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及应用_第1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及应用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转Word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近年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备受推崇的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还具有抗心衰、抗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肾功能等良好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应用于高危人群可防止发生心脏病,又能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应用,以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力衰竭;药理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血管紧张素II生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收缩血管、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和肾素分泌及升高血压的作用,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行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削弱或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1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II是该系统的关键步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因此成了阻断该系统最有效的途径。具体作用机制有: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减弱本身的收缩血管作用,并间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其他缩血管物质的释放,达到减轻血管阻力的目的。减少醛固酮释放,减轻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还具有分解缓激肽的作用,而缓激肽对血管的舒张作用较强,缓激肽还可促进同样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的合成。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可通过该途径扩张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刺还能够阻断组织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心肌肥大纤维化,抑制甚至逆转心脏重构;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循环中交感神经物质的浓度,避免这些物质长期的心脏毒性作用,另外还具有恢复交感神经物质受体的密度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心力衰竭的治疗经常离不开利尿剂,从而经常发生电解质失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纠正低钾、低镁的作用,防止副作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2对心力衰竭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和血管壁增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减少粥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片(凯搏通)、贝那普利片(洛汀新)、赖诺普利片、依那普利片以及雷米普利片等。目前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和瓣膜返流性心脏病等原因所致心衰中疗效是肯定的,与强心、利尿剂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与其他血管扩张剂如钙通道阻滞剂相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效持续时间长,不激活RAS,不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在产生血液动力学效应的同时,无反射性心率加速的作用。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无钠潴留,可减少利尿剂的用量。停药后一般不产生血液动力学反跳现象;另一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清钾可产生相应的作用,一般不合用保钾利尿剂[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减少住院次数,延长患者寿命,所以可用于各个阶段的心力衰竭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接受治疗可减缓心室重构,防止心力衰竭发作。对于瓣膜反流性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以减少反流量。避免神经体液过度激活,减少心肌更大损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力衰竭都可以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如合并肾功能极度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就不适合应用该类药物。另外,低血压患者、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主动脉明显狭窄者、二尖瓣严重狭窄者均不适合应用该药物治疗,因为该药物治疗不但无效,还会进一步减少脑和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3]。3讨论心力衰竭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活跃,其中以血管紧张素Ⅱ增高最显著,作用也最强,具体有促进血液循环中肾上腺素能神经物质增加,兴奋交感肾上腺系统,刺激具有非常强效收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1的释放,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水钠重吸收,直接或者间接收缩血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促进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的前后负荷。尽早应用,宜从小量开始,补足血容量,逐渐加量,防止高血钾,防止低血压,药物应分次服用,避免静脉给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足量使用,以达到对RAS的最大抑制,增加疗效。如没有禁忌证和并发证,应坚持长期应用,严密观察病情。多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在没有禁忌证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各种程度不等的心力衰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作用优于单纯血管扩张剂[4]。约~7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会好转。已有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50%而临床尚无症状的CHF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则能保护左室功能,明显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其治疗机制是干预了促使心衰恶化的神经体液调节环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较其他药物低。干咳最常见,发生率1~%、常在用药早期(几天至几周),也可能有蓄积作用。最严重而罕见的副作用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这两种副作用各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都可发生,故认为与缓激肽有关。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无中枢及植物神经效应,而且交感神经活性亦无影响。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实际上,有报道治疗的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第一线药物,也是安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无禁忌证,所有心衰病人均应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参考文献:[1]谢扬,饶邦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J].2002,11(6):41-42.[2]顾意文,季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