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_第1页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_第2页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_第3页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_第4页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摘要】性。现在对表面活性剂选用原则逐渐趋向是首先满足对身体健康,保护皮肤,对人体产生尽可能少的毒副作用前提下,才考虑如何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功能,这种发展趋势使得表面活性剂生产厂商如何重新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向消费者提供最安全又最有效的制品。因此重新评价原有的表面活性剂和新开发的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十分必要。本文就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以及包括水生物毒性在内的表面活性剂生态性,尤其是对生物降解性的概念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并辅以一些数据加以说明。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安全性;生物降解性一、前言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概况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两亲结构,能够在界面上富集,显著改变界面性质的特殊物质,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使之具有润湿、渗透、增溶、乳化、分散,净洗、起泡、稳泡、柔软、抗静电等功能特性。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调控界面性质以及在界面上发生物理和化学过程,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应用表面活性剂时的加入量一般很少,但往往能够在相关生产中起到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作用,因此赢得了“工业味精”的美誉。它广泛用于石油开采,矿物浮洗,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日用化工,农药化肥,信息材料等领域。大约80%左右的纺织印染助剂是以各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和复配,或作为辅助性材料。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始于1956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巳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形成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的45个大类,130个小类表面活性剂的工业体系。2005年我国表面活性剂产量已经达到301.84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表面活性剂的品种,2005年已达4714个,为2000年的2.35倍,是1996年的3.75倍,能够生产大部份传统表面活性剂品种,详见表1。年份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型%合计%199951727.826519.686446.61116.001857100000200054026.939719.794046.81296.432006100296200170328.250220.1110044.11867.472491100256200284328.860220.6125442.92237.632922100502200398229.074121.9139441.22647.8133811004232004128730.692021.6164139.03568.4642041001842005152032.2112723.9169635.9 371 7.874714 1004 1 8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开发虽然很快,但仍落后于欧美与日本,日本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品种,1998年已达6139个,而且不断在更新。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用途可分为家用和工业两大类。前者是表面活性剂的传统市场,主要是家用洗涤剂和个人护理品,在世界活性剂市场上分别有50%和8%左右,其特点是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少,用量大。后者则为正在不断开拓的新兴市场,约占40%〜42%,具有产量少,品种多,应用领域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工业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占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44.7%,2000年47.55%,到2005年72.26%。《绿色表面活性剂》新概念的建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化学品的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认识,改变了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以前在选用表面活性剂时首先考虑它们的基本功能,疏忽了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和对生态环境是否污染。近年来提出了《绿色表面活性剂》的新概念,选用表面活性剂时首先考虑易于生物降解,低毒或无毒,对环境无害的表面活性剂。即使其功能略逊于传统表面活性剂,价格略贵,也倾向于使用绿色表面活性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绿色的表面活性剂的研制成为现代表面活性剂开发的一大热点。重新评价传统表面活性剂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生态性是十分必要的。1991年欧洲新成立了专门机构,对工业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他们系统考察了多种用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及其对水资源、海洋生物和人体健康的毒害等方面的情况。1996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四届世界表面活性剂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以经济、原料、合成和鉴定,性质和应用,毒性,环境等六个主要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进行了研讨,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环境成为主要议题之一。目前国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对任何一种表面活性剂新品种投放市场之前,厂商都必须提供相关的毒性和生物降解性方面的报告。虽然各国地区对安全性确定的标准有所差异。作为一个标准最常用的是欧共体的《危险品的分类,包装和标识》[3]标准和美国的《TheFederalHagardouoSurfatantsAct(USA)1973)。[4]我国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正在成长之中,但还非常欠缺,大部分产品说明书中如果含有生态安全性能,仅仅标以低毒或无毒,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很小,易生物降解等,很少用数据加以说明。某些专著套用生产厂商产品说明书内容时对一些有毒产品却说是无毒,显然是不正确的。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四酸二正乙酯(DBP)属环境激素,可以引发肝组织癌变,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其中DBP等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又被欧盟有关法令和Oeko-TexStandard100列为禁用或严格限制使用,[5][6]但该产品说明书的毒性栏中标明为无毒。国外著名公司比较重视产品安全性,例如汽巴精化公司的产品如:羊毛漂白剂Erio-lariteB的LD50约4800mg/kg,分散匀染剂lrgasolDAM的LD50约6200mg/kg,匀染剂AlkegalSET的LD50>5000mg/kg,并有对皮肤和眼睛刺激性以水中鱼毒性等具体数据,显示出是否有毒和毒性程度,便于应用。二、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表面活性剂在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和服装,个人卫生用品,食品,化妆品等应用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其安全性。对表面活性剂安全性关注的重点是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全性,综合起来大致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胚胎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对皮肤或粘膜刺激性和眼睛刺激性等一些指标。1.急性毒性表面活性剂对人体毒性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急性毒性又分为经口服急性毒性,经皮急性毒性和吸入性急性毒性,毒性大小一般用半致死量LD50表示。经口服急性毒性是通过不同剂量的表面活性剂投喂一批动物,观察和估测一半动物致死时的剂量,记作LD50(mg/kg,mg为表面活性剂量,Kg为受试动物体重)。LD50愈大,毒性愈低,(100mg/kg以下为剧毒,100-500mg/kg为中毒,500-l0000mg/kg为低毒,10000mg/kg以上为无毒)。表2一些常用表面活性剂对黑鼠经口急性毒性表面活性剂LD50(mg/kg)阳离子类十六烷基氧化毗啶200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400十六烷基咪唑琳3200阴离子类硬脂酸钠10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300a-烯烃硼酸盐(AOS)1300-2400十二烷逃苯磺酸盐(LAS)1300-2500十二烷聚氧乙烯(3)硫酸盐(AES)1800磺基琥珀酸二芋酯单钠盐(AerosolOT)1900直链烷基(12-14C)磺酸盐(AS)3000仲烷基磺酸盐(SAS)2000-3000辛基酸聚氧乙烯醚硫酸盐(OPES)3700-5400长链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1geponT)4000十二酰肌肌氨酸钠5000十二烯基磺琥珀酸单酯二钠>10000醇醚型碘基琥珀酸甲酯二钠3900-12000酰胺型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20000蓖麻油硫酸酯钠盐(太古汕)25000乙二胺四乙酸(EDTA)2600邻苯酰磺亚胺钠(糖精)17500非离子类TOC\o"1-5"\h\z壬基酚聚氧乙烯醚(9-10)(NPEO, 1600TX-10) 1900A18EO(20) 2700A10EO(6) 2700椰汕基二乙醇酰胺(6501) 2900A18EO(10) 4100A12EO(7) 5000APG350 7500APG550 8600AnEO(4) 8600A12EO(23) 2000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0)(Tween20) 25000A18EO(2) 2500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EFA) 30000蔗糖酯类(SE) 53000A18EO(8)聚醚(Pluronic系列)L44,L62,L64 5000L68 15000PEG类 无急性毒性乙二烯-(2,4)-酸(山梨酸) 1050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尼泊金乙酯) 8000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丁酯) 16000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尼泊金异丙酯) 7170反丁烯二酸二甲酯(富马酸二甲酯) 2628水杨酸甲酯(冬青油) 887过氧化苯甲酰 3950两性离子类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oAPB) 4910十二烷基甜菜碱(DB) 1190椰油基甜菜碱(CoB) 6600十二酰基咪琳二乙酸(CoACG) 10000-150000氧化胺(OA) 2000-6000从表2可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毒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居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常用作为消毒、杀菌剂,与人体接触时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下降,并使胃部充血。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的毒性较低,在通常应用范围内,不对人体造成急性毒性伤害,但口服后会使胃肠产生不适感。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肝脏有损害和引起脾脏缩小等慢性症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毒或无毒,经口服无毒,其中最低是PEG类,其次是萘糖酯(SE),AEO和Tween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类毒性偏高。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耗时很长,由于实验动物和实验条件的不同,其结果差异很大,各种数据难以比较。一般认为急性毒性LD50超过10000mg/kg,特别是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均为无毒,长期服用不会造成病态反应,只是有些品种在大剂量口服时引起某些脏器功能改变。因此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些品种可作为高安全物质使用,食品工业常作为乳化剂或添加剂使用。表3列出一些常用食品级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的ADI值。表3一些食品乳化剂和添加剂的ADI值食品乳化剂和添加剂ADI(mg/kg.d)甘油单,二乙酸酯不限甘油单,二乳酸酯不限甘油单,二柠檬酸酯不限卵磷酯不限脂肪酸盐不限Span60,65,800-25Tween20,40,60,65,800-25(FAO/WHO,1985)丙二醇酸酯0-25硬脂酸乳酸钙(钠)0-25(一般情况下20)蔗糖酯0-10山梨醇0-25糖精0-2.5邻苯基苯酚0-0.2过氧化苯甲酰0-40特殊情况下40-75FAO/WHO,1985田青胶6.22致畸性,致变异性和致癌性致畸性又指胚胎毒性,是指化学品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效应,引起胚胎死亡或身体畸形。这一实验的难度很大,尚未有报导表面活性剂致畸性的重复性结果。致变异性是指在母体受孕前受化学品影响使卵细胞造成后代的遗传性缺陷的危险,这一实验的难度更大。曾报道低聚氧乙烯引起变异性,但未经实验证实。致癌性与急性毒性试验类似的方式进行,但在试验末期需将受试动物器官与空白对照组的动物器官进行对比。二乙醇酰胺的致癌性已经由美国保健和环境保护机构证实,二乙醇胺和二乙醇酰胺对鼠类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含有少量游离二乙醇胺的二乙醇酰胺同样具有致癌作用。商品Ninol或国产名6501即二乙醇月桂酰胺与二乙醇胺结合的产品,具有增泡,稳泡,增稠作用,常用于净洗剂、精练剂的配方中。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表面活性剂渗入皮肤后改变了皮肤的原始结构状态,引起接触性皮炎,真皮皮炎,造成皮肤刺激作用和过敏性反应,或使皮肤保温能力下降,使皮肤上出现红斑或水肿现象。或与蛋白质结合而致使蛋白质变性及改变皮肤PH值。表面活性剂如刺激眼粘膜,引起角膜血压增高而眼红,随后出血进一步导致细胞壁破坏,对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程度大致与表面活性剂相一致,以阳离子最强,阴离子次之,非离子因不带电荷,不会与蛋白质结合,刺激性最小。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目前尚缺少统一标准。通用的评价方法分为活体试验和体外试验两大类。出于保护动物和安全性考虑,大力提倡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但大部份立法仍以活性试验结果为检验标准。活性试验主要在人体皮肤和兔皮及兔眼粘膜上进行,较为常用的方法是Draige兔皮试验和Draige兔眼试验。(1)Draige兔皮试验

Draige兔皮试验主要以兔皮为试验对象,将表面活性剂以各种浓度涂敷在裸露的皮肤上,通过测定红肿和水肿程度来评判皮肤刺激性,一般用目测评价,评价标准见表7。兔皮试验可以作为一种独立试验,也可作为人体皮肤试验的预备试验。一些表面活性剂的兔皮试验结果在表4中。表4一些表面活性剂的Draige兔皮刺激指数表面活性剂总刺激值烷基苯磺酸盐(LAS)5.6-6.0a一烯烃磺酸盐(AOS)13.0-4.1仲烷基磺酸盐(SOS)2.5-4.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P)1.6-6.5脂肪醉聚氧乙烯(7)醚(AEO-7)3.1-5.0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AEO-9)5.1-6.1烷基多糖等(APG)1.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LAS最大,同样是磺酸盐,AOS和SOS刺激性较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斯盘(SPAN),吐温(Tween)和聚醚酸刺激性都很低。Drage兔眼试验将0.1m1表面活性剂试验液作用于兔眼角膜,间隔一定时间观察刺激结果并综合评价,见表7。一些表面活性剂对兔眼刺激的最高浓度列于表5中。从表5可以看到眼粘膜对表面活性剂的耐受程度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最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次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受程度为最高。表5一些表面活性剂对兔眼粘膜的刺激耐受浓度十八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铵1.0烷基漠化异喹琳0.8十四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铵0.5二异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0.5十八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铵1.0烷基漠化异喹琳0.8十四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铵0.5二异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0.5铵0.5N-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烷基苯磺酸钠(LAS)5.0单羧基辛基咪唑琳钠盐(OAG)10.0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OT)15.0月桂醇硫酸酯钠盐(SLS)20.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盐(APES)25.0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EO-10)5.0壬基酚聚氧乙烯(9.5)醚(NPEO-9.5)15.0椰油酸二乙醇酰胺(C0DEA,6501)20.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100.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100.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0)单月桂酸酯100.0(Tween20)100.0二缩甘露醇单独酸酯(3)体外试验以体外细胞或蛋白质模拟活性耐受刺激最高浓度(%)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生物体,观察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细胞的作用,从而推断对活性组织的作用程度。最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为红细胞试验RBCtest,(RedBloodCelltest)。一般认为刺激性物质与活性蛋白质发生反应,首先会在细胞膜上反应。RBCtest即红细胞试验以离体红细胞作为细胞替代物进行试验,观察各种表面活性剂对红细胞的作用情况。试验中将表面活性剂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记作L值,对血红蛋白变形作用记作D值;用L/D表征综合指数来评价表面活性剂对细胞的刺激作用,见表7。在表6中所列一些表面活性剂的RBCtest试验结果。表6一些表面活性剂的RBC试验(L/D值)结果表面活性剂RBC试验(L/D月桂醇硫酸酯钠盐(SLS)值)〈0.1月桂醇硫酸酯三乙醇胺盐(TLS)〈0.1椰油酰基乙基磺酸钠(IgeponA)0.4月桂醇醚硫酸钠(SLES)0.5离月桂醇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阴月桂醇醚磺基琥蹈酸单酯二钠盐子十一烯酸单乙醇酰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用1椰油单异丙醇酰胺聚氧乙烯(4)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型钠盐0.88.5120200200TOC\o"1-5"\h\z谷甾醇醚(14)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蓖麻油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柠檬酸月桂酯聚氧乙烯(5)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两性离子型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OAPB) 5两性离子型椰油基羧基甘氨酸钠盐(COACG) 5.5椰油丙酸钠(COAP) 11羟基磺基甜菜碱(HSB) 20蓖麻油酰胺丙基甜菜碱(RAPB) 200表7Draige试验和RBC试验的评价Draige兔皮试验Draige兔眼试验总剌激指数RBC试验L/D值评价总剌激指数0-0.5V5>100无剌激作用0.6-1.9<10>10轻微剌激2.0-5.9V20>1中等剌激<50>0.1较强剌激>6.0>50<0.1强烈剌激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刺激性的影响有其一般规律。[11](1)分子大小的影响小分子表面活性剂易造成经皮肤渗透,刺激性较大,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不易发生经皮肤渗透,刺激较小。极性基团及疏水性链均不易与皮肤发生作用,因而刺激性小。采用高分子及引入长碳链烷基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的乳化剂和增稠剂;或对淀粉、多肽、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改性的化合物都具有低刺激性。聚氧乙烯的影响分子内引入聚氧乙烯基后刺激性可以减轻,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都低于阴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大分子内的聚氧乙烯基数量,刺激性会进一步下降。所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引入聚氧乙烯链后会减少刺激性,例如在月桂酸硫酸酯钠盐(SLS)中引入聚氧乙烯链形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盐(SLES)后刺激性下降。离子基极性的影响离子基的极性愈小,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愈小。在SLS结构中引入聚氧乙烯醚后形成SLES已大大降低刺激性,如果将硫酸基改变为羧酸基,形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SEC),则形成更为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因为羧酸基的极性低于硫酸盐。SEC是脂肪酸皂结构中嵌入聚氧乙烯基,兼有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当它呈酸或存在时呈非离子性,以盐或存在时呈阴离子性。更换离子基的反离子种类也有助于减小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化程度,因此AES的铵盐的刺激性比钠盐小。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比相应的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低。三、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性水生毒性对于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指令性规则,因为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此重要。从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和排放渠道的掌握,使得有可能计算出各种水域环境中表面活性剂的《预测环境浓度》(PEC),可以进行残存于水域中表面活性剂及其代谢产物对鱼类,藻类等水生物毒性的调查,确定对水生物《不产生明显影响的表面活性剂浓度》(NOEC)。如果PEC低于NOEC的1-2或更多个数量级,则可以认为这种表面活性剂对环境是安全的。反之,如果PEC与NOEC是等数量级或者PEC大于NOEC,可以认为这类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用LD50(mg/l)表示,所有表面活性剂的鱼类急性毒性很相似,一般都在1-15mg/l范围。对于水生细菌和藻类的毒性以ECO50(mg/l)表示,它表示24小时内对水生细菌和藻类运动抑制程度的性质,表面活性剂一般在1-67mg/l范围内。与LD50一样,数值愈低则毒性愈大,表8和表9分别列出了一些表面活性剂鱼类和水生细菌及藻类的急性毒性。表8一些表面活性剂对鱼类的急性毒性LD50TOC\o"1-5"\h\z表面活性剂 LD5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1-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4-12烷基苯磺酸钠(LAS) 1-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盐 1-10(AES)烷基磺酸盐(AS) 2-10a-烯烃磺酸盐(AOS) 1-15烷基硫酸盐 5-21仲烷基磺酸盐(SAS) 1-50椰油酰胺两基甜菜碱 2.0表9一些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细菌和藻类的急性毒性EC050(mg/l)表面活性剂水生细菌藻类EOC50EOC50直链烷基(Cn-14)磺酸钠(AS)4-250-苯磺酸钠(LAS)4-70-脂肪醇聚氧乙烯(CO-3EO)硫酸酯钠盐(AES)5-706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盐(OPES)5-7010-100肥皂类10-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APEMP)3-203-20十二醇聚氧乙烯(7)醚1050十二醇聚氧乙烯(23)醚10-十八醇聚氧乙烯醚(10)48-十八醇聚氧乙烯醚(20)56-壬基酚聚氧乙烯(9-10)醚(NPEO)4250生物降解性由于大部份家用或工业用表面活性剂最终都排入下水道,因此污水中的PEC值相当高,特别是在表面活性剂生产厂,应用厂和生活小区的排放污水中尤为突出。PEC值只能表示排入环境中的平均排入浓度,并不表明表面活性剂进入水域环境以后的行为,因此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或新的测量值来描述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这个测量值就是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对于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只有欧共体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指令性规则,其它地区和国家包括美国在内还做得远远不够。但是欧共体立法已逾二、三十年,但直至近几年才对化学品的环境问题引起普遍的关注。(1)初级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为结构比较简单组分的过程,自然界中的生物降解主要是由环境中的细菌来完成。细菌能够以有机物为养料进行新陈代谢,通过一系列生物酶催化将其氧化为较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转化为CO2和H2O以及其元素的氧化物。如果某一种有机化合物能发生生物降解作用,最终会转化为CO2、H2O和无机氧化物,并从环境中消失。如果另一种有机化合物不发生生物降解,微生物对其不发生降解作用,将在环境中长久留存下来。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不是两种极端状况,而是处于两种极端状况之间。对于生物降解较差的有机化合物,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也能全部生物降解,要看它的生物降解速度。因此,对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进行研究是观察表面活性剂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周期的重要度量。生物降解过程是有机化合物经逐步分解形成最终产物CO2和H2O的过程。欧共体的第一个关于洗涤剂的生物降解指令73/404/EEC指出,洗涤剂必需达到90%生物降解率,虽然当时并未明确90%生物降解率的测定方法。欧共体后来指出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必须具有80%的最初生物降解率(一般是指5天到10天)和90%的平均生物降解率。后来欧共体补充规定了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测定的方法,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适用73/405/EEC和82/243/EE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用82/242/EEC;尚未有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率的指令性测定方法。以上欧共体指令性测定方法的一般原则是:将表面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