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课件_第1页
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课件_第2页
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课件_第3页
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课件_第4页
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学基础主编陈佩仪概述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123第八章刺灸法与护理施珍妮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4教学内容第一节刺灸法概述1第二节针刺疗法2第三节灸法3第四节天灸疗法44教学目标1.掌握毫针刺法、电针、皮肤针的概念、禁忌证、实施程序和体位选择的原则;针刺意外的表现、处理及预防2.掌握艾炷灸法、艾卷灸、温针灸的概念、禁忌证、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3.熟悉毫针、电针、皮肤针的作用原理、适应证;毫针的运针手法、练针方法。4.熟悉艾炷灸法、艾卷灸、温针灸作用原理及其适应证。56Diagram1刺法概要2灸法概要

第一节刺灸法概述67

刺法(Puncturing),古称“砭刺”,是由砭石(StoneNeedle)刺病发展而来,后来又称“针法”。一、刺法概要78(一)刺法源流(二)毫针刺法概述1.针具2.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和方法3.行针与得气4.针刺补泻5.留针与出针6.指力练习一、刺法概要89*毫针的构造、规格、检修*针具选择与消毒1.针具9101)制针材料目前多采用不锈钢制成2)毫针的结构毫针的构造1011*进针的角度

2.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和方法1112

*进针的深度

2.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和方法浅刺深刺体质体弱形瘦者体壮肥胖者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中青年身强体壮者病情

阳证、表证、虚证、新病阴证、里证、实证、久病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下脂肪较少处的腧穴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1213*针刺方向: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

2.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和方法1314进针方法:“押手”“刺手”

2.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方向和方法1415

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②夹持进针法③提捏进针法④舒张进针法

3)针管进针法进针方法15指切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双手进针法1617(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2)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3.行针与得气17捻转法1819(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2)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3.行针与得气19弹法弹法摇法(1)摇法(2)20飞法2122(1)常用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2)常用复式针刺补泻手法4.针刺补泻22235.留针与出针6.指力练习纸垫练针棉团练针2324(一)灸法源流(二)灸法分类二、灸法概要2425Diagram1毫针刺法2电针法

第二节针刺疗法3穴位注射法4三棱针疗法

5皮肤针法6埋线疗法

2526一、毫针刺法26

一、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指使用不同型号的毫针,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或深或浅,循经感传,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乃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一)概述27(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

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尤其是各种痛证,效果迅速而显著,如头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痛经、牙痛、咽喉肿痛28

一、毫针刺法2.禁忌证*早孕者,下腹部腧穴禁针,具有通经活血作用的腧穴,除孕妇外,妇女若非调经需要,也应慎用*小儿头部囟门未合时,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禁针*有出血倾向者禁针*患者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状态不宜立即针刺29(三)体位选择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的原则:

*舒适持久不可变动体位*施针者能便于正确取穴*施针者操作方便具体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30(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31(五)操作步骤评估准备核对医嘱安置体位(保暖)取穴核对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数针整理记录32(六)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2)注意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3)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或首次接受针刺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进行针刺。(4)出针时检查核对针数,以防遗漏。并应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现象。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于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针刺治疗结束后患者需体息片刻方可活动或离开。33(七)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气胸3435二、电针法35

一、毫针刺法

电针法: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具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一)概述36(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2.禁忌证心脏病患者慎用,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用。孕妇慎用。其余禁忌证同毫针刺法。37(三)电针波形应用1.疏密波2.断续波3.连续波38(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39(五)操作步骤评估准备核对医嘱安置体位(保暖)取穴核对消毒进针行针加电针仪(选择适当波形及调节电流大小)留针电位器调零、关闭电源、拆除导线出针数针整理记录40(六)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1)同毫针刺法。(2)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意外。(3)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部位,针刺通电时不能横跨加电,避免电流回路通过脊髓和心脏。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以免发生意外。(4)如同时需要温针,应先电针再温针。41(七)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针刺意外2.用电意外4243三、穴位注射法43

一、毫针刺法

穴位注射法:包括穴位注入空气、穴位注入血液(自血疗法)、穴位注入药液(水针疗法)等。水针疗法: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渗透,将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对某些病证治疗有特效的注射方法。

(一)概述44(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2.禁忌证45(三)穴位注射常用药物及剂量常用的药物---可作肌肉注射的药液中药注射液、维生素制剂、其他

常用剂量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ml~5ml或5%~10%葡萄糖液10ml~20ml46(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47(五)操作步骤48(六)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推注药液时,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可用中等刺激,推液也以中等速度。如所用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同时观察病情。(3)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用穴位注射法。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应酌减。(4)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此外,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49(七)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局部酸胀不适感2.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5051四、三棱针疗法51

一、毫针刺法

三棱针疗法:是用三棱针或粗而尖锐的工具刺破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刺血络”或“刺络”,现代称为“放血疗法”。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吐止泻、开窍泻热、通经活络、防治疾病(一)概述52(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

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一、毫针刺法53

一、毫针刺法2.禁忌证*身体虚弱、气血两亏的虚证患者*伤后大出血、烈性传染病及严重心、肺、肾功能损害者禁刺*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及伴有自发性出血性疾病者不宜使用*在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54(三)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55(四)操作步骤56三棱针的针刺方法:(1)点刺法或速刺法(2)散刺法(豹纹刺)(3)刺络法(泻血法)(4)挑刺法57(五)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施术后休息半小时方可离开。刺血后短时间内一般不宜洗澡或者游泳,以防感染。(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2)点刺、散刺时,手法宜轻、准、浅、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3)刺血过程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4)严格掌握刺入深度,切勿刺伤深部大动脉,若不慎误伤,可用消毒棉球加压止血。(5)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3次为1疗程,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数滴至3~5ml为宜。刺血疗法不宜做常规、长期治疗方法。58(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晕针同毫针刺法。

2.血肿用手指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出,若仍不消退,可用热敷促使消散。5960五、皮肤针法60

一、毫针刺法

皮肤针法:是指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一)概述61(二)叩刺的形式、强度与部位1.叩刺的形式2.叩刺的强度3.叩刺的部位621.叩刺的形式(1)正刺顺着经络血脉流注的方向--补法。(2)反刺逆着经络血脉流注的方向--泻法。(3)条刺顺着肌肤纹理,按着直线向前叩打的方法。(4)旋刺旋周弹刺--泻法。(5)隔刺循着经脉流注和顺着肌肉纹理方向,进行间隔跳跃式弹刺--补法。(6)点刺在一个腧穴部位,反复由轻至重弹刺,至腧穴局部皮肤红晕,微出血为止。632.叩刺的强度(1)轻刺用力轻微、皮肤仅见潮红,充血为度(2)中刺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3)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643.叩刺的部位(1)循经叩刺(2)穴位叩刺(3)局部叩刺

65(三)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适应范围广,如高血压病、头痛、胁痛、脊背痛、腰痛;皮肤麻木、顽癣、斑秃;改善近视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一、毫针刺法66

一、毫针刺法2.禁忌证

局部皮肤有溃疡、创伤、瘢痕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此法。67(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68(五)操作步骤69(六)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若手法重而出血者,应注意清洁和消毒,防止感染。

(1)叩刺时动作要轻捷,用力要均匀,落针要稳、准、垂直而下、垂直而起,切忌慢,压、斜、拖、钩、挑等动作。(2)叩刺时注意保暖。(3)在叩刺过程中注意观察。70(七)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皮肤瘙痒嘱患者避免搔抓皮肤,症状较重者可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7172六、埋线疗法72

一、毫针刺法

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临床技术。

作用:对机体产生“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双重刺激,大大激发全身经气、精气,使全身气血运行加速,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一)概述73(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治疗范围较广,尤其对慢性疾病及疑难病治疗效果独特,如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痛风、肥胖症、过敏性鼻炎等。

一、毫针刺法74

一、毫针刺法2.禁忌证(1)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2)头、眼部血运丰富,不宜使用(3)关节腔内不宜进行埋线(4)严禁将羊肠线埋入血管内(5)凡禁针部位严禁使用本疗法(6)5岁以下儿童患者慎用75(三)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76(四)操作步骤77(五)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78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2)埋线应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掌握深度(3)密切观察病情(4)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5)注射局麻药时,达到麻醉目的即可。(6)同穴位多次治疗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从安瓿取出羊肠线用注射用水冲洗后使用。79(1)精神紧张、过劳、过饥时,应暂缓埋线。(2)注意术后反应。术后1~7天内保持伤口干燥(3)注意饮食宜忌。(4)术后注意休息,减少走动。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80(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正常反应在1~5天内,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热等无菌性炎症反应2.异常反应(1)感染(2)对羊肠线过敏(3)神经损伤8182Diagram1艾条灸2艾炷灸

第三节常用灸法3温针灸4雷火灸

8283一、艾条灸83(一)概述艾条灸:又称艾卷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84(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悬起灸适用于多种慢性病,如消化不良、失眠、关节痛和痛经、胎位不正等实按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等

一、毫针刺法85

一、毫针刺法2.禁忌证凡属实热症,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均不宜施灸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有破溃或溃疡的皮肤局部不宜施灸。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86(三)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87(四)操作步骤88悬起灸操作方法:(1)温和灸(2)雀啄灸(3)回旋灸89(五)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施灸过程中勿随意更换体位;灸后休息片刻方可离开;灸后注意保暖,半小时内勿洗浴。施灸后要注意调养。(1)注意观察。(2)施灸时取穴要准,灸穴不宜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要均匀。(3)空气应保持清新,避免直接风吹患者。(4)注意用火安全。(5)施灸的先后顺序(6)施灸的补泻方法90(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晕灸

2.皮肤出现水泡3.身体不适4.口渴、便秘、尿黄5.过敏9192二、艾炷灸

92

一、毫针刺法

艾炷灸:是指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体,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又称着肤灸;间接灸是将艾炷与皮肤之间用药物制品衬隔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隔物灸。

(一)概述93(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

(1)直接灸法温经散寒的作用也较大,适用于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2)间接灸2.禁忌证同艾条灸94(三)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护士的准备95(四)操作步骤96不同的艾炷灸方法:(1)直接灸:又可分为瘢痕灸(化脓灸)和无瘢痕灸(或称非化脓灸)。(2)间接灸:由于隔物不同,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97(五)注意事项1.护士需要注意的事项2.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施灸时体位;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休息、饮食,保持局部清洁(1)在瘢痕灸施灸前,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和协作。(2)施灸时取穴要准,灸穴不宜过多,火力要均匀。(3)间接灸时,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及询问患者感觉。(4)对小儿和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注意防止局部烫伤。(5)注意防止艾炷残灰复燃。98(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烫伤2.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99100三、温针灸100

一、毫针刺法

温针灸:

又称针上加灸、针柄灸、传热灸、烧针尾、温针疗法,此法是将毫针刺入穴位以后,在针柄上插艾绒团或插3cm长的艾段,或在针柄上先套上姜、蒜等物后,再插艾条段施灸,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概述101(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

风、寒、湿痹等经络闭塞不通的痛证,泄泻、慢性肠炎、胃痛、胃下垂、癃闭、遗精、阳痿、不孕症、小儿遗尿等。

2.禁忌证

耳、眼、鼻部位不宜用此法。余同毫针刺法禁忌证及灸法禁忌证。102(三)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准备4.操作者准备103(四)操作步骤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