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_第1页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_第2页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_第3页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_第4页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指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开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德治〞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的传统。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汲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立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汉代是中国古代“德治〞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的“德治〞主要是“孝治〞,两汉都号称“以孝治天下〞。本文就想对此作一探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汉代“以孝治天下〞之一瞥汉代“以孝治天下〞,原那么上是自武帝始。因为汉代初期思想上主要以“黄老〞治国,自武帝六年,“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1],才主要以儒家思想治国。也就是说,只有从武帝尊儒后,“孝治〞才能在汉代治国的主导思想中占一席之地。武帝在“以孝治天下〞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孝治〞详细化为用人制度上的“举孝廉〞,二是用“孝治〞解决了汉初自刘邦以来一直困扰汉统治者的政体问题。关于“举孝廉〞:理论界都以?汉书·武帝纪?的“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为据,认为首次出现于武帝七年五月。其实,这里的“孝廉〞虽连用,但仍“举孝〞是“举孝〞,“举廉〞是“举廉〞,即“举孝一人、廉一人〞。这只是对文帝时的“举孝悌、力田、三老、廉吏〞等政策的延续与开展。?汉书·文帝纪?载,文帝十二年,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武帝只不过是仅举了“孝〞和“廉〞而已。武帝真正“举孝廉〞,据?汉书·武帝纪?载,是元朔六年冬十一月,武帝下诏说:“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关部门在讨论后回奏说:“古者,诸候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壹那么黜爵,再那么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武帝正式批示“奏可〞。这里的“举孝廉〞才是个专有名词,即后来真正意义上的“举孝廉〞——“孝廉〞是同一个人,不是分开的。“举孝廉〞在选举时,主要考察的是“孝〞,也不是“廉〞,即一个人只要“孝〞,就可被举为“孝廉〞。这里,“孝〞必须是真实的,“廉〞可以是潜在的,一个人只要“孝〞就可能“廉〞。“孝廉〞在被选举前不是官,只有被举为“孝廉〞,才能当官。“举孝廉〞此时被正式确定为用人制度。关于政体问题:刘邦在建汉之初,由于异姓王的反叛,借鉴了西周初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经历,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2],大封同姓王,建立了一个同姓王分封制的政治体制。血浓于水,同姓王分封制使汉政权得到了稳固,国家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同姓王分封制仍有个弊端,就是封国过大的问题,各封国几乎都有才能与中央朝廷对抗。文帝时,贾谊提出“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3];景帝时;晁错主张“削藩〞,都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晁错的“削藩〞激起“吴楚七国之乱〞。武帝时,这一问题的解决更带迫切性。武帝十六年,主父偃上书建议:“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那么骄奢易为淫乱,急那么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那么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那么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4]主父偃的这一上书,又叫“推恩议奏〞。武帝一看,既符合“孝治〞的原那么,又对各封国有本质性的削弱,于是就“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5]这一诏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推恩令〞。?汉书·武帝纪?载:武帝的“推恩令〞最先获得了梁王、城阳王的响应,他们上书朝廷:愿分邑于子弟。武帝下诏表示赞同:“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景十三王传?中说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推恩令〞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汉初分封制向郡县制的平稳过渡,也解决了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矛盾。此外,武帝还屡次下诏“表彰孝〞和关爱老人。如?汉书·武帝纪?载:元狩元年,诏曰“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曰:‘皇帝使谒者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元狩六年又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等。自武帝以后,汉统治者根本上承袭了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第一,在用人制度上坚持“举孝廉〞。如?后汉书·荀爽传?说:“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孝〞,就会被举为“孝廉〞,并可当官。“举孝廉〞是两汉士子进身的第一个台阶,而且是岁举,所以从这里出来的人才最多。只要翻翻?两汉书?,“孝廉〞随处可见,直到汉代末期,曹操、李密等还都是“孝廉〞出身。不过,此时的“举孝廉〞已严重掺假,如当时的童谣挖苦说“举孝廉,父别居〞[6]。第二,坚持同姓王分封制。汉代与秦代在体制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汉代在体制上实行双轨制,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这里的分封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异姓功臣一般只能封侯,而且后来封地都不大,不能形成国中之国。这是因袭武帝“推恩令〞的结果。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汉武帝以后汉代的政治体制与秦一样,都是郡县制,不妥。秦是完全“废分封、行郡县,子弟为匹夫〞,怎么能与汉代相比?汉代在体制上一直以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坚持“以孝治天下〞不动遥第三,不断完善有关“孝亲〞问题的立法。如?汉书·宣帝纪?载:地节四年,诏曰:“导民以孝,那么天下顺。今百姓或遭衰绖凶灾,而吏徭事使不得葬,伤孝子之心,朕甚怜之。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徭事,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为了使百姓能“尽孝〞,免除“有大父母、父母丧者〞的徭役;又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又解决了子孙“尽孝〞与长辈“犯法〞的矛盾。第四,由“孝亲〞推及“敬老〞,并将“敬老〞也法制化。如?武威汉简?载:宣帝时曾“制诏丞相御史:‘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朕甚哀老小,年高受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有敢妄骂詈欧之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郎第,行驰道旁道。......王杖不鲜明,得更缮治之。’〞这是汉代关于“敬老〞问题的立法。该汉简还有一因欺侮老人被重罚的案例:“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英+页〕部游缴吴赏使从者殴击先,用诉,地大〔太〕守上谳廷尉。报:罪名明白,赏当弃市。〞由此,可见汉代“以孝治天下〞之一斑。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原因汉代“以孝治天下〞,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和统治者的成功治国经历等决定的。转贴于论文联盟.ll.汉初的政治状况:如前所述,刘邦“刑白马盟誓〞所建立的同姓王分封制,虽然稳固了汉政权,但尾大不掉,一些同姓王不服朝廷统治,甚至谋反,这对汉政权的触动非常大。如何对待同姓王分封制,以晁错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一定要依法打击,并予取缔。就是说,同姓王分封制是祸根。另一种以贾谊为代表的观点与晁错很接近,要么“废分封〞,要么“众分封〞,但都要采用强迫手段来解决。这两种做法都违犯了刘邦当年“封建亲戚,以藩屏汉〞的初衷。事实上,汉初同姓王分封制的弊端只在于封国过大,不在于同姓王分封制本身。相反,同姓王分封制的长处十清楚显:天下一家,异姓休想谋逆。而且,秦始皇当年不封子弟,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呼,天下响应,秦无“藩〞可屏,迅即灭亡,是前车之鉴。汉假设想使同姓王分封制既能继续发挥“封建亲戚,以藩屏汉〞的积极作用,又能和平地解决封国过大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孝〞对其笼络和感召。因为“孝〞是血缘纽带中凝聚力最强的范畴,大家同祖同宗,“孝〞是理所当然,无论是向中央朝廷“尽孝〞,还是“以孝推恩分邑于子弟〞,大家都心服口服。汉初的经济状况:经济根底是小家经济。小农经济在思想上的根本要求是以伦理道德范畴做治国思想。汉初的“黄老之治〞虽对其有一定关爱,但“黄老〞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精神,对小家经济保护不利。如?史记·平准书?说:“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为理解决这一问题,和促进小农经济安康开展,客观上就要求以儒家的“仁、孝〞思想治国。为什么汉代后来“以孝治天下〞,没有“以仁治天下〞呢?主要是由汉代小农经济的状况和“仁、孝〞自身的特质决定的。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根底一直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尽管在西周后期“厉始革典〞时就已暂露头角,但真正在整个中国形成气候却是秦汉时期,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才标志其作为一个有生气的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所以,汉代的小农经济仍属小农经济的早期。“仁、孝〞作为治国思想虽都源于伦理道德,但二者是有分别的,这种分别来自伦理道德本身。我们今天都认为伦理道德是一个词,没什么区别。其实,在人类初期,伦理是伦理,道德是道德,二者的内涵不一样。伦理专指人们的血亲关系,道德那么既包含人们的血亲关系,也包含了非血亲关系。人类最初的社会共同体是血缘家庭,所以伦理关系是人类的初始关系,随着血缘家庭的解体,至少在出现外婚制如“普那路亚〞家庭时,才会产生道德。因此,相对“仁〞来说,“孝〞的范畴更古老。“孝〞原是个纯伦理概念,产生于道德出现之前,“仁〞那么是在道德出现之后的产物。既然汉代仍处小农经济的早期,整个社会还不非常兴旺,“以孝治天下〞比“以仁治天下〞,更合适于小农经济的开展。汉初的思想状况:思想上虽主要以“黄老〞治国,但不搞思想专制,允许百家复兴和并存。如惠帝时即下诏“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7];吕后时又重申:“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8];文帝时,为了“广游学〞,增设?孟子?和?孝经?等博士[9],还专门派人到伏生处抢救?尚书?[10];至少在景帝时,已设?诗?、?春秋?博士,当时的辕固生就是?诗?博士、胡毋生和董仲舒都是?春秋?博士[11];武帝初期,又“置?五经?博士〞[12]。汉初统治者对治国思想的探究始终是积极的,在“黄老之治〞出现弊端后,文帝曾支持过贾谊“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景帝支持过晁错“削藩〞,武帝支持过王臧、赵绾“立明堂以朝诸侯〞,但由于怕惹起众怒,这些改革都未进展下去。特别是,晁错“削藩〞的失败,连同他所崇尚的“申、商〞理论也于武帝元年被罢。[13]汉代统治者经过一番痛苦的探究,终于在武帝初期发现“孝治〞可行,武帝也正是用“以孝治天下〞解决了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汉代是怎样发现“孝治〞可行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来自刘汉政权对汉初“孝治〞的成功经历的总结。早在“黄老之治〞时,“孝〞就是汉代统治者治国的辅助思想。刘邦在建汉之初,曾倡导尊崇“三老〞、上其父为“太上皇〞[14];惠帝“令郡诸侯王立高庙〞,“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即首次表彰“孝悌、力田者〞[15];吕后“初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即“举孝悌、力田者授官〞[16];文帝置?孝经?博士,除继续举“孝悌、力田〞授官外,还“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17]。尤其是十三年,缇萦上书救父,文帝为其“孝〞所感动,还下过?除肉刑诏?[18];武帝一继位,亦下诏说:“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擅长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假设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19]即要求严格执行“受鬻法〞,使“孝子顺孙得师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只有景帝时期对“孝〞重视不够,中央朝廷与各同姓王的关系也最紧张,后期终于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平叛后,武帝三年,中山王刘胜等来朝。武帝置酒,刘胜一听到音乐响起便哭了,向武帝诤谏道:“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那么?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籓,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诗?云“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唯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臣之谓也。〞并“具以吏所侵闻。于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20]后来,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决策当与此有关。?孝经?在汉代治国中的地位理论界主导观点一直认为,汉代自武帝“崇尚儒学〞后,主要以?五经?〔?六经?〕治国。如有人说:“经学是一门包含有丰富哲学内容的古老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儒家经典,即?易?、?诗?、?礼?、?乐?、?春秋?等?六经?。?乐?有声无书,所谓?六经?实际只有?五经?。......汉武帝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子弟,称为‘官学’。〞[21]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有正确的一面,但他把经学只定义为?五经?,再完全用?五经?来说明汉代的治国思想,那么是片面的。必须成认,汉代的治国经典,除?五经?外,还有?孝经?和?论语?。汉人自已讲的也不是?五经?治国,而是?七经?治国。关于?七经?,?后汉书·赵典传?引李贤注说:“?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载,秦宓?与商书?曰:‘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谢承?后汉书?言赵典‘学孔子?七经?’。〞今人施宣圆等主编的?中国文代辞典?说:“汉代提倡‘孝治’,贵族子弟先授?论语?、?孝经?,连同?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合称?七经?。〞这一看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只讲汉代以?五经?治国,不讲?孝经?、?论语?是不对的。在?两汉书?中,记载学过?孝经?、?论语?的人很多。如?汉书?:?宣帝纪?载,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师受诗、论语、?孝经?〞;?景十三王传?载,广川惠王孙去“师受?易?、?论语?、?孝经?〞;?隽疏于薛平彭传?载,宣帝“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後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载,范升“九岁通论语、?孝经?〞等。另外,两汉时期,为?孝经?、?论语?作注的人也不少,如何休、郑玄与马融就是三个代表。?後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注引?汉官仪?说:“武帝初置?五经?博士,後增至十四人。太常差选有聪明威重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其举状曰:‘惹事爱敬,丧没如礼。通?易?、?尚书?、?孝经?、?论语?,兼综载籍,穷微阐奥。’〞可见,汉人确以?七经?为经典。应当指出,在?七经?中,汉代统治者最重视的只有两经,一是?公羊?,另一即是?孝经?。汉代“崇尚儒学〞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假托孔子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22]对此,班固在?白虚通·义德论?中解释说:孔子“已作?春秋?,后作?孝经?,何欲?专制正于?孝经?也!夫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孝经?者,夫制作礼乐仁之本,圣人之德已备〞。可见,?孝经?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春秋?不是指?春秋经?,也不是指?春秋三传?,而是特指?公羊传?,汉初人经常用?春秋?做?公羊?的代名词。但?公羊传?只在汉初最盛,到石梁阁会议时,它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谷梁传?也被立为经,平分了?公羊?的秋色,?公羊?也逐渐走向了暗淡。因此,汉代真正一直走红的只有?孝经?。在汉代,与?五经?比,?孝经?是必读经。?五经?在原那么上不要求“兼经〞,即?五经?不必都通或一定要通两经以上,只要求通一经就行。?孝经?那么是人人都要读,包括儿童和成人、男人和女人、文士和武夫,甚至包括外国留学生。如?汉书·匡张孔马传?载,匡衡曾上疏劝成帝“妃匹〞说:“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后汉书·儒林列传?载:章帝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其实,汉光武时期就曾令“虎贲士皆习?孝经?〞;直到三国时,据?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载:“权尝问韂尉严峻:‘宁念小时所闇书不?’峻因诵孝经‘仲尼居’。昭曰:‘严畯鄙生,臣请为陛下诵之。’乃诵‘君子之事上’,咸以昭为知所诵。〞可见?孝经?在汉代的普及程度。汉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孝经?师〞,有时还搞研讨。如?汉书?:?平帝纪?载,“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并诏征天下通晓“?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昭帝纪?载,昭帝也诏曰:“?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赐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汉代上至国家,下至官员,用人都以?孝经?为参照系。如?续汉书·百官志?说:“汉制:以?孝经?试士〞;?后汉书·百官?也说:“?孝经?师主监试经。〞这是国家的用人政策。?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载:韩“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後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孝经?曰:“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其纳善听谏,皆此类也。在东郡三岁,令行制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汉人教育子女,不管是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经常援引?孝经?。如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要继承他的事业写?史记?时曾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23];?后汉书·仇览传?注引?谢承书?载:“元人羊凶恶不孝,其母诣览言元。览呼元,诮责元以子道,与一卷?孝经?,使诵读之。元深悔过,到母床下,谢罪曰:‘元少孤,为母所骄。谚曰:“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