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第15章-脑脊液检验概要_第1页
医学专题-第15章-脑脊液检验概要_第2页
医学专题-第15章-脑脊液检验概要_第3页
医学专题-第15章-脑脊液检验概要_第4页
医学专题-第15章-脑脊液检验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jiǎnyàn)

第一页,共五十三页。KEYPOINTS1.Clinicalsignificanceofcerebrospinalfluidcolorchange.2.Discriminationofhemorrhagebetweenpuncturedandbrainnervesystemdisease.3.Clinicalsignificanceandmethodsevaluationofprotein,glucoseandchloride.4.Examinationsincerebrospinalfluid.5.Clinicalsignificanceandmethodsevaluationofcellscountanddifferentialcountincerebrospinalfluid.6.Qualitycontrolofcerebrospinalfluidexamination.7.Clinicalapplicationoutlineofcerebrospinalfluidexamination.第二页,共五十三页。.一、cerebrospinalfluid

脑室(nǎoshì)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在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形成的一种具有保护脑和维持神经中枢生理功能的无色透明液体,为细胞外液。第三页,共五十三页。.左、右侧脑室脉络丛—经室间孔→第三(dìsān)脑室—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第四页,共五十三页。.二.CSF生成(shēnɡchénɡ)及生理功能1.生成量

★成人(chéngrén)120~180ml/天。★新生儿10~60ml/天。2.分布

蛛网膜下腔占75%,脑室系统约占25%。第五页,共五十三页。.3.CSF的功能(gōngnéng)(1)缓冲保护(bǎohù)作用。(2)运输。(3)调节压力和酸碱。(4)参与神经内分泌。第六页,共五十三页。.4.bloodbrainbarrier(BBB)作用(zuòyòng)脉络丛上皮细胞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最易通过物质: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不易(bùyì)通过物质:

清蛋白、葡萄糖、钙离子、乳酸、氨基酸、尿素和肌酐★不能通过:

纤维蛋白、补体、抗体、某些药物、胆红素、胆固醇第七页,共五十三页。.第一节脑脊液标本(biāoběn)采集★每管2mL脑脊液第1管

细菌培养第2管

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3管

理学(lǐxué)及显微镜检查★疑有恶性肿瘤,多留1管作脱落细胞检查。第八页,共五十三页。.第二节脑脊液理学(lǐxué)检验第九页,共五十三页。.一、颜色(yánsè)正常CSF是无色透明液体。1.红色:穿刺损伤、SAS或脑室出血。穿刺与SAS出血的区别。2.黄色: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3.白色或灰白色:白细胞增多。4.褐色或黑色:脑膜(nǎomó)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第十页,共五十三页。.颜色原因临床意义无色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红色出血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黄色黄变症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白色白细胞增高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绿色脓性分泌物增多绿脓杆菌性脑膜炎、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褐色色素增多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脑脊液常见的颜色(yánsè)变化及临床意义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项目新鲜性出血陈旧性出血外观浑浊清晰、透明易凝性易凝不易凝离心后上清液无色、透明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红细胞形态无变化皱缩上清液OB试验阴性阳性白细胞不增高继发性或反应性增高脑脊液新鲜(xīnxiān)性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二、透明度1.清晰、透明:正常、VE、神经性梅毒(méidú)。2.浊度:明显混浊、混浊、轻度混浊、毛玻璃样混浊。见于细胞数增多(WBC>300×106/L);蛋白质和病原菌增多等。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三、薄膜与凝块1.正常(zhèngcháng)时静置12~24h不出现凝块。2.病理情况可出现凝块、沉淀、薄膜。3.蛋白质>10g/L时可成凝块,>15g/L,呈黄色胶胨状。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三、比密健康人CSF比密为:★腰穿1.006~1.008★脑池1.004~1.008★侧脑室1.002~1.004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第三节

化学(huàxué)和免疫学检验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一、蛋白质测定(cèdìng)方法方法比较优点缺点Pandytest灵敏度高,标本少,结果易观察,操作简便标本可现弱阳性Ross-Jonetest检测球蛋白,操作简便灵敏度较弱None-Apetttest分别检测球蛋白和清蛋白操作较繁琐1.脑脊液蛋白定性(dìngxìng)方法比较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定量(dìngliàng)法方法优点缺点比浊法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标本量大,对两种蛋白沉淀能力不同染料结合法考马斯亮蓝快速,灵敏度高,标本量少对实验条件的pH值要求较高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3.参考(cānkǎo)范围(1)定性(dìngxìng):(-)~(±)(2)定量:成人腰池:0.2~0.40g/L小脑延髓池:0.10~0.25g/L脑室:0.05~0.15g/L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4.临床(línchuánɡ)应用脑屏障通透性↑→蛋白↑或CSF循环障碍,见于:

(1)CNS感染性疾病(2)出血性疾病(3)循环梗阻(gěngzǔ)(4)CNS肿瘤(5)实质性病变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原因临床意义感染以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增高最明显,病毒性脑膜炎则轻度增高神经根病变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有蛋白质-细胞分离的现象梗阻脊髓肿瘤、肉芽肿、硬膜外脓肿造成的椎管部分或完全梗阻,可有脑脊液自凝现象出血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以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其他肺炎、尿毒症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也可增高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常见(chánɡjiàn)的原因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二、葡萄糖

CSF中的葡萄糖约为血液的60%。

1.参考范围

成人腰椎2.5~4.4mmol/L;小脑髓池2.8~4.2mmol/L;脑室2.8~4.2mmol/L。

2.临床应用(yìngyòng):

增高:糖尿病、脑出血。

降低:感染、CNS肿瘤、脑寄生虫病。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三、氯化物1.测定法:比色法、滴定法、电量(diànliàng)法。2.参考范围

120~130mmol/L,脑脊液氯离子浓度约为血氯的1.2~1.3倍。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三页。.3.临床(línchuánɡ)应用(1)增高

肾炎、尿毒症、呼吸性碱中毒等。(2)降低

★感染性CSN、CSF蛋白增高等。★低氯血症。<85mmol/L时,有可能导致呼吸中枢(zhōngshū)抑制。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四、免疫(miǎnyì)球蛋白1.参考范围(fànwéi):2.临床应用:

①IgG↑:细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

②IgA↑:化脑、结核性脑膜炎及神经性梅毒等。

③IgM↑:化脓性脑膜炎。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脑脊液免疫(miǎnyì)球蛋白变化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临床意义IgG增高多见于细菌性脑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多发性硬化症、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且结核性脑膜炎IgG增高较化脓性明显IgG减低癫痫、放射线损伤和服用类固醇药物等IgM增高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也可见于多发性硬化症、肿瘤和血管通透性改变等。IgM明显增高可排除病毒性感染IgA增高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等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三页。.五.MBP1.参考范围<4µg/L★增高:见于MS、多发性硬化症、神经性梅毒(méidú)、脑血管病和外伤患者。★MS病人疾病活动参考的指标:

MS急性期游离型增高明显。结合型增高不明显,游离型/结合型↑;游离型/结合型↓缓解后2周多数恢复正常,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三页。.六、酶学检查(jiǎnchá)正常时,血清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ADA:TBM显著高于其他(qítā)脑(膜)炎。2.LD↑:脑组织损伤、细菌感染。3.CK↑:脑实质破坏。4.AST↑:脑组织坏死、出血、脑萎缩等。5.溶菌酶↑:细菌感染。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三页。.第四节

显微镜检查(jiǎnchá)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一、细胞(xìbāo)计数1.方法评价(píngjià)(1)影响因素:标本凝固、放置时间长,细胞变形、破坏等。(2)改良牛鲍氏法:简便、易行、形态准确。(3)血细胞分析仪法:重复性高,可自动化。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2.参考(cānkǎo)范围(1)总数

WBC:成人(chéngrén)(0~10)×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2)分类计数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单个核细胞:约95%,多型核细胞:约5%。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3.临床(línchuánɡ)应用(1)化脓性脑膜炎

细胞(xìbāo)数显著增多,90%以上为中性粒细胞(xìbāo),后期病情好转,中性粒细胞(xìbāo)急剧下降,单个核细胞(xìbāo)和吞噬细胞(xìbāo)增高。

(2)急性病毒性感染

CSF中细胞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3)结核性脑膜炎

初期以中性粒增多为主,病情好转,粒细胞下降,单个核细胞和浆细胞等混合出现(chūxiàn)。(4)CNS出血

早期表现为均匀血性CSF,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中大多数为中性粒细胞。2~3d后可出现吞噬细胞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

(5)脑寄生虫病

CNS寄生虫感染(gǎnrǎn),CSF细胞总数一般﹤100×106/L,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60%。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二、细胞学检查(jiǎnchá)1.方法

(1)直接(zhíjiē)分类:单个核及多型核细胞。

(2)染色分类:取沉淀物进行瑞氏染色后分类或其他染色法染色。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临床(línchuánɡ)应用(1)多型核粒细胞:见于急性炎性渗出期。(2)单个核:此类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亚急性增殖(zēngzhí)期、恢复期、慢性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霉菌性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等。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临床(línchuánɡ)应用★颅内肿瘤细胞(xìbāo)★白血病细胞:诊断CNS白血病的重要依据。★lymphoma细胞:

lymphoma细胞是诊断CNSlymphoma的可靠依据。lymphoma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脑脊液中的白血病细胞(xìbāo)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三、微生物、寄生虫检查(jiǎnchá)1.微生物检查:

墨汁染色:脑膜炎隐球菌革兰染色:脑膜炎双球菌等抗酸染色:结核杆菌2.细菌(xìjūn)培养3.寄生虫检查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的

质量(zhìliàng)控制与临床应用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三页。.一、质量(zhìliàng)控制1.送检标本的处理CSF采集后应立即送检。穿剌损伤出血的脑脊液细胞(xìbāo)计数校正。葡萄糖测定:留取标本后应马上测定,或加入氟化钠,防止葡萄糖酵解。(4)防止细菌离体后易死亡,及时检查或需37℃下保温送检。第四十页,共五十三页。.2.建立(jiànlì)标准化的检验方法(1)规范操作规程★取标本的试管必须清洁干净,细菌培养用消毒无菌试管留取(liúqǔ)标本。★白细胞计数应注意白细胞与隐球菌和红细胞的形态鉴别,有穿剌损伤时应作要校正。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白细胞分类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或自然沉降法收集细胞,染色进行分类。★化学成分测定应离心取上清液作试验。★检测分析中严格按实验步骤(bùzhòu)进行操作。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2)建立(jiànlì)室内质控定期校正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选择建立适当(shìdàng)的检测方法。保证所用检验试剂的质量。采用适当的质控物。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三页。.二、临床(línchuánɡ)应用1、适应证①有脑膜刺激症状。②疑有颅内出血。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④不明原因的剧烈(jùliè)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管内给药治疗及手术前麻醉、造影等。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禁忌证①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②休克、衰竭或频危状态的病人。③穿刺位置局部皮肤有炎症。④颅后窝占位性病变(bìngbiàn)或伴有脑干症状的病人。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三页。.3.临床(línchuánɡ)价值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鉴别(jiànbié)②脑血管病诊断与鉴别诊断③脑肿瘤诊断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观察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三页。.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三页。.病例(bìnglì)分析患者,男,25岁,3天前因劳累(láolèi)后饮酒出现发热、寒战、剧烈头痛。4h前开始出现意识障碍,自言自语,回答不出问题,并出现抽搐,抽搐时双眼上翻,凝视,口吐白沫,唇周发绀,双手握拳,四肢抽动,呼之不应,持续0.5h后停止。体征:T39℃,P106次/分.R25次/分,BPl5/kPa,昏迷,检查不合作,双瞳等大约0.6cm,眼底检查,视乳头有水肿,光反射迟钝,颈抵抗明显,双肺、心、腹、淋巴结、皮肤均无异常,膝跟腱反射亢进,右侧巴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