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防治非植保专业_第1页
环境与防治非植保专业_第2页
环境与防治非植保专业_第3页
环境与防治非植保专业_第4页
环境与防治非植保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防治非植保专业第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一节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1.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是变温动物,自身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昆虫的体温基本决定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再气象因子中,温度对昆虫的作用最强。每一种昆虫都其适合生长发育的范围,这个温区叫适温区,一般为8-400C左右。适温区的下限叫发育起点温度(8-15℃),上限叫临界高温(35-450C)。适温区的上下限以外都不发育或会致死。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在适温区内,有一段温度区域对昆虫种的生存和繁殖最有利,这个温度范围叫最适温区。一般在最适温区内,发育速度和外界温度成正比,温度与发育速度的关系近似呈一直线,发育历期与温度成反比,其关系为一曲线。2.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一个虫期或一个虫态)需要一定热量的积累,发育所经历的时间与该时间内有效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一则叫有效积温法则。可用公式表述为:

K=N(T-C)C-发育起点温度,T—该阶段平均温度,N-发育历期,T-C为发育有效温度。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单位常为“日度”。第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如只有2个温度处理,

K=N1(T1-C)K=N2(T2-C)

则:C=(T1N1-T2N2)/N1-

N2

K=[T2-(T1N1-T2N2)/N1-

N2]N2如设n个温度处理,测出相应的发育历期,就可计算出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

第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有效积温的应用(1)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和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

N=K1/KK1:某地全年对该昆虫的有效积温如果N<1,若该昆虫是1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则可推测该昆虫不能在该地分布。(2)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育期

N=K/(T-C)例:已知粘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10C,有效积温常数为45.3日度,可预测卵后的平均气温为200C,则可计算其幼虫的孵化期N=K/(T-C)=45.3/(20-13.1)=6.56(天)。第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例;正在繁殖松毛虫,要求20天后放蜂,已知其发育起点为10.340C,有效积温为161.36日度,则可计算培养温度

T=K/N+C=18.408(0C)即将温度控制在18.40C,即可在20天后获得成蜂。有效积温在应用上的局限性(1)正比的前提下推导的,实际上只有在最适温区内温度与发育速度才成正比。(2)有效发育起点温度本身是一个计算值,与实际有偏差。(3)有效积温的测定是在室内恒温下进行,而实际上昆虫在自然界中是处于变温中发育的。(4)生理上有滞育或高温下有休眠的昆虫在其期间有效积温是不适用的。第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湿度、降水对昆虫的作用(一)昆虫获得水分的方式1、从食物中获得2、直接饮水3、体壁渗透水4、利用代谢水(二)昆虫水分散失途径及对失水的控制1、消化、排泄失水——马氏管和直肠回收水分2、呼吸系统失水——关闭气门3、体壁失水——蜡层

第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湿度对昆虫的影响1、湿度影响昆虫存活率2、湿度影响发育速度3、湿度对昆虫繁殖的影响4、湿度通过对食物的影响间接对昆虫发生影响(四)降水对昆虫的影响1、降水常成为昆虫机械致死的一个因素2、降水能影响害虫数量的消长3、降水影响昆虫的活动4、降雪对昆虫的影响5、降水是一些昆虫重要的生存生活条件第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温、湿度的综合作用大地老虎卵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的死亡率(南京农学院1960)

在不同的温、湿度组合下,昆虫的发育历期、死亡率都不同。相对湿度温度5070902036.67013.52543.4602.53080.007.597.5第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光在昆虫活动中的意义(一)辐射热昆虫可从光的辐射热中吸取热能。(二)光的强度光的强度主要影响昆虫的昼夜节律、飞翔活动、交配产卵、起飞迁出、取食和栖息等。(三)光的波长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人眼的不可见光,昆虫的视觉光区与人眼的视觉光区不完全相同,不同种类昆虫的视觉光区也有差异。例如蜜蜂的视觉光区为650-297nm。人眼可见的红光对蜜蜂来说适不可见光,二人眼不可见光的紫外光部分属于蜜蜂的可见光。昆虫的趋光性对光的波长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三化螟对330-400nm的趋性最强,因而利用黑光灯(波长365-400)诱集效果较好。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光周期光周期的年变化对许多昆虫的反应都非常明显。例如,很多蚜虫在短日照时才产生两性个体,并已证明秋季短日照的到来是产生两性蚜的条件。又如,光周期对许多昆虫冬期滞育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高纬度地带的许多昆虫,光周期的变化称为滞育越冬前生理上的追北和进入滞育的先兆,并且是部分昆虫解除滞育的生态条件之一。五、风对昆虫的影响风不仅直接影响到昆虫迁移、传播,而且间接影响到环境温、湿度,从而间接影响昆虫的体温。

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二节生物因子一、食物(一)食物对昆虫的影响一般,昆虫取食适宜的食物时,生长发育快、死亡率低、繁殖率高。同一种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的影响也不同。食物的含水量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植物的抗虫性(1)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2)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3)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对害虫的抗性1.昆虫对植物的选择(1)产卵选择(2)取食的选择(3)营养的选择(4)特殊物质的选择2.昆虫选择取食的植物的原则(1)对产卵和觅食有招引作用(2)对取食有助长作用(3)充分满足昆虫营养的需要(4)充分满足昆虫的特殊需要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天敌(一)病原微生物1.病毒(1)核多角体病毒(2)颗粒体病毒(3)质多角体病毒(4)多形体病毒(5)无包涵体病毒2.立克次体3.细菌4.真菌5.原生动物6.线虫

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种昆虫病的主要区别病类病状病症例证真菌病虫尸僵硬肉眼可见病原的营白僵菌养体和子实体绿僵菌细菌虫尸软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苏云金杆菌体液浑浊﹑恶臭.能见大量菌体病毒虫尸软化,体液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泽,无臭.才能见到病原体.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天敌昆虫1.捕食性天敌昆虫澳洲瓢虫Rodoliacardinalis

2.寄生性天敌昆虫(三)其它捕食性天敌1.蜘蛛2.蟾蜍和蛙3.蜥蜴4.鸟类5.兽类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四节土壤因子一、土壤气候(一)土壤温度土温对昆虫生理上的作用与气温的作用基本上一样。土中生活的昆虫在极端温度下,往往随着土中适温层的变动而改变栖息及活动的深度。如金针虫和蛴螬。(二)土壤湿度土中生活的昆虫和虫期总是要求高湿度的。土壤含水量与昆虫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土中许多昆虫卵的发育要求吸收水分,如蝗卵和金龟子的卵如果不能吸水,就不能完成发育。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土壤的理化性状许多土中生活的昆虫都是在土中空隙间穿行,具有团粒结构和土中空隙较大而且质地疏松的土壤,常比较适合昆虫的活动。如蝼蛄常在沙质土或沙质壤土中活动。土壤酸碱度对昆虫也有影响,如一些叩头甲的幼虫适于生活在酸性土壤,而另一些却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三、土壤生物土壤生物中的一些种类对昆虫种群数量诱密切的关系,如线虫、放线菌等。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第一节虫害发生的原因和虫灾防治途径一、虫害发生的原因1.虫源2.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生的环境因素二、虫灾防治途径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植物检疫、阻隔法、驱避剂)2.生态控制(农业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生物技术等方法)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二节害虫虫情调查方法1、昆虫的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核心分布嵌纹分布2、田间调查取样方法五点式取样(适于随机分布型和果树)对角线取样法(适于随机分布型)棋盘式取样法(适于核心分布型)平行线式取样法(适于成行种植的作物及核心分布型)Z字形取样法(适于嵌纹分布)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随机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呈较为均匀的分布。如三化螟卵块的分布。核心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呈多个具核心的小集团,但核心或小集团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如虫口密度小时的三化螟幼虫的分布。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个体在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疏密相间,由多个具不同密度的不规则的块或带混合而成,多个核心相互接触。如虫口密度大时的三化螟幼虫的分布。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随机分布型和果树)(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成行的作物和核心分布)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三节害虫防治的历史一、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对害虫的防治由来已久,早在4500年前苏美尔人就使用了硫化物防治昆虫和蜗类;我国自古就将虫害与旱涝并列为三大自然灾害,最早关于治虫问题的文字记载已有3000干多年的历史,有用烟草防治害虫的传统;1888年美国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成功;这时期害虫防治主要特点是各种方法都在尝试,但是零散的、简单的,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提高。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1940年前后以DDT的发明使用为标志开始了害虫防治的有机农药阶段,此后近30年主要依赖化学防治。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DDT、六六六等杀虫剂的生产及应用,因其“广谱性、安全性、稳定性”,化学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和大量使用,成为主要的防治害虫方法,被称为“害虫防治的第一次革命”.纯依赖化学防治盛行一时,但人们很快发现单一化学防治策略并未产生所预料的结果,反而带来了许多新的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更加猖撅、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及对非目标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毒害等。重新回到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显然是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害虫综合治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害虫防治才逐渐进入综合治理阶段。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及生物防治国际组织(IOBC)联合召开一次会议,正式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C),1972年在美国召开一次环境质量保护会议(CEQ)决定把IPC改为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是指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它害虫防治的一种策略思想。包含3个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社会学观点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害虫综合治理是建立在人类治虫历史经验基础上的,无数次挫折使人们认识到,害虫防治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不断繁衍的害虫,而是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纷繁复杂、干变万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将害虫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只能设法与它们协调相处;任何一项防治措施都不可能长久地解决所有的害虫问题,必须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用优避劣,使它们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我国也于1975年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第四节害虫防治的方法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植物检疫1.植物检疫定义、特点及意义定义: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检验和处理,禁止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和传出或限制其传播蔓延的工作或方法。特点:强制性、预防性、铲除性。意义:防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和蔓延,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进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2.检疫对象及特点(1)检疫对象检疫对象是指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确认并公布了的检疫性病虫﹑杂草.(2)检疫对象的三个特点国内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能人为传播;危害严重,难以防治.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1)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或进出口检疫,目的是禁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从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履行国际检疫义务,维护国家利益.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对内检疫目的是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和蔓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采取必要措施严格其种群水平,甚至在局部消灭。法规:植物检疫条例。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二、农业防治法

1.定义是指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耕作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害虫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目的的方法。

2.作用(1)直接杀灭害虫(耕翻土地,适时排灌)(2)避害作用(调节播期—如栽培避螟)(3)诱集作用(种诱集植物)(4)恶化营养条件(三化螟由三季稻改为双季稻)(5)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物理机械防治法1.定义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人工或器械杀灭害虫的方法。特点:简便,局限性大。2.具体措施(1)捕杀(2)诱杀灯光诱杀、黄板诱蚜、毒饵诱杀等。(3)阻隔法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生物防治1.定义及特点

12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生物防治方法(1)天敌昆虫的利用

A保护利用本地的天敌

B大量繁殖释放天敌

C引进和移植(2)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A病原细菌,如苏云金杆菌(Bt)

B病原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

C病原病毒,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3)利用昆虫外激素国内已合成梨小、桃小、梨大、桃蛀螟等多种害虫性诱剂。

利用方法:主要为诱杀虫,性诱剂和诱虫灯配合效果更好。诱捕器的设置:对鳞翅目昆虫,常使用水盆式诱捕器。(4)利用线虫防治害虫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五、化学防治1.定义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2.优缺点(1)优点高效性、速效性、特效性、简易、经济和方便.(2)缺点3R问题

Resistance(抗药性)

Residue(残留)

Resurgence(再猖獗)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农药的含义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害和杂草,线虫,鼠类等的化学物质。还包括提高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驱避剂,拒食剂等。4、分类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杀鼠剂等;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杀虫剂按其成分及其来源和发展过程分:无机杀虫剂(砷酸钙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天然有机杀虫剂(石油)有机氮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农药的加工剂型商品剂型=原药(有效成分+杂质)+辅助剂(溶剂、乳化剂、填充剂等)常用剂型:(1)粉剂(2)可湿性粉剂(3)乳油(4)颗粒剂(5)水剂(6)胶悬剂、微乳剂等。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6农药施用方法喷粉法喷雾法撒施法拌种法毒饵法内吸剂涂抹熏蒸法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几类杀虫剂作用特点(1)有机磷杀虫剂易水解,碱性条件更易分解失效;毒性较高;杀虫谱广;多数杀螨类;触杀,胃毒,熏蒸,有的还具有内吸作用。代表种类: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喹硫磷。(2)

有机氮杀虫剂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阻塞神经传导.代表品种:杀虫双,巴丹。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高效、低毒,高度的选择性,抑制突触部位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同有机磷混用一般无增效作用。代表品种:呋喃丹、抗蚜威(4)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效高,用量少,多数低毒,杀虫谱广,易降解,不污染环境,易产生抗药性;作用于轴状突上的神经冲动传导。代表品种:溴氰菊酯、杀灭菊酯、氯氰菊酯(5)有机氯类杀虫剂

代表品种:六六六,滴滴涕等。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8、正确使用农药(1)正确选用药剂品种﹑使用浓度和用量必须对防治对象有毒杀效力;最好具有选择性,以避免对天敌的无辜伤害;对寄主植物不产生药害;价格低廉.(2)选择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