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控制技术第一章_第1页
交流控制技术第一章_第2页
交流控制技术第一章_第3页
交流控制技术第一章_第4页
交流控制技术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流控制技术第一章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一章变频调速基本原理

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

1.3逆变器换流方式

1.4变频器的变压方式第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根据控制方式,变频调速原则有:恒磁通变频调速:Φ=const恒功率变频调速:P=const第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恒磁通变频调速1、保持恒磁通的原因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只改变频率f

1合理吗?异步电动机电势方程忽略电阻压降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频率的变化对磁通是有影响的根据磁化曲线,电机设计的工作点为C点。频率下降会引起磁通的增加,造成磁路过饱和,励磁电流增加很快,铁损增大,电机过热,使电机负载能力下降、效率降低第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使电机负载能力下降、效率降低保持恒磁通的原因频率增加将导致磁通下降为维持恒定转矩→I2↑有过流的危险。造成磁路过饱和根据磁化曲线工作点为C点励磁电流增加很快,铁损增大,电机过热,转矩减小频率下降会引起磁通的增加结论:不论f上升还是下降均应保持Φm=常数。变频调速的原则之一第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低速的电压补偿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恒磁通变频调速电机的机械特性参数表达式当频率较高时当频率较低时可以忽略xk,最大转矩减小可以忽略r1,最大转矩为常数第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低速的电压补偿在实际用应用中,由于电机的感应电势E1难以测量和控制,采用近似恒磁通原则,即在低频时,定子电阻r1上压降对最大转矩有较大影响。为保持理想的恒磁通在低频时,U1和E1差值较大在实际控制回路中加入一个函数发生器,以补偿低频段定子电阻引起的压降。蓝色无补偿有补偿f1U1补偿后的机械特性第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恒功率变频调速1、保持恒功率的原因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电压不变属恒功率变频调速当频率f高于50Hz时,如果还按压频比等于常数的原则,电压就要高于额定电压,这显然是不允许的。应换另一种调速原则。第八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恒功率调速原则1.1变频调速原则及其机械特性

恒功率调速恒功率变频调速原则恒功率变频调速适用于负载随转速升高而减轻的情况,如车床刀具等。通常为扩大调速范围,在基频以上采用恒功率调速;在基频以下采用恒转矩调速。第九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一、系统构成整流器中间电路逆变器控制电路M整流器逆变器中间电路1.整流器连接交流电源,输出直流电压。2.中间电路一个大的电抗器Ld能产生直流电流,则中间电路相当于一个电流源(电流型变频器;一个大的电容Cd,缓冲负载无功功率的储能元件,能产生直流电压,则中间电路相当于一个电压源(电压型变频器);通过崭波器可调节直流电压。3.逆变器变频器核心,作为异步电动机的变频电源,将直流电压逆变为交流电压。4.控制电路控制所有开关元件动作第十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一、逆变器的工作方式1、180°导电型在一个正弦波周期内,每个开关导通时间为180°电角度;每个桥臂上下开关管互补导通;电机运转时每60°控制电路发出一个触发信号,依次送给VT1~VT6号晶闸管。

区间1区间2区间3区间4区间5区间6导通规则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等值电路

区间1区间2区间3区间4区间5区间6导通:561612123234345456180°导电型相电压及线电压波形2/3ud1/3udud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180°导电型相电压及线电压波形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波形分析180°导电型uduAo2/3ud1/3ud相电压有效值线电压有效值谐波分析波形不含有3的n次倍数的谐波谐波分析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180°导电型特点:每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是180电角度;在任意时刻有三只管子同时导通;开关顺序:561-612-123-234-345-456;同一桥臂一个管子截止,另一个管子导通,如VT1截止-VT4导通;控制电路发出一个触发信号,依次送给VT1~VT6号晶闸管。对于晶闸管这样的半控器件,如何保证同一桥臂一个管子截止,而另一个管子导通?将某只导通的晶闸管中的电流转移到另一只中去,后者导通时前者必须可靠关断(换流过程)需要研究换流方式要求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2、120°导电型每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是120电角度;在任意时刻有二只管子同时导通;每60°控制电路发出一个触发信号,依次送给VT1~VT6号晶闸管。导通规则逆变器的工作方式区间1

区间2区间3区间4区间5区间6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等值电路

区间1区间2区间3区间4区间5区间6导通:611223344556120°导电型相电压及线电压波形1/2ud-1/2udud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120°导电型相电压及线电压波形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波形分析180°导电型相电压有效值线电压有效值1/2udud无论是线电压还是相电压均低于180导电型,很自然因为导通时间短。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180°导电型特点:每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是120电角度;在任意时刻有二只管子同时导通;开关顺序:61-12-23-34-45-56;同一桥臂的两只管子之间隔了60电角度才导通,所以换流比较安全;VT1截止-VT3导通,而两个管子处在相邻桥臂,换流在相邻桥臂进行(与180不同);控制电路发出一个触发信号,依次送给VT1~VT6号晶闸管。对于晶闸管这样的半控器件,如何保证换流?需要研究换流方式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2电压型变频器工作原理写报告一:120°导电型控制方法

要求:

分析120°导电型原理;

描述其工作过程;

写出开关管导通顺序和120°导电型特点;

画出120各导通区间等值电路

画出120°导电型波形;

写出相电压有效值和线电压有效值计算公式作业: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3逆变器换流方式一、电网电压换流特点:利用电网电压自动过零并变负的性能来换流;适用于整流器和交交变频器。自然换流在这一区间内电压uB>uAVT3承受的是正向电压,给一个触发信号VT3,VT1承受的是反向电压就会关断。不必另加换流电路。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3逆变器换流方式二、负载反电势换流特点:利用负载的反电势来换流;适用于对同步电动机供电。自然换流换流前电流路径存在换流超前角存在反电势换流后电流路径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3逆变器换流方式三、强迫换流特点:利用专门的换流电路使晶闸管关断;主要针对使用半控器件的交直交变频器适用于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供电。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自耦变压器1.4变频器的变压方式原理:频率发生器输出频率给定信号送到逆变器控制电路,逆变器输出为恒压变频电源;通过自耦变压器来调压达到变压变频;变压控制是通过f/U变换器得到对应于f的U值,与反馈电压比较得到差值信号,经伺服放大机构去滑动电刷在自耦变压器上的抽头。优点:系统简单,U/f误差小,启动冲击电流小。缺点:体积大,伺服动态响应差。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相位控制变压1.4变频器的变压方式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斩波器调压1.4变频器的变压方式脉冲频率调制PFM:导通时间一定,改变开关的通、断频率或周期来调压;脉冲宽度调制PWM:开关频率或周期一定,改变导通时间来调输出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