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说课稿_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说课稿_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说课稿_第3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说课稿_第4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1 《赤壁赋》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1《赤壁赋》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赤壁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从整本教材来看,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略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魅力,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在对自然山川景物进行描绘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因此在欣赏这些名家名篇的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

二、说学情

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且对于问题的探讨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在情感上,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享受着人生非常欢乐的时光,没有受过什么人生挫折,自然也没有去深刻地思考过人生、渺小、短暂、永恒、变与不变这一系列相对深奥的问题,所以引导他们学习此文,把握好此文,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三维目标设置如下:

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

2.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梳理文章大意。

3.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文章大意为本课的重点;

品析作者的情感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积极探究。

具体做法:

课上重视诵读感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仔细分析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互助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本节课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良好的导入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开端,基于此,我将设置如下导入语:

人生有诸多的幸与不幸组成的,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呢?是自怨自艾消极地躲避还是乐观豁达积极地去面对?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的话,一定会收获客观的财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来看看正处于人生失意时期的苏轼在面对人生不幸的时候,他是如何做的。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本堂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听名家范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强调以下字词:

通假字:

举酒属客同“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

山川相缪同“缭”,盘绕

重点实词: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而今安在哉:哪里

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

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方其破荆州:当

横槊赋诗:朗诵。

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逝者如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通过名家的范读和学生的自读,学生明确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夜游赤壁,见到美景,客人吹奏引发苏轼与客人的主客问答,抒发人生态度。

2.用四个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夜游赤壁洞箫吹奏主客问答

这一环节,学生对本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为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重点欣赏

深入研读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

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萧吹奏的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文章重点转到关于人生态度的论辩上。

全文有诗情、画意,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上。

全文共分五段。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夜游赤壁所描绘的情景是什么?作者心情怎样?

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可以找出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陶醉、怡然自乐的。

2.小组讨论:苏轼与客人正饮酒沉浸在欢乐之中,此时发生了什么?苏轼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小组一派代表回答:作者饮酒扣舷而歌和客人吹奏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小组二派代表回答: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此时总结出作者的心情是失意的心情。

这样的深入研读,学生对文本知识,特别是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学会了分析文本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从课内走向课外的过程,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出示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能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本篇文章作者心情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

小结是对整堂课的总结,小结环节,教师采用再次朗读课文的形式来结束本堂课。

作业方面,我会给学生留一个问题:

作者难道就一蹶不振了吗?文本最后作者的心情是否还会有变化?预习后面的内容,下节课继续学习。

这样的作业,学生能都利用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分析文本的方法,自主学习后面的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很好环节。

七、说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