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十二册语文教案_第1页
京版十二册语文教案_第2页
京版十二册语文教案_第3页
京版十二册语文教案_第4页
京版十二册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第一、二学段对学生写字的要求是:正确、端正、整洁。新增“力求美观”是第三学段对学生写字提出的新要求。)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老版课标共3条,此条为新课标中新增的,再次强调良好写字姿势、习惯的养成。)(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增加“美丑”。“美丑”涉及审美情趣和品位是高雅,还是低俗。尤其在当今社会,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全册教学目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在语文活动中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常用汉字208个。其中126个字能正确书写(含5个多音字),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比较正确地运用;82个字能正确认读(含4个多音字)。硬笔书写楷书,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归纳借助词典、字典阅读,理解生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10、阅读叙事性作品,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关心作品中人物的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交流和探讨中,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11、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励。12、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段落;注意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1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8篇(段)。1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1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初步整理信息。1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初步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25万字。17、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1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19、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20、学写读书笔记。21、能归纳根据表达需要,比较正确的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23、课内习作每学期8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24、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能尊重、理解对方。25、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6、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27、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速适当。2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29、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学会与他人合作。30、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懂得一个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用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对待生活;懂得要爱憎分明,为别人要想得多,为自己要想得少;懂得珍视亲情、友情等。毛泽东词二首《清平乐六盘山》学情分析: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题。1,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3.,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4.多读几遍,讨论疏通词句。交流搜集的长征资料,理解“第一方面军”“六盘山”“会师”“瓦窑堡”“陕北革命根据地”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军第1、3军团组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委。曾在江西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六盘山:中国西部山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是近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山脊海拔超过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达2,942米。其北侧另一高峰亦称六盘山,达2,928米,由平凉至静宁的公路经此。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会师: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瓦窑堡:陕西安定(今子长县)是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瓦窑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心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成立后不久,1922年8月,陕西也建立了党团组织。陕西的党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陕西的刘志丹和谢子长两位民族英雄,他们在家乡陕西北部开展革命斗争,先后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的革命斗争推向高潮。解放了当地,人民翻身当主人,人民再没有地主土豪的压迫和剥削,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保存的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3月28日才离开陕北根据地来到河北的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5.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三、观看录像《长征》片段,创设情境。1.想不想一起来看一段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老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1934年10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红军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党中央于9月12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四、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的六盘山,这里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翻过六盘山,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这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描写的情景。2.谁愿意读读课文中描写的这番情景?指名朗读第二部分。3.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指名读。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3)你能把你感受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这两句话,集体评价。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毛泽东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4.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幻灯片出示这首词。(2)指名朗读。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小组讨论,理解词意。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这里的景色美吗?这是词人对六盘山风光的无限赞美。读出对六盘山的赞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二万里。)这是这首词的上阕,毛主席从爽朗,舒畅之情转入对英雄豪迈的青春吟唱,艰难险阻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已在脚下终结,目的地的关口已经到达,好汉们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此刻,我们就能感受到毛主席在高高的六盘山上那回顾征程的从容以及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只有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才能完成这样异常艰巨的事业)我们要读出词人坚毅的性格,面对困难英勇无畏的态度、历尽艰辛的自豪。读上阕。接着我们来到这首词的下阕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máo头”,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红旗”。词中指红军胜利的红旗。六盘山上雄峰拔地而起,烈烈的西风漫卷着红旗。)这句毛主席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飘飘,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此情此景,我们的将士能不豪情万丈?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缨:长带子,长绳子。缚:捆绑。苍龙:一种凶神恶煞,这里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整句词意是:今日我紧握着武器长绳在手中,哪一天能将蒋家这条狂龙捆缚呢?)作者以设问的形式,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总有一天,红军将士要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取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作是1935年秋天写的1936年的2月,在毛主席带领革命战士奔赴抗日前夕又写了《沁园春雪》中最后一句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扭转乾坤,腕定中国大好江山是现在的应用无畏的革命将士,谁知道这首词?你能有感情地背诵吗?(4)我们再英勇无畏,充满豪情壮志读这首词,好吗?(5)齐读这首词后,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首词章?(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不朽”)了解“不朽”是什么意思,(不朽:永不磨灭。)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不朽”的呢?(这首词里的什么地方让你的记忆永不磨灭?)壮美的山河;对待困难英勇无畏的态度,历尽艰辛自豪和把握未来的豪情壮志。(6)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指名读,比赛读,齐读。(7)能背诵吗。有感情地背诵一次。五、总结拓展。1.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壮志满怀、豪情万丈、乐观无畏、抱负远大……)2.总结: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呢!我们今天只学到了他的一首词,还有更多的毛主席诗词等着同学们去阅读、去感受。3.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出示阅读资料: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板书设计: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上阕:幸福自豪下阕:满怀壮志…(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浪淘沙》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诗词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白色的浪花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鱼船,在一片汪洋里都已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往事已有一千多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秋风萧瑟到了今天,人间却换了新颜。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品读上阕,描写了北戴河什么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①探讨上阕“落”“白”用词的精妙,体会描写景物的视角和层次。诗歌一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大雨落幽燕”一个“落”字,是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大雨滂沱的壮美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推波助澜,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将“打鱼船”这样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里,进一步烘托渲染了“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②“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背景故事:毛主席很喜欢游泳。一次到北戴河,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得轮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后来,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马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两人就从鱼鳖虾蟹、吃喝穿戴、锅台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团结等等。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领袖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2.品读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抒发的情感?诗言志。③下阕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魏武帝曹操?因“东临碣石”。背景故事:毛主席又一次到北戴河,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建安12年(公元207年),52岁的曹操时任东汉大将军,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奉命率大军北征乌桓,9月胜利班师。途经北戴河附近的碣石山,他立马观海,慷慨赋诗《观沧海》。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澹澹(dàn):水波摇荡。竦峙(sǒnɡzhì):高耸挺立]曹操的《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表现了他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毛主席比较欣赏魏武帝的文韬武略,甚至胜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沁园春雪》里,毛主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欣赏曹操“魏武挥鞭”的武略,更欣赏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文韬,他因景生情,因地怀古,即以建功立业的帝王自比,体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雄才大略。④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⑤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五四年夏,为什么又写“萧瑟秋风今又是”?这“萧瑟秋风”并非实指,夏天何来“秋风”?它仅指面对高山大海,人不能不萌生的一份悠悠情怀,但情怀依旧,江山已改,不同代的人拥有不同的“人间”,“换了人间”已是历史事实,意在歌颂今非昔比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五、研读课文,学习写法:同《沁园春雪》比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请欣赏电视剧《解放》片尾曲《浪淘沙北戴河》,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背诵全词。六、达标训练:1.默写这首词。(注意写正确下边的字)淘滔幽燕yān打鱼船碣jié石萧瑟xiāosè2.这首词和《沁园春雪》都出自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接近,从表现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下阕都是;两词都采用了的表现手法。3.这首词和《沁园春雪》都有点睛之笔,请分别写出点睛的诗句。4.词的上阕写雨中所见,寓情于景,作者寄寓的感情是什么?5.词中的“萧瑟秋风”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秋风萧瑟”。曹操登临碣石实在秋季,毛泽东到北戴河是在夏季,怎么会“今又是”呢?七、布置作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下载、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李煜的《浪淘沙》,并同毛泽东的《浪淘沙》比较,看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白浪换了人间 (景)(情)教学反思:2、草原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身处农村,条件所限,对于外界环境感知较差,对于草原仅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语感不够好,理解能力一般,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学生带入草原那样一种氛围,身临其境地体会草原之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一步为下节课的人美、情美感知理解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学习8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断。了解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感受民族团结友好,产生热爱祖国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品读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语言。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预习。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è,不读lēi,“迂”读yū,不要读成yú,“驰读chí,不要读成cí。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想象,听完朗读后。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奇丽”导入: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播放草原美景图)一起说,这是哪里呀?2.学生齐读课题3、40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同走进——“草原”【设计意图:通过草原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在草原中,引导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通读全文,初知“奇丽”1.学生自由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词语:1、清鲜、渲染、勾勒、天涯2、蒙古包、好客、同行、绿毯3、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一碧千里、鄂温克(学生认读)②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大草原后感受?反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师: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预设一:因为这里非常美丽。预设二:因为这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板书:风光美,人情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全文,牵此“发”,动“全身”,孩子们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出草原的两个画面】三、品读“绿色”,领悟“奇丽”1.默读1——2自然段,把写草原风光美的句子画下来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指名读——齐读师:你们的朗读似乎把我带进了草原,我感觉到天空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此时,我也想高歌一曲,(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歌声虽然不太美,景色却很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给读出来。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书: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随机理解词语:一碧千里、茫茫)③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这是一个比喻句,透过“绣”,看出了什么)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是什么颜色?“流”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比较渲染和勾勒两种不同的画法我们来看看老舍笔下那幅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出示三幅图,配乐)师:那些小丘的线条——生齐读:是那么柔美,就像。。。。。。轻轻流入云际。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诗句样式指名读这首奇丽的小诗⑤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体会这又是一个比喻句,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草原一碧千里的无限风光展现的淋漓尽致。)师:(播放视屏)草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天空赋予了草原明亮的色彩,小丘、线条、牛羊更是赋予草原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指黑板)——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设计意图: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孩子找出写草原风光美的句子,自由品读、圈画批注,通过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交流感受,就是在这回环旋绕的反复诵读中,孩子们才能从内心深处体悟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四、拓展延伸,抒写“奇丽”请问当你来到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时,你又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来表达你心中的情感呢?把它写下来。【设计意图:透过这一练笔设计,学生不仅能将课文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巩固积累,也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再一次感悟草原的“美丽”,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又凸显了高段阅读课的特色】五、总结学法,期待“奇丽”(播放马蹄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们来干什么?那草原的人如何美?情如何美?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自然地过渡到草原人民的身上,深化了主旨,为下课学习作了铺垫。】 板书设计 景色→美丽→动情

草原途中→盛况→又动情“我”

|主人→热情→更动情|

蒙→情深←汉

(民族团结互助)课后反思: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教学目标 认读12个字。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海湖之所以成为梦幻般的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青海湖景物的描写,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教学难点 体会青海湖之所以成为梦幻般的湖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导语: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台湾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演示一组照片后,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又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三、自主诵读,合作交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四、重点品读、感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五、当堂检测(课堂10分钟)1.给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扑朔迷离()颠簸()粗犷()深湛()恬静()眸子()苍穹()伫立()镶着()涟漪()()魅力()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草滩,草滩上生长着______________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_________的蓝色的湖水。(2)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______________;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_________________。青海湖的蓝,蓝得________,蓝得_________,也蓝得_____________。(3曾经领略过西湖的_______、东湖的______、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____、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______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A.清丽B.帆影C.妩媚D.质朴3.细读课文,说说贯穿全文线索是什么?题目中的“文眼”是什么?1、读完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的?3.对于“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理解是:1、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作者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2、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写环境清新幽静,无比优美;写鸟岛之神奇及鱼之丰富。因为青海湖太美了。水蓝得可爱,草滩美得狙犷、自然、质朴。在这里成千上万只鸟自由自在地栖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3、切美得不敢让人相信让人觉得只胡梦幻中才能有此美景。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实践活动1教学目标 1、近字,通过比较发现规律。2、义词,积累词语。3、一些成语知识并积累成语。4、对修辞手法的了解。5、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训练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教学过程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分别组成词语。目的:通过比较发现规律,从而减少错别字。要求:每组字先说区别,在组词,至少组两个。帝()肃()便()蹈()蹄()萧()鞭()滔()琴()篇()骏()跤()竭()瑟()遍()俊()校()碣()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目的:1、积累词语。2、反义词的辨析。注意:一个词可能有一个或几个近义词,只要意思相近即可。柔美奇丽乐趣寂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下面的词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把不完整的词语填写完整,自己再写出两个,然后读一读,背一背。目的:了解一些成语知识并积累成语。规律:1、以数字开头。2、以一种具体事物开头。3、以动物名称开头。一望无际山高水远马到成功三心二意日新月异犬牙交错四面楚歌风调雨顺凤毛麟角五彩缤纷水滴石穿龙腾虎跃六神无主石破惊天蛛丝马迹七上八下雨后春笋鸡毛蒜皮八(面来风)海(阔天空)虎(背熊腰)九(牛一毛)土(生土长)鸟(语花香)(十全十美)日(积月累)鼠(目寸光)(四面八方)(海枯石烂)(狐假虎威) 读句子,写出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理由,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梳理所学的修辞手法。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拟人)老山羊想:狼专门吃羊、吃鸡,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设问)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万只不同种类的水鸟呢?(反问)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排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目的: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准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目的:检查学生对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情况。拂过fú涌上来yǒng缝隙féng仿佛fú乐池yùe塑像sù从短文中摘抄几个四字词语。目的:积累四字词语。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看谁填得最准确、最生动。目的: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1)、瀑布从高处(),声如雷鸣,动人心魄。(2)、泉水咕嘟咕嘟往外()。(3)、丝丝春雨()落在花丛中。(4)、一辆汽车疾驰而过,()了我一身泥水。简答:黄果树瀑布得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目的:训练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形态:折为三叠,象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声音:瀑布的水声像千万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从岩壁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习作:围绕“变化”选择材料,进行写作。选材:自己的家庭、熟悉的校园、周围的居住环境、人的精神面貌等。过程:1、开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方方面面的变化。2、说一说自己打算怎样写。3、生动笔写。 教学反思:语文实践活动1教学目标:辨析形近字,通过比较发现规律。写反义词,积累词语。了解一些成语知识并积累成语。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训练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分别组成词语。目的:通过比较发现规律,从而减少错别字。要求:每组字先说区别,在组词,至少组两个。帝()肃()便()蹈()蹄()萧()鞭()滔()琴()篇()骏()跤()竭()瑟()遍()俊()校()碣()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目的:1、积累词语。2、反义词的辨析。注意:一个词可能有一个或几个近义词,只要意思相近即可。柔美奇丽乐趣寂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下面的词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把不完整的词语填写完整,自己再写出两个,然后读一读,背一背。目的:了解一些成语知识并积累成语。规律:1、以数字开头。2、以一种具体事物开头。3、以动物名称开头。一望无际山高水远马到成功三心二意日新月异犬牙交错四面楚歌风调雨顺凤毛麟角五彩缤纷水滴石穿龙腾虎跃六神无主石破惊天蛛丝马迹七上八下雨后春笋鸡毛蒜皮八(面来风)海(阔天空)虎(背熊腰)九(牛一毛)土(生土长)鸟(语花香)(十全十美)日(积月累)鼠(目寸光)(四面八方)(海枯石烂)(狐假虎威)读句子,写出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理由,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梳理所学的修辞手法。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拟人)老山羊想:狼专门吃羊、吃鸡,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设问)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万只不同种类的水鸟呢?(反问)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排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目的: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准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目的:检查学生对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情况。拂过fú涌上来yǒng缝隙féng仿佛fú乐池yùe塑像sù从短文中摘抄几个四字词语。目的:积累四字词语。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看谁填得最准确、最生动。目的: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1)、瀑布从高处(),声如雷鸣,动人心魄。(2)、泉水咕嘟咕嘟往外()。(3)、丝丝春雨()落在花丛中。(4)、一辆汽车疾驰而过,()了我一身泥水。简答:黄果树瀑布得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目的:训练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形态:折为三叠,象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声音:瀑布的水声像千万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从岩壁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4、唯一的听众学情分析: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要求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努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2、能够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并说出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老教授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她对音乐有着执著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总会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可是又有谁知道这样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经是一个音乐白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这节课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走入那清晨,走近那神秘的唯一听众【设计意图】制造悬念,导入新课,既激发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的“愤”和“悱”的状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1)生字正音(2)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掌握字形(3)理解词义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2.读了课文,这位神秘的唯一听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把课题补充完整唯一的听众【设计意图】抓住开题后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究竟是谁在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同时,紧承线索,着眼整体,学生在潜心地读文、思考的基础上,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分享的同时获得了探究的快乐,又对全文有了整体上的认识三、研读文本,感受人物(一)显然同学们都对这位神秘的的听众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那么,接下去我们不妨再次走入课文,抓住描写她的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好好去品茗,更深层地去感受这位唯一听众高尚的人格魅力最好做个简单批注(二重点交流:板块一:抓三次对话感受老教授的用心良苦Δ第一次交谈“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点拨: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2.她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3.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用心良苦?“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委婉地提出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激励我持之以恒地练下去4朗读指导:你能想象出老妇人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什么语气?Δ第二次交谈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人格Δ第三次交谈“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体会出老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我琴艺上的长进,另一方面又勉励我要不断的努力一老一少在音乐的流淌中相互给予快乐,融洽温和板块链接:在老教授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同样在人物的神情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不言而语的点点滴滴(两个板块之间应顺学而导)板块二:抓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平静的后面往往蕴涵着不一样的思想同学们,你们能读懂老妇人三次平静的神情后面所包含的不同内涵吗?Δ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这是一位优雅的很有气度的长者,平静的神情仿佛告诉我她并没有因为我拉锯般的琴声所惊扰,平静的眼神充满着包容与友善,让我羞愧、惊慌的心也很快地平静下来Δ以后,每天清楚,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平静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默默的关心中让我对自己有了自信每天如一日,真诚可鉴Δ我也常常会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引导点拨: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2.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的努力3.指导朗读:就这样,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音乐,温馨的感觉中,你能把这样的温情留驻心头吗?【设计意图】重点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去品读,在朗读、体味中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沮丧羞愧兴奋尽心尽力洋溢抱歉割舍二、继续研读文本,了解我的成长历程1.正因为老教授孜孜不诲的教导、默默无闻的关切,我的学琴经历了这么一个难忘的过程,请你利用刚才听写本上的词语说一说【设计意图】大胆地剪裁,把原有的阅读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2.在这个过程中,哪一幕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自己最深情的朗读告诉大家,与人分享3.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我这位老太太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我才如梦初醒,此时我明白了……说话练习,分层要求:我明白了也明白了更明白了【设计意图】大线条的设计打破了循规蹈矩的串讲,融说话、朗读、理解、归纳于一体,力求简洁高效4.(机动)第二天,我又一次来到小树林,而我唯一的听众也已经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你能假想这一幕吗?请你试着用上“平静地望着我”,用最吻合的语言把这一幕写下来(背景音乐:小提琴曲)【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写话或许有些难度,但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设置模仿作为中介环节,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创造境界,使学生一步一步登上习得言语表达经验的台阶三、体悟中心、升华文本1.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感情朗读那时的我总是那么的,为什么?(或许有着成功的喜悦,或许有着感恩的思绪,或许有着……)(2)不管如何,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为什么?四、就这样一位高尚的老人,就这样一位“不教而教”的师者,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名言诗句来赞美她?五、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如果说本篇课文是以事件的结果倒溯展开教学,那么结课部分则是回归起点,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六、作业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2.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写一则读后感【板书设计】耳朵聋用心听平静地望课后反思: 5、永生的眼睛学情分析: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 认读5个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一家三代人冲破世俗观念捐献角膜的感人故事,对他们的做法产生敬佩之情。教学重点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3.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6、暴雨筛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短文。作者借朋友之口,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说的是“我”的女友在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中依然按时到夜大学去上课,成为所有学员中最勇敢、最坚毅的人。本文的特点是作者在文中几次巧妙地穿插了环境的描写。这样,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使事情发展更加扣人心弦,更重要的是衬托了女友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教学目标:1.认读2个字。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艰难困苦如同一个筛子,筛掉弱者,留下了强者。教学重点:想象女友不畏艰难在狂风暴雨中前行。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看门老人的话。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暴雨筛?)二、检查预习。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1、读一读:牛仔鼓胀如帆裹挟渺无人迹沮丧撑开惊惶一瞬谁能试着读出你对词语的理解。2、每人一个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3.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做什么——结果如何)三、自学主旨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我的女友是怎样做的?2、读了课文你从中受到哪些启迪?(学习方法:默读思考→画一画→批一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一画、做批注。(2)生独立读—画—批(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的重点: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1)课文中多处描写了暴雨肆虐的情景,请你画出来,结合我的“女友”的做法谈一谈你的理解?暴雨像牛仔的皮带似的,翻卷着抽打天地。考虑了片刻,我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去云中。我只有仍了雨衣,连滚带爬。我迟疑了片刻,但仍咬紧牙,继续向前。(2)展开丰富的想象,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填空女友面对(),面对(),面对(),她却()。(3)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更加体会到女友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当我知道除了我,没有一个来时,我有些失魂落魄,而看门老人的话却使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老人到底说了什么呢?.理解老人说的话(1)出示投影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2)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是什么意思?(3)联系上下文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4)再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生活中的实际谈。(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6)将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做法结合起来读,感受理解。(7)此时你们明白了题目“暴雨筛”的意思了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困难,但一定要自信面对。暴雨是筛子,风雪也是个筛子,也许清晨起床,遇到“懒虫起床”的闹铃筛,学习时电视电脑游戏是筛子,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筛子”?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艰难困苦如同一个筛子,筛掉了弱者,留下了强者。四、总结全文(课后作业)1、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课文,此时此刻你是不是还有很多话要说,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可以对题目、环境描写、女友在暴风雨中的情景、老人的话)2、照样子写词语:例:“鼓胀如帆”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板书设计:*暴雨筛艰难困苦筛子筛掉:弱者留下:强者教学反思:语文实践活动2教学目标:1、巩固本单元学过的部分生字词。2、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学习字义拓展。3、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学习字义拓展。教学难点: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看拼音写词语。目的: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部分生字词语。包括汉语拼音容易混淆的,汉字容易写错的,词语中容易写成错别字的。方法:先独立完成在订正。唯一沮丧懊恼天方夜谭聋子教授琴弦全力以赴二、根据句子内容填上用指定的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目的:字义拓展。注意:1、是否符合句子的意思。2、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语言习惯。赴1、无数革命先辈(),终于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一声令下,解放军战士立即()抗洪抢险第一线。授1、爷爷把糊风筝的手艺一点一点地()给了爸爸。2、他是这所大学里最年轻的()。三、按要求写句子。目的: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扩写部分至少要扩写两处,缩句则要缩写到最简。扩写:瀑布落下来。风筝升起来了。缩写:这是一本在超市里买的故事书。这是书。我的妈妈在公园里遇见了在幼儿园时教过我的王老师和孙老师。妈妈遇见了王老师和孙老师。四、听老师读一段话,然后按要求作答。目的:训练学生的听力。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住要点。过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目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听。老师读两遍,读第一遍后,学生从中寻找答案;读第二遍时,学生印证自己的答案。答案:1、人类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很多。2、答出下列内容中任何两点都可以:(1)在山坡上修筑梯田。(2)在沙漠的边缘种植灌木。(3)在一块农田里同时种植几种不同的作物。(4)大规模植树造林。(5)借助风力进行发电。五、读一读、想一想。目的:学习写读书笔记。要求:以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了解短文写了那几部分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从中体会到写读后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写出自己的感受。过程:阅读知识短文《学习写读书笔记》。了解到写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方法:1、摘要法。2、摘抄法。3、写读后感。阅读一篇读书笔记《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知道这是一篇读后感,属于上文介绍的第三种方法。写作顺序:先简单地写“我”读《心脏的秘密》这本书的原因,接着介绍了从书中获得的知识,然后写了从书中得到的启发——心胸要开阔,要锻炼身体,最后总结读这本书的收获并称赞这是一本好书。 口语交际:目的:结合阅读知识短文,为写好读后感打基础。过程:让学生读题目要求,按要求进行准备,带自己喜欢的书籍。回忆读过的内容。进行交流。告诉对方自己读的是哪本书或者是哪篇文章。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告诉对方自己要表达什么。如:在哪方面感受最深,在哪个地方受到了启迪…….围绕选中的话题将给大家听。听的学生就自己感到困惑或者读到有趣的地方进行交流。进行习作。要求:a、感情真实,内容具体。b、语句通顺,有条理。C、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写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方法:1、摘要法。2、摘抄法。3、写读后感。习作要求:a、感情真实,内容具体。b、语句通顺,有条理。 C、题目自拟。课后反思: 7、古诗四首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源,课上多给学生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弄懂诗的意思的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 学会12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塞sài)。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试讲每首诗的意思。

3.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1/读诗句。

2/小结。四、学习《示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2、了解作者及背景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4、过渡。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设计意图: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和参与的机会]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1、理解古诗的内容①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说明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你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②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③“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播,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④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乐)师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设计意图: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3、出示《题临安邸》,追求: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读)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气愤)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愤)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设计意图:引出两首古诗,与《示儿》互文解诗,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