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病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病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病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病_第4页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其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其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其机制可能为: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数目,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利用,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还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及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等。上期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倪青博士向您介绍了一些辅助降血糖的中医药疗法,本期主要介绍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您不妨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倪青,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第10批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代谢性骨病防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将前人的医疗经验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西医对症处理相结合,注重诊疗技术规范化,突出中医药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先后承担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重大项目课题的研究。已在国内核心医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与参编医学论著28种。发表医学科普作品200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各1项。2004年获第二届“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抗SARS特殊贡献奖”。广安门医院“科技标兵”、“患者最满意的医务人员”。曾被授予北京市宣武区抗非典先进个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瘀证与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咨询电话:(010)***-*****;***-*****针对并发症,合理选择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中医称作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内伤疾病。血管损害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其中医病机以血脉涩滞、瘀血痹阻为核心,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中医辨证一般原则辨病位肺(上消):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脾胃(中消):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突出。肝肾(下消):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标本本:阴虚为主。标:燥热为标。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之证。本证与变证本证: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变证:痈疽、眼疾、心脑病症等。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长期存在消渴症状,但未重视和进行系统治疗;或有明确的消渴病病史,经过一段时期治疗后,三消症状已不显著或消失,不能定期复查和坚持继续治疗而缓慢发病者多,故临床上以缺血性中风为多见。初期只表现为记忆力差,易急躁,进而出现肢麻无力,甚则口眼歪斜,偏瘫。由于邪气伤于经络,故一般预后良好,但因反复小中风,最终易形成痴呆。在治疗上不能忽视本病的治疗,如果只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中风上,反而会使消渴病情恶化,影响中风的治疗和康复,所以要两者兼顾,标本同治。临床按其有无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分别辨证论治。以口眼歪斜、肢体偏废,或肢体活动不利为主而无神志改变者为中经络,临床有气虚、阴虚、痰瘀等证候;以猝然昏迷,不省人事等神志改变为主者属于中脏腑,临床分为闭证和脱证。中经络以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活动不利或半身不遂为主症,而无神志改变。临床可分为三型论治:♦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烦健忘,急躁易怒,腰膝酸软,骤见口眼歪斜,手抖舌颤,语言骞涩,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育阴潜阳、熄风通络,选用镇肝息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加减汤药如下:龟板、生地、白芍、玄参、天冬各15克,生龙牡、钩藤、代赭石各30克,天麻、钩藤各15克,川牛膝、黄苓、山栀子、桑寄生、茯神、夜交藤、大黄、芒硝、枳实各10克。每日1齐山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气虚痰盛,痰浊阻络:主症为眩晕,肢体麻木,突然□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骞,半身不遂,意识尚清楚,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通络,选用半夏天麻汤。加减汤药如下:天麻、半夏、白术、陈皮、党参,茯苓、钩藤(后下)、地龙各10克,全瓜篓30克。每日1齐山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气血不足,脉络瘀阻:主症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失眠多梦,健忘纳呆,肢体麻木,突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濡细。治宜益气补血,活血通络,选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加减汤药如下: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生地、红花各1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5克。每日1齐山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中脏腑闭证——阳闭♦肝阳嚣张,风升阳动: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便秘结,肢体强劲拘急,伴面红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而有力。治宜辛凉开窍,清肝息风,先用局方至宝丹一粒化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汤加减汤药如下:水牛角粉40克,菊花、生地黄、丹皮、夏枯草各15克,石决明、龟板、白芍各30克,大黄、枳实各10克。水煎去渣灌服。♦痰火搏结,蒙蔽清窍:形体肥硕,痰热气盛,骤然倒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声高气粗,痰声漉漉,面红目赤,两手紧握,抽搐,舌强语骞,半身不遂,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治宜豁痰开窍,通腑涤窍,先以安宫牛黄丸化水灌服或鼻饲,再以涤痰汤加减。涤痰汤加减汤药如下:半夏、橘红、茯苓、竹茹、枳实、南星、桃仁、红花、桂枝各10克,菖蒲、茯苓各30克,大黄20克。水煎去渣灌服。闭证——阴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便秘结,肢体强劲拘急,兼有痰涎壅盛,四肢欠温,静卧不烦,口唇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沉滑。治宜辛温开窍,豁痰熄风,先用苏合香丸化服,继服导痰汤。加减汤药如下:半夏、橘红、茯苓、竹茹、胆南星、菖蒲、枳实、桃仁、红花各10克,太子参、茯苓、丹参各30克。水煎去渣灌服。脱证骤然昏仆,不省人事,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肢体软瘫,汗多肢冷,目闭口开,舌淡苔白,脉微欲绝。治宜回阳固脱,选用参附汤加味。加减汤药如下:人参15克,制附子10克,浓煎灌服。后遗症半身不遂♦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头晕目眩,面赤耳鸣,肢体偏废,强硬拘急,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息风,活血通络,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各15克,川牛膝、黄苓、山栀子、桑寄生、茯神、夜交藤、大黄、芒硝、枳实各10克,女贞子、何首乌、生地黄、山萸肉各15克。每日1齐山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气血两虚,瘀血阻络:面色萎黄,体倦神疲,患侧肢体缓纵不收,软弱无力,舌体胖质紫暗,苔薄。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加减汤药如下:黄芪35克;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各15克、地龙6克。口角流涎,言语不利加石菖蒲30克、郁金10克;心悸,喘息,失眠者加酸枣仁30克;小便频数或失禁者加桑螵峭、金樱子、益智仁各15克;肢软无力,麻木者可加桑寄生、牛膝、鸡血藤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音谙——言语不清或失语♦肾虚音谙:音谙,心悸气短,下肢软弱,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滋阴补肾,开音利窍。加减汤药如下:熟地15克、巴戟天10克,山萸肉、五味子、附子、麦冬各10克,肉苁蓉、茯苓、菖蒲各30克,远志,肉桂各6克。每日1剂山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痰阻音谙:舌强语涩,肢体麻木,或见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治宜祛风化痰,宣窍通络,选用解语丹加减。加减汤药如下:天麻、白附子、南星、全蝎、羌活、红花各15克,丹参、石菖蒲、鸡血藤各30克,木香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口眼歪斜口眼歪斜,语言謇色不利,舌红苔薄,脉弦细。治宜祛风、化痰、通络,选用牵正散加味。加减汤药如下:白附子、制南星、僵蚕、川芎、白芷各10克,全蝎6克。每日1齐山水煎分2次早晚饭后温服。中风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当配合针灸、按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以利功能的恢复。平素特别需要重视调养与护理:重视中风先兆症状。中老年人,经常出现一过性头晕,肢麻肉惕者,乃中风先兆,应引起重视,及早诊治,以防发生中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急性期病情极不稳定,短时间内可出现各种变证,故应密切观察病情,重点注意神志、气息等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中风的并发症较多,且对预后转归影响很大,故应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勤翻身,保持衣物、床单干燥平整,积极按摩受压的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咳痰,或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进食应以流质为主,进食宜慢,以防窒息,神昏者应鼻饲;注意会阴部卫生以防感染,导尿并留置尿管患者应积极进行膀胱冲洗,以防尿路感染。康复锻炼。从中风开始应积极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多以被动运动为主,并进行肢体按摩,之后以自主运动为主,对中风言语骞涩或失语患者,应引导语言训练,康复护理应做到耐心、循序渐进,可配合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等综合治疗。调节起居情志饮食。中风是由于内伤积损,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故中老年人应重视适量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气功、散步等,使气机宣畅,血脉流通。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要清淡,多食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及嗜烟酗酒。避免中风复发。中风有明显的复发倾向,且复发时病情往往较重,故对已有中风病史的患者,仍应加强预防调摄,以防为主。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现代药物分析研究根据,目前被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单味中药达70余种,按化学结构分为8类。黄酮类:品种多,主要有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如葛根、淫洋藿、桑叶、芹菜;萜类:品种多,主要有影响血糖代谢的作用,如人参皂甙、甜叶菊、三七、菠菜根、石榴皮、桔梗、生地、茯苓、泽泻、苦瓜、山萸肉、凉粉草;多糖类:品种很多,如人参、茯苓、生地、葛根、知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