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代谢动力学2023/6/61第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2023/6/62第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首过消除、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恒比消除、恒量消除、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熟悉清除率、肝肠循环、肝药酶的概念
3.了解表观分布容积、时效关系时量关系的概念;了解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023/6/63第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2023/6/64第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药物的转化:代谢药物血液循环体外组织器官化学结构变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2023/6/65第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下山转运)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多数药物)特点:顺浓度差和电位差,不耗能。
2023/6/66第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O2、CO2、类固醇类激素等2、易化扩散经载体的易化扩散:GS、AA等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离子Na+、K+等2023/6/67第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小结:被动转运:分子量小、极性小、解离度小及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相反,分子量大、极性大、解力度大及脂溶性小的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2023/6/68第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主动转运(上山转运):药物从生物膜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少数药物)
特点: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耗能。比方:卡车载货上坡泵转运
如:碘泵(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胺泵2023/6/69第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一、药物的吸收影响因素
(一)给药途径及吸收速度顺序吸入肌注皮下注舌下直肠口服皮肤>>>>>>骨骼肌真皮←表皮←皮内注射(皮试)肌注(抗生素等)皮下注射(疫苗等)皮肤>粘膜2023/6/610第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首关消除(首关效应):
口服经胃肠吸收的药物,在经过胃肠粘膜和肝脏时一部分药物被胃肠粘膜和肝药酶(主要)灭活,导致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如:硝酸甘油不易口服,舌下含服2023/6/611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其他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2、药物的剂型3、吸收环境2023/6/612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分布:指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2.体液的PH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4.组织器官血流量
碱药酸液易解离吸收分布不易碱药碱液难解离吸收分布不难2023/6/613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游离型结合型组织中消除血液中2023/6/614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结合型药物游离型药物
特点
不分布可分布不代谢可代谢不排泄可排泄
暂时失去活性有活性可逆性结合有饱和性有竟争性
2023/6/615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5.体内屏障组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
2023/6/616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三、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定义: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变化,也称生物转化后果代谢方式:
经代谢灭活(大部分活性丧失)经代谢活化(少部分无活性→有活性)转化为毒物(极少部分,如异酰肼伤肝)Ⅰ相反应(第一步)氧化、还原、水解Ⅱ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药物活性降低,易于排处.2023/6/617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代谢部位:主要在肝脏
专一酶AchEMAOCOMT
药酶系 (灭活Ach)(灭活NA、AD)
非专一酶肝药酶
肝药酶系
: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主要在肝细胞内线粒体上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由100多种同工酶构成.可灭活300多种药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药酶的诱导与抑制肝药酶的
活性
量
药物代谢速度诱导剂↑↑
↑抑制剂↓↓↓2023/6/619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四、药物排泄
(一)肾排泄1.肾排泄药物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
尿药浓度高治病+伤肾2.特点尿药重吸收排泄慢竟争性抑制某药效延长2023/6/620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影响因素①肾功能②尿pH.碱尿酸药解离多易排泄酸尿碱药解离多易排泄(二)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
(三)肠道排泄
(四)肺排泄
(五)其他途径
2023/6/621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一)时量曲线(药时曲线)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在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可绘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二节药物的速率过程2023/6/622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㈠时-量曲线(药时曲线)
血药浓度时间高峰期Cmax最低有效浓度MEC最低中毒浓度MTC持续期残留期安全范围潜伏期吸收分布灭活排泄为临床指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提供依据2023/6/623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生物利用度(F)1.定义:
2.简单计算公式:F=×100%A(吸收药量)D(服药量)只非血管给药时,吸收进入血循环量占给药总量的百分比。(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相对分量和速度)二、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意义
2023/6/624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意义:
①评价药物的吸收效果②评价药物的首关消除与作用强度③查明药物无效或中毒的原因④指导用药2023/6/625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药物消除动力学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定义: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特点:
体内药量<消除能力。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药物自血浆的消除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2023/6/626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定义: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特点:体内药量>消除能力。吃的药’太多’,按一个量排。药物蓄积: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2023/6/627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五)半衰期(血浆半衰期)t1/21.药物分类的依据,短效,中效,长效.2.确定给药时间,多为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3.估计药物到达坪值(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指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疗效稳定)定义:意义:每隔一个半衰期用药,约经过5个半衰期达坪值.4.估计药物基本消除时间(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停药后,大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2023/6/628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t1/24早上8点100mg(治疗量)中午12点50mg+100mg=150mg
16点75mg+100mg=175mg
20点87.5mg+100mg=187.5mg
24点93.75mg+100mg=193.75mg早4点96.875mg+100mg=196.875mg早8点98.4375mg+100mg=198.4375mg2023/6/629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七)稳态血药浓度(坪值)Css定义:意义:
当给药速度=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Css的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2.Css的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3.达到Css的时间与t1/2成正比负荷量:首次用药后即可达到Css.(如:首次剂量加倍,或1.44倍静滴量iv.)2023/6/630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或稳态时,按照血药浓度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三)房室模型(六)清除率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通常指总清除率。2023/6/631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3章重点
名词解释吸收、首关消除、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一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血浆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肝肠循环2023/6/632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机体因素二、药物因素2023/6/633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高敏性、特异质的概念
2.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023/6/634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一、
机体因素1、年龄与体重: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60岁以上用量为成人3/4
婴幼儿的肝、肾发育不完全,最好按体重给药。2、性别:无明显差别。但月经、妊娠、分娩和哺乳期用药应特别注意。3、病理状态:如肝、肾功能↓→药物代谢↓、排泄↓,t1/2↑。4、遗传因素: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高敏性、耐受性、特异质反应(遗传病,如G-6-PD缺乏者(蚕豆病)磺胺药等易致溶血反应)5、心理因素:三分药物七分精神、安慰剂
2023/6/635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药物方面1.药物的化学结构2.药物的剂型:水溶液>散剂>片剂2023/6/636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给药途径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作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2.给药时间和次数(时间药理学)一般应以药物半衰期为间隔服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最好是隔日量在早晨8点一次服用
3.药物的相互作用三、给药方法2023/6/637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联合用药目的:疗效↑不良反应↓耐药性↓相加作用(1+1)=2
协同作用联合增强作用(1+1)>2结果拮抗作用(1+1)<22023/6/638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单选题药物在体内转运的主要形式是:
A.简单扩散B.膜孔滤过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胞饮易化扩散不具有的特点是:
A.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B.需载体C.耗能D.有饱和竞争现象首过消除出现于:
A.口服给药B.舌下含化C.直肠给药D.肌内注射E.肺吸入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药物的:
A.分布的速度B.起效的快慢C.作用的强弱
D.作用持续的时间A.简单扩散C.耗能A.口服给药D.作用持续的时间2023/6/639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单选题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肺B.胆道C.肾D.肠道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称为:
A.吸收B.分布D.生物转化D.排泄E.消除参与体内药物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A.溶酶体酶B.肝微粒体酶C.胆碱酯酶D.单胺氧化酶药物在体内转化的主要器官是:
A.肺B.肝C.肾D.肠粘膜E.乳汁C.肾B.肝微粒体酶B.肝2023/6/640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单选题下列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快慢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B.吸入>肌肉注射>直肠
C.肌肉注射>皮下>直肠
D.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舌下混悬剂或油溶剂宜采用的给药方法是:
A.静脉注射B.静脉滴注
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抢救危重病人,宜采用的给药方法是:
A.静脉注射B.肌内注射C.口服
D.外敷E皮下注射休克患者最宜采用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给药B.舌下含化
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D.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舌下C.肌内注射A.静脉注射A.静脉给药2023/6/641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单选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越高,则药物作用:
A.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B.起效越慢,维持时间越短C.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短D.起效越慢,维持时间越长
E.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吸收和转运的主要方式是:
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特殊转运
D易化扩散E.膜孔虑过关于药物正确的叙述是:
A.是机体必需的物质B.具有滋补作用的物质
C.具有保健康复作用物质
D.具有生物学活性,主要用于防治疾病的化学物质药理学是研究:
A.药效学B.药动学C.药物的学科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学科D.BD.D.2023/6/642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单选题口服给药,为迅速到达血浆坪值,首剂应:
A.采用半量B.加一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聘用劳动工合同协议
- 绿化日常维护合同协议
- 美容店家转让合同协议
- 组装计件承包合同协议
- 纸箱生产采购合同协议
- 股票技术入股协议合同
- 职业证书租赁合同协议
- 红樱子种植合同协议
- 置换贷款过桥费合同协议
- 翡翠挂绳买卖合同协议
- 2025-2030年中国再制造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串番茄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安徽省滁州市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合伙买房合同协议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数学 含解析
-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全面剖析
- (高清版)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 门式起重机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