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全课课件(91;92;93)_第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全课课件(91;92;93)_第2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全课课件(91;92;93)_第3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全课课件(91;92;93)_第4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全课课件(91;92;9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3.9.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guānqiánglǔ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Huánlèi还酹江月。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解题“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怀古诗词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赤壁怀古:题目走进作者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豪放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欧阳修欧苏(散文)黄庭坚苏黄(诗歌)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坎坷的一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元丰二年(1079)遭遇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外儒内道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

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习更有目的性。

品析鉴赏奠定了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三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此二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情,为下片缅怀周瑜埋下伏笔。

“人道是”,表明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所怀疑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雄奇壮丽、惊心动魄的画面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运用夸张(乱、穿)、拟人(惊、拍)、比喻(雪),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此两句,“江山如画”承上,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这一声感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总结:上阙着重写景,即景抒

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

雄人物的缅怀。

下阕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第二层(从“故国神游”到“一尊还酹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细读下阕:你能否找到词语概括文中周瑜和词人本身的形象。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那么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镇定自若,丰功伟绩风流儒雅风度翩翩?为何要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初”能否换成“出”?

儒将风度: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将略和豪迈的气概。

作用:

(1)借小乔初嫁的事实,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2)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3)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外托君臣之义,内有姻亲之情,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仰慕英雄怀古伤己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年少有为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仕途坎坷际遇:功业未就哀叹自我

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这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联系全词内容来看,诗人在上阕中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赤壁江山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其实更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下阕又集中笔力刻画出少年英雄的周郎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早成的周郎的仰慕、向往,借此表达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本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功业无成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思考所想所忆所慨乱石惊涛英雄豪杰周瑜年轻有为自己功业无成所见

整体感知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景故垒西边——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写人周郎:雄姿英发谈笑克敌我:早生华发结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比照应

《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表现的三个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2、刻画豪迈之人。3、抒发壮志豪情。(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课堂小结

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

全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傅雷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的写景、抒情与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雨霖铃》《念奴娇》写景抒情语言寒蝉长亭骤雨杨柳晓风残月大江浪乱石惊涛樯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审美标准:以阳刚为美

大气粗犷审美标准:以阴柔为美

具体细腻内容:个人情愁闺情羁旅离怨相思方式:

多含蓄婉转内容:广泛家国功业豪情壮志方式:多铺陈直抒风格委婉绮丽

恢宏沉郁

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一、教学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2.学会分析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3.领会辛弃疾词的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慨。永遇乐辛弃疾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ūo)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tūo)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字词积累仲谋:孙权的字,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都。风流:指英雄遗风,英雄伟业带来的影响。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金戈铁马:指精锐的军队。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词意梳理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只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当年繁华的景象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雨吹打中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跑了。

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他草率从事,只落得兵败逃跑,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鉴赏点拨

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时诗人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重要基地。辛弃疾不同意韩侂胄草率北伐的主张,韩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几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词借“怀古”赞颂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和刘义隆兵败故事,批评南宋当政者草率北伐急于事功,表达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热切愿望。

即景言事。用孙权、刘裕建功立业史实,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开篇远眺大好河山,借景抒情,缅怀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赤壁一战,孙权以少敌多,败曹操军队。辛弃疾先以“英雄”一词颂扬,转而以为,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找寻。暗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忧国之心已见。上阕

再写曾起事于京口的另一个英雄南朝刘裕,他出身寒微,仍能以英雄气概北伐中原,气吞胡虏,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功业的煊赫,都因一个“无处寻觅”,而成了流风余韵。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歌颂刘裕实是讽谏当权者应采纳正确的北伐战略。显示了作者对光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既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抒发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

鉴史述怀。刻意用刘氏父子功业相反的故事,以事说理,切中要害。词人展开的是一幅令人沮丧的历史图景: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之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轻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都城震恐。词人回溯历史,意在告诫权要。下阕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弃疾不幸而言中。

词人追忆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战火过后的惨象,用心很深:有眼见朝廷不思进取,致时日迁延的无奈;更有岁月催人老,壮志难酬的痛苦。“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细节描写,使人警醒。身为志在恢复的词人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既久,民众会安于异族风俗,忘记自己是宋朝臣民,后果不堪设想。从中也见南宋朝廷昏聩无能。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良将被弃置不用,一腔忠愤溢于言表。

《永遇乐》中“一片神鸦社鼓”的情景,让词人陷入怎样的思考?从1162年辛弃疾渡江归南宋,到1205年镇守镇江,弹指43年。面对“神鸦社鼓”,词人陷入沉思。将眼前的苟安与过去的战乱对比,词人深感不安,颇为悲愤。43年前,词人南归过扬州途中,所见都是金兵劫掠后的废墟。43年过去了,眼前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似已不再指望恢复。更让词人悲愤不已的是,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罔顾中原沦陷,或草率用兵,或不思进取。赏析参考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根据这几个典故,我们可以把这首词分为几个部分,下面进行具体探究。明确: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3、“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4、“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

5、“凭谁问……尚能饭否”

——廉颇用典: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用典的作用:

①在上阕作者用了孙权和刘裕的典故。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③作者用这两个典故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讽刺了宋王室昏聩不堪,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①刘义隆的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②佛狸祠的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作者借佛狸祠下的一幅画面,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③廉颇的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诗歌主题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作者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课堂小结:上阕孙权:刘裕:下阕刘义隆:——词人:——愤斥偏安廉颇:——壮志未酬咏史抒怀借古讽今上阕英雄难觅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令人仰慕下阕草草出师警告当朝烽火扬州尚能饭否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3.9.3《声声慢》情境导入这样的闲情会伴随她的一生吗?

这首词语言清新明快,于自然活泼的画面中表现了词人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著名女词人。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李清照像(现代工笔画)作者简介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北宋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被迫逃离,辗转南渡到建康。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方四十六岁。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我们可以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此词作于南渡后,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写作背景人生之幸生之不幸书香门第富贵家情投意合如意郎偏安东南亡国恨夫死家亡思亲苦辗转异乡漂泊愁玉壶颁金伤心案遇人不淑二次婚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词学概况听读正音、感知。朗读诗歌可插入本套资源中【情境课文】声声慢诵读版跟读诗歌,体会情感。朗读诗歌可插入本套资源中【情境课文】声声慢跟读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赏析诗歌你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诗歌开头七组叠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环境心情体现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眼前景肃杀、凄清愁情凄然寡欢、惨然不乐感情基调:哀怨凄凉动作赏读诗句一组叠字以情入笔。音韵上婉转哀切,绵绵不绝;感情上层层递进,一意贯通,如泣如咽。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惨淡和悲戚的基调,顿挫凄绝,可谓“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赏读诗句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个叠字者。

——张端义《贵耳集》

连下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清·梁绍壬)找出主要意象,体会它们的特点。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赏析诗歌直接抒情的句子:选一个意象,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为何说是“淡酒”?

“淡”是主观感受,是与“浓”相对而言的,如果觉得酒淡,那什么是“浓”的呢?结合语境,课知,词人意在突出愁情的浓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一个“淡”字表明了词人晚景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赏析诗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酒。——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酒是“愁”的象征酒赏析诗歌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赏析诗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雁”象征离愁雁赏析诗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杜甫《九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黄花喻容颜憔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赏析诗歌黄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