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件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件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件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件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认清国情是认清和破解一切革命问题的逻辑起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不统一的状态,又由于中国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关联着的,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才能为完成后一个任务创造条件。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视频视频视频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之一,就是把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提炼和总结,上升为理论,实现“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表现形式。

1923年党的三大总结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认为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在统一战线中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在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认真总结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已经经过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有了比较完整的实践经验,才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完整、充分和深刻的认识,才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视频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根本指导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但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对象是不同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敌人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新民主主义的对象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只有推翻这三座大山,才能解放生产力,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新民主主义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民族资产阶级应取慎重的政策。

新民主主义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发展到第二阶段,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两个革命中间必须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既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用,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视频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2.中国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革命道路的探索“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革命道路的探索各国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走什么样的具体道路?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在说道“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时强调指出:“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国际的指示

中共的注意力“需要放到我们应该而且可能夺取城市的问题上”。

--斯大林“天下决不能有无城市的政权长期存在的事实。”

--布哈林

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1924年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后,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这一时期,党在城市站稳了脚跟,开展了工农运动,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初步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毛泽东八七会议后婉拒瞿秋白的邀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代表人物

“上山做革命‘做革命的山大王’。”“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毛泽东1927年9月中旬在文家市对秋暴受挫后起义将士的讲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革命道路的客观依据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道路的客观依据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国革命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验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借用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三个法宝”这一术语来概括和比喻中国共产党经过18年奋斗而得出的三条最主要经验。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决定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统一战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运用于中国实际,提出了在中国双半社会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一是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二是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三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统一战线挥手之间——赴重庆谈判前同欢送的延安军民告别统一战线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经过四十三天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武装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武装斗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强大,中国革命必须坚持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斗争;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建设的特点: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十月革命之后,是以工人运动为基础、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革命政党,这是党成立的突出特点。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建设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与发展,党的成功与挫折,都是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分不开的。党的建设

第三,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党内小资产阶级和农民成分占很大比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长时期存在的本质矛盾。

党的建设第四,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不但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不仅不是革命的主要对象,在一定时期内,民族资产阶级还会参加到革命中来,因此,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关系,是党的建设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党的建设第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对外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从而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锻炼和成长起来的,正确地处理与武装斗争的关系,是党的建设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建设

第六,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在革命中遇到许多复杂的难题,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和外国革命的经验里很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建党理论。“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