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主观题审题专项突破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主观题审题专项突破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主观题审题专项突破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主观题审题专项突破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主观题审题专项突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讲评

之主观题审题专项突破典型题干汇总9.某杂志将本文在其“粮史故事”栏目中予以转载。假如你是该杂志的编辑,请写出转载的理由。(6分)(第二次周考)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八省联考)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八省联考)22.请运用文段中的有效信息点评下面这幅年画(霸王别姬)。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准确连贯;③不超过100字。(6分)(2021潍坊一模语言文字运用)第一次月考5.材料一已被《人民日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栏目登载,请谈谈其入选的理由。(6分)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第一次月考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济南,适值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复修扩建,管理部门请郭沫若题联,郭沫若欣然同意,不久即题联一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对照分析某杂志将本文在其“粮史故事”栏目中予以转载。假如你是该杂志的编辑,请写出转载的理由。①文章围绕“粮食要到肚子里”,叙写了割麦拾麦、蒸馍吃馍、借面还面等事件。真实感人,可读性强,符合栏目选文要求。②文章叙写与粮食有关的往事,表达了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的朴素理念,具有倡导“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③文章从个体小视角展示了粮食生产由手工到机械化的历史,展现了人民生活由贫穷到富裕的历程,具有传播“粮食安全”思想的时代价值。(6分。每点2分)对照分析本文为《人民日报》“我与一座城”正文刊登作品,如果你是编辑,请谈一谈刊用本文的理由。①本文写了我与婺源城的渊源,在此读书,在此工作,婺源城是我的精神原乡,符合"我与一座城"征文主体要求。②本文写"一座古城的新气象",既涉及到婺源城的传统文化的保留,又在此基础上谈到婺源城的新气象,符合当今保护与开发并举、经济与传统兼顾的主题。③文章语言上突出的特点是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如"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安、锦屏""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形成繁复恣肆的效果,表现出城的历史底蕴与现实变化。④行文上时空交错,给人立体感。文章既以时间为轴,写了婺源城的变化,又从空间变化,展现了婺源城的面貌。材料一已被《人民日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栏目登载,请谈谈其入选的理由。(6分)①契合栏目的创编规划。文章围绕当代建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开论述,有现实针对性。②符合《人民日报》的栏目定位。文章“当代建筑应留下传世的文化地标”的观点,指明了当代建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有建设性。③文章既有专业性,也有普及性和趣味性,受众广泛。(每点2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补充:④文章语言严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等。路径一:分解题干,帮助理解学生答题时存在问题:(1)大部分学生没有概括结尾的情节,直接回答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结尾。(2)一部分学生没有看懂文章,对墨子的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答案中只强调“兼爱、非攻”思想,不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造成了失分现象。(3)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只写出术语,没有具体回答,造成了失分现象。(4)少部分学生审题不明,造成答案与题干不相符。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1)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将情节概括融在了人物或主旨的分析中也给分)(2)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写出不计名利这个形象特点就得分,只写术语得1分)(3)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回答为名请命的人却不被人知的现实也得2分)(4)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能回答出引人深思的意思即可得2分)评分细则补充:回答结构首尾呼应的,讽刺作者生活的社会的,给1分路径二:化繁为简,链接旧知存在问题,以资借鉴1、有些学生不理解文本和题干要求,直接抄写文本二的内容和选择6D的原话。2、对于“人物刻画”理解不到位,不能从两个方面作答,只答人物形象特点,没有答手法。3、不知所云。看似是答手法,又好似答文章特色,看不出他的答题角度。此类学生应该是没有把握小说考点和各类题型,胡乱作答。4、不分条作答或序号标注不明显,导致教师满篇里找答案,找得分点。5有分析,有结论,但是不能明确指出“人物刻画”方面的术语;在审题方面有明显问题,没有结合材料二答人物形象,形象特点答了不少,但没扣住“中国的脊梁”式古代英雄形象的特点,审题领会不到位。6、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关键词不能置前,影响得分。7、审题只审一半,只关注材料二,忽略了题干中的“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分析。8、在规定答题区域内,人为加行太多,严重干扰教师阅卷!9、有些学生虽然分条作答,但是只是形式上分条,内容不分或两条重复,提醒考生,考试时间紧任务重,要惜墨如金,不要重复作答。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2分,1点1分)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2分,1点1分)附:只答出实干或只答埋头苦干1分,答出“脚踏实地”1分,答“勤劳”“为民不辞辛苦奔波”给1分;答出“讲究仁义”,“具有侠义精神”,“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于水火”给1分手法+具体分析,每条一分,不加分析只答术语,不得分。路径三:查看分值,有效分条对联的原则:a、字数相等

b、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副词对副词等)c、结构相同d、平仄相对(仄起平收)e、用词相异f、内容相关阅卷出现的问题1不会赏析对联,抓不住对联点评的角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成了诗歌翻译、诗歌赏析或者其它抒情文字。答非所问。在答案表述中直接用“首联”“尾联”“全诗语言浑然天成,让人拍案叫绝”等字眼,让人产生了在批“炼句题”的感觉。2

无视对联的主题,出现了点评角度的跑偏。对联是郭沫若先生给李清照纪念堂的题词,而非介绍济南的著名景点,但是有很多同学在解读对联内容的时候,成了围绕着“大明湖”“趵突泉”“泉城济南”的景点介绍展开,恰恰缺失了“李清照”。3

只“点”无“评”,空话套话太多。4

不会用术语点评对联。比如“上下两联对称”“句式整洁”“语感押韵”“上下对照”等。5

用语矛盾,比如“语言质朴却又富有文采”6

虽然要点较全,但是语言太啰嗦,要学会用专业的话去说话。22.阅读下面的材料,点评材料中的对联。(6分)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济南,适值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复修扩建,管理部门请郭沫若题联,郭沫若欣然同意,不久即题联一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路径四:选准角度,组织答案审题路径总结:分解题干,帮助理解化繁为简,链接旧知查看分值,有效分条选准角度,组织答案再次回顾,检查验证巩固练习1《理水》2019年全国一卷1.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巩固练习22.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真实”这一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3.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荒诞: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笔法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