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1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2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3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4页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答复后板书:1升=1000毫升。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名:为什么20xx毫升是2升?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四、你知道吗?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五、学生活动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拟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展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p、推理等方面的才能。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探究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出示挂图〕〔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一看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2、摆一摆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组织全班汇报。3、试一试〔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三〕教学效果测评1、对口令游戏。〔1〕、老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拓展练习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3一、引入课题。播放《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识别方向。二、调动原有经历,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一)、复习。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识别吗?假如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识别这些方向?(观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二)、探究新知。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假如有学生说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老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绘性词语。3、活动体验一: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指一指东南方向,并考虑:为什么把这个方向称之为东南呢?学生可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总结: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别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三)、深化体验。1、活动体验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2、活动体验三: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考虑讨论交流: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位置的描绘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二、生活经历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一)、复习。老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名板演。总结强调: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二)、探究新知。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学生可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2、出示课本第22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借助方向板识别并口述各种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完成“认一认”。3、深化感知。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三、拓展应用。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学生答复后,老师可适时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展辨识方向的训练。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材分析^p: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学情分析^p: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p,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根底上学习本课不难。教学目的: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1.学具操作。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如今小组里交流。3.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展展示。老师引导讲解。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假如要剪成假设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2〕铺砖问题:求公因数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使学生能较纯熟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难点】纯熟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练习:第3题:分一分,说一说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然后说说分的过程,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个。第4题:圈一圈,说一说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考虑还可以用想乘法〔4〕、除法初步认识〔一〕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能运用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拟、概括的才能。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挪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复习旧知。出示题目:比拟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展总结。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挪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挪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2、导入新课。小数点的位置挪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挪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板书课题: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二、探究发现第一环节探究规律教学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答复,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引导学生考虑:小数点挪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2、小数点挪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9mm〕〔2〕挪动0.009m的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0.09m=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挪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9m=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例如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展反应。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1、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考虑后答复下列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老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理论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展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展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展比照。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小学数学教案篇8第1课时教学目的1、组织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才能和表达才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主要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教学过程情境图:一、谈话引入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10~11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左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边的小朋友在十什么?”〕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小朋友买了几个气球?二、教学气球图1.显示图片:阿姨两手一共15个气球,卖了9个。请问学们根据这个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还有几个?〔2〕再卖几个就全部卖完了?2.组织学生独立考虑上述问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怎么解答。在学生说的根底上,老师板书算式:15-9=?3.引导学生看着气球图,说15-9的计算过程。〔看着气球图,数剩下的气球个数/6+9=15,15-9=610-9=1,1+5=6/15-5=10,10-4=6/9-5=4,10-4=6〕4.评价学生以上算法,说明都正确,同时引导他们考虑:你认为哪种方法方便?三、教学套圈图1.显示图片:看看这边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玩套圈圈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那么是一人只能投14个圈,正好轮到小明投了,我们来看看他套中了几个圈?2.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还有几个没套中?3.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刚刚小朋友从游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想出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如今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板书课题:十几减9。例1:1.出示12-9=□,组织学生独立考虑,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对略有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2.组织学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个学生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别人一样吗?假如不同,哪种方法更好些呢?3.比照、讨论不同的算法。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这些算法都很好,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时,你认为哪种方便就用哪种方法计算稳固练习:完成练一练1、2、3掌握根本方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小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几的减法?你怎样计算这样的减法?板书设计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课题十几减9第2课时小学数学教案篇9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语言表达才能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才能.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分别出示口算卡片:8+6=7+9=8+4=20+15=16+50=2、说出口算步骤:20+〔7+5〕=30+〔5+5〕=3、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出示:27+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先算个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聪明的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它见我们都会算27加2,就把第2个加数“2”拿走了,换上了“5”,这道题就变成了27+5.你们还会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这道题.二、探究新知1、自学尝试学生自己摆小棒,探究27加5的计算方法.2、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