照亮了他的人生。

从那以后,他试着自己不去那么"淘气',试着自己把每一件事情做完。并且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加,乱扔垃圾、上课东倒西歪、和老师顶嘴等现象大大削减。现在我真正体会到:"当班主任辛苦;长期当班主任苦痛;未当过班主任圆满。'这句话的深切含义。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一种品德,爱是一种温馨,爱是一种力气,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有了爱,人与人之间简单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非常驯良。爱是通往教育胜利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爱是一种纯净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育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赐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同学也能看到自己的胜利,并体验到胜利的骄傲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念,就能胜利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冲突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老师对同学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同学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同学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老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究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峻的批判、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洁、粗暴的方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气下变聪慧,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敬重信任同学,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我们这个班,可以说是全校成果和各方面表现都很差的班级(是全校经过考试筛选后剩下的同学),多数同学都是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硬拉上面的,学习差,自觉性差,素养差等等。面对这一样一个班,我可以说是束手无策,但后来我渐渐的发觉,这样的班级并不是很难管,只是我们没有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罢了。通过一个月的了解和沟通,和同学面对面的沟通交心,用我真诚的心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月下来,发觉他们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上来了,纪律好了,各方面都有了进步,这让我感到兴奋。

同学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同学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消失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心情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伤。'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短片《疯妈傻爸破落家,一朵漂亮倔强花》,说的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父亲傻,妈妈疯,七岁就开头担当起家庭的重任,每天给疯妈妈洗手洗脸,做饭,半年吃不上几次肉。'如此家庭,让我感动得流泪。正好这天(已经是星期四),我们有个同学才回来学校,他是我们班一个特别典型的同学: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从来不管他,交给爷爷奶奶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缺少父母的爱,让他养成了自卑和抵抗心理。在课堂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睡就睡,许多老师都拿他没方法,只好置之不理。那天晚上他回来后,我找到他,叫他到我的办公室,和他聊了一下,然后让他和我一起观看了这个短片。就在这个短片快要结束时,他突然晕倒了,当时吓了我一跳,我渐渐的叫醒他,一分钟了他才清醒过来,我问是怎么一回事。他才说"看到这个短片触到了他的难过处,才会这样的,他说之前也消失过这样的事,只要看到或听到一些难过的事就会这样。事后,我渐渐开导他,和他一起沟通沟通,从那一次大事后,他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而是懂得了包涵和谦让,友好的对待别人,敬重老师团结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