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_第1页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_第2页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_第3页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_第4页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关于语文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悄悄奉献的教育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快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刚欢渡完祖国妈妈的第几个生日?十月一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课前老师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国庆节的资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从19XX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今,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课件展现)立刻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伴侣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庆祝》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诞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庆祝、献上、旗帜、雪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同学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

4、范读课文,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宠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现读:同学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爱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爱它。在同学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把握好欢快、喜庆的基调,用热闹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喜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庆祝这美妙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终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庆祝场面),引导观看: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庆祝这美妙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同学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同学依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妙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其次课时

一、导入

1、庆祝国庆节的场面我们还记忆犹新,让我们用朗读献上我们的祝愿。

2、抽查个别孩子背书,全班齐背。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复习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伸展。

“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当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3、同学描红临写,展现沟通。

三、观赏歌曲《今日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能跟着哼唱。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伴侣,看谁找得多。

2、介绍阅历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觉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老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伸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当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肯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同学描红临写。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育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观看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预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想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同学体会到是对的赞美,赞美其画技超群,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给同学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同学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沟通与互助。

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留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3.尝试朗读。面对全体,由同学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觉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殊留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粗说印象。

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

二是:体会细致观看和通过详细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其次课时

其次课时教学过程

一、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沟通。

2.小组谈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超群,画出的鱼活敏捷现,犹如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赞扬)

2.反复朗读,说说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ɑ.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美。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急躁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获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美和谈论。

3.研讨所用的观看和描写方法。

ɑ.观看方法:仔细看,认真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美和谈论,假如让你详细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超群,你想怎样写?(指导同学仔细观看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特别熟识,把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扫瞄,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四、迷地观看,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再次研讨所用的观看方法和描写方法。

ɑ.长期认真观看,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四、延长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语文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仿照造句。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同学喜爱自然、喜爱生活的美妙感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丽绚丽,人的勤劳能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同学谈谈对大海的印象。(可回忆《赶海》)

2、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同学发觉烟台以及其北面临海的特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沟通听后感受。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小组长在组内主持评议、改进)

4、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评议。

5、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礁石、锚、起锚等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留意点。

(4)老师范写、讲解,同学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强调关键词语:冬、春、夏、秋,海、人。

3、同学在组内争论练说。

4、全班沟通,师生评议。

四、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练习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自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1、师生学习其次自然段。

(1)同学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

(2)你觉得要读好这段话,要突出哪些词语?

(3)引导同学沟通,归纳出“气概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

(4)指导同学通过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丽景象,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5)在海边的人们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6)同学沟通,老师归纳:有“纷纷顶着……欣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不畏寒冷、不惧风浪的豪迈情怀。

(7)引导同学开展朗读竞赛,在读中进一步感受烟台海的独特魅力。

(8)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情愿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里试背,最终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9)点名背,评议、小结背书状况。

(10)小结学习方法:整体读,感知本段主要意思;分层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赛一赛,读出自己的领悟;背一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同学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同学自学。(读、赛、背)

(2)分四人小组争论、汇报。

(3)集体评议汇报状况。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赶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盼望的种苗,期盼着收获的季节”等语句,感受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勃勃、布满盼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快和满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舒适和满意。

三、课后拓展练习。

1、把1—4自然段有感情地背给同学、家长听,请他们进行书面评价,将书面评价添加到成长档案袋里。

2、用上“像、犹如”等词语,练习写一些打比方的句子。与众不同的句子,老师将会嘉奖“制造星”或“聪慧花”。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冬、春、夏三季节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吗?

二、指导同学连续精读课文。

1、自读第五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最能表现秋天海的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即变得非常湛蓝,天空也显得非常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即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劳碌”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渔民紧急劳碌的生活?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4、开展朗读竞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5、总结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

“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快、夏日的浪漫、秋日的充实(劳碌)”

6、齐读第6自然段,填空:烟台的海是一幅(),是一道(),是一座()。

7、轻声自读,体会画、背景、舞台。

8、观赏画面,加深理解。

说话提示:说是“一幅画”,是由于();说是“宽阔的背景”,是由于();说是“壮美的舞台”;是由于()。

三、课堂演练。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爱其中的哪个季节呢?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2、你巡游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让我们共享一下吗?

3、同学演练,集体评议。

四、课后拓展练习。

1、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作为自己手抄小报的备用稿。

2、预习《黄果树瀑布》。

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同学共性得到进展,提高审美力量、想象力量、合作力量、交际表达力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教学预备:

1、每小组同学备齐画一幅梅花图的颜料和绘画工具。

2、老师预备有关梅花的资料、图片。

3、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梅(观赏图片激趣导入)

1、画一枝梅花的粉笔画

问:这是什么花?

(生齐说:梅花!)

师:小伴侣,我们一起去看梅花好吗?

观赏各式各样的梅花。播放课件:梅花欣赏图(配乐)

问:看完这些漂亮的图片,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汇报。

揭题:梅花这么美,引得很多诗人为她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今日我们就来学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作的古诗《梅花》。板书《梅花》,

齐读课题。

老师范读诗文。梅花多美呀!你们也想这么美美地读读课文吗?请大家试试。

二、初读诗句

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圈出本课生字词读一读。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读音,争论沟通一下要留意的'字音。

2、检查自读状况:

老师想考考大家生字认读的状况,谁想试试。

(1)先看读课件中的字词,由同学当小老师带读。读后评议

(2)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强调数是多音字,在本课读去声。

3、同学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自由读)

4、指名读,留意订正同学读错的音。师生评议。(读议读)

5、全班齐读。

三、感悟诗意

体会情感

1、平常我们看到的花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开?梅花呢?(示课件图和诗)

2、描述:你们看,冬天,天气寒冷,很多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不怕冷,迎着寒风独自开放。请你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古诗,然后相互沟通一下自己喜爱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爱。(小组沟通学习)

3、汇报:

(1)谁情愿来和大家共享一下你喜爱哪一句诗?

(2)说说为什么喜爱这句诗。

(3)其他同学有没有也是喜爱这句诗的呢?请你们一起站起来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宠爱来。

(4)还有喜爱其他句子的同学吗?请站起来说一说。(学习方法同上)

在汇报第一句诗时,点拨数枝的意思:数枝就是几枝梅花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再添加几枝梅花把原来的一枝梅花演化成数枝梅。再读一读。

其次句:师点拨:噢,原来你喜爱梅花的不怕冷,很英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句:师点拨:哦,原来梅花象雪一样雪白漂亮,为大自然增加了漂亮。

第四句:师点拨:原来你喜爱梅花的暗香。

(通过师的点拨,让同学感受梅花的特点)

4、配乐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加深理解。(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梅花,难怪我们都这么爱她。诗人写下这首梅花,也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宠爱。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着洁白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在寒风中傲然开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漂亮独特的梅花,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美美地吟诵一下这首诗呢?(自由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来吟诵。(同桌互读)

个别读,评议读。

5、熟读成诵

老师也很喜爱这首古诗,喜爱梅花以她雪白的花朵,给大自然增加美;喜爱梅花以不怕寒冷的品行,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喜爱梅花以她的暗香,给人们送来了喜悦。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师生合作对读对背、自由背、个别背、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动手绘画

深化领悟

1、大家的朗读、背诵布满了对梅花的深深赞美和宠爱,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幅很美的图画。你情愿做一位小画家把梅花画下来吗?(情愿)好,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把漂亮的梅花画下来。

2、画梅(示课件)

(1)可以自己独立画画,也可以找你的好伴侣,或者是找老师和你一起合作完成一幅梅花图,添上梅花,涂上颜色。

(2)师连续为黑板上的粉笔画添加梅花。(与同学共同作画,成为学习的参加者)

(3)展现各组画的画,争论评分,分为ABC等级,被评为A等级的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投影出来集体评议一两幅画,其他的在小组内评议。)(师生评议、生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画得真好,让我们看着自己的图画,再一次有感情的背一背这首古诗,让梅花在寒风中更加傲然开放。

六、课外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描写花的诗歌,预备开诗歌朗诵会。

语文教案篇5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的游踪的挨次。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运用美丽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大自然,以乐观美妙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以游踪和观看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美丽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争论法

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要问西欧最宏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日,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开心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灵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疆。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溶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掩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宏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大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

方式所见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漂亮景色赞叹

美妙联想

下山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幸运

轻松开心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挨次。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的行踪到呈现旅行的所见所遇。

1.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采纳了对比的写法。

由于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便利,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雄伟壮丽;

(2)登山勃朗峰:望四周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宏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犹如肥皂泡(仙境)。

3.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由勃朗峰漂亮景色,尤其是奇妙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颜色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像。这种特殊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制造如勃朗峰奇妙漂亮一般景观的赞美;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乐观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写的是遇“车夫”一事,怎样理解的支配,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呈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沉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开心。这样的旅*程真是一个完善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犹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外形,突出了勃朗峰四周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四周的一座峰巅,但见颜色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致柔细,犹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颜色和白云姿势,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漂亮壮丽,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漂亮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颜色,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裂开并扩散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致的杰作比作颜色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行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开心。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巡游勃朗峰的一次经受,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1.全文以的行踪和观看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颜色。

3.文中语言美丽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致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方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四周山峰多样的外形;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壮丽四周山峰外形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开心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同他伴侣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欣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开心。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开心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游勃朗峰一样,既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语文教案篇6

训练要求

1、指导同学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同学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同学要关爱他人。

3、辅导同学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力量。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同学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同学争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间或犯个小错并不行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伴侣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