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_第1页
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_第2页
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_第3页
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_第4页
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底应用解剖XXX(医学讲座培训课件)前言显微技术、内窥镜技术等的出现,带来神经外科新的突破颅骨表面解剖颅顶部血管神经脑的血管颅底内面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颅骨表面解剖一、重要骨性标志1、鼻额点额骨鼻突与鼻骨的相接处。2、眉间3、额结节位于眉弓上方约5cm的最突出部,其深面正对额中回。(医学讲座培训课件)4、冠矢点又称额顶点,位于鼻额点与枕外隆凸连线的前、中1/3交界处,距眉间约13cm。5、顶枕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cm。(医学讲座培训课件)6、矢状线相当于大脑镰和上矢状窦所在部位。大脑纵裂沿此线将

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医学讲座培训课件)7、星点

asterion: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cm处。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医学讲座培训课件)8、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Pterion硬脑膜外血肿(医学讲座培训课件)9、枕外隆凸externaloccipitalprotuberance:其内面为窦汇。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10、上项线superiornuchalline:是由峰,其深面为横窦。(医学讲座培训课件)11、顶乳缝乙状窦沟投影在顶乳缝前角-乳突尖连线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主要标志线: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线。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位置。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5.5cm处。(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长1.25~2.25cm的线。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cm的范围内。左中央前回的前下方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其投影位于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相交点的稍上方。(医学讲座培训课件)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后1.5cm的范围内。大脑下缘:自鼻根上方约1.25cm处开始向外,沿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线上。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主干的投影,从下横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止颧弓中点上方约2cm处。前支向上前行至上横线与前垂直线的交点即翼点;后支经过上横线与中垂直线的交点,斜向上后走向人字点。上矢状窦:相当于矢状线位置。窦汇:位于枕外隆凸深面。横窦:相当于上项线深面。(医学讲座培训课件)外侧沟:相当于中央沟投影线与上横线交角的等分线。

临床定位:在颧弓中点上方4cm

处(约2横指)即为翼点,从翼点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75%)的连线。(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颅顶部血管神经

一、颅顶部的血管耳前组血管滑车上血管眶上血管颞浅血管耳后组血管耳后血管枕血管(医学讲座培训课件)耳前组血管

滑车上动、静脉supratrochleara.&v.:距正中线约2cm。眶上动、静脉supraorbitala.&v.:距正中线约2.5cm。两组动脉和神经的伴行情况,常是滑车上动脉在滑车上神经的内侧,眶上动脉在眶上神经的外侧。耳前组血管颞浅动、静脉superficialtemporala.&v.:在颧弓上方约2~3cm处颞浅动脉分为额支和顶支。额支较粗,外径约1.8mm,行程中向后上方发出2~5条额顶支,分布的面积约99cm2,分支中有一支以上的管径超过1.0mm(82%)。顶支的外径约1.7mm,与垂直线约呈300后倾角,分布面积约53cm2。颞浅动脉位置恒定,管径粗大,且具有较大的扩张性,是在颈内动脉系统缺血作颅内外动脉吻合的供血动脉。颞浅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耳后组血管耳后动、静脉posteriorauriculara.&v.:分布于耳廓外侧面及其后上方皮肤。其与颞浅动脉及枕动脉之间吻合较多,是耳后区代蒂游离皮瓣的轴血管,也是全额瓣的补充血管。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耳后组血管耳后动、静脉posteriorauriculara.&v.:分布于耳廓外侧面及其后上方皮肤。其与颞浅动脉及枕动脉之间吻合较多,是耳后区代蒂游离皮瓣的轴血管,也是全额瓣的补充血管。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医学讲座培训课件)耳后组血管枕动、静脉occipitala.&v.:分布于枕部皮肤。枕动脉的外径>1.1mm,体表投影在枕外隆凸下方2~3cm,距中线3~4cm处。枕动脉的位置恒定,主干及分支的管径均较粗大,在椎-基底动脉缺血时,常选用枕动脉与小脑下后动脉进行吻合。(医学讲座培训课件)耳后组血管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60%以上为0.3~0.6mm,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离皮瓣移植的供区。颅顶部的血供特点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和神经干所在部位。一般头皮切口应呈放射状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左右两侧互相吻合。头皮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颅内外的静脉交通颅顶部的静脉在皮下形成静脉网。头部有导静脉构成颅外静脉与颅内硬脑膜窦之间的交通。顶导静脉parietalemissaryv.穿过颅顶中点后方矢状线两侧的顶骨孔,连接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乳突导静脉mastoidemissaryv.穿过乳突孔,连接耳后静脉、枕静脉与乙状窦;髁导静脉condylaremissaryv.穿过髁管,连接枕下静脉丛与乙状窦。导静脉无瓣膜,静脉血流方向一般是流向颅外。颅内、外的感染可直接相互蔓延。板障静脉通常可归纳为四组:额板障静脉frontaldiploicv.位于额部,于上矢状窦相通,向外与眼上静脉相通;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temporaldiploicv.

与蝶顶窦相通,向外与颞肌的静脉相通;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temporaldiploicv.在板障内由顶部向下至乳突部,与横窦相通;枕板障静脉occipitaldiploicv.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静脉相通。二、颅顶部的神经

颅顶部的神经耳前组有五对,耳后组有四对。(医学讲座培训课件)耳前组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n.在距中线2.0cm处经眶上缘上行,分布于近中线处的皮肤。眶上神经

supraorbitaln.经眶上切迹到达前额和颅顶,直至人字缝处的皮肤,还发出小支支额窦。(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颧颞神经

zygomaticotemporalbranch:细小,在眶内发自上颌神经的颧支,穿过颧骨额突后方的颞筋膜,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面神经颞支temporalbranchesoffacialn.:经腮腺的前上方走出,发出小支至额肌、耳上肌、耳前肌及眼轮匝肌上部。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n.:颞下窝发出后,在腮腺上端穿出,紧靠耳廓前方上行,分布于耳廓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及颞区和头侧部的皮肤。(医学讲座培训课件)耳后组枕大神经

greateroccipitaln.:在距枕外隆凸外侧约2.5cm处穿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封闭枕大神经可于枕外隆凸下方一横指处,向外侧约2.5cm处进行。第三枕神经

thirdoccipitaln.:穿斜方肌,分布于项上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脑的血管二、脑动脉系人脑血供非常丰富,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为5000ml,其中供应脑部的血液为750-1000ml,占全身供血量的20%。

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脑部的范围: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脑动脉系的特点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回绕到脑的背侧面。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中央支和皮质支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邻近Willis环的动脉主干上。供应间脑、纹状体和内囊,又称穿动脉、纹状体动脉、豆纹动脉。中央支和皮质支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一)颈内动脉

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1、颅外段2、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棉窦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C1C2C3C4C5(1)岩骨段(C5)

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棉窦时形成一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支。(2)海绵窦段(C4)

此段约在后床突附近进入海面窦,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颈动脉沟至前床突,弯转向上依次穿过海棉窦顶部硬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特点:此段穿越海棉窦时,内侧紧贴蝶窦内壁。分支:幕缘动脉,幕底动脉。(3)膝段(C3)

又称虹吸弯(siphon),位于前床突附近,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段的转折处,为“C”形弯曲,眼动脉从此段或此段与海棉窦段的移行处发出。NIIINIVNVIC4C3(4)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的假想连线上,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为视交叉处的下方弯行向后,行向后外方。C4C3C2ACAMCAC1(医学讲座培训课件)(5)终段(C1)颈内动脉参加Willis环一段而言。颈内动脉所有主要分支,包括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均由此段发出。C4C3C2ACAMCAC1(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micartery为颈内动脉一个较大的分支,起始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穿过硬脑膜移行于膝段处,发出后向前行,与视神经一起经视神经孔入眶。分支:眶上动脉、额动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arteryofretina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起于颈内动脉终段,从颈内动脉后壁发出后水平位向后行走,与大脑后动脉相连接,全长约15mm。后交通动脉发出2-8条细小的中央支,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供应丘脑下部、丘脑腹侧部、视束前1/3及内囊后股;后组主要供应丘脑底核。中央支其中一支堵塞后,因有效的侧支循环难以建立,很难代偿。后交通动脉ICAMCAPCAPcoA前床突AchA脉络丛前动脉anteriorchoroidalartery较细动脉,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1.5~4.5mm处。主要供血区为:脉络丛、视束的大部分、外侧膝状体的外侧部、内囊后肢、大脑脚底前1/3、以及苍白球的大部分。脉络丛前动脉ICAACAPcoAPCAAchA前床突大脑前动脉

anteriorcerebralartery在位于视交叉外侧,正对嗅三角处,呈直角或近似直角由颈内发出。沿胼胝体沟由前向后至压部,与大脑后动脉末梢支吻合,构成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的另一吻合途径。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前交通动脉的变异大脑前动脉皮质支眶额动脉额极动脉胼周动脉旁中央动脉楔前动脉1.ACAA2段 2.胼周动脉3.胼缘动脉 4.皮层支1.ACAA2段 2.眶额支3.额极动脉 4.胼周动脉5.胼缘动脉前后位侧位大脑前动脉中央支Heubner返动脉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大脑中动脉分段,分为水平段、回转段、侧沟段、分叉段和终段。M1M2M3M4M5M4FPO:额顶叶岛盖;TO:颞叶岛盖;I:脑岛M1:水平段M2:回转段M3:侧裂段M4:分叉段M5:终段前后位颈内动脉 2.大脑前动脉3.Heubner返动脉4.颞前动脉5.外侧豆纹动脉 6.MCA分叉处7.MCA膝部 8.侧裂顶部1.M1分叉前段2.M1分叉后段3.MCA膝部4.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5.M2段6.M3段7.M4段8.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9.脉络膜前动脉皮质支前中央动脉中央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颞前动脉眶额动脉中央支

内侧豆纹动脉mediallenticulistriateartery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算起,在10mm以内发出的中央支。外侧豆纹动脉laterallenticulistriateartery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算起,在10~20mm之间发出的中央支。供应范围主要有:壳核、尾状核、内囊前支、内囊膝的背外侧和内囊后肢的背部区域。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医学讲座培训课件)(二)椎动脉及其分支

椎动脉vertebralartery椎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构成起椎-基底动脉系,或称后循环。特点:椎-基底动脉系供应脑的区域为脑干、小脑、颞叶下面以及枕叶内侧面皮质。椎动脉在颈部走行直,自从第一颈椎横突孔穿出起至入颅为止的一段,有一明显弯曲,考虑与人直立抬头有关。椎动脉颅内段三处明显狭窄:①穿过硬膜入颅处;②分出脊髓前动脉的上方;③两者之间。椎动脉造影常因痉挛失败考虑与上述狭窄有关。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V1段(骨外段)V2段(椎间孔段)V3段(脊椎外段)V4段(硬膜内段)脑膜支脊髓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前动脉C颏顶位B前后位;1.V12.V23.V34.V45.枕骨髁A侧位椎动脉的重要分支

脑膜支

meningealbranch可分为两支,前支供应枕骨大孔前的硬膜,后支在后颅窝行于颅骨与硬膜之间,分支供应小脑镰、大脑镰、小脑幕以及临近的硬膜。脊髓后动脉

posteriorapinalartery为椎动脉颅内分支中位置较低的一对分支,下行途中有根动脉补充。其上段发出小的延髓支,供应延髓背侧,包括楔束、薄束、楔束核和薄束核。脊髓前动脉

anteriorapinalartery两侧脊髓前动脉合在一起,改名为脊髓前正中动脉,下行过程中根动脉补充。供应脊髓前2/3,包括前角、侧角、中央灰质等。起始段发出细小的延髓支,供应包括椎体束、内侧丘系等结构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ies,PICA出发点较脊髓前动脉出发点低,发出后先弯行向后,继而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背面,上行至延髓上端或至脑桥下缘,转折向下,沿第四脑室下外侧缘,进入小脑膝至小脑后下面。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区、第四脑室和小脑,包括小脑扁桃以及深部的齿状核。小脑后下动脉VAPICACNXICNXIICNXCNVIICNIX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延髓支和脉络从支延髓支脉络丛支(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基底动脉

basilarartery全长约3cm,至脑桥大脑脚沟中点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位于左右动眼神经根之间。供血范围为部分延髓及脑桥和中脑,半球其余各部,颞叶下面和枕叶内面,部分间脑。基底动脉的重要分支

脑桥支

pontinebranch旁中央动脉

paramedianartery长约3mm,主要供应脑桥核、皮质脑桥束、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短旋动脉shortcircumferentialartery长约2cm,供应脑桥腹外侧面的一个楔形区。长旋动脉longcircumferentialartery

长2cm以上,供应脑桥背盖尾端的大部分,与小脑上动脉一起,供应背盖的头端。BASCA旁中央动脉短旋动脉长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

基底动脉下段发出,行向外下,一般在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腹侧通过,于内耳门附近形成内听动脉。供应区为小脑半球的前下面、脑桥背盖尾侧部、脑桥臂下部、小脑下脚、第四脑室外侧孔附近脉络丛。

小脑前下动脉AICABASCABA脑桥支(长旋)CNVCNVIIICNIII小脑上动脉

superiorcerebellarartery约相当于脑桥上缘水平自基底动脉近终点处发出。动脉发出后至中脑外侧,绕大脑脚转向后内,绕经大脑脚时靠近IV滑车神经,转至中脑背侧,后经小脑前上缘至四叠体后部。

大脑后动脉

posteriorcerebralartery在脚间池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在环池内侧弓形向上至中脑后外侧面,沿颞叶沟回内侧和胼胝体压部之间恰在小脑幕上方向后走行基底动脉2.后交通动脉3.PCAP1段4.穿支5.P2段6.小脑上动脉7.基底动脉的脑桥支8.颞前动脉9.颞后动脉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

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大脑后动脉中央支:后内侧中央支posteriorcentralbranches

供应垂体,丘脑前部和内侧部,下丘脑乳头体区和底丘脑。后外侧中央支poaterolateralcentralbranch

或称丘脑膝状体动脉,供应丘脑尾侧大半,包括膝状体和大部分丘脑外侧核团。四叠体动脉quadrigeminalartery

发出后与小脑上动脉平行绕过大脑脚,供应四叠体区。脉络膜后内动脉posteromedialchorodialartery脉络膜后外动脉posterolateralchorodialartery四叠体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PcoAPCA(P1)PCA(P2)脉络膜后内动脉大脑后动脉皮质支:①颞下前动脉

颞下回前部及背外侧面②颞下中动脉颞下回中部。③颞下后动脉梭状回后部、舌回及枕叶的背外侧面。④顶枕动脉供应楔叶及楔前叶的后部,并绕至大脑半球背侧面分布。⑤距状裂动脉分布于距状沟两侧皮质,供应颞下回,外侧枕区的一部分以及顶上小叶的大部分。1.PCAP1段 2.P2段3.颞前动脉 4.颞后动脉5.穿支 6.脉络膜后内动脉7.脉络膜后外动脉8.胼胝体压部动脉9.顶枕动脉10.距裂动脉1.丘脑穿动脉2.PCAP1段3.PCAP2段4.颞下动脉5.顶枕动脉6.距裂动脉侧位:前后位颅底内面观颅前窝:

由额、蝶、筛骨构成,以蝶骨小翼后缘与颅中窝为界。颅中窝:

由蝶、颞骨组成,以颞骨岩部上缘与颅后窝分界。颅后窝:

由蝶骨体、颞骨岩部和枕骨构成。parts颅前窝:

由额、蝶、筛骨构成,以蝶骨小翼后缘与颅中窝为界。颅中窝:

由蝶、颞骨组成,以颞骨岩部上缘与颅后窝分界。颅后窝:

由蝶骨体、颞骨岩部和枕骨构成。有许多孔、管、沟、裂,是血管、神经通过处,当颅底骨折时易损伤这些血管神经。颅底与眼眶、鼻腔和耳等邻近,这些部位的病变可相互蔓延。颅底骨与硬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血肿,易引起脑膜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一、颅前窝由颅骨眶板、筛骨筛板的小部分,蝶骨的前部及其小翼构成。窝内有大脑额叶。窝的正中线有鸡冠,在鸡冠的两侧有筛板的许多小孔,通嗅丝。盲孔嗅丝视神经管额叶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大脑前动脉分支、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嗅丝视神经管视神经在眶内长2.5~3CM,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颅内段长1~1.2CM,向后内走行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大脑额叶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二、颅中窝由蝶骨体上面、蝶骨大翼的脑面、颞骨岩部的前面构成。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以及居正中位的垂体。分成较窄的中部及两侧宽广深凹的外侧部。中部(鞍区)以蝶鞍为中心,中央为垂体窝。该窝前方有鞍结节,分隔垂体窝与其前方的视交叉沟。外侧部前方有位于蝶骨大、小翼之间的眶上裂,眶上裂与眶腔相通。在蝶骨大翼的内侧,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动眼神经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医学讲座培训课件)滑车神经起于中脑下丘平面对侧滑车神经核,自中脑背侧下丘方出脑,自脑发出后,绕过大脑脚外侧前行,也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向前内侧行,进入并支配上斜肌。(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三叉神经trieminalnerve三叉神经脑桥核躯体感觉纤维(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躯体感觉纤维(痛、温觉)三叉神经中脑核躯体感觉纤维(本体感觉)三叉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根三叉神经运动根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起止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眼神经(感觉性)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眼裂以上的头面部皮肤和视器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眶上神经上颌神经(感觉性)

穿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分布: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鼻腔、鼻旁窦和上颌的粘膜。眶下神经翼腭神经节下颌神经(混合性)

经卵圆孔出入颅分布:舌前2/3的粘膜、咀嚼肌,下唇、颏部皮肤。颏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三叉神经皮支分布区三叉神经损伤表现:同侧的面部皮肤及眼、口和鼻粘膜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展神经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纤维向腹侧自脑桥延髓髓沟中线两侧出脑,前行至颞骨岩部尖端,自后壁穿入海绵窦。在窦内延颈内动脉外下放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外直肌。(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海绵窦

位置:蝶鞍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借卵圆孔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医学讲座培训课件)颈内动脉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硬脑膜窦内血流方向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动眼神经损伤展神经损伤颈内动脉(3)膝段(C3)又称虹吸弯(siphon),位于前床突附近,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段的转折处,为“C”形弯曲,眼动脉从此段或此段与海面窦段的移行处发出。NIIINIVNVIC4C3三、颅后窝由枕骨、颞骨岩部后面组成。容纳小脑、脑桥、延髓。窝中央处有枕骨大孔,前方为斜坡,承托脑桥和延髓,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经此出颅,后上方有小脑,小脑扁桃体紧贴枕骨大孔的边缘上方。面神经面神经核上泌涎核孤束核内耳门面神经管鼓索舌神经舌前2/3味觉下颌下神经节下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