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审稿)项目名称: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单位(盖章):九华山接引庵编制日期:2019年12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7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5 附件3:《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要求重修的批复》(池州市宗教事务局.池宗【2014】6号);附件4:《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的函》(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城函【2018】2774号);附件5:《关于九华山闵园尼庵群永兴茅蓬、香山茅蓬、接引庵修缮工程的批复》(池州市文物局.池文物【2016】7号);附图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单位九华山接引庵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镇中闵园13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42811建设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镇中闵园13号立项审批部门池州市宗教事务局项目代码池宗[2014]6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S9542【宗教活动场所服务】(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5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5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8.0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九华山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圣境为特色的山岳型5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东南境,其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接引庵位于九华山华严岭东、中闵园西,从九华街步行上天台必经之地,始建于清末,为砖木质结构。附属用房因年久失修,屋面瓦破损、外墙剥离、木质梁柱损毁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九华山的景观环境。2013年10月,接引庵书面致函池州市宗教事务局、池州市风景区宗教事务局,请求批准对接引庵进行修缮。2014年1月23日,池州市宗教事务局下达了《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要求重修的批复》(池宗【2014】6号),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重修,要求修缮计划必须符合九华山风景区整体规划要求。2016年6月1日,池州市文物局下达了《关于九华山闵园尼庵群永兴茅蓬、香山茅蓬、接引庵修缮工程的批复》(池文物【2016】7号),2原则同意上述尼庵群修缮方案,要求保持其原有的历史信息。2018年10月2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2018】2774号)《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的函》形式致函池州市人民政府:一、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二、接引庵环境整治保留大殿,拆除大殿北侧所有附属用房,共103m2,紧邻大殿北侧新建寮房、斋房、客堂、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99平方米,请据此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三、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文化景观资源,避免对自然景观和景点的破坏。新建建筑风格要与原大殿及周边闵园景区建筑环境的协调融合。四、请你市严格按照批准方案及相关要求抓好实施监管,切实保护好风景名胜资源。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给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关于确定教堂等宗教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复函》(环办函【2011】833号),教堂等宗教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社会事业与服务业/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音乐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体育场、体育馆等类别执行。九华山接引庵位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其环境整治涉及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评类别为环境影响报告表。2019年11月,九华山接引庵委托我公司承担其环境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同时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建设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呈报环境主管部门审批。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镇中闵园13号,九华山凤凰3、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接引庵占地面积1200m2,本次环境整治计划总投资256万元,整治内容主要是拆除大殿北侧共103m2的所有附属用房,紧邻大殿北侧新建寮房、斋房、客堂、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99.2m2,为二层,局部一层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与大殿等保留建筑风格一致。同时对项目东边界龙溪河护坡除险加固,院内进行景观绿化。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3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工程总投资256万元5新建建筑面积199.2m240.9m261.8m26.6m223.8m22拆除建筑面积103m2其中客堂3环境整治面积465m2斋堂(含厨房)4绿化面积333m2寮房(3间)5新建建筑面积199.2m2卫生间(含洗)楼梯等环保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环保工程表1-2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备注建备注主体工程拆迁工程拆除大殿北侧所有附属建筑物,共103m2建筑工程m61.8m2,卫生间(含洗浴)6.6m2,楼梯等23.8m2。新建199.2m2。环境整治工程改建项目东边界龙溪河护坡整理,院内地面环境整治,整465m2。改建绿化工程改建尼庵周边及院内景观绿化,绿化面积333m2。改建公用工程供水现有自现有排水雨污分流。雨水经屋面立管和院内排水沟渠排入项目区东侧的龙溪河;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本次配套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改建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供电现有自现有施工期废气治理施工场地及裸露地面硬化;施工场界设置围挡;建筑物外围架设密目放尘网;易起尘物料篷布、草帘遮盖或室内堆放管理;拆迁工地及建筑垃圾装卸现场洒水/抑尘;拆除的建筑垃圾随拆随运;四级(含四级)以上施工期废气治理运营期新建膳房燃料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餐饮油烟采用家用油烟运营期新建废水治理施工期施工废水临时废水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水泥砂浆拌和,不外排。/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本次配套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声施工期文明施工;22:00-06:00h禁止作业。/运营期限制梵音播放设备音量。/建筑拆迁垃圾运往九华山风景区行政执法局指定的固废施工期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弃土作为室内填方,不外/处置排。运营期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委托闵园社区环卫部门清/4运至白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池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香炉灰渣供院内绿地作有机肥使用。面布置九华山接引庵东临龙溪河,西接凤凰松景区至回香阁的石板人行道。大殿位于项目区内南侧,新建寮房、斋房、客堂、卫生间等建筑物全部位于项目区内北侧。项目具体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程5.1给水自项目区东侧的龙溪河提水引入。5.2排水雨水经屋面立管和院内排水沟渠排入项目区东侧的龙溪河;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本次配套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5.3供电项目区供电自闵园社区市政供电电网引入。6、施工工期及劳动定员项目施工工期计划为二个月,平均上工人数6人/天;运营期住持僧尼人数约57、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对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该项目既不属于“鼓励类”,也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应为“允许类”。且该项目获得了池州市宗教事务局的批复,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8、规划符合性分析九华山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接引庵始建于清末,为砖木质结构。2014年1月23日,池州市宗教事务局下达了《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要求重修的批复》(池宗【2014】6号),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重修,要求修缮计划必须符合九华山风景区整体规划要求。2016年6月1日,池州市文物局下达了《关于九华山闵园尼庵群永兴茅蓬、香山茅蓬、接引庵修缮工程的批复》(池文物【2016】75号),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修缮方案,要求保持其原有的历史信息。2018年10月2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了《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的函》 (建城函【2018】2774号),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由此可见,该项目建设符合《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9、“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9.1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判定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皖政秘(2018)120号),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黄山—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内。该红线内保护重点: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地质景观、生物多样性等多方入手,控制水土流失和酸雨侵害,在景区环境容量内合理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当地丰富自然资源,重视发展以茶叶、食用菌、毛竹、中药材、旅游产品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以生态保护促经济发展,实现本区生态系统结构的日趋稳定和服务功能的逐步提升。该项目虽然位于九华山风景区范围内,但它的具体位置是在九华山闵园社区尼庵群内,对照《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图-九华山生态红线》,本项目用地为建制镇和村庄用地,不在九华山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另外,该项目是在原用地基础上拆迁改建,不新增用地面积,不扰动项目区外部的生态植被和水源涵养,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接引庵破乱不堪的面貌,使其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融合。因此,评价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9.2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判定该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地表水环境功能Ⅱ类区;声环境功能1类区。根据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2018年池州市环境质量报告》,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上述功能区标准要求。在认真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也能够得到妥善处置,对所在区域的环境影响甚微,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9.3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判定该项目建设不新增用地,资源消耗仅为住持僧尼、居士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电,在项目所在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可承受范围之内。69.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性判定九华山接引庵为宗教活动场所,不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型产业,也不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所列产业,因此,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综上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项目无生产性污染源,因历史原因,生活污染源一直未有规范化处置。污水污水未经处理,经化粪池沉淀后即排入项目区外东侧的龙溪河,膳房燃料仍然使用附近山林的腐质生物质,厨房油烟未经净化自然排放。但上述污染物产生量极少,对区域环境影响轻微。该项目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存在脏乱差现象;附属用房因年久失修,屋面瓦破损、外墙剥离、木质梁柱损毁严重,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九华山风景区的景观环境。图1-1接引庵环境现状图78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1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九华山风景区内。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东南境,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规划面积120km2,保护面积174km2。1.2地质地貌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其山体位于皖南断块隆起的中心部位,主体有花岗岩组成,受构造、岩性和外力的影响,形成了千姿百态,高低参差的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等众多地貌类型,及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泉流交织其中的独特地貌景观。1.3气候气象九华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梅雨显著。同时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影响而形成的阴、凉、湿的山区气候特点。九华山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日照178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437.5mm,相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有云海出现。全年雾天达168天,年无霜期229天,年均下雪日约30天,积雪初、终日间隔时间为110天,积雪厚度达20~40cm。1.4水文情况九华山主要地表水系为九华河和青通河,均为长江一级支流,属长江水系一、二级支流的中、上游段,沿断层和岩层接触带发育,从山体中心部位呈放射状向外流出,镶嵌在山地、丘陵之间。另外山南的陵阳河和喇叭河,均向南汇入太平湖,经青弋江入长江。它们均沿垂直节理发育,汇流区较小。九华河、青通河的支流也多受节理控制,如,九华河的支流-缥、双、舒、濂四溪都沿近东西向节理发育,九华山地流出的河流河谷纵剖面呈阶梯状,多裂点、陡坎,形成许多蔚为壮观的飞瀑,如龙泉瀑、九子泉、舒姑泉等。河谷横剖面多呈峡谷和谷中谷状态,两岸奇峰夹峙,分外险峻。特别是龙溪河(九华河上游一段),从天池到二天门,一连作了五次转折,常在端点形9成碧水深潭,连贯在一起形成晶莹璀璨的明珠,故有“一水自萦绕,五星相贯联”之称。图2-1九华山风景区地表水系图1.5生态环境概况1.5.1土壤九华山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600m以下,主要分布着黄红壤、红壤性土及交错其间的粗骨土;海拔600m以上,主要分布着暗黄棕壤,黄棕性土,在岩缝中分布着石质土,山脊附近有小块山地草甸土,沟谷和盆地还分布着根植土,土cm.5m,为树木、花卉、药材等各类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1.5.2植被九华山植被属安徽南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皖南山地丘陵植被区、黄山、九华山植被片,是我国东南地区植物荟萃之地。现状九华山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绿。据调查,九华山共有高等(有胚)植物1463种,除苔藓植物外,隶属176科,633属。其中不乏观赏性植物和珍稀名贵植物。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9种,三保护树种8种。九华山属中山地貌类型,不少山峰在海拔1000m以上,植被垂直分布比较明快显。海拔200m以下,植被类型多为次生阔叶林、小片马尾松林、竹林和灌木丛;海拔200m~700m,植被类型多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竹林、杉木林、竹杉混交林,树种多为马尾松、毛竹,铁芒萁、杉木等。海拔700m~1000m,植被类型多为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树种多为枫香、花香、栓皮栎等,山势陡峭处多生长黄山松及落叶灌木丛。海拔1000m以上,植被类型多为山地矮林及山地灌木丛,树种分布有只在山地上部生长的南方六道木、三桠乌药等“高山植物”。1.5.3动物资源九华山植被茂密,利于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据调查统计,已知动物有253种,其中两栖类13种,爬行类24种,鸟类168种,兽类48种,分属28目69科。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等5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8种,主要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小灵猫、苏门羚、大鲵等;国家三类保护动物6种。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九华山行政领导机构为九华山管理委员会,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内强管理、外树形象,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区旅游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2018年,九华山风景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12.33%;实现旅游收入130.73亿元,同比增长8.5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财政收入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9元,同比增长8%。坚持“保护+发展”,生态文明有了新突破。围绕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规划大纲和寺庙保护、旅游、交通、居民社会发展4个专题规划草案,编制《狮子峰景区详细规划》《九华乡居民点规划》等规划方案10余个。开展建筑工程大排查大整治和在建村居民自建房等项目专项排查,交办处置违规问题24个,拆除违法建设207起14552.01m2。“周调度、周上报”,推进省住建厅挂牌督办违法建设整改,两处违法建设基本整改完毕。顺利完成风景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14处固体废物堆放点清理完毕,19个市级交办件完成整改16个,全年处理生活污水42.71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75.02吨、氨氮6.68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建无性系有机茶园100亩,改造中低产茶园1000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8个、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九华山大古岭生态茶叶家庭农场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加大古树名木、野生动物保护,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积极推进林长制建设,新建生物防火林带88亩,药物注射松树1.5万株,捕获松墨天牛2.29万只,核心景区连续32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事故。推进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亚太地质公园网络“地质景观与文化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九华山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评估考察。加大文物保护,风景区第一批“非遗”传承人名单公布,同步申报省、市级传承人,九华山摩崖石刻申报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坚持“谋划+推进”,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落实市重大项目谋划要求,出台风景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实施方案,上报高端民宿开发、通用航空、康养平台、医养结合、水源地保护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按照“四督四保”和“四个一”工作机制,以纳入省、市调度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风景区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风景华大典”项目完成全部958根桩基施工,推进负二层以下结构和垫层施工;“莲花小镇”首批13幢单体建筑物已开工建设10幢;节目、人员等正加紧创编、演排。旅游综合度假中心狮子峰索道选址方案、上下站房及辅助设施单体设计方案获省住建厅批复,狮子峰(扩大)景区详细规划上报住建部,项目建议书、环评报告书等编制完成。休闲度假小镇与北京今典投资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合作意向书》,完成概念设计方案初稿。房车露营基地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推进规划调整、用地审批等工作。智慧九华山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电子票务系统上线并持续运营,视频监控四期完成54个点位建设,wifi全覆盖项目新增32个点位,全部投入使用。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6.2.1.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6.2.1.2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或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6.2.1.3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选择符合HJ664规定,并且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点或区域点监测数据。”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池州市辖区范围内,因九华山风景区未发布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本次评价即选用池州市2018年池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中的结论。2018年池州市环境质量现状数据统计详见表3-1。表3-1项目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ug/m3)标准值(u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20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3540875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6770957不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44351257不达标CO95%平均日均浓度400035达标O390%最大8h平均浓度98.8达标根据2018年池州市的环境质量公报数据,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超标因子为细颗粒物(PM2.5)。根据《九华山管委会信息公开网》发布的《九华山风景区2019年10月份环境质量月报》,九华山风景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表3-2九华山风景区2019年10月份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单位:ug/m3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月均值)参考标准值(一级标准,24h平均)百岁宫站SO27.050.0NO28.080.0PM1041.050.035.0PM2.524.0图3-1九华山管委会信息公开网截图2、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九华河上游支流的龙溪河。根据《九华山管委会信息公开网》发布的《九华山风景区2019年10月份环境质量月报》,九华河戴村断面19项水质基本项目检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域水质标准要求。表3-3九华河戴村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单位:mg/L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结果(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是否超标九华河戴村断面COD7.0否否是否氨氮0.5总氮0.490.5高锰酸盐指数2.34.0注:引自《九华山管委会信息公开网》(/4458197/9127749.html)发布的《九华山风景区2019年10月份环境质量月报》。图3-2九华山管委会信息公开网截图3、声环境质量现状2019年10月29日,我公司委托安徽德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3-4表3-4声环境质量现状测点位置监测日期监测结果(GB3096-2008)1类标准值昼间夜间昼间夜间948.0554549.242.936.741.543.241.2达标情况达标达标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表明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项目工程性质、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项目运营期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项目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具体如下:表3-5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东经北纬尼庵群117.803231530.4718477寺庙大气环境GB3095-2012一级E35闵园社区居委会117.803698230.4715574基层组织NNE234闵园景区117.801740230.4693687旅游服务W327天台索道下站117.802641430.4690576旅游服务SSE343九华镇政府117.795023930.4798079行政机关NW九华山学校117.802980730.4721475文化教育基地NW龙溪河117.802909630.4716861小型河流地表水GB3838-2002E0.5尼庵群117.803231530.4718477寺庙声环境GB3096-2008土壤植被///生态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SONONOxOCO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详见表4-1。表4-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取值时间单位一级限值二级限值备注TSPµg/m3300GB3095-2012年均值µg/m3200PM10µg/m350年均值µg/m34070PM2.5µg/m33575年均值µg/m335SO2小时均值µg/m3500µg/m350年均值µg/m32060NO2小时均值µg/m3200200µg/m3年均值µg/m34040NOx小时均值µg/m3250250µg/m3年均值µg/m35050CO小时均值mg/m3mg/m344O3小时均值µg/m3200µg/m32、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域水质标准。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因子pHDOCOD氨氮总磷总氮BOD56~95≤0.5≤0.1≤0.56~90≤1.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区标准,详见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级(类)别标准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5545GB3096-2008,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施工扬尘执行《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的有关规定,运营期膳房餐饮油烟排放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2、废水排放标准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本次配套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表4-4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一级A标准限值单位:mg/l,PH无量纲PHCODcrBOD5NH3-N总氮总磷动植物油6~9505(8)0.5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营期厂界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4、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执行标准生活垃圾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有机废气(VOCs)等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该项目运营期无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无需申请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根据工程分析,该项目排放的水污染因子中,纳入总量控制要求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本项目总量控制建议值为:COD:0.025t/a;NH3-N:0.004t/a。本项目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由建设单位向环保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能实施该项目。20目工程分析施工期G1:施工扬尘G2:厨房燃料废气G3:膳房餐饮油烟G4:香炉烟尘W1:施工废水W2:生活污水S1:建筑拆迁垃圾S2:弃土S3:生活垃圾S4:香炉灰施工期G1:施工扬尘G2:厨房燃料废气G3:膳房餐饮油烟G4:香炉烟尘W1:施工废水W2:生活污水S1:建筑拆迁垃圾S2:弃土S3:生活垃圾S4:香炉灰G2、G3、W2、S3生活区N、G1、S1G1、S1SN、G1、WSN、G1、S1N、G1、5、建筑物周边环境整治及景观绿化N、G4、S4宗教活动区运营运营期图5-1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2、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源强表5-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统计一览表污染类别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因子废气建筑物拆除;建筑物施工;建筑物周边环境整治及景观绿化。颗粒物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建筑物施工声建筑物拆除;建筑物施工;建筑物周边环境整治及景观绿化。dB(A)建筑物拆除;建筑物施工;建筑物周边环境整治及景观绿化。建筑拆迁垃圾212.1废气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产生环节主要是建筑物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基础土方开挖、回填,建筑物施工,以及场地平整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产生的尘粒再悬浮,以及砂石、水泥等散装物料未采取遮盖措施和裸露施工区表层浮土在天气干燥情况下受风力影响产生的扬尘。参照《深圳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量计算方法》,施工扬尘按基本排放量和可控排放量分别计算。WB=A×B×TWK=A×(P1+…+P5)×T式中:W-扬尘排放量,t;WB-扬尘基本排放量,t;WK-扬尘可控排放量,t;A-建筑面积,万m2;B-扬尘基本排放量排放系数,t/万m2.月;T-施工期,月;P1、P2、P3、P4、P5-各扬尘控制措施所能实现的可控制排放系数,t/表5-2施工扬尘基本排放预测系数污染工序基本排放量排放系数B(t/万m2.月)室内外重新装修0.21原室内外装修部分拆除表53建筑施工可控扬尘排放系数工地类型扬尘类型扬尘控制措施可控扬尘排放系数P(t/万m2.月)代码措施是否达标是否建筑工地一次扬尘道路硬化P10厂界围挡P200.57裸露地面覆盖P300.72易起尘物料遮盖P400.43拆迁工地喷水P507.26根据上式及表5-2,5-3计算得出,本项目施工期扬尘产生量约为4.02t,在采取施工场地及裸露地面硬化;施工场界设置围挡;建筑物外围架设放尘网;易起尘物料篷布、草帘遮盖或室内堆放管理;拆迁工地及建筑垃圾装卸现场洒水抑尘;四级22(含四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等切实有效的扬尘防控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一次扬尘排放量可得到有效遏制,二次扬尘排放量可降低至0.07t。2.2废水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雨天地面泥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2.2.1雨天地面泥水雨天地面泥水主要污染物为泥砂。雨天地面泥水与下雨频率、强度和汇水面积有直接关系。根据本项目区汇水面积和池州暴雨强度模式预测,最大暴雨重现期,本项目整治用地范围内的雨天地面泥水量约为158.9L/s.hm2。783.524(1+0.581LgP)q=(t+1.820)0.461式中:q—暴雨强度,L/s.hm2;p—重现期,取一年;初期雨水排放量:式中:Qs—初期雨水排放量;m3;q—暴雨强度,L/s.hm2;Ψ—径流系数,取0.7;F—汇水面积,0.0901hm2;T—收水时间,一般取15min。依此计算,本项目施工期初期雨水量为9.02m3。项目拟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通过沟渠疏导初期雨天汇入临时废水沉淀池沉淀,然后作为水泥砂浆拌和或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2.2.2生活污水工程施工就近委托闵园社区建筑工程人员施工,因此,施工现场无需设置施工营地。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产生的人体粪便。类比调查,施工期生活污水CODCr浓度约800mg/L,产生量约0.0005t;氨氮浓度约35mg/L,产生量约0.00002t。采用移动式环保厕所收集,定期清运至闵园社区污水23处理站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2.3噪声本项目新建建筑物及待拆迁建筑物全部为砖混木质结构,受地理条件限制,施工期不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建筑物拆迁及新建建筑物施工全部采用人工作业,建筑材料及拆迁垃圾由汽车运至闵园景区附近,再采用人抬肩挑方式运往施工工地。因此,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木工锯运行噪声及建筑物拆迁时建材抛掷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72~78dB(A)。2.4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工程弃土和生活垃圾。2.4.1建筑垃圾包括建筑拆迁垃圾、新建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砂石、建材及室内装修垃圾。本项目拆迁房屋为砖混木质结构,考虑综合利用后,单位拆迁面积(建筑面积)垃圾tm估算,则,拆迁垃圾产生量为30.9t。新建建筑施工产生的废弃砂石、建材及室内装修垃圾单位面积(建筑面积)产生量按0.01t/m2估算,则,新建建筑垃圾产生量约1.99t。依此预测,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32.89t。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建筑拆迁垃圾全部运往九华山风景区行政执法局指定的白云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2.4.2工程弃土本项目用地范围内场地平整,产生的工程弃土主要来源于基础开挖。根据规划设计,新建建筑物全部为500×300mm的条形基础,埋深为700mm,基础挖方约32m3。根据规划设计,基础回填约20.5m3,多余土方全部用于新建建筑室内地面填方,不外排。2.4.3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2个月,每月有效工作日约23天,每天平均施工人数约6人,按0.5kg/人.d。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38t。采用垃圾箱收集后送往闵园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点,委托九华山街区环卫部门清运到白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池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243、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源强:表5-4运营期主要污染源统计一览表污染类别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因子废水僧尼、居士、游客废气膳房烹饪餐饮油烟声空调室外机dB(A)梵音播放设备僧尼、居士生活生活垃圾灰烬香炉3.1废水项目运营期斋堂、寮房仅供僧尼、居士生活使用,不对外开放。因此,项目区用水主要是僧尼、居士洗漱、餐饮用水,以及少量游客在本项目区朝拜、短暂逗留期间用水。根据南方居民的用水习惯,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僧人、居士用水按“普通住宅Ⅱ”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预测;游客用水按40人次/d,5L/人次·d预测,污水排放系数按80%计。则,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详见表5-5。表5-5项目运营期日废水产生量预测一览表序号用水单元用水指标基数用水量废水产生量1僧尼、居士5人1.5m3/d1.2m3/d2游客40人次/d0.2m3/d合计--1.7m3/d1.36m3/d项目运营期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详见表5-6。表5-6项目运营期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测废水产生量项目pHCODCrBOD5NH3-N496.4t/a水质浓度6~9350mg/l180mg/l250mg/l25mg/l0.01t/a产生量-0.09t/a项目运营期污水经化粪池和本次配套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表5-7项目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废水产生量项目pHCODCrBOD5NH3-N496.4t/a水质浓度6~950mg/l10mg/l10mg/l8mg/l0.004t/a产生量-0.025t/a0.005t/a0.005t/a250.2污水处理装置0.2污水处理装置僧尼、居士用水新新鲜水0.04化粪池0.04游客用水龙溪河图5-2项目运营期水平衡图(m3/d)龙溪河3.2废气项目运营期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膳房燃料。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分馏的轻成份气体在常温下加压液化而成,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丙烯(C3H6)和丁烯(C4H8),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因此,是一种清洁能源,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可忽略不计。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焚香烟气和膳房餐饮油烟。3.2.1焚香烟气项目运营期信众和游客均有焚香祈佛的习惯。传统的香是以榆树皮为原料,加入少量的农作物秸秆,经粉碎、研磨后,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装入管型模具,经挤压、剪切、风干后形成的,属于植物纤维类产品。因此,焚香实质上也是生物质焚烧的过程。根据《中国地区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模拟及GIS分析》,每公斤玉米秸秆露天焚烧时,排放CO114.7g,NOx1.28g。类比分析,平均每天进寺烧香人数按40人,每人烧三只香,按9.0g估算,则,CO产生量41.3g/d,NOx产生量0.46g/d。上述污染物均为无组织排放。3.2.2餐饮油烟该项目膳房餐饮不对游客开放,仅供本寺僧尼、居士共5人餐饮,食用油主要为植物油,消耗量按30g/人.d计算,食用油挥发量按3%计,则,油烟产生量4.5g/d ,单个灶头的基准排风量800m3/h,烹饪时间约为2h/d。依此预测,项目运营期膳房餐饮油烟初始浓度为2.81mg/m3。经家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净化效率按60%预测)后,油烟排放量约为1.8g/d(0.66kg/a),排放浓度约为1.13mg/m3。3.2.3噪声26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是僧尼、居士寮房空调室外机和梵音播放设备噪声,具体噪声源强详见表5-7。表5-7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源强预测噪声源声级[dB(A)]/台声源与厂界间距噪声类别空调室外机55~60/36.5m机械噪声梵音播放设备65~70/1社会生活噪声3.2.4固体废物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该寺庙僧尼、居士生活期间和游客进入项目区祈佛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信众和游客焚香祈佛产生的香炉炉灰,产生量表5-8。表5-8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序号固废分类固废来源产生系数基数产生量固废性质1生活垃圾5人2.5kg/d0.91t/a一般固废游客0.140人次/d4.0kg/d1.46t/a小计6.5kg/d2.37t/a2香炉灰渣游客宗教活动3%/佛香0.36kg/d(佛香)0.01kg/d3.65kg/a一般固废3.5污染物排放清单表5-9项目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物产生情况量排放情况备注类别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产生浓度排放量排放浓度废气香炉CO0.015t/a无组织排放00.015t/a无组织排放NOx0.0002t/a00.0002t/a膳房油烟t/0t/a2.81mg/m3t/0t/at/0t/amg/m3废水生活CODcr350mg/lt/t/a0.025t/a50mg/lBOD50.09t/a180mg/lt/0.08t/a0.005t/a0mg/l1.20t/a250mg/lt/t/a0.005t/a0mg/lNH3-N0.01t/a25mg/lt/0.00t/a0.004t/a8mg/l声空调室外机dB(A)55~60梵音播放设备65~70生活生活垃圾2.37t/a/2.37t/a0/宗教活动香炉灰渣3.65kg/a/3.65kg/a0/27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膳房油烟2.81mg/m3;0.0016t/a香炉CO0.015t/a,无组织排放0.015t/a,无组织排放NOx0.0002t/a,无组织排放0.0002t/a,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生活废水量496.4t/a496.4t/aCODcr350mg/l;0.17t/a50mg/l;0.025t/aBOD5180mg/L;0.09t/a10mg/l;0.005t/a250mg/L;1.20t/a10mg/l;0.005t/aNH3-N25mg/L;0.01t/a8mg/l;0.004t/a生活生活垃圾2.37t/a0宗教活动香炉灰渣3.65kg/a0噪声主要噪声源:空调室外机55~60dB(A)/台;梵音播放设备65~70dB(A)。其他/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施工全部在其用地范围内进行,不破坏周边植被,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28、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产生环节主要是建筑物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基础土方开挖、回填,建筑物施工,以及场地平整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产生的尘粒再悬浮,以及砂石、水泥等散装物料未采取遮盖措施和裸露施工区表层浮土在天气干燥情况下受风力影响产生的扬尘。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扬尘产生量约为4.02t。根据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皖政(2013)89号)、《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及《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要求,项目单位必须采取施工场地及裸露地面硬化;施工场界设置围挡;建筑物外围架设密目放尘网;易起尘物料篷布、草帘遮盖或室内堆放管理;拆迁工地及建筑垃圾装卸现场洒水抑尘;四级(含四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等扬尘防控措施。在认真落实上述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此类轻微影响也随之结束。1.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雨天地面泥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根据本项目区汇水面积和池州暴雨强度模式预测,最大暴雨重现期,本项目整治用地范围内15分钟初期雨天地面泥水量约为9.02m3。项目施工单位拟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通过沟渠疏导雨天地面泥水汇入临时废水沉淀池沉淀,然后作为水泥砂浆拌和或洒水降尘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产生的人体排泄物。由于工程量小,施工人员少,可以采用移动式环保厕所收集,定期清运至闵园景区污水处理站处理,不影响龙溪河水环境。1.3声环境影响分析受地理条件限制,本项目施工主要以人工辅助及手工机械为主,噪声源少,噪声值较低,其噪声级约为72~78dB(A),在不计算隔声值的情况下,根据点声源衰减公式,在噪声源2~3m开外即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14~15m开外的噪声贡献值将低于55dB(A),区域声环境可以满足《声环境29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要求,如果考虑到植物、山体等的隔声减噪作用,这个距离还会更小,因此,施工期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而且施工结束后,噪声也将随之消失。1.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拆迁垃圾、工程弃土和生活垃圾,均为一般性固废。其中,工程弃土全部用于新建建筑室内地面填方,不外排。建筑拆迁垃圾产生约32.89t,全部运往九华山风景区行政执法局指定的白云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产生量0.138t。采用垃圾箱收集后送往闵园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点,委托九华山街区环卫部门清运到白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池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30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2.1水环境影响分析2.1.1污水水质(496.4m3/a),主要污染物CODCr产生量0.17t/a(350mg/l),BOD5产生量0.09t/a(180mg/l),SS产生量0.12t/a(250mg/l),NH3-N产生量0.01t/a(25mg/l)。2.1.2污水处理方案本项目计划配套一只1.5m3三格式化粪池和5t/d的地埋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对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先进入化粪池沉淀熟化,然后自流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再排入龙溪河。处理工艺流程详见图7-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三格式化粪池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紫外线消毒达标排放硝化液回流风机曝气2.1.3水质达标可行性分析31本项目计划采用A2/O法污水处理工艺,该污水处理工艺是目前生活污水的常规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它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可有效抑制丝状菌繁殖,从而克服了污泥丝状膨胀问题,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泥水分离。运行中在厌氧、缺氧段内只需要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的功能分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不仅生化效果好,脱氮除磷效果也非常好,可以确保污水排放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根据工程实践并类比分析,尾水排放情况详见表7-1。表7-1尾水排放达标情况预测污水量项目CODcrBOD5NH3-Nt/4t/a产生情况0mg/L,0.09t/a250mg/L,1.2t/a25mg/L,0.01t/a8mg/L,0.004t/a排放情况50mg/L,0.025t/amgL,0.005t/amg/L,0.005t/a污水处理效率853%944%996%60%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限值50mg/L10mg/L10mg/L8mg/L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2.1.4尾水排放合法性分析本项目所在地不在九华山街区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因此,本项目自身必须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就近排入受纳水体-龙溪河。龙溪河属于九华河上游支流,九华河九华山风景区段为Ⅱ类水体。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经现场调查并咨询九华山管委会有关部门,本项目所在地的龙溪河断面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Ⅱ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接引庵属于古老尼庵,始建于清末,至今也存在100多年,因此,不属于新建排污口。另外,本项目运营期,污水排放量很小,通过本次环境整治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证生活污水排放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再排放至龙溪河,对龙溪河水质影响甚微,不会改变龙溪河的水体功能和水质标准。32综上分析,本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经自身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放至龙溪河,符合有关法律规定。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焚香烟气和膳房餐饮油烟。信众和游客焚香祈佛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无组织排放。类比分析,其中的CO产生量41.3g/d,NOx产生量0.46g/d,烟气产生量不大,经大气扩散稀释后,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宗教事务局等部门的号召,倡导信众和游客“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自觉抵制烧高香等不良风气,推广使用电香,尽量减少焚香产生量。项目运营期,膳房餐饮不对游客开放,仅供本寺僧尼和居士5人餐饮,油烟产生量约为4.5g/d(1.64kg/a),浓度约为2.81mg/m3,经家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油烟排放量约为1.8g/d(0.66kg/a),排放浓度约为1.13mg/m3,低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甚微。2.3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是僧尼、居士寮房空调室外机和梵音播放设备,源强分别约55~60dB(A)、65~7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采用噪声衰减模式和多源叠加模式,具体模式如下:(1)噪声衰减模式式中:L2,L1--r2,r1处的噪声值,dB(式中:L2,L1--r2,r1处的噪声值,dB(A);r1、r2--距噪声源的距离,m;(2)多源叠加模式i)i)式中:L--某点声源总叠加值,dB(A);Li--第i个声源的噪声值,dB(A);33n--声源个数。上述噪声源对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叠加声环境背景值后,厂界及声环境敏感点噪声最终预测结果详见表7-2。表7-2项目厂界及声环境敏感点噪声预测单位:dB(A)预测点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尼庵群贡献值昼间53.846.753.753.248.3夜间432408365386424背景值昼间48.049.236.743.248.0夜间42.941.541.2预测值昼间54.853.853.651.2夜间44.944.942.644.4由表7-2可知,项目运营期,项目厂界噪声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该寺庙僧尼、居士生活期间和游客进入项目区祈佛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信众和游客焚香祈佛产生的香炉炉灰,产生量分别为2.37t/a和3.65t/a。其中,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委托闵园社区环卫部门清运至白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池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香炉炉灰供本项目院内绿地作有机肥使用。综上所述,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能够得到妥善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3435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膳房油烟配套家用油烟净化装置。满足(GB18483-2001)排放浓度要求。香炉烟尘推广使用电香,倡导信众和游客文明敬香,自觉抵制烧高香等不良风气。不影响区域大气环境。水污染物生活NH3-N1.5m3三格式化粪池+5t/d地埋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生活生活垃圾送往闵园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点,委托九华山街区环卫部门清运到白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池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合理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宗教活动香炉灰供项目院内绿地作有机肥使用。降低梵音播放设备音量,使用变频空调。其他本项目建设总投资25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20.55万元,占项目总表8-1环保设施及其估算一览表段治理对象治理措施投资(万元)施工期废气扬尘场界围挡、密目防尘网、篷布、草帘、洒水喷淋装置购置。废水雨天地面泥水施工区地势最低处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施工区四周边缘设置导流沟,疏导雨天地面泥水汇入临时废水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混凝土养护、水泥砂浆拌和及施工降尘。0.30生活污水移动式环保厕所收集。2.20景观绿化院内景观绿化。运营期废气餐饮油烟家用油烟净化器处理采购、安装。0.25废水生活污水配套1.5m3三格式化粪池+5t/d地埋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处理。0生活垃圾垃圾箱购置。合计20.5536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严禁施工人员踩踏、砍伐周边植被,严禁临时施工用地超出本项目用地范(2)工程用木质板材必须经过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检验,防止携带外来植物病毒进入景区;(3)严禁在项目区域采石、挖砂、取土;(4)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应当严格保护,不得因本项目建设作任何改变;(5)绿化植物采用本土植物,并与周边现有的植物相协调,严禁引进外来物种;果:本项目工程量相对较小,而且施工区仅限于项目用地范围内,因此,施工期对区域景观生态的负面影响不明显。本项目环境整治完成后,接引庵将改变破乱不堪的局面,与周边环境将更加协调融合,区域生态景观环境也将得到明显改观。37(一)结论九华山接引庵始建于清末,是九华山宗教类场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九华镇中闵园13号,九华山凤凰松景区至回香阁的途中,紧邻龙溪河畔。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经池州市及九华山风景区宗教事务局、池州市文物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同意进行环境整治。本次环境整治计划总投资256万元,主要是拆除大殿北侧共103m2的所有附属用房,紧邻大殿北侧新建寮房、斋房、客堂、卫生间等建筑面积199.2m2,对项目东边界龙溪河护坡除险加固,院内进行景观绿化。2、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本项目为宗教设施建设项目,对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该项目既不属于“鼓励类”,也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应为“允许类”,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014年1月23日,池州市宗教事务局下达了《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要求重修的批复》(池宗【2014】6号),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重修,要求规划建设必须与九一致。2016年6月1日,池州市文物局下达了《关于九华山闵园尼庵群永兴茅蓬、香山茅蓬、接引庵修缮工程的批复》(池文物【2016】7号),原缮方案,要求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2018年10月2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了《关于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的函》(建城函【2018】2774号),原则同意九华山接引庵环境整治方案。由此可见,该项目环境整治符合《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3、“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九华山闵园社区尼庵群内,对照《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图-九华山生态红线》,本项目用地为建制镇和村庄用地,不在九华山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另外,本项目是在原用地基础上拆迁改建,不新增用地面积,不扰动项目区外部的生态植被和水源涵养,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接引庵破乱不堪的面貌,使接引庵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融合。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2)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建设不新增用地,资源消耗仅为住持僧尼、居士和38游客的生活用水电,消耗量不大,在项目所在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可承受范围之内。(3)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地表水环境功能Ⅱ类区;声环境功能1类区。根据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2018年池州市环境质量报告》,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上述功能区标准要求。在认真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也能够得到妥善处置,对所在区域的环境影响甚微,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九华山接引庵为宗教活动场所,不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型产业,也不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所列产业,因此,符合环境准入要求。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要求,九华河戴村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5、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在采取施工场地及裸露地面硬化;施工场界设置围挡;建筑物外围架设密目放尘网;易起尘物料篷布、草帘遮盖或室内堆放管理;拆迁工地及建筑垃圾装卸现场洒水抑尘;拆除的建筑垃圾随拆随运,避免长时间堆放;四级(含四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等扬尘防控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2)废水主要是雨天地面泥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雨天地面泥水通过在施工场地内设置的临时废水沉淀池沉淀后,作为水泥砂浆拌和或洒水降尘用水使用。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式环保厕所收集,定期清运至闵园社区污水处理站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龙溪河,对龙溪河水质影响甚微。(3)噪声受地理条件限制,本项目采用人工辅助以手工机械为主的施工方式,噪声源少,噪39声值较低,在不计算隔声值的情况下,在噪声源2~3m开外即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14~15m开外的噪声贡献值将低于55dB(A),声环境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要求,如果考虑到植物、山体等的隔声减噪作用,噪声扩散距离将更小,因此,施工期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4)固废主要是建筑垃圾、工程弃土和生活垃圾,均为一般性固废。建筑垃圾全部运往九华山风景区行政执法局指定的白云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很少,全部用于新建建筑室内地面填方,不外排;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后送往闵园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点,委托九华山街区环卫部门清运到白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池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5)生态环境本项目施工全部在其用地范围内进行,不破坏周边植被,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6、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1)废气主要是焚香烟气和膳房餐饮油烟。焚香烟气产生量不大,经大气扩散稀释后,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膳房餐饮油烟经家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低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甚微。(2)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产生量小,经项目配套的1.5m3三格式化粪池沉淀消解后,再经5t/d地埋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后,在排入项目区外东侧的龙溪河,对龙溪河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主要是僧尼、居士寮房空调室外机和梵音播放设备噪声,评价采用噪声衰减模式和多源叠加模式预测,项目厂界噪声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不影响区域声环境。40(4)固废主要是该寺庙僧尼、居士生活期间和游客进入项目区祈佛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信众和游客焚香祈佛产生的香炉炉灰。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收集,委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调岗协议合同范本
- 2025版慢性肾病病因分析及护理方法
- 2025版皮肤炎症常见症状解析及护理经验
- 花生的营养介绍
- 2025年食品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登高架设高处作业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职业病体检考试题及答案
- 首都机场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结构实体检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岩棉硅酸钙板墙施工方案
- 《2025年充电桩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机动车检测工岗前流程优化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武汉车谷体育场馆运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药政策知识培训课件
- 物业维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6月25日生效的欧盟REACH法规250项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
- 学堂在线 大国航母与舰载机 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