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第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手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灵枢·经脉》)。第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经脉循行归纳】
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循喉咙、入上齿。外行部分:
头部:起于目下承泣穴,沿鼻外侧夹口环唇,经下颌角前上耳前。循发际至额角头维穴。
颈躯干下肢部:自下颌角前下颈前,循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沿大腿外侧前缘,过膝膑外侧,循小腿外侧前缘下足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历兑穴。第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走向:头→足
循行要点
路径
①鼻旁面周前额支②大迎属胃络脾支③缺盆二侧线气街支④幽门股胫外前缘次趾支⑤三里中趾外端支⑥足背大趾内端支
脏腑器官联系:属胃络脾与鼻、耳、上齿、咽喉联系
体表有穴通路分布
①起止穴:承泣、历兑②头颈部分布:目下,面周,颈前③躯干部分布:胸腹第二侧线④下肢部分布:外侧前缘,次趾外侧交接关系:前于鼻旁迎香穴接手阳明经,后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足太阴经。第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病候归纳】
外经病:官窍病:目疾、鼽衄,齿痛,喉痹
肢体病:口、颈肿、乳病、头胸及下肢外侧前缘诸病症
内脏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热病、发狂第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节足阳明腧穴【概述】
穴数:本经一侧45穴,左右对列。
分布:头面部分布12穴,胸腹部分布18穴,下肢外侧前缘与足部分布15穴。
特定穴:
五输:井—历兑荥—内庭输—陷谷经—解溪合—足三里
原、络:原—冲阳络—丰隆
郄:梁丘
下合穴:胃—足三里大肠—上巨虚小肠—下巨虚
募穴:大肠—天枢(注:特定穴中,足三里即是合穴,又是下合穴。)第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承泣
chéngqì(ST1)【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法】仰卧位或正坐位。两目视前方,当瞳孔正中点垂直线经过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的水平线相交点取穴。【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下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视,眼睑动。②口,面肌痉挛。【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第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四白*
Sìbái(ST2)
【定位】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靠,或仰卧。两目视前方,瞳孔正中点直下,当眶下孔处,按之有凹陷处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或沿皮透刺睛明;或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近视。②面痛,口,胆道蛔虫症。③头痛、眩晕。
第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颅(前)颅(前面观)第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巨髎
Jùliáo(ST3)【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取法】正坐或仰卧。两目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操作】直刺0.5~0.8寸。【主治】①口,面痛,齿痛,鼻衄,唇颊肿。②眼睑瞤动。【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蹻之会第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4.地仓*
Dìcāng(ST4)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取法】正坐或仰卧(靠)。两目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处取穴。【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
【主治】①口,流涎。②眼睑瞤动。
【配伍】①配合谷、颊车、巨髎以祛风通络活血,主治唇缓不收,齿痛。②配颊车、承浆、合谷,主治口噤不开。)。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5.大迎dàyíng(ST5)【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取法】咬紧牙关,当咬肌附着部前缘面动脉搏动处取穴。【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或斜向地仓方向刺。【主治】①颊肿,齿痛。②口,口噤。第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6.颊车*
Jiáchē(ST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侧卧。当下颌角夹角前上平分线上,下颌角上一横指(中指)处取穴,当咬紧牙关时,咬肌隆起处。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透刺1.5~2.0寸。
【主治】①口,颊肿。②齿痛,口噤不语。
【配伍】①配地仓、合谷、阳白、攒竹,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②配合谷以泻阳明热邪,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炎。③配角孙、翳风、阿是穴、用灯火灸,治痄腮。
第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7.下关*
Xiàguān(ST7)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0寸。
【主治】①耳聋,耳鸣,聤耳。②齿痛,口,面痛。
【配伍】①配听宫、翳风、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②配颊车、合谷、外关,主治牙关紧闭。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交会穴
第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颅侧面颅的侧面 外耳门,外耳道,颧弓,颞窝
翼点:
位置:颞窝内,颧弓上方组成: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特点: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临床意义:翼点处骨折,可损伤脑膜中A前支,引起颅内血肿第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8.头维Tóuwéi(ST8)【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取法】正坐或仰卧,当前发际向外延伸弧线与鬓法前缘上引线交点处(额角发际处)直上(与正中线平行)0.5寸处取穴,(0.5寸多以头部骨分寸法折量)。【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或横刺透率谷。【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目痛,迎风流泪,眼睑动。【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阳维交会穴
第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9.人迎
Rényíng(ST9)
【定位】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当结喉向外平行线颈动脉交点处取穴。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8寸。慎灸。
【主治】①咽喉肿痛,胸满喘息,瘰疬,瘿气。②头痛,眩晕。【特定穴属性】足阳明、少阳交会穴第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0.水突
Shuǐtū(ST10)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取法】正坐或仰卧。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②咽喉肿痛,瘿瘤,瘰疬。
第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1.气舍Qìshě(ST11)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取法】正坐或仰卧。当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中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呃逆。②咽喉肿痛,瘿瘤,瘰疬,颈项强痛。
第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2.缺盆
Quēpén(ST12)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正坐位,或仰卧位。当乳中线直上经过锁骨上窝中央处取穴。
【操作】直刺或向后背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胸膜引起气胸。
【主治】①咳嗽,哮喘。②缺盆中痛,咽喉肿痛,瘰疬,颈肿。
第二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3.气户Qìhù(ST13)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当乳中线直上与锁骨下缘平水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呃逆。②胸胁胀满。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4.库房
Kùfáng(ST14)
【定位】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先找到胸骨角,定准第二肋,当乳中线直上与第一肋间隙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咳唾脓血。②胸胁胀痛。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5.屋翳
Wūyì(ST15)
【定位】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中线直上与第二肋间隙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②胸肋胀痛,乳痈。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6.膺窗
Yīngchuāng(ST16)
【定位】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中线直上与第三肋间隙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②胸肋胀痛,乳痈。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7.乳中
Rǔzhōng(ST17)
【定位】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操作】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穴位的定位标志。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8.乳根
Rǔgēn(ST18)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中线直下与第五肋间隙交点处取穴。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主治】①咳嗽,哮喘,胸闷,胸痛。②乳痈,乳汁少。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19.不容
Bùróng(ST19)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当乳头至胸正中线之间的中点垂直与脐中上6寸的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直刺0.5~1.0寸。
【主治】①呕吐,胃痛,腹胀。②食欲不振。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0.承满
chéngmǎn(ST20)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头至胸正线之间的中点的垂直线与脐中上5寸的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直刺0.5~1.0寸。
【主治】①胃痛,腹胀,食欲不振。②吐血。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1.梁门*
Liángmén(ST21)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当乳头至胸正中线之间的中点的垂直线与脐中上4寸的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直刺0.5~1.0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①配公孙、足三里、内关以和胃降逆止痛,主治胃痛、腹胀、呕吐。②配胃俞、脾俞、肾俞、上巨虚以温肾健脾,主治便溏。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2.关门
Guānmén(ST22)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头至胸正线之间的中点的垂直线与脐中上3寸的水平线交点处取穴。【操作】直刺0.5~1.0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②水肿。
第三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3.太乙
Tàiyǐ(ST23)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头至胸正中线之间的中点垂直线与脐中上2寸的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直刺0.8~1.2寸。
【主治】①胃痛。②癫狂,心烦。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4.滑肉门
Huáròumén(ST24)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头至胸正中线之间的中点垂直线与脐中上1寸的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直刺0.8~1.2寸。
【主治】①胃痛,呕吐。②癫狂,吐舌。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5.天枢*
Tiānshū(ST25)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取法】仰卧位。当乳头至胸正线之间的中点垂直线与脐中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①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②症瘕,月经不调,痛经。
【配伍】①配上巨虚(募合配穴),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②配大肠俞(俞募配穴)、足三里,主治肠麻痹。③配足三里,主治小儿腹泻。④配上巨虚,阑尾穴,主治阑尾炎。⑤配支沟,主治习惯性便秘。
【特定穴属性】大肠募穴。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6.外陵
Wàilíng(ST26)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从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均匀分成5等份,每等份1寸,距前正中线2寸以乳中至胸正中线(4寸)的1/2为度(即2寸)。(以下至气冲均依此法取之。)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腹痛,痛经,疝气。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7.大巨
Dàjù(ST27)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见外陵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①小腹胀,小便不利,疝气。②遗精,早泄。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8.水道
Shuǐdào(ST28)【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取法】见外陵【操作】直刺1.0~1.5寸。【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②痛经,不孕,疝气。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29.归来*
Guīlái(ST29)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见外陵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闭经,月经不调,阴挺,带下。
【配伍】①配太冲,主治疝气偏坠。②配气冲,主治少腹疼痛。③配曲骨、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0.气冲Qìchōng(ST30)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见外陵
【操作】直刺0.5~1.0寸。不宜灸。
【主治】①腹痛。②阳痿,阴肿,疝气。③月经不调,不孕。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1.髀关
Bìguān(ST31)【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取法】沿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从髂前上棘向下推按,略屈大腿,当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间凹陷中取穴。【操作】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或酸胀感向膝部传导。【主治】①下肢痿痹,腰膝冷痛。②腹痛。髀关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2.伏兔Fútù(ST32)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骼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取法】以腿外侧骨度分寸从髌底外侧端向上量取6寸取穴。
【操作】直刺1.0~2.0寸。
【主治】①腰膝冷痛,下肢痿痹,脚气。②疝气。
第四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3.阴市
Yīnshì(ST33)【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端连线上,从髌底外侧端向上量取“一夫”(即三寸)取穴。【操作】直刺1.0~1.5寸。【主治】①腹胀,腹痛。②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4.梁丘*
Liángqiū(ST34)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端连线上,从髌底外侧端向上量“一夫”(即三寸),再均匀分成三等份,当上1/3与下2/3交点处取穴。【操作】直棘1.0~1.5寸。【主治】①急性胃痛,乳痈。②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配伍】①配中脘(为郄会配穴),足三里、太冲,主治胃痛。②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阴陵泉,主治膝关节痛。【特定穴属性】郄穴。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5.犊鼻
Dúbí(ST35)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法】正坐,屈膝90度,用手指压髌韧带外侧凹陷正中处取穴。
【操作】屈膝90°,向后内斜刺1.0~1.5寸。
【主治】膝肿痛。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6.足三里*
Zúsānlǐ(ST36)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按骨分度分寸,从犊鼻至解溪(16寸)均匀分成4等份,当上1/4与下3/4交点上一寸处,距胫骨前嵴外开1横指处取穴。(或从犊鼻穴向下量“一夫”即三寸,当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取穴。)
【操作】直刺1.0~2.0寸。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②虚劳羸瘦,(强壮穴之一),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头晕。③失眠,癫狂。④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配伍】①配中脘、内关,主治胃脘痛。②配脾俞、气海、肾俞,主治脾虚腹泻。③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镇痛良好,用于胃次全切除术。④配曲池、丰隆、三阴交,主治头晕目眩。⑤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主治乳痈(未化脓者)。
【特定穴属性】合穴、胃下合穴。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现代报道摘录】
高血压病取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用1.5寸或2寸毫针刺入,得气后在针柄上放艾炷如杏核大,用火点燃,每次灸3~5壮,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
增强机体免疫力针足三里可促使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率提高,对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响,能提高补体C3和DHA值,从而控制发病。还有报道表明,针刺人及兔的“足三里”穴能使血中裂解素、调理素及白细胞吞噬指数均有显著增加,从而增强了机体免疫力。调节血细胞针刺足三里,对脾性全血减少症、营养不良性贫血病人的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以及放疗或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均有调整作用,针足三里等穴后1~2周均见其上升,说明针刺本穴对血液成分有一定影响。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7.上巨虚Shàngjùxū(ST37)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仰卧或正坐屈膝,当犊鼻与解溪间(16寸)的中点上2寸处,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取穴。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①肠中切痛,肠痈,泄泻,便秘。②下肢痿痹,脚气。【特定穴属性】大肠下合穴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8.条口
Tiáokǒu(ST38)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仰卧或正坐屈膝。当犊鼻至解溪间(16寸)的中点,距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取穴。
【操作】直刺1.0~2.0寸,可透承山。
【主治】①下肢痿痹,跗肿,转筋。②肩臂痛。
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39.下巨虚Xiàjùxū(ST39)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仰卧或正坐屈膝,当犊鼻至解溪间(16寸)的中点下1寸,距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取穴。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①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②泄泻,痢疾,乳痈。③下肢痿痹。【特定穴属性】小肠下合穴
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40.丰隆*
Fēnglóng(ST40)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取法】仰卧或正坐屈膝,当犊鼻至解溪间(16寸)的中点,胫骨前嵴外开2横处取穴。
【操作】直刺1.0~1.5寸。
【主治】①咳嗽,痰多,哮喘。②头痛,眩晕,癫狂痫。③下肢痿痹。
【配伍】①配肺俞、尺泽,主治咳嗽,哮喘。②配冲阳以豁痰宁神,主治狂症。③配照海、陶道,涤痰醒神,主治癫痫。
第五十页,共五十五页,编辑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成都市商业店铺装饰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版慢性咽炎常见症状及护理技术
- 孔祥熙人物介绍
- 2025年医院招聘护士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全科医学科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指南
- 202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消防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2025粮油食品检验人员高分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变电站值班员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库与答案
- 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
- 病理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自核查记录表
- 宫腔镜检查的个案护理
- 可赛成功(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高性能润滑改性材料5万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标准化规范化-市场监督管理所
- 全套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手册及程序文件)
- 桥梁定期检查-桥梁病害及成因分析
- 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课件
- 化妆品防腐挑战
- 2023海上风电施工新技术
- 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