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大学生音乐欣赏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音乐欣赏第1章怎样欣赏音乐.pptx第2章乐理知识.pptx第3章音乐的种类和主题.pptx第4章常见音乐体裁.pptx第5章各种乐器.pptx第6章西方音乐欣赏.pptx第7章中国音乐欣赏.pptx全套PPT课件Contents目录第1章怎样欣赏音乐第2章乐理知识第4章常见音乐体裁第5章各种乐器第6章西方音乐欣赏第7章中国音乐欣赏第3章音乐的种类和主题第1章

怎样欣赏音乐1.1.1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像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了不同的记谱方法1.1认识乐谱

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从小爱好音乐,勤于学习,既能唱又能演奏,对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他能奏“十番鼓”“十番锣鼓”,又掌握了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他就病故了,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损失,给我们留下很多的遗憾。所以,乐谱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1.1.2乐谱的分类

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我国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9世纪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敦煌卷子谱》及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这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此外,还有目前仍广为应用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简谱

“简谱”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很容易识别,视觉上非常清楚;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上更是一目了然,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人高,哪个人低,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眼望去很容易辨认。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五线谱

我国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也都采用五线谱,连民族音乐领域也逐渐过渡到五线谱上来与国际接轨。在音乐的领域里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拿起同一张五线谱,大家唱出的都是同一个调子。可以说,五线谱是无国界的,是音乐中的“世界语”。

维奥蒂廿二协奏曲 ———选自[意]维奥蒂1.2音乐的主要属性音乐作为一种信息,其主要属性有谐趣性、语义性和表情性。1.2.1音乐的谐趣性

音乐的谐趣性是指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给予人们高尚的趣味性功能。这种谐趣性可以使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愉悦身心的享受,使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这也是为什么音乐会如此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中国民间器乐曲《顶嘴》用活泼诙谐的曲调和特殊的演奏技巧表现了农民们憨厚而风趣的性格,音乐的谐趣性很强;雅尼卫城音乐会中两把小提琴的竞奏,点燃了所有观众的兴奋火焰。再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等虽然并没有文学性的标题,但是也能使人从中感知到那种神圣而崇高的美;甚至于像帕格尼尼的《无穷动》、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等这样机械律动的乐曲也充满了生动的谐趣性信息。1.2.2音乐的语义性

音乐不善于表达文学意义和描写具体的事件,但这并不妨碍许多音乐用音乐特有的方式模糊地、粗线条地表示出情节、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方面的信息,这就是音乐的语义性功能。无可否认,音乐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政治宣传的作用大多是通过语义性信息实现的。此时,音乐的题目、注解、歌词、介绍给人心理上先入为主的指引,音乐中人们比较熟识的曲调也会给人暧昧的提示。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是为1812年被战火损毁的莫斯科大教堂的重建而写的,叙说了1812年俄罗斯人民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胜利。除了题目给予人们的提示外,乐曲中采用了若干令人熟悉的旋律来塑造形象。

乐曲开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六声部奏出的古老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和平而安宁的生活:法国号演奏的«马赛曲»则作为拿破仑带领的法国军队的形象:乐曲结束时,原来用旧沙皇的国歌庆祝俄罗斯人民的胜利,后由格拉祖诺夫建议改用格林卡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谱

例1.2.3音乐的表情性

音乐的表情性是指音乐表达感情的审美功能,这是音乐最擅长的一个方面。我国古代理论就认为音乐起因于人类表达感情的需要。《毛诗序》说:“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可以表达人的喜悦、愤怒、哀怨、欢乐等各种情绪,而且感情的表现有时还非常丰富和细腻,如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就是用柔和而连绵不断的低回高转的曲调,表现出倾诉不完的郁闷和愁绪的。1.3音乐欣赏的步骤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音乐之美有两个方面,即形式美和内容美,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往往都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因此,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作品的欣赏一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3.1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

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是知觉的欣赏,是对音乐的谐趣性的认识。音乐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呢?就是音乐中大量的谐趣性因素使人一听就被深深地吸引,觉得它动听、优美,能引起我们感官的快感。这其中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它的旋律和节奏,因为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中最表层的要素,可以模唱、便于记忆。1.3.2对音乐情感的欣赏

音乐中最抽象的东西是为无法言表的情感而服务的。当音乐的旋律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当节奏由缓到急或由急到缓,当力度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时,我们的感情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不断地起伏。音乐在表达情感时与别的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诗、散文要写悲痛,可以明明白白写出“悲”字,而音乐却无法明确标明,音乐在写悲时要引人入悲。每个人的感情经历和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同一首曲子对于每个人来说虽然喜怒哀乐不会听错,但其中的细微处却是各有滋味在心头。1.3.3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

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一方面借助于资料,对音乐的语义性因素进行一番了解和研究,诸如标题、歌词、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乐曲创作的初衷等;另一方面,在获得一些必要的音乐理论常识后,对音乐的结构、旋律的发展、和声、配器等方面作详尽地分析,以达到对音乐全面深入的理解。通常这个阶段是最难突破的一关,需要听众动很多脑子。

比如,我们第一次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只是觉得它的旋律优美动听,乐队的气势庞大,音响洪亮而柔美,好像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多听几遍,甚至能哼唱几句。那么这就是官能欣赏,是使听觉器官愉悦满足的欣赏,如果我们不想动很多脑筋,做一位这样的欣赏者也无可厚非。如果在欣赏时,能联系到对爱情的体验,全身心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取得共鸣,陶醉于其中,这就是情感的欣赏。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音乐的知识,能够清楚地听辨出乐曲的民族民间特征、每个主题及其发展、乐曲的结构等,能分析出音乐是如何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的,在这样的层次上理解音乐,是对音乐的全面的欣赏。当然,欣赏音乐的这几个层次应该是互为影响的,理性的欣赏也离不开感官和情感的欣赏。

音乐家所写所奏的音乐怎样才能变成我们脑海里的形象呢?音乐家的情思如何才能与我们的情思连接在一起呢?看来在音乐家和听众之间需要一座桥梁,一次想象、联想和感情体验,这些是音乐欣赏中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纽带。联想想像感情体验想象,是由音乐的形式美或音乐的情绪引起听者感情共鸣的自由视觉幻象;联想,是由描绘景物、人物、动物的音乐所引起的视觉幻觉;感情体验,则是由音乐的感情唤起了在欣赏者的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的现象。谢谢!大学生音乐欣赏Contents目录第1章怎样欣赏音乐第2章乐理知识第4章常见音乐体裁第5章各种乐器第6章西方音乐欣赏第7章中国音乐欣赏第3章音乐的种类和主题第2章

乐理知识2.1音与音名2.1.1音的产生

音乐是由音构成的,音是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发音体在外力作用下而引起振动产生了音波,音波通过空气传播,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器官产生了音的感觉。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而音乐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音,而且即使这个范围之内的音,也不是全部都用来构成音乐的,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一般只限于音高差别大于听辨的有限的一些音。2.1.2音的性质

我们通常把音分为乐音与噪音两大类,这是按照发声体振动时规则与否划分的。乐音是指振动规则,即以一个固有频率振动,听起来悦耳的声音;噪音则指振动不规则,振动时频率不固定,没有周期性,听起来刺耳的音。

音的性质也可称音的特性与音的要素,它是音的物理属性在我们感觉上的反映,它包括: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1.音高

音的高低,决定于音的振动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音越高;反之,音越低。人类听觉能感受16~20000次/秒(约计)的音高差别,音乐中主要使用16~7000次/秒(约计)范围内的音。发音体体积越小、质越坚,越能发出较高的音;反之,发音体体积越大、质越松,则发出的音越低。2.音值

音值决定于振动持续的时间,物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音值则长;持续时间短,音值则短。音乐中用拍数来计算音值的长短。3.音量

音量(也叫音强)决定于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振幅大,音量则大;振幅小,音量则小。4.音色

声音在音响上的色彩特性叫音色。音色决定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2.1.3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名与唱名

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总和,叫作乐音体系。

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由低到高(上行)或由高到低(下行)的次序排列起来,叫作音列。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作音级,音级分为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两种。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音名称的音级叫作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级叫作变化音级。音名与唱名: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正好是七个基本音级,它们分别为C、D、E、F、G、A、B,这就是音名。发声时唱成的do、re、mi、fa、sol、al、si则是唱名。2.1.4音组、音域、音区

音列中的各音循环重复地使用着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的名称,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将乐音体系中的音分为许多“组”,这就是音的分组,简称“音组”。

在音列中央偏右的一组叫作小字一组,它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1”来表示,如c1、g1、a1等。

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其标记是在小写字母的右上方依次加数字“2”“3”“4”“5”来表示,如c2、f3、g4、c5等。

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与大字组就用小写与大写字母表示,大字一组、大字二组的标记是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2”来表示,如C、D、A1、B2等。

通常把小字一组的c称为中央c。从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叫作音域,音域有总音域和人声、乐器、音乐作品的音域之分。

音列的总范围,即A2—C5称为总音域。

人声的音域大约是g—C3。

各种乐器由于它们的构造性能不同,因此音域也不相同,如:钢琴的音域为A2—C5,二胡的音域为d1—d3等。

音乐作品的音域指各个作品规定的音域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域为d1—e2。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它是按照声音的色彩来区分的,一般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总音域的音区划分为以下几种。

高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中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

低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2.1.5半音、全音、变音记号、变化音、等音

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最小音高距离叫作半音,音名中的E—F、B—C之间的距离是半音,唱名中的mi—fa,si—do之间的距离是半音。

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作全音,唱名中的do—re、re—mi、fa—sol、sol—la、la—si之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在钢琴上,任何两个邻键的音之间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音之间构成全音(包括黑键在内)。

记在音名和音符的左上角,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作变音记号。变音记号有五种: (1)升号()——表示升高半音。 (2)重升号()——两次升高,表示升高全音。 (3)降号()——表示降低半音。 (4)重降号()——两次降低,表示降低全音。 (5)还原记号()——取消升号与降号的作用,也可以取消重升、重降号的作用,重还原记号是不用的。

把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所得到的音级叫作变化音级,也叫作变化音,如C、D、G、B等。

变音记号对一小节内记号后面同音高的音都起作用,但过小节无效。

音高相同,但名称、意义与记法不同的音叫作等音,也称同音异名。2.1.6记谱法1.五线谱、谱号、大谱表(1)五线谱:五线谱由五条长度相同、距离相等的平行横线所组成。线的名称按由下而上的顺序依次称为第一线、第二线……线和线的中间空白部位称为“间”,间的名称也是由下而上依次称为第一间、第二间……

各线各间都分别表示一定的音高,五条线不够用时可以五线谱的上方或下方再加用短线来辅助。上加线、间的名称由下向上依次推算。下加线、间的名称由上向下依次推算,如下图所示。(2)谱号:仅有五条线还不能确定所记音符的高度,还必须在第五线的开头写上一个记号,才能表示各个音符的实际音高,这个记号就叫谱号。

基本谱号有两种: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高音谱号:高音谱号多次通过第二线(g1)。由于它是从G变化而来的,所以高音谱号又叫作G谱号。写上高音谱号的五线谱叫作高音谱表,又叫作G谱

低音谱号:低音谱号要从第四线开始,两点跨记在第四线(f)上下。由于它是从F变化而来的,所以低音谱号又叫作F谱号。写上低音谱号的五线谱叫作低音谱表。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3)大谱表:将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用垂直线(起线)和花括弧或方括弧连接起来叫作大谱表。

混声合唱、钢琴、风琴、手风琴和电子琴等,一般都采用大谱表记谱。高音谱表下加第一线的音位c1即是低音谱表上第一线的音位c1。由于这个c1音处在大谱表和键盘的中央,所以又称为“中央C”。

此外,还有一般为中提琴用的中音谱表和长号等用的次中音谱表;。中音谱表所用的谱号是由“C”变化而来的;中音谱号所在任何一线,其音位均为中央C(即c1),其他音位类推,故又称为C谱表。1324(1)单纯音符:在五线谱中符头右方不带点的音符称之为单纯音符。(2)附点音符在单纯音符的右边附着一个小圆点,它表示延长该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这叫附点音符。(3)休止符:表示音休止的符号叫作休止符。(4)附点休止符:在休止符的右边附上一个小圆点,它表示要延长原休止符一半的时值,这就叫附点休止符。2.音符和体止符

在音乐中用以记录音的长短的符号,称为音符(notee)。五线谱中常用的音符有:音符各部位名称如下:

音符除了以不同的形状来记录音的时值外,还以符头在谱表上的位置来表示音的高低。音符可分为单纯音符与附点音符。

(5)五线谱音符的一般写法

①符头的大小相当于一个间的距离,符干的长短一般相当于三个间的距离。

②符头的写法(笔序)是——先在间的上半部或线上画上半圆,后在间的后半部或线下画下半圆。如或,这样写便能做到记谱准确无误,以免使人难以辨认。

③符头在第三线以上的,符干写在符头的左下方。

④符头在第三线以下的,符干写在符头的右上方。

⑤符头在第三线的,符干写在符头的左下方或右上方均可。

⑥无论符干向上或朝下,如若符尾之间不相连的话,那么,符尾总是在符干的右方,符干朝上,符尾则向下();符干朝下,符尾则向上()。

⑦一拍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带符尾的音符可按拍的单位用粗横线(符杠)连接起来,这时符干的写法依据多数音符在五线上的位置来决定。《绣金匾》陕北民歌

⑧附点应依附在符头的右旁。符头在间内,附点则在本间,符头在线上,附点则在该线的上一间。2.2音值组合2.2.1音符时值的常规划分

音的长短关系是在四分音符的基础上来发展、变化的。

音符的时值是以“拍”为单位计算的。若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则各种音符的拍数分别为:全音符“

”(四拍)、二分音符“

”(二拍)、四分音符“

”(一拍)、八分音符“

”(12拍)、十六分音符“

”(14拍)、三十二分音符“

”(18拍)等。2.2.2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

我们已经知道,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即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四个四分音符、八个八分音符等。若把音的时值自由均分,分成与基本划分不一致的数量,就叫作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

音符时值的特殊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连音

三连音用均分的三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称为三连音。三连音用“

”来标记。

2.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

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用均布的五部分、六部分、七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部分,称为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用“

”“

”“

”来标记。3.九连音、十连音、十一连音

九连音、十连音、十一连音用均分的九部分、十部分、十一部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八部分,称为九连音、十连音、十一连音。九连音、十连音、十一连音用“

”“”

来标记。4.二连音、四连音

二连音、四连音用均分的两部分来代替附点音符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作二连音;用均分的四部分来代替附点音符基本划分的三部分,叫作四连音。二连音用“

”来标记,四连音用“

”来标记。2.2.3延长音值的符号

乐谱中除使用音符和休止符外,还使用延长音符和休止符时值的记号。1.附点

附点即音符或休止符或边的小圆点,如“·”。其作用是增长前面音符或休止符原有时值的一半。湖北民歌2.复附点

音符或休止符后面有两个附点的,称复附点音符或复附点休止符。第二个附点是第一个附点时值的一半。

五线谱上附点的记写:(1)符点在间内,附点记写在符头右边的间内;(2)符头在线上,附点记写在符头上方的间内.3.延音线

延音线“

”连接两个音高相同的音,唱(奏)成一个音,其时值为两音时值之和。2.3节奏与节拍

节奏与节拍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表现因素,它们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和掌握好音乐的节奏与节拍是每个学习音乐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2.3.1小节线小节段落线终止线

乐曲中用来划分强弱的单纵线称小节线。它写在强拍的前面,是计算乐句、乐段和乐曲长度的基本单位。两根小节线之间则称为小节。

在乐段的分界处用粗细相同的双纵线(段落线),其作用是表示音乐到此告一段落。

在乐曲结束时用一细一粗的双纵线(终止线),其作用是表示音乐到此结束。2.3.1音乐中常见的基本节奏1.常见的基本节奏2.常见的三种节奏训练方法 (1)在钢琴键盘上敲击节奏。 (2)用双手互击显示节奏(左手击节奏,右手击标准拍)。 (3)口念节奏,右手上下击标准拍。2.3.3拍子、拍号

在歌(乐)曲中,强的或弱的等时值的音乐片断称之为“拍”。拍按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称之为拍子。1.记法

在五线谱中,拍号的记法是以三线为界,上面标明每小节几拍,下面则表示以几分音符为一拍。2.读法

自下而上读。如上例中应分别读成四二拍和四三拍,而不能读成四分之二拍和四分之三拍。2.3.4拍子的类型1.单拍子

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称为单拍子如:24、34、38等。2.复拍子

复拍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成的拍子称为复拍子,如44、64、68、98等。3.混合拍子

混合拍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单拍子组合而成的拍子称为混合拍子,如54、74、58等。4.变换拍子

变换拍子在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拍子的交替出现称为变换拍子,其中,交替有规律的,拍号写在乐曲开头;交替没有规律的,拍号写在所变换的小节前端。 (1)交替有规律的。

(2)交替无规律的。5.一拍子

一拍子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常用于速度很快的作品之中。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依其速度快慢而分别称为“流水板”“快板”的板式都属于这种拍子。6.散拍子

乐曲的强弱、长短及速度较为自由,一般不记拍号,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由表演者自由发挥。我国戏曲音乐中称之为“散板”。散板类又可依其伴奏形式的不同而分为“摇板”“散板”。有时也记成“サ”(“散”字的一部分)。2.3.5切分音弱起小节1.切分音

切分音从弱拍或强拍的弱位部分开始,并把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位部分持续在内的音称为切分音。带有切分音的节奏叫切分节奏。切分音与切分节奏有以下几种: (1)小节内的切分。

(2)小节内的一拍切分。

(3)小节内的符点切分。

(4)跨小节的切分。2.弱起小节

乐曲的开头或某部分由弱拍起唱(奏)称为弱起小节。强拍的弱位起唱(奏)称为弱起。2.4装饰音及常用记号2.4.1装饰音

装饰音主要有倚音、波音、回音、颤音和滑音等。1.倚音

倚音分前倚音和后倚音两种。

前倚音:附在主音符前面的小音符。要唱得轻而快。重音在后面的主音符上,其演唱(奏)时值一般算在主音的总时值内,有时也可占前一音的时值。2.波音

波音分上波音和下波音两种。

上波音:由主音向上方辅助音波动再迅速回到主音。

下波音:由主音向下方辅助音快速波动再迅速回到主音。其次还有上复波音和下复波音。3.回音

回音是由四个或五个音组成的旋律音型。

回音有顺回音和逆回音两种。由四个音组成的顺回音是从上方助音开始到主音再到下方助音,最后回到主音;由五个音组成的顺回音是从主音开始,后面与四个顺回音相同。逆回音与顺回音的方向相反。4.颤音

颤音是由主要音及其上方助音快速而均匀地交替而成的旋律音型,用记号“

”或“

”来标记,写在音的上方。

由本音开始:由上方二度音开始:由下方二度音开始:5.滑音

滑音分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表示从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另一音。2.4.2常用记号1.反复记号(1)乐曲中某一旋律音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的数目与音符的符尾数目相同。(2)乐曲中一次或多次重复某一小节时,用记号或表示。若该记号在两小节之间的小节线上,则表示前面两小节的旋律再重复一次。(3)乐曲中较大的重复,用记号表示。若从乐曲开头反复,则可省去前面的记号。《在那遥远的地方》

(4)乐曲反复时结尾不同,可用反复跳越记号:。第一次唱,第二次略去唱。台湾民歌

(5)当乐曲由三部分组成,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可在第二部分结尾处写上(从头反复),并在第一部分结束处记有Fine或‖,表示乐曲在此结束。假如不是从头重复,那么在开始重复处记有记号,在第二部分结束处记以(从处反复)。

(6)震音记号:用斜线记在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之间,表示两个音或和弦要迅速均匀地交替。斜线的数目和符尾的数目相同。震音记号也使用于一个音或一个和弦。2.移动八度记号

用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内的音移高八度,用记在五线谱的下面表示虚线内的音移低八度。3.重复八度记号

用记号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表示该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假如连续较多的音要重复八度,则用con—记在音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虚线内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4.长休止符

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记以长休止符,并写出所要休止的小节数。如:表示要休止十二个小节。5.换气记号

换气记号用“V”表示,换气记号表示此处是音乐的呼吸,要换口气再往下唱(奏)。换气所需要的时间从记号前的音符中拨出。6.连线记号

连线记号用“

”表示。它有连音线和圆润线两种意义。(1)连音线:两个同音高的音用弧线连在一起,只唱一次,而时值要唱这些音的总和。(2)圆润线: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用弧线连在一起,连线内的音要唱(奏)得连贯、圆润。在歌曲中表示一字唱多音。7.断音记号

断音有三种。圆点“·”的唱(奏)12的时值,“

”的唱(奏)14的时值,“

”的唱(奏)34的时值。

①记法唱法

②记法奏法

③记法奏法8.保持记号

保持记号用“-”表示,表示在演唱(奏)该记号下的音时要保持足够的时值和一定的音量。9.自由延长记号

自由延长记号用“

”表示。当音符或休止符上标有此记号时,可根据需要自由延长。当小节线上标有此记号时,表示两小节之间有片刻停顿。当此记号出现在复纵线上时,表示反复后的终止。10.琶音记号

把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快速分散、流畅地弹奏出来叫作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线记在和弦之前,如

11.力度记号2.5音程

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叫作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都有名称。高音叫作冠音,低音叫作根音。2.5.1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音程中包含音级数目的多少叫作音程的级数。音程的级数用“度”为单位来计算,包含一个音级为一度,所以通常一般称之为“度数”。

音程中包含全音与半音的数目叫作音程的音数。音程的音数用整数、分数、带分数表示。2.5.2音程的种类

按照发声的方式不同,音程可分为旋律音程与声音程两类。通常我们把两个音先后发声的音程,叫作旋律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同时发声的音程,叫作和声音程。2.5.3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1.自然音程

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叫作自然音程,这些音程都可以在基本音级里形成。如: (1)一度:纯一度音数为零。

(2)二度:分大二度与小二度。大二度音数为1,小二度音数为12。

(3)三度:分大三度与小三度。大三度音数为2,小三度音数为112。

(4)四度:分纯四度与增四度,纯四度音数为212,增四度音数为3。

(5)五度:分纯五度与减五度。纯五度音数为312,减五度音数为3。

(6)六度:分大六度与小六度。大六度音数为412,小六度音数为4。

(7)七度:分大七度与小七度。大七度音数为512,小七度音数为5。

(8)八度:纯八度。音数为6。2.变化音程

构成自然音程的音,可以是基本音级也可以是变化音级。

如:re-fa、sol-si、#sol-si、re-fa都是小三度,都是自然音。

除增四度、减五度以外的所有增减音程及倍增、倍减音程,都叫变化音程。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变化音程通过将冠音升高,或将根音降低,使音程的音数增加;反之,将冠音降低或将根音升高,使音程的音数减少而得到。如: (1)大音程与纯音程增加半音,成为增音程。

(2)小音程与纯音程减少半音,成为减音程。

(3)小音程增加半音,成为大音程,大音程减少半音成为小音程。 (4)增音程增加半音,成为倍增音程。

(5)减音程减少半音,成为倍减音程。2.5.4音程的转位

把音程的根音或冠音移高或移低八度,叫作音程的转位。音程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音程转位时可以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与冠音一齐移动。转位后得到的新的音程叫作转位音程,原来的音程叫作原位音程。(1)音程的度数上:

(2)音程的性质上:

纯音程转位后仍为纯音程,

大音程转位后成为小音程,

小音程转位后成为大音程,

增音程转位后成为减音程,

减音程转位后成为增音程,

倍增音程转位成为倍减音程,

倍减音程转位成为倍增音程。

2.5.5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音程的协和性是指和声音程的音响给人在听觉上的不同感觉。我们把和声音程根据感觉的不同,分为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两大类。那些音响和谐悦耳的音程叫作协和音程,而那些音响比较尖锐、不甚悦耳的音程叫作不协和音程。1.协和音程(1)完全协和音程:包含纯一度、纯八度、纯四度、纯五度。(2)不完全协和音程:包含大小三度与大小六度。2.不协和音程(1)不协和音程:包含大二度、小七度。(2)极不协和音程:包含小二度、大七度及各种增减音程、倍增减音程。2.5.6等音程

两个音程孤立听起来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写法和在乐曲中的意义不同的音程,叫作等音程。

等音程是由于等音变化而产生的。构成等音程的两个音程,音数相同,度数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6和弦2.6.1三和弦、七和弦1.三和弦

由三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和弦称三和弦。其由下而上分别称为根音、三音(与根音的关系是三度)、五音(与根音的关系是五度)。(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根音与五音是纯五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的和。

三和弦的类别有下列几种。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是纯五度,三音与五音为小三度和弦,(4)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均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为增五度的和弦。

大小三和弦是协和和弦,增减三和弦是不协和和弦。(3)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均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为减五度的和弦。2.七和弦

由四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称为七和弦。七和弦下面的三个音与三和弦中叫法一样。第四个音与根音的关系是七度,因此叫作七度音,用数字7来代表。七和弦的名称是由下面三和弦的性质及根音与七度音的性质得来的。所有的七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七和弦主要有下列各种。(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为小七度的和弦。(2)小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为小七度的和弦称为小小七和弦(简称小七和弦。

(3)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为小七度的和弦称减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4)减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为减七度的和弦称减减七和弦(减七和弦)。

除上述七和弦外,还有许多类型的七和弦,如大大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增大七和弦等。另外,还有由五个音构成的九和弦,由六个音构成的十一和弦,由七个音构成的十三和弦。2.6.2和弦的转位

以和弦的根音为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以和弦的三音、五音、七音为低音的和弦叫转位和弦。1.三和弦的转位

三和弦除根音外,还有三音和五音,所以有两个转位和弦。(1)三和弦的第一转位是把三音作和弦的低音,也叫六和弦(低音与根音的音程关系是六度。(2)把三和弦的五音作和弦的低音叫和弦的第二转位,也称四六和弦(低音与根音是四度,低音与高音是六度)。2.七和弦的转位

七和弦除根音外,还有三音、五音、七音,所以七和弦有三个转位和弦。

(1)第一转位叫五六和弦,用“65”标记,因低音与七音是五度,低音与转位后的根音是六度而得名。

(2)第二转位叫三四和弦,用“43”标记,因低音与七音是三度,与转位后的根音是四度而得名。

(3)第三转位叫二和弦,用“2”标记,因低音与转位后的根音是二度而得名。“““2.6.3等和弦

两个和弦孤立起来听时,具有相同的声音效果,但写法和意义不同,这样的和弦叫作等和弦。等和弦和等音程一样是由于等音变化而产生的。等和弦有两类。(1)和弦中的音不因为等音变化而更改音程的结构。(2)和弦中的音由于等音变化而更改和弦的结构。2.7民族调式2.7.1五声调式

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叫作五声调式。

将这五个音按高低顺序排列起来,就成了五声音阶。这五个音的名字称为宫、商、角、徵、羽。

宫、商、角、徵、羽称为调式音(正音)。每一个音都可以作为调式的主音。造一条五个音的调式音阶,分别称为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1.五声调式的标记及音阶结构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1)没有半音,相邻两音之音的距离为大二度或小三度。(2)没有三整音,因此,音乐的尖锐感不如有三整音的大调式。(3)仅有一个大三度在宫—角之间。这个大三度可看作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2.七声调式

七声调式与六声调式一样是五声调式的扩大,即分别向上(上属方面)或向下(下属方面)各增加一个或两个纯五度构成,由此产生出清角(4)、变宫(7)、变徵(4)、闰(7)。

这四个音统称编音,是七声调式的一部分,但不能作为调式主音作用,也不能形成对主音的支持。1.六声调式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音而成。它是五声调式的扩大。增加的这个音分别在角—徵之间,称为清角(4);或在羽—宫之间,称为变宫(7)。六声调音阶具有小二度音程。2.7.2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2.7.3同宫系统各调

宫音位置相同的五个调式(包括六声、七声调式)称为同宫系统各调。同宫系统各调的调号相同,音列相同;但主音和音阶结构不同。2.8调的关系与转调2.8.1调的关系

音乐中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关系大小调(或称作平行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或称作同名大小调)、同宫系统调、同主音系统调、等音调等,都属于调的关系中的一种类型。

调的远近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但其中最基本的是根据两调的共同音和共同和弦的多少来确定。凡两调共同音和共同和弦越多,则关系就越近;反之,则关系就越远。在调的五度循环中,凡两调调号相同或只相差一个变音记号的调,叫作近关系调。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大调或小调有五个近关系调,任何一个民族调有14个近关系调。1.大调近关系调 (1)本调的关系小调。(调号相同) (2)本调上方纯五度调及其关系小调。(相差一个调号) (3)本调下方纯五度调及其关系小调。(相差一个调号)以C大调为例,其近关系调分别为a小调、G大调、e小调、F大调和d小调。2.小调近关系调 (1)本调的关系大调。(调号相同) (2)本调上方纯五度调及其关系大调。(相差一个调号) (3)本调下方纯五度调及其关系大调。(相差一个调号)以a小调为例,其近关系调分别为C大调、e小调、G大调、d小调和F大调。3.民族调的近关系调

(1)本调同宫系统各调。(调号相同)

(2)本调上方纯五度宫系统各调。(相差一个调号)

(3)本调下方纯五度宫系统各调。(相差一个调号)

以C宫调为例,其近关系调分别为:D商、E角调、G徵调、A羽调,G宫调、A商调、B角调、D徵调、E羽调,F宫调、G商调、A角调、C徵调、D羽调。2.8.2交替调式

在调关系的扩大与发展中,交替调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调式形式,在音乐创作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所谓交替调式是指某些关系比较近的调式,在两个主音处于同等重要(相对而言)作用时,结合成一个新的调式体系,这种两调式有机结合而成的新调式体系,叫作交替调式。交替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平行大小调交替调式

关系非常近的平行大小调所结合而成的交替调式,叫作平行交替调式。俄罗斯民歌2.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调式

在共同的主音上,乐曲中先后(或同时)使用同主音大小调两种不同调式(即表现出两种不同调式的特征),而构成的交替调式,叫作同主音交替调式。白俄罗斯民歌3.同宫系统民族调交替

同宫系统的五个民族调,由于宫音相同,调号相号,所以音列相同,其五个调的关系很近。在同宫范围内,五个民族调常常构成交替,且最常见的是主音相距四、五度关系的调式形成交替。《打沙县》江西民歌2.8.3转调1.转调的概念与意义

音乐作品由于乐思发展和整体内容表达的需要,从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这叫作转调。在多调性音乐作品中,往往有一个调(多数是最先陈述的调)是主要的、稳定的,通常称之为主调,而另一些调则是不稳定的,与主调形成某种对比关系,称之为副调。一首作品中主调只能是一个,而副调则可以有一个或数个。2.转调的类别转调由于部位与形式、方法不同,而分为下面多种类型。(1)从转调的方法上看,可分为对置式转调、过渡式转调、模进转调、突然转调四种。如果转调是发生在新的段落开始处,新调与前一段落的调形成一种无任何过渡因素的对置与对比关系,叫作对置式转调,或称为调性对置。《大溪出有溪边沙》福建民歌

(2)从转调的时间上来看,转调可分为完全转调和暂时转调两种。如果转入新调后,能在时间上、结构上和旋律因素上肯定、巩固了新调,即新调将以完全确定,叫作完全转调。

(3)从调的关系上来看,转调可分为近关系调转调与远关系调转调两种。3.简谱、五线谱转调的标记法

转调若要改变调号,必然要标记新调的调号。正确标记新调的调号,不仅仅是一个是否符合记谱法规则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准确、快速找到新调的音高,顺利实现转调。简谱与五线谱转调的标记方法不同、各有特点。

简谱的转调标记很简单,只要在转调处标记出新调的调号“1=?”,然后在其后面用括号标明前调的什么音等于后调的什么音即可。演唱演奏时根据提示,在保持音高不变的前提下,将前调最后一个音换唱(奏)成后调第一个音,便可顺利实现转调。《重归苏莲托》库尔蒂词曲

谢谢!大学生音乐欣赏Contents目录第1章怎样欣赏音乐第2章乐理知识第4章常见音乐体裁第5章各种乐器第6章西方音乐欣赏第7章中国音乐欣赏第3章音乐的种类和主题

第3章

音乐的种类和主题3.1音乐的种类3.1.1声乐和器乐声乐是以人声演唱为主的音乐形式。1.声乐作品从演唱的形式来分类

(1)合唱:其中又有混声大合唱、无伴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小合唱、童声合唱等。

(2)齐唱:常见的有男声齐唱和女声齐唱等。

(3)重唱:其中有男声四重唱、女声四重唱、男生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等。

(4)独唱: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童声独唱等。

美声唱法:一种以意大利民歌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其音色洪亮、透彻,适于表现严肃的、戏剧的、重大的内容。长期以来,演唱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均采用美声唱法。1232.声乐作品从演唱风格上分类12

民族唱法:以本民族传统的民间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如中国各种戏曲的唱法、各种说唱音乐的唱法、民歌唱法、印度民歌的唱法、日本民歌的唱法等,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声、行腔、咬字等方面的理论和规律。

通俗唱法:基本上是属于用本嗓演唱的风格。它的风格可以有多种,如抒情风格、民歌风格、乡村音乐风格、校园风格、摇滚风格等。3

欣赏声乐作品的时候,应注意从两方面去欣赏:一是欣赏歌曲的美感方面,其旋律的起伏发展、线条的优美、节奏的铿锵或舒缓、伴奏的配合是否适当等;二是演唱者的表演方面,是否很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精髓,音准、节奏、表情等因素是否掌握得恰当。

器乐作品是用乐器演奏的音乐,从器乐的演奏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其中根据各种乐器又分为吹、拉、弹、打等几类。

从音乐的理解上来看,器乐作品比声乐作品难度大:歌曲有歌词以帮助理解,而器乐最多只有题目可以提示欣赏者。

声乐作品的旋律与器乐旋律明显不同。声乐作品的旋律音域比较窄,旋律多呈流畅的、气息较长的线条。旋律中具有音阶化,很少有大跳,很多乐器具有宽广的音域和非常方便的演奏技术,如钢琴从低到高有88个音、小提琴常用音域有四个八度、长笛的音域有两个八度。因此,器乐的旋律除可演奏歌唱性的旋律外,还可以有跨度很大的跳进和速度很快的短小音符等技巧性线条。3.1.2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部音乐

单声部音乐是音乐萌生的初始形式。当音乐产生以后,人们起初并没有任何乐器可以利用。人声是最方便、最原始的“乐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音乐一直保持着单一声部的形式,甚至一个人歌唱,无伴奏、无伴唱。现在仍有一些地区(如我国的陕北、晋西北)存在这种原始、纯朴、无拘无束的演唱方式。虽然后来有了合唱、伴奏,但是音乐的性质还是单声部音乐,所有伴奏、伴唱都与主旋律基本保持一致,是大齐奏、大齐唱。中国音乐直到19世纪末,都是基于单线条的思维。这一特点,存在于几乎所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但是西方早就发生了变化。9世纪左右,西方音乐就进入了复音音乐时期,各个声部演唱着不同的线条,“奥干奴姆”就是复音音乐的雏形。当然,这种线条思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才发展成为成熟完善的复调音乐。后来的尼德兰乐派,对位技巧极度复杂,声部空前地增多(沃克该姆的一首《感恩颂》中声部竟然达到36个),把复调音乐发展到了高峰。声乐是当时主要的、压倒一切的体裁,可以想象到哪怕是十个声部演唱不同节奏的旋律,歌词简直是一团糟,哪个声部都无法听清楚。16世纪,帕列斯特里那对复调音乐进行了改革,他使用了各个声部同节奏的形式,也就是和弦式的织体,这样的织体用以表达庄严一致且抛弃了个人表现的宗教情绪。3.1.3有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

在19世纪末以前,大小调体系统治了西方音乐两百多年。

欧洲的中世纪音乐,其音乐的组织是教会调式体系,亦即在自然七声音阶之上,任何音都可以担任主音,所以也称“自然调式体系”。

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大小调体系渐渐占据上风,成为作曲的基础和依据,巴赫的作品就把大小调的使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和浪漫派的诸多作曲家的不断开拓下,大小调功能和声越来越完善,到了瓦格纳、德彪西以及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手里,频繁不断的转调使得调性中心的存在都成为不可能的事,和声结构越来越难于被简化为某种韵律的格律,和弦的堆砌失去了它的引力,不协和的和弦如减七和弦、九和弦的解决变得没有意义。总而言之,调性和调式日趋瓦解、崩溃,作曲家们日益感到在调性音乐的局限下无路可走,大小调体系终于走向了末途。3.1.4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

为什么歌剧、歌曲听起来比器乐曲容易理解?这是由于歌剧、歌曲有剧本、歌词及其标题的提示。而器乐曲往往没有更多的文学性提示,经常令欣赏者感到束手无策,对音乐的形象和内容没有办法把握。

器乐曲也有容易理解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乐曲的曲名不同程度地为人们提示了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所要描绘的形象,这样的音乐就是标题音乐。有些标题音乐还由作者在乐谱上用文字注上说明,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副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活中的一个插曲”,除此之外,还写有一大段文字。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也是作为无标题音乐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就像电影经过了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历史,音乐也经历了从无标题音乐到标题音乐的一个发展过程。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乐派及以前的音乐基本上属无标题音乐,其曲名大多数为“×大调第×交响曲”“×小调第×协奏曲”之类的题目。贝多芬于1807年到1808年间所作的《田园交响曲》开了19世纪标题音乐的先河。柏辽兹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音乐的结构方面没有大的突破。1890年之后,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交响诗,这种体裁能够允许标题音乐充分地发展,他的思想被后来的许多作曲家追随,并且尝试更加具有描写性、写实性音乐的写作,形成了标题音乐的创作高峰。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民族乐派正是标题音乐在不同的民族、国度用以表达民族感情、爱国主义思想和树立民族个性的产物。因而,19世纪末,标题音乐就形成了两大支流:强国作曲家的“世界性音乐”和弱国作曲家的以民族风格为特点的“民族音乐”。3.1.5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

曾经,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的争论热闹了很长的时间。热爱严肃高雅音乐的人们,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嗜好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人们,却又把古典音乐视为古板的、落后于时代的、故弄玄虚的东西,不予理睬。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

一般说来,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严肃音乐(或称艺术音乐、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等)是具有较深的音乐思想和内容,以及较复杂的音乐作曲、演奏技巧的音乐,它大多用管弦乐队演奏;通俗音乐特指内容浅显易懂、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清晰明快、规模较小的音乐,其中有用管弦乐队演奏的,也有用电声乐队演奏的。这些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改变。今天听起来节奏缓慢、格调优雅的小步舞曲,在十七八世纪时却被认为有失高雅而不予以接受;有些曾经被认为深奥难懂的音乐,现在由于广泛地流传而变成通俗的音乐。

音乐内容和形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通俗到高雅的漫长过程。在人类已经进入高级文明的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摈弃那些浅显的、简单的、通俗的艺术形式,而是深浅相兼、高低并举、雅俗共存。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民族所呈现的文化知识结构,总表现为由低到高、多层次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这里中、低层是大多数。(2)由于人们的环境条件、生活经历、阶级地位、民族状况、社会实践、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在选择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时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3)通俗音乐本身由于其紧凑的节奏、通俗明了的语言、短小的体裁、强烈的打击乐、新颖的演唱演奏风格等,表现出时代生活的特点,而被年轻人深深地喜欢。123

通俗音乐,包括歌舞剧选曲、管弦乐小品、器乐独奏小品、影视戏剧音乐、抒情歌曲、舞曲、爵士乐、摇滚乐等。比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詹姆斯·拉斯特的轻音乐、克莱德曼的钢琴小品、雅尼的乐队音乐、流行歌星演唱的各种歌曲等这些音乐容易被人们接受、理解,无疑成为人们辛勤劳动后消除疲劳或茶余饭后陶冶性情的精神调节剂。

所以说,无论严肃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根据不同的场合,人们选择自己喜欢听的音乐,这是无可厚非的。应该注意的是,音乐作为人们的精神产品,其艺术含金量有高有低,应加以区别,择优欣赏,并且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3.2音乐的主题3.2.1表现爱情

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各种艺术形式对爱情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唯有音乐最能打开人们爱情的闸门,将爱情的温暖输送给每一个听众。雪德奈劳雷的话并不过分,他说:“音乐是一种正在寻求语言的爱情。”我国古代的《诗经》开篇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说明几千年前,祖先就已经用诗歌来歌唱人们的真挚爱情了。

音乐表现爱情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十八九世纪欧洲最为流行的小夜曲,就是当时特有的一种表达爱情的音乐体裁。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游吟诗人所唱的爱情歌曲,演唱时用六弦琴等伴奏。每当傍晚,小伙子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便在姑娘的窗前演唱或演奏优美的小夜曲。3.2.2表达命运

历史上音乐表现命运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正面表现命运,把命运拟人化,作为恶势力,写成阴森、严峻、咄咄逼人的“命运之神”形象。在这样的作品中常有代表命运的特定主题,即“命运主题”。(2)从侧面来描写命运,重点写人们在命运威胁面前的反应,在表现人们与命运搏斗的精神状态的同时,间接地使人感到命运形象的存在。好比舞蹈表演,舞台上并没有敌人,但通过舞蹈演员和各种拼搏动作,使人感觉到敌人就在他身旁。(3)既不正面写凶暴的命运,也非侧面写人对命运的反应,主要描绘命运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刻画命运营造的悲剧性气氛。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五部交响曲,它的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就是著名的“命运主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最高,在“命运”的范畴里,至今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超越这部作品。3.2.3歌唱春天

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是春天,它象征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春天,总是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最喜爱的主题,音乐家们也不例外,他们写出最优美的音乐来歌唱春天。

在历代音乐作品中,有无数首歌颂春天的乐曲,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具体创作方法的不同、各人感受的区别,因而各个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作曲家所描写的春天都不太相同,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古典乐派作品中的春天大多数反映人们在大自然中对春天的感受,所描写的并不是客观的春天景象,而是人们对春天的感受。贝多芬的著名作品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春》,是他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也是古典作品中表现春天的最佳范例。乐曲中表现的春天,几乎没有什么写景的因素,主要表现了年轻的贝多芬对春天的感受,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乐观的情绪。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是很早描写春天的一首乐曲。全曲结构严谨、风格朴实,不断出现的回旋曲主题,表现了人们迎接大地回春时的高兴心情: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描写的春天,加强了细致的心理刻画,同时由于受标题音乐的影响,还加强了音乐的造型性。令听众在感受到春天气息的同时,还能引起对大自然春天的联想。当这些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春天景色的伴奏背景时,就有意地描写春天的自然现象,或者在伴奏中描写泉水淙淙、流水潺潺,或者在伴奏中出现蜜蜂嗡嗡、鸟声啾啾,或者在伴奏中刻画春风荡漾、垂柳飘拂。而在印象主义音乐中描写的春天,则是另外一种面貌。因为印象主义的宗旨在于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的表现,注重对自然界光和色彩的描绘,而且对风花雪月一类的景物有特殊的癖好,所以对春天的题材特别钟情。例如,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就写过《春天》大合唱,管弦乐《春天组曲》《春天回旋曲》等。3.2.4描写田园风光

在嘈杂热闹、拥挤不堪的城市里生活,有时到乡间去体味一下田园风光、开阔压抑的胸怀,那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事。那么,通过音乐来欣赏田园风光,不仅与实地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有一番新意。这是因为音乐里包含了世界各地的田园风光,而且还有作曲家的独特感受,对欣赏者会有许多启发。写田园的音乐作品很多,作为一种音乐体裁,田园音乐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表现牧人生活、乡村情景的一种乐曲。这种体裁在十七八世纪时欧洲广泛流传,并且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牧歌也属于田园音乐的一种。《卡门第一组曲》中的第三首“间奏曲”就是一首牧歌式的乐曲,表现了田园风光。其实牧歌原来是与田园曲不同的,14世纪时是古代意大利表现爱情或自然景物的独唱曲,到16世纪时发展成为复调性质的无伴奏合唱曲。后来渐渐由器乐来演奏,并流传到英、法、德、西班牙这些国家。到17世纪之后,这些类型的牧歌逐渐消失。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是描写田园风光音乐的巅峰之作,它使得其他一切同类作品顿时黯然失色。甚至当几百年之后,美国作曲家麦克费1958年创作的描写田园的《第二交响曲》,没有勇气以“田园交响曲”来命名。他说:“我不愿以‘田园交响曲’命名,因为这是贝多芬所独有的。这样就决定以‘田园’名之。”3.2.5描绘早晨和月夜1.早晨音乐中描写早晨的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

(1)利用早晨鸟鸣的声音形象;

(2)利用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

(3)利用钟声的声音形象;

(4)利用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

(5)利用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

音乐中表现太阳由低向高冉冉升起、光芒四射时,音乐的音量由弱渐强,不断增长,音乐的音区也往往由低向高不断地向上发展,配器音色与和声色彩由淡变浓,由暗变亮。因为早晨在时间上是一个由暗变亮,光线不断增强的过程,体现出色彩的变化,这一题材当然就为热衷于和声色彩变化的印象派作曲家所青睐。

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组曲《大峡谷》第一乐章《日出》,它以持续全乐章的定音鼓柔和的滚奏开始了全曲,这沉闷的音响,展现出了黎明前漆黑的地平线上一片沉寂的荒野。短笛呼唤性的音调和尖锐的颤音,伴随着乐队音响的不断增长,仿佛展示出绚丽的阳光驱走了黑暗,朝日喷薄而出,把光辉洒满了大地,宣告了大峡谷新的一天的开始。2.月夜

月夜也是音乐家们乐于表现的内容。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从题目上看是描写月夜景色的。关于这首乐曲的内容,有人说它是写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中映照的月亮;也有人说它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与月亮无关;还有人说既写了月亮,又抒发了情感。

其实,《二泉映月》的标题,只是一种虚构,并无实意。《二泉映月》只是用标题来使听众联想到夜深人静、月色朦胧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的主要内容: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艺人对他坎坷一生的辛酸叙述。

描写月光的音乐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按照它们的情绪特征来说,这些音乐一般都比较宁静,在感情上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愉快时并不显得兴高采烈,忧愁时也没到悲恸哀伤的程度。从音区上来说,这些音乐大多位于高音区,用一些高音乐器如竖琴、钢琴、钢片琴等来描绘月色朦胧的效果。节奏通常比较平稳悠长、速度略慢。其旋律富有歌唱性,和声柔和而有色彩性。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写过若干首与月亮有关的作品,其中《月光》是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作品虽然是他早期的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但听得出曲中已经显露出了印象主义的某些特征。它的旋律精美绝伦,节奏丰富多样,和声色彩的变化更是细腻无比,描绘出一副美妙的画面:在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夜色迷茫,景物朦胧,大地一片寂静。

谢谢!大学生音乐欣赏Contents目录第1章怎样欣赏音乐第2章乐理知识第4章常见音乐体裁第5章各种乐器第6章西方音乐欣赏第7章中国音乐欣赏第3章音乐的种类和主题第4章

常见音乐体裁4.1声乐体裁4.1.1小夜曲

小夜曲,其英文原意是“傍晚的音乐”,它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傍晚,游吟诗人们往往弹着吉他或者曼陀林在相爱的恋人的窗下边弹边唱,因此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独立的独唱曲和器乐曲。舒伯特、古诺、福莱、托斯蒂、托塞里等作曲家都写过小夜曲式的歌曲,其中以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中的《小夜曲》最为著名。钢琴伴奏采用了吉他式的音型,主题旋律优美婉转、平静而又期待,小调式,3/4拍。后半段音乐趋于激动,旋律由附点音符和上扬的和弦分解音构成,很快又安静下来,音乐渐渐弱下来,仿佛歌声远飘而去。4.1.2歌剧

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它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歌剧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音乐剧,《达美尼》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现存的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

《尤丽狄西》。起初歌剧是为恢复古希腊文化的理想而作的,观众很少,多为知音,其伴奏也较为简单,只有钢琴等数种乐器。

歌剧的形式,其构成部分包括序曲(Overture)、间奏曲(Intermezzo)、合唱(chotus)、重唱(Ensemble)、独唱(solo)等。歌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咏叹调、宣叙调,还有小咏叹调、咏叙调、卡伐蒂那、浪漫曲、小夜曲等。歌剧

(1)咏叹调(Aria)是西洋歌剧中的一种独唱曲,同时在清唱剧和康塔塔中也有此种歌曲。咏叹调通常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篇幅较长。十七八世纪的咏叹词一般采用“从头反复的咏叹调”形式,亦即“ABA三段体结构”。自格鲁克之后,咏叹词的结构才不限制用固定的格式。

(2)宣叙调(Recitativo)也叫“朗诵调”,是一种以语言的自然音调为根据的、吟唱性质的独唱曲。其歌词一般用类似说话的散文形式写成,多用于咏叹调的前面,或者用于两段咏叹调之间,来说明情节。其音乐特点是:无小节线,节奏自由,往往有很多的同音重复,旋律的起伏不大,有时没有伴奏,伴奏又分为用通奏低音衬托和用管弦乐伴奏两种。单人独唱分类

(2)意大利喜歌剧原来是作为正歌剧的幕间戏来用的,后来逐渐脱离正歌剧独立演出。往往取材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性故事,其音乐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很浓。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凡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等是喜歌剧中最著名的几部,直到现在还经常上演。比才的《卡门》则是法国喜歌剧的代表作。由于地区、时代的不同歌剧分为

(1)正歌剧专指盛行于18世纪意大利的歌剧。正歌剧的文学题材多取自神话或者历史故事,一般要分三幕,其中的每一场都先用宣叙调铺陈剧情,然后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正歌剧的音乐比较看重华丽的演唱技巧,以更接近宫廷贵族的口味。正歌剧后来从意大利传到了欧洲各国,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尼奥》《体托的仁慈》就是正歌剧的代表作。12

(3)大歌剧产生19世纪20年代末的法国,流行于三四十年代。大歌剧常常以历代英雄故事为题材,追求富丽堂皇的壮观场面和光辉灿烂的音乐技果。它不用说白,从头到尾都是音乐的贯穿,其中还有众多的芭蕾舞。大歌剧的代表作有迈耶贝尔的《恶魔罗博》《新教徒》《先知》等。由于地区、时代的不同歌剧分为3

(4)轻歌剧这一名称源自意大利文“operetta”,其原词意为“小型歌剧”,它是歌剧的缩小形式,因此,又叫作“小歌剧”。一般意义的“轻歌剧”,是指法国的轻歌剧和维也纳剧。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4

(5)乐剧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造的歌剧品种。瓦格纳把他成熟时期的新歌剧一律称之为“乐剧”。乐剧与其他歌剧的区别在于:乐剧的音乐和戏剧紧密地结合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乐剧用“场”代替了原来的分曲;音乐连绵不断地自由伸展,成为“无终旋律”,其节奏不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系统地运用“主导动机”来代表乐剧中特定的人物、事物和思想感情。瓦格纳的乐剧《罗恩格林》是他比较突出的乐剧的代表作。

(6)分曲歌剧是17、18、19世纪歌剧的共同特点。一部歌剧由大大小小的系列分曲组成。分曲可以是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芭蕾舞、器乐曲等。如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威尔第的歌剧《那布科》《茶花女》、古诺的《浮士德》都是分曲歌剧。由于地区、时代的不同歌剧分为564.1.3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