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_第1页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_第2页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_第3页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_第4页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条件、种茧育桑园裁培、原蚕饲育、制种、养蚕制种卫生与综合防病等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广西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繁育技术操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5/T731-2011桑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45/T82-2014桑蚕种检验检疫技术规程DB45/T90-2014桑蚕种质量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一代杂交种f1hybridofsilkwormeggs用原蚕按规定组合杂交繁制的蚕种,称为一代杂交种。简称普通种。越年种hibernatingeggs第一年生产、以滞育卵形式保护到第二年使用的蚕种,称为越年种。即时浸酸种commonacid-treatmenteggs产下后的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18h~22h,滞育卵发育到达胚胎形成期,用盐酸浸渍处理,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即时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即时浸酸种。冷藏浸酸种eggsbyacid-treatmentafterchilling产下后的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44h~60h左右,在滞育卵胚胎发育的早期进行冷藏,经过一定时间后,出库浸酸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冷藏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冷藏浸酸种。滞育卵冷藏浸酸种eggsbyacid-treatmentafterchillingindiapausestage将具有越年性的蚕卵,在产卵后7d~45d内入库冷藏,经过相当时间后出库浸酸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滞育卵冷藏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滞育卵冷藏浸酸种。繁育系数propagationcoefficient繁育系数是指生产的子代蚕种数量与饲养的亲代蚕种或蚕茧数量的比值。种茧育silkwormrearing以生产蚕种为目的的养蚕型式。消毒disinfected应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来消灭环境中的各种病原物,控制和预防各种传染性蚕病的发生。催青incubation根据蚕种生产计划预定的养蚕日期,把解除滞育后或人工孵化处理后的蚕种,依蚕卵胚子各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和化性变化规律,给予合理的环境条件,使蚕卵胚子依人们的愿望顺利发育以至孵化的保护过程。收蚁gatheringofnewlyhatchedsilkworms把孵化的蚁蚕收集到蚕座上集中喂桑饲养的过程。原蚕基地parentaisilkwormbase在一定区域内,以饲养原蚕、生产种茧为主的蚕桑生产基地。种茧保护Seedcocoonprotection根据种茧生理发育特点和生产要求把种茧放在最适宜环境中保护,使其顺利发蛾的过程。削茧cocooncutting把种茧削开,倒出蚕蛹的过程。鉴蛹kampupa对蚕蛹雌雄鉴别,并分别放置的过程。生产条件环境自然环境好,无公害污染,不危及养蚕安全;无严重蚕病史,无微粒子病毒源;交通方便;生产区布局合理,水电充足,生产用房和设备用具及环境易于药物消毒处理。设施、设备蚕种生产应配备以下设施、设备:原蚕户蚕室要专用,室内“六面光”,有南北对流窗口,前后搭荫棚,单批每饲养1张原种应配备专用蚕房20m2以上,贮桑室2.5m2以上,蚕室前3m-5m内地面要硬化,每户应配备有消毒池、蚕沙坑和电(机)动消毒机等防微设施设备,以便消毒防病。蚕种生产设施及配套设备仪器要求见表1。蚕种生产设施及配套设备仪器要求名称要求温控催青室30m2以上种茧保护和制种室200m2/万张以上温控蚕种保护室30m2以上0℃~15℃低温冷库25m2以上检验室40m2以上电(机)动消毒机5台(套)以上空调(抽湿机)20台以上电子天平1台以上母蛾烘烤设备1台(套)以上磨蛾机1台以上离心机1台以上600倍显微镜2台以上检验仪器若干人员蚕种场应按蚕种生产规模配备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以上农业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5人以上,其中技术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农业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种茧育桑园裁培种茧育专用桑园要求按DB45/T90-2014《桑蚕种质量》附录A的A.1执行。桑园相对集中成片,原蚕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原蚕户每户饲养规模应大于10g蚁量,同期内不能兼养一代杂交种。按照毎667m2桑园年产250张一代杂交种的标准建设原蚕基地桑园,并建有占桑园总面积5%~15%稚蚕专用桑园。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流程按DB45/T90-2014《桑蚕种质量》附录A的A.3执行。原蚕饲育生产计划蚕品种正式投产的蚕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杂交组合,并取得合格证书。育成单位应向繁育单位提供品种性状、主要经济指标和饲育技术要点等有关资料。繁制一代杂交种应严格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制种。饲育计划根据生产条件、品种繁育系数和生产数量,制定原蚕饲育计划。养蚕前准备环境抽检与清洗消毒消毒前、后对原蚕基地蚕室内外环境进行抽检,以便进行针对性消毒。消毒前应将蚕室、附属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打扫,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消一洗—消。收蚁前3d-4d使用“毒消散”熏蒸蚕室,用药量3g/m3。物资准备养蚕前应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蚕用物资并进行消毒。催青出库日期春期蚕种出库日期安排以原蚕基地桑树生长情况为主,参考当季气象预报和本场历年出库日期等情况来确定。头批以桑树开放8叶~10叶为适期。确定出库日期时应分批,适当照顾前后批开差。秋期原种出库日期根据农村丝茧育晚秋期的用种时间来确定,头批以7月下旬~8月上旬为宜。催青标准原种催青标准见表2。原种催青标准(二段催青法)催青时间(d)第1~4第5~9第10胚胎发育阶段丙2~戊3戊3~己5孵化目的温度(℃)24~2528~2928~29相对湿度(%)75~8080~8585光照自然光照戊3~己4每日感光18h,己5黑暗保护。感光催青要点a)感温均匀,控制好目的温湿度,定时进行换气;b)调节好催青起点丙2胚胎;c)掌握戊3胚子,及时进入高温保护;d)根据见点时间及时调整后期温度;e)转青卵(己5)置于黑暗保护。转青卵抑制遇特殊情况需延迟收蚁时,可进行转青卵的冷藏抑制。抑制温度为5℃,抑制时间以2d~3d为限。进入抑制温度前和抑制结束都要经3h~5h的中间温度10℃~15℃过渡。收蚁收蚁准备准备好蚕座纸、薄膜、称量仪器、蚕筷、鹅毛等收蚁用具;采好收蚁用叶;调节好蚕室温湿度,标准为温度28℃~29℃,相对湿度80%~85%。收蚁时间收蚁当日早晨5时左右感光,中系品种在盛孵化(50%左右孵化)后2h~3h为收蚁适期,日系品种可适当提前。收蚁时间生产上一般春季在9时前进行,夏季、秋季在上午8时前进行,每批收蚁全过程尽量掌握在2h内,上午10时前定座完毕。收蚁方法与分区采用桑引法或者打落法收蚁,专人称量,定量分区。原蚕饲育采用分区蚁量育,每张原种作为一个饲育区,每小区4g~5g蚁量,同一张原种的蚁蚕不能分入不同饲育区内。饲养饲养标准原蚕饲养标准见表3。原蚕饲养标准龄别1龄2龄3龄4龄5龄目的温度(℃)28~2927~2826~2725~2624~25相对湿度(%)85~9085~9080~8575~8070~75给桑(次/d)3~43~43~43~43每克蚁量平均给桑量(kg)0.30.62.18.044切桑标准(cm2)0.25~1.691.69~44~6片叶片叶或芽叶除沙次数眠除1次起除、眠除各1次起除、眠除各1次起除、中除、眠除各1次起除1次、每日中除1次蚕体消毒次数收蚁、将眠各1次起蚕、将眠各1次起蚕、将眠各1次起蚕、盛食、将眠各1次起蚕、见熟各1次,龄中每日1次4g蚁量最大蚕座面积(m2)收蚁时0.12,最大0.481.002.006.0012.004g蚁量匾数1241624注1:1龄~2龄全防干育(用薄膜上盖下垫),3龄半防干育(只盖不垫),4龄~5龄普通育。注2:各眠眠中温度降低0.5℃~1℃。蚕体蚕座消毒普通药物及使用方法收蚁、2龄~5龄起蚕饷食前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大蚕期每天或隔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用叶标准用叶标准见表4。各龄蚕用桑叶标准龄期收蚁1龄2龄3龄4龄5龄成熟程度偏嫩适熟偏嫩适熟偏嫩适熟适熟适熟XX稍有稍有有有有有叶色偏黄色黄中带绿绿中带黄绿色深绿色深绿色叶位2~33~44~55~6中部中下部含水率%78~8075~8075~8075~8070~7570~75上蔟与采茧上蔟上蔟前,要做到三干燥(上蔟室、蔟具、环境);上蔟时,撒一次防病一号于蚕体上。以饲育批为单位分批上蔟。蚕儿随熟随上,适熟稀上,上蔟密度以400头/m2为宜。标明品种、上蔟日期。蔟中保护上蔟期间以温度24℃~25℃,相对湿度75%左右为宜,蔟中保持通风透气、安静、弱光,避免闷热、振动、强风直吹及阳光直射。蔟下铺垫吸水性强的材料,上蔟排尿结束后,抽去下垫材料。适时采茧种茧最宜采用早采茧、平铺方法。以上蔟后60h左右,吐丝终了尚未化蛹为采茧适期,采茧前应剖茧观察,于化蛹前采茧平铺;若已开始化蛹应改为迟采茧,待全部化蛹复眼着色后采茧为宜,一般春季、秋季:满8d,夏季:满7d。原蚕基地迟采茧应掌握在种茧收购前一天开始采茧为宜。采茧时轻采、轻放、横向薄层平铺,严格分区、分户、分品种、上蔟日期放置,严防混杂。制种种茧保护原蚕基地的种茧要早晚运输,松装快运,运输途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堆积蒸热、日晒雨淋、剧烈振动和接触有毒物质。种茧运回制种室后,要摊平摆匀,2㎏/㎡~2.5㎏/㎡。要标明品种、上蔟日期,严防混杂。保护室温度以25℃为中心,控制在23℃~27℃范围内;相对湿度75%~80%,见苗蛾后相对湿度80%;蛹期应保持昼明夜暗,空气新鲜;注意防止鼠、蚁为害。选茧选除薄皮茧、畸形茧、绵茧、尖头茧、穿孔茧、特小茧等不良下茧及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茧和裸蛹。并抽取部分选除的薄皮茧、烂茧进行微粒子孢子预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制种与否。种茧调查调查时间一般在盛上蔟后第8d~10d进行,蛹期经过短的品种可适当提前。原蚕基地结合种茧收购评级时进行。调查项目调查项目为克蚁收茧量、千克茧粒数、健蛹率或死笼率。场内以饲育批为单位、原蚕基地以户为单位调查。种茧质量要求按DB45/T90-2014《桑蚕种质量》附录A的A.4.3种茧质量要求表A.3执行。削茧、鉴蛹、摊蛹削茧、鉴蛹应在蛹体复眼深黑色后进行为宜,春秋季在上蔟后第10d,夏季在上蔟后第9d,在发蛾前结束。削茧要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并妥善处理病死蛹。鉴蛹前先选出病死蛹、出血蛹、半脱皮蛹、特小蛹、畸形蛹等不良蛹。初鉴后必须进行复鉴,复鉴后应抽样调查,确保误差1%以下。复鉴后的雌、雄蛹由专人及时分品种、分区(户)均匀摊放在铺有木槺、波状折纸等垫底的蚕匾上,雄蛹1000颗/㎡~1200颗/㎡,雌蛹800颗/㎡~1000颗/㎡;雌雄蛹分室放置。发蛾调节种茧期观察蛹体发育程度,及时做好温湿度调节,并根据品种发蛾习性,做好“提头、留尾、对大批”,确保对交品种雌雄蛾数量基本平衡。利用上蔟至发蛾温度调节蛹期合理的调节温度范围:雄蛹21℃~27℃,雌蛹22.5℃~25.5℃,在此范围内,上蔟后每升降1.2℃,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上蔟前期调节最佳);从蛹体复眼着色至发蛾期间每升降2.5℃,可提前或延迟1d发蛾。采用冷藏调节蛹期冷藏适宜时间:一是在化蛹后2d~3d;二是发蛾前1d。冷藏宜在傍晚入库,冷藏温度以2.5℃~7.5℃为范围,以5℃为中心,雌蛹冷藏以2d~3d为限,雄蛹冷藏以4d~5d为限。感光一般在化蛾当天早上4时~5时进行感光。气温高又大批化蛾时,可在早上3时~4时感光。捉蛾、选蛾盖蛾布出蛾前1d傍晚盖有洞孔的蛾布。剔除纯对感光后捉蛾前应及时剔除纯对,将自交过的雌蛾淘汰。捉蛾时间与操作捉蛾时间掌握在盛羽化后2h~3h,蚕蛾鳞毛充分干燥,蛾翅展开,蛾体收缩后进行。上午7时~8时开始,按先中系品种,后日系品种;先雌后雄,先落地蛾、匾边蛾,自上而下逐匾进行。捉出的蚕蛾均匀置于蚕匾中。雌蛾350只/㎡~400只/㎡,雄蛾1000只/㎡~1200只/㎡。选蛾在捉蛾、投蛾、交配过程中。及时选除纯对蛾,病态蛾、半脱皮蛾、特小蛾、黑节蛾、鳞毛脱落蛾等不良蛾,淘汰苗末蛾。交配、理对、拆对、排尿交配发蛾后3h~4h进行。将雄蛾均匀撒在雌蛾匾内,数量多于雌蛾5%~10%。新鲜雄蛾与再交雄蛾要分别使用。雄蛾交配次数中系以2次为限,日系以3次为限,交配时间3h~5h。交配室内应无风、弱光、安静。交配室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5%~80%。理对交配15min~30min后进行。捉出未交配雌、雄蛾另行交配。交配对间隔以蛾翅不相碰为宜。交配后至拆对前必须巡视2次~3次,将散对捡出再交。拆对、排尿按交配时间先后进行,注意动作轻巧。拆对后将雌蛾均匀放在柔软纱窝或蛾布上,轻轻震动,使之充分排尿,同时选除不良蛾及雄蛾。投蛾、产卵、巡蛾铺放蚕种纸蚕种纸在拆对前铺放好。蚕种外观包装按DB45/T90-2014《桑蚕种质量》4.1.2执行。投蛾各批先要试产,确定投蛾量,中系品种投蛾量60克/张~70克/张,日系品种投蛾量75克/张~85克/张,掌握头尾蛾投量稍偏多,以产满蚕种纸、稍有重叠、产附平整为适。一代杂交种质量指标按DB45/T90-2014《桑蚕种质量》4.2.3执行。产卵雌蛾充分排尿后迅速送产卵室,按品种分室产卵,产卵室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75%,对产卵性差、残存卵多的品种,除适当迟交、长交外,产卵室温度可适当偏高。室内保持黑暗,注意换气,切忌闷热。巡蛾投蛾后应有专人巡蛾。扶正雌蛾,拣出雄蛾及不良蛾,吸干蛾尿;盛产期,视产卵情况及时补空洞和调整母蛾产卵位置。母蛾移动只限在本蚕种号范围内。雄蛾保护拆对后,需再交的雄蛾必须先在低温室内保护30min后再交。拆对后的雄蛾及当天不用的新鲜雄蛾,尽快放入低温室冷藏保护,保护温度5℃~7.5℃,并保持黑暗,保护时间以3d为限。袋蛾、收种、送种袋蛾投蛾产卵至袋蛾的时间,即时浸酸种8h以内,春制秋用冷藏种10h以内,秋制春用冷藏种12h以内,不受精卵偏多的品种,如反交种稍偏早。袋蛾抽样方法按DB45/T82-2014附录A的规定进行。收种袋蛾后,当晚或次日早上收种,清点数量,并分品种装入蚕种箱送蚕种保护室保护。送种即时浸酸种在盛产卵后14h内送达指定浸酸场所;春制秋用冷藏浸酸种于产卵后36h内,秋制春用冷藏种产卵后10d内送达指定冷库。高温时应尽量缩短送达时间。产卵后的蚕种按目的温湿度保护直至浸酸或冷藏。不同批(段)次,不同产卵时间的蚕种必须分别放置,分别填写送种清单。送种途中防止日晒雨淋和接触有害物质,途中温度以21℃~27℃为安全,防30℃以XX温。蛾袋处理蛾袋烘蛾、送检按DB45/T82-2014附录A的规定进行。养蚕制种卫生与综合防病清洁消毒养蚕前清洁消毒收蚁前7d~10d进行。消毒前应将蚕室、附属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打扫,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消一洗—消。收蚁前3d-4d使用“毒消散”熏蒸蚕室,用药量3g/m3。切桑刀、蚕筷等零星用具采用煮沸消毒(100℃),连续保持40min。蚕期中清洁消毒“三洗手”、“两换鞋”即进入蚕室前洗手;采叶、切叶前洗手;除沙后洗手。进入蚕室换鞋、进入贮叶室换鞋。生产用具要经常清洁、消毒。蚁蚕、各龄起蚕、熟蚕必须进行蚕体消毒;定期除沙,保持蚕座清洁;各龄眠除、中除时进行蚕座消毒;3龄开始使用石灰焦糠;养蚕环境、蚕室、贮藏室每龄消毒一次;杜绝病从口入,保持桑叶和生产用水清洁,防止污染;严格淘汰迟眠蚕、病小蚕。养蚕后清洁消毒及时处理各种生产废物;清扫环境,集中处理污物;用药剂对生产用房、用具先进行“毛消”,再按养蚕前的清洁步骤进行清洗。消毒要求消毒要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确保蚕期前、中、后全程和蚕体、蚕座、蚕室、环境等全方位的彻底消毒。同时,要根据历年发病特点,有针对性地重点消毒。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有日晒、煮沸、熏蒸和药物等。不同的消毒对象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也可多种方法配合进行。各种方法都要确保剂量、温湿度及作用时间等的准确,特别是药物消毒要严格按照药剂规定的要求进行。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消毒普通药物及使用方法按DB45/T731-2011的附录B的规定执行。保持桑叶洁净加强桑园病虫防治和桑叶采收管理,防止桑叶污染。养蚕环境已受到微粒子病污染的地区,为防止食下传染,蚕种场可采取桑叶叶面消毒的方法,以提高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桑叶叶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药剂。1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