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3) B.(2)(4) C.(4)(3) D.(1)(4)3.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5.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6.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7.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8.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9.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气液 B.固液气C.气液固 D.液气固10.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6℃;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3℃,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A.27℃ B.30℃ C.32℃ D.37℃11.小明同学课外通过网络查询有关食盐的知识,在“秒懂百科”中看到下面一段话: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纯净的氯化钠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熔点是801°C,沸点1442°C,味咸,易溶于水,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通过蒸煮结晶海水,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结合以上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于水,这是熔化现象B.氯化钠为晶体C.利用海水煮盐主要是利用了液化现象D.温度为100°C,盐为液态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B. C. D.二、填空题13.修建青藏铁路要穿越某些特殊区域,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如图所示,在铁路两侧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里面装有液态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______现象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再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______现象变成液态氨又流回棒底。1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这是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5.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所致。16.如图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得室内的温度是_______℃,表盘标度的舒适温度值的范围是________。17.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过程②中部分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部分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热,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小冰晶会___________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热,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8.如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1.7×106Hz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为1~5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1)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若有,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没有,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2)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便消失不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19.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_吸热,使水______成冰。(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0.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碗中水______(会/不会)沸腾,其温度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此时,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的“白气”,这是停火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_____(汽化/液化)现象。三、解答题21.图1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22.冬天,我们向手“吹气”感觉很冷,而向手“哈气”感觉很暖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23.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24.穿上棉衣感到暖和,是利用棉衣有效地阻止了人体产生的热向外散发,棉衣自身并不发热,而法国准备生产的一种夹克,其衣料的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较低时倍感温暖,试说明这种夹克能调节温度的道理.25.在运输食品时,利用冰块或干冰来防止食物变质,说出其中的道理.2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7%.在干早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主要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简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选D。2.A解析:A(1)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4)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1)、(3)吸热,故选A。3.D解析:DA.由图知,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第6min时熔化结束,故在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液态,故A错误;B.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B错误;C.由图知,该物质在CD段是液态,故C错误;D.由图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等,故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故D正确。故选D。4.D解析:DA.雪是高空中气态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故选D。5.C解析:C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要用甲液体来加热使乙液体沸腾,条件是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解析:B【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3)区分一些常见的晶体、非晶体。A.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减缓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减缓了水分的蒸发,故A错误;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故B正确;C.霜是晶体,故C错误;D.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导致镜片模糊不清,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B。7.A解析:A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符合实际,比人的体温稍高一些,故A符合题意;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25℃,故B不符合题意;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盐水的凝固点更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C【分析】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问题夏天吃雪糕凉爽,雪糕是熔化吸热;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冷水汽化吸热,手不烫;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霜是凝华放热;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干冰升华吸热。故选C。9.D解析:D由于固体吸收热量变为液体,液体吸收热量变为气体,故能直接吸收两次热量的是固体,而此图中能够连续两次吸收热量的是丙状态,丙状态吸收热量变为了甲状态,甲状态吸收热量变为乙状态,故丙状态为固态,甲状态为液态,乙状态为气态,故甲乙丙的状态为液、气、固态,故选D。10.B解析:B【分析】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该温度计的90个小格表示100℃,设温度计示数为33℃时的实际温度为t,则解得故选B。11.B解析:BA.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这是化学中的溶化现象,故A错误;B.由题可知,氯化钠有固定的溶化温度,即熔点,属于晶体,故B正确;C.利用海水煮盐主要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现象,故C错误;D.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熔点是801°C,所以温度为100°C时,盐为固态,故D错误。故选B。12.A解析:A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选A。二、填空题13.汽化液化解析:汽化液化[1]液态氨变为气态氨的现象过程汽化。[2]气态氨变为液态氨的现象过程液化。14.凝华放热解析:凝华放热[1][2]从冰箱拿出的冰棒表面会起一层白白的绒毛,是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附在表面形成的。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15.液化蒸发吸热解析:液化蒸发吸热[1]夏天开着空调室内温度较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眼镜,在镜片表面液化成小液滴,眼镜的镜片变模糊。[2]液体蒸发需要吸热;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觉到有点冷。16.1℃3215℃—25℃解析:1℃3215℃—25℃[1][2][3]由图可知每10℃之间有10个刻度,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读数为32℃,表盘标定的舒适范围是绿色区域部分,为15℃—25℃。17.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吸解析: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吸[1][2][3][4]图中过程①海水蒸发(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上升,过程②中部分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部分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滴,同时伴随着放热,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5][6]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固态小冰晶会吸热熔化由成小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18.没有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而水雾仍为液态汽化吸收解析:没有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而水雾仍为液态汽化吸收(1)[1][2]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而水雾仍为液态,故此过程没有发生物态变化。(2)[3][4]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后,通过汽化变成水蒸气,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19.升华凝固解析:升华凝固[1][2]向浇水处喷撒干冰,由于干冰在常温下极容易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水遇冷就会凝固成冰。20.不会能液化解析:不会能液化[1][2]沸腾必须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碗中水从锅内水中吸热,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不能从锅内水中吸热,无法沸腾。[3]水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的“白气”,这是停火后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三、解答题21.: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22.见解析【解析】答:冬天向手上吹气,会加快手上的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会带走手上的热量,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会更冷;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温度较低的手之间发生热传递,温度较低的手会吸收热量;另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液化要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本题要用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点评:只有真正理解“哈气”和“吹气”的区别才能解决此题.23.小冬的想法更合理.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水的温度都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解析】试题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