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思考和对策_第1页
肿瘤免疫治疗思考和对策_第2页
肿瘤免疫治疗思考和对策_第3页
肿瘤免疫治疗思考和对策_第4页
肿瘤免疫治疗思考和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免疫治疗思考和对策第一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相关的技术方法增强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进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来消除肿瘤。肿瘤相关及特异性抗原的存在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但因受到肿瘤细胞本身及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怎样诱导有效的肿瘤免疫应答,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第二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非特异性刺激因子细胞因子2.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肿瘤疫苗:包括处理的瘤细胞、肿瘤抗原肽和人工合成肽抗原作为疫苗、癌基因产物。肿瘤抗原特异性DC疫苗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第三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LAK、TIL、CTL2、肿瘤的抗体导向治疗抗体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3、特异性免疫治疗分子疫苗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细胞治疗

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第四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影响宿主肿瘤免疫的因素肿瘤细胞低表达MHC分子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肿瘤抗原是沉默抗原或为低免疫原性肿瘤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丢失肿瘤细胞产生大量抑制因子肿瘤细胞增殖超过免疫细胞对其杀伤能力第五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信号MHCⅠMHCⅡTCRCD4+T共刺激分子CD28共刺激分子B7肿瘤抗原第二信号第一信号MHCⅠTCRCD4+T共刺激分子CD28共刺激分子(沉默型/低免疫原)B7肿瘤抗原第二信号MHCⅡ第六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激发有效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

的物质基础肿瘤抗原多肽必需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后,形成MHC分子复合物,才能被TCR识别,产生抗原特异性激发信号;还需依赖于APC表达的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表达的相应分子结合后产生的共刺激信号。第七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第八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一群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有力启动者,以DC为物质基础的免疫疗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手段。第九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DC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三个环节1.肿瘤特异性抗原的递呈;2.肿瘤特异性CTL细胞和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的活化;3.效应细胞向肿瘤部位的迁移和清除肿瘤的限制因素的识别。主要目的是诱导患者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持久的免疫应答。第十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主要治疗策略(1)直接输注DCs,以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的主动免疫;(2)以经自体DCs体外扩增、激活的T淋巴细胞(CTL)为物质基础的过继免疫疗法,使肿瘤患者产生有效、持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DC体外扩增的方法

DC在组织中含量甚微,细胞表面缺乏特征性的标志,不易与其它细胞分离。细胞来源的困难一度限制了对DC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应用中发现治疗时使用的DC可能并不完全成熟,相当一部分回输的DC是非功能性的幼稚DC,从而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而如果仅仅应用未成熟的DC往往只能导致机体的免疫耐受。国内外许多实验室都致力于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高纯度功能性成熟DC的方法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目前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的DC大多是通过体外分离DC的前体细胞,在含有有关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诱导获得。骨髓、脐血、外周血CD34+细胞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可作为体外培养DC的来源。适当的细胞因子配伍和应用顺序对DC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肿瘤抗原特异性DCs的制备

细胞性肿瘤抗原体外冲击DC:包括采用灭活的肿瘤细胞或凋亡的肿瘤细胞负载DC;

合成的肿瘤细胞抗原或抗原肽体外冲击DC;肿瘤抗原提取物负载DC:目前常用的提取物包括肿瘤细胞碎片、酸性洗脱肽及mRNA抽提物;

基因修饰的DC:包括肿瘤抗原编码的基因及某些细胞因子(GM-CSF、IL-7、IL-12等)通过病毒导入DC。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细胞毒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运用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CTL抗凋亡能力测定

FLIP、Bcl-2、Bax51Cr释放试验

对相应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对自体PBMC的杀伤作用T细胞趋化实验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A.病人选择

已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②

已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③

住院病人④

临床分期(TNM):Ⅲ期及Ⅲ期以上⑤

年龄≤65岁⑥

预计生存期≥1.0年⑦

生存质量评分≥60分⑧

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基本正常⑨

知情同意的志愿受试者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B.肿瘤治疗a)将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对照组,行常规的正规放疗或化疗;B组:试验组,正规化疗+肿瘤抗原特异性自体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C组:试验组,正规放疗+肿瘤抗原特异性自体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b)肿瘤抗原特异性CTL输注程序:在减瘤治疗后,分3次回输体外扩增的自体T淋巴细胞(1×109/次),即在最大程度降低机体的肿瘤负荷后,重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C.疗效评价

a)

二个疗程后,按WHO的判定标准,评定疗效l

CR(完全缓解)l

PR(部分缓解)l

MR(稳定)l

NC或PD(无变化或进展)b)

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的标准)根据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睡眠、食欲、疲乏、疼痛、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行为状态、日常活动情况、面部的表情等进行等级综合评分。

c)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的分析。

d)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的分析。e)免疫功能状况的分析①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及其亚群功能变化(CD3、CD4、CD8、CD25、CD28、CD4+/CD28+、CD8+/CD28+、CD4+-IFN-γ+、CD8+-IFN-γ+、

CD4+-IL-10+、CD8+-IL-10+、CD56、CD40L、CD95L)②采用ELISA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IL-2、sIL-2R、IL-10、IL-12、IFN-γ)③患者治疗前后自体T淋巴细胞对相应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测定(51Cr释放试验)④肽-MHC四聚体的测定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