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定稿课件_第1页
相见欢定稿课件_第2页
相见欢定稿课件_第3页
相见欢定稿课件_第4页
相见欢定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见欢

李煜教学重点:

1、景中寓情,感情真切。2、语言朴素,如日常口语。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一、导入定向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国破家亡后被封为“违命侯”。以词著名,代表作《虞美人》《相见欢》等。《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煌降宋以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二、自主体验1、作者简介及题解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二、自主体验2、写作背景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三、合作展示1、翻译古诗三、合作展示2、背诵默写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处境孤寂,心境萧条景凄清冷落情寂寞哀愁小结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四、探究点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比喻丝的千头万绪离愁的纷繁难解新意:内心的烦乱或某事难以处理解决去国之愁饱含心酸的离愁感受沉痛哀伤的离愁心情别有滋味另有一番滋味

小结:下片点破题旨,直抒离愁。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

1、概括上下两片的内容。上阕:描写

的环境,烘托了

的心情。下阕:通过具体的

展现心头无可解脱的

之情。2、概括主旨:写秋夜独处,充满着

之恨和幽囚生活的

滋味。五、自测反馈孤寂凄凉愁苦比喻愁苦亡国愁苦五、自测反馈

3、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感情基调是

。4、“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说说在词中的表达作用。亡国哀思凄婉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冷落凄清的感情;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时间,为下文的“离愁”营造气氛。5、词中的“锁”字是传神之笔,请作简要分析。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不仅是清秋,且也指人。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凄凉。五、自测反馈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①以丝喻离愁。②形象地表现离愁的纷繁杂乱,无端无绪,难以解开。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③现在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五、自测反馈

7、根据词的内容,联系作者的处境和身世,领悟作者“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说说作者的心头都有哪些滋味?①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②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