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含视频)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含视频)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含视频)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含视频)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课件(含视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前导入:《发现中的文景之治》学习目标了解汉朝开国的基本情况(重点)01分析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内容(难点)02知道“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重点)03说说西汉建立的相关史实(时间、都城、人物、面临问题)?010203自学指导概括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和影响?找出“文景之治”的相关措施和影响?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1-53,用笔划出关键词西汉的建立都城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间建立者背景措施意义措施作用①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增加劳动力②轻徭薄赋,稳定民心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公元前202年长安汉高祖刘邦①以农为本,把天赋降到三十税一②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浮华,以身作则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亡汉兴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合作探究秦亡的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出现了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西汉的建立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西汉初年面临的社会问题: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不行温饱。牛车西汉的建立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课堂思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政策——汉得天下后,刘邦曾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实行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知识拓展措施①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②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知识拓展相关史料: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知识拓展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民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汉文帝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曾多次讲,“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人民有吃有穿,天下才会太平”。每年的春天,他还亲率大臣耕作,生产供祭祀用的粮食。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他还规定农民种地没有种子,由各县借给他们。为发展农业生产,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继续强调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曾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他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但这仍然是很轻的税收。文景之治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缇萦上书救父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措施文景之治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还以身作则。文帝生前曾留下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霸陵成由俭败由奢秦始皇陵汉文帝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文景之治措施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15)“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班固《汉书》汉高祖汉文帝文景之治

说说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哪些“治世”和“乱世”?“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等。治世乱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文景之治课堂小结: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长安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劝课农桑经济恢复、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景之治提倡节俭以农为本、以德化民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历史七年级上册(RJ)教学课件导入新课新课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导入新课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公元前180年即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伺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患病卧床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刘恒在位期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农业发展,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学习目标1.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2.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3.掌握“文景之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西汉的建立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是何时?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邦建国和“布衣将相之局面”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称帝后,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直径17厘米《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按:醇驷即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所驾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研读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说明了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缺。历史在现:“与民休息”(1)主要角色:汉高祖、大臣甲、大臣乙(2)剧本:汉高祖:(坐牛车出场,愁眉苦脸状)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诸多困难,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大臣乙:大王莫愁。本臣认为可对刁民使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大臣甲:施暴政,天下更乱!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所以要休养生息,方能缓和农民的反抗,终能使大业持久不败。众臣争论不休……如果你是天子,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治理天下?并说明理由。目标导学二:休养生息政策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休养生息的含义是什么?(2)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西汉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影响?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的含义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②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休养生息的原因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具体措施:①卸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为民;④十五税一。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文景之治”的内容是什么?(3)“文景之治”的含义是什么?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之治”的内容汉初的三位统治者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司马迁:德至盛也班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牛车秦陵兵马俑成由俭,败由奢。课堂小结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